讓腦科學走進課堂,讓創新教育引領未來

2020-12-11 INeng財經

——」數智時代•教育創新」教育腦科學發展研討會圓滿舉行

2020年12月3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未來學校研究院、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曲江二小教育集團曲江第六小學、西安絲路類腦科學研究院承辦的「數智時代•教育創新」教育腦科學發展研討會在曲江第六小學圓滿舉行,來自教育部、深圳、西安等地的領導、專家、學者及西安市各區縣校長近百人參加了會議。

出席本次研討會的領導和嘉賓有: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未來學校研究院助理院長兼實驗室主任張翔先生、深圳市科愛腦科學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醫學博士賈少微先生、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解慧明女士、西安市曲江新區教育局副局長曹琦女士、西安絲路類腦科學研究院院長周綱先生、深圳市科愛腦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管黎華先生、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學教育集團校長閆利娟女士、西安絲路類腦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何昕先生等。

(圖片依次順序:上左:曹琦、上右:閆利娟、下左:解慧明、下中:張翔、下右:賈少微)

論壇以「腦科學從實驗室走向課堂」為主題。曹琦局長指出要實現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教育目標,必須尊重教育科學,充分利用腦科學成果促進教育創新。本次會議順應數智時代基礎教育改革創新需求和未來學校實驗區建設目標,將促使教育科學研究成果更好的轉化為教育教學推動力,更好地為一線教師和學生服務。

閆利娟校長介紹了教育腦科學課程在曲江二小教育集團的應用實踐。2018年曲江第二小學在陝西省第一家引入教育腦科學特色課程,並兩度邀請國際腦科學教育專家進校開展課程落地普及,組織教師隊伍貫徹學習如何將腦科學知識應用於實際教育教學中。2020年9月曲江第六小學建成開學,以腦科學課程為基礎的學習力課程不僅首當其被列為四力課程之一(生活力、學習力、自制力、創造力),而且開課以來深受學生和家長好評。閆校長表示將在未來學校建設指南指導下,將教室變成實驗室,將教師變成實踐者、指導者,進一步推進腦科學成果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廣泛應用。

解慧明院長在《教育腦科學與課堂革命》主題報告中指出,真正的教學變革在課堂上。西安「名校+」工程、「西安好課堂」品牌等的建設實施將積極推進西安教育的現代化。西安市教科院立足於「創新教科研工作機制,深化西安好課堂』建設」目標,對接國家腦科學計劃和未來學校研究實驗計劃,率先推動腦科學教育和課堂革命實踐,對於推動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和教育現代化發展意義重大。

「未來學校」定義為數智時代的新型學校,即是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學校。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於2017年10月10日啟動了「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聚焦基礎教育領域未來學校形態變革。2019年9月「未來學校校長培育班」上發布的28個實驗項目中,「教育腦科學課程」位列「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點課題項目之一。張翔主任圍繞新時代下學校變革及未來學校變革方向、實驗體系、共建等內容,對《「未來路線圖」實驗學校發展指南與共建》進行了解讀。「未來學校」的教育內核,不僅需要技術賦能,還需要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學科學加持,還需要眾多教育專家與一線教師將教育教學理論與教育教學時間緊密結合起來,共同推進教育腦科學的成果轉化和普及。

賈少微博士演講主題為《教育腦科學與未來20年人才布局》,就腦科學研究與腦智開發,腦醫學與全腦教育的跨界整合等內容進行了分享:教育本質上是塑造大腦;1歲寶寶的大腦結構和28歲成年人大腦結構(影像學)基本相同;每一位教師都是腦科學家;起跑線是真實存在的;大腦的獎賞系統決定了教育要尊重人性……賈博士闡述了腦科學對於人類發展和未來的重要性,對以腦智應用為基礎的教育腦科學體系的科學性、先進性、規範性進行了肯定。

會上還進行了教育腦科學課程現場演示,讓觀眾們近距離觀摩課程的神奇魅力。教育腦科學是應用大腦研究的成果,藉助於信息科技和智能技術,通過教育學的方法、課程和手段,採用有計劃的課程和訓練,促進腦力發育的體系,提升4Q 水平。教育腦科學課程遵循大腦成長「用進廢退」的原則,多環節的快速切換、教材教具和遊戲化的場景,不僅充分打開孩子的大腦迴路,而且呈現了孩子們積極、健康和自信的一面,對於孩子深度學習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未來教育核心理念是基於腦、適於腦、促進腦,以腦為導向的未來教育。教育腦科學作為建立在腦科學最新研究成果之上的未來教育體系,2017年腦科學課程在基礎教育領域的實踐獲得長足發展。2018年教育腦科學課程在深圳市南山區文理實驗學校集團落地;2019年教育腦科學課程躋身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點課題項目;2020年深圳南山文理實驗學校的教育腦科學課程獲得深圳市好課程成果一等獎,獲廣東省2020年教育改革成果獎;教育腦科學課程在深圳、北京、佛山、寧波、杭州、西安等地中小學的應用如火如荼。一場教育腦科學的革命浪潮在華夏大地點燃,也在引發一場中國教育的新變革。

本次研討會,通過專家們的理論支持和建設指導,通過曲江二小集團腦科學課程走進課堂的教育實踐,將促進教育腦科學與教育發展的融合,推動教育教學創新,為教育科學研究和改革提供技術支持和方向。同時,也將進一步推進教育腦科學課程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成果轉化和普及,推進未來學校的發展,實現教育腦科學的終極目標:為科教興國培養創新型棟梁之才。

相關焦點

  • 教育對腦科學的期待 腦科學對教育的影響
    本次大會首次設立了「教育腦科學專題研討會」,主題研討教育對腦科學的期待,腦科學對教育的影響,以此來推動我國「科教興國」戰略計劃的實施。出席本次研討會的演講專家有:中國腦科學計劃的籌建者和推動者楊雄裡院士,南昌大學李葆明教授、大千教育吳恆莉董事長、華東師範大學周永迪教授、蔡清教授、浙江大學陳飛燕教授等。
  • 推動課堂變革 「科學+」引領打造教育新生態
    學校注重課程創新,推動課堂教學變革,開展浸潤式「科學+」課程體系,引領推動課堂變革,打造了課堂教學新生態。撰文:陳熊海開放的課堂學習內容倡導開放多元學校在「科學+」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構建了全員、全程、全方位、全頻譜的浸潤式科學教育新模式,創造性地開設了「博士課堂」「中科講壇」「中科研學」「中科悅讀」「中科五分秀」「中科少年科學家」等系列特色校本課程。
  • 【腦科學與教育】看「腦科學」引發的課堂與學習模式改變
    腦科學的研究最為關鍵的領域還在於塑造人腦本身,而教育的實質其實就是在發展和建構我們的大腦。今天,現代化的教育已經無法脫離對腦科學的研究。任何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品質的提升;任何一項知識的獲取、合作的建立、行為的變化、情緒的調節;以及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反應力和自控力的養成都與腦科學密不可分,其背後都是對大腦的深層認識與科學塑造。
  • 「腦科學+教育」,未來教育的風向標
    腦科學帶來了腦機交互和類腦計算的驚人成就,但其最關鍵的應用領域還是教育領域,通過學習來塑造人腦本身。作為一個人工認知神經科學和腦科學研究的學者,我認為,腦科學在定義未來的過程中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腦科學的發展,特別是腦機接口的出現,發展人的認知和行動能力有了可能。結果,已經有人用腦機接口在低等動物身上呈現出來。
  • 好未來成立腦科學實驗室,與史丹福大學合作研究「AI+教育」
    雷鋒網消息,近日,好未來宣布成立腦科學實驗室,並與史丹福大學達成人工智慧戰略合作,未來將通過人工智慧與腦科學,推動「AI+教育」的學術研究和產品落地。雷鋒網了解到,好未來在去年就在籌備腦科學實驗室。據了解,好未來腦科學實驗室將重點從三方面進行研究:利用腦功能的客觀監測,加強課堂診斷、觀察,為追蹤長期有效的人腦「學習歷程」打下基礎;研究更有針對性、更準確的學習能力評價系統;同時在科學指導下,設計出相應的產品,激發大腦的最好學習狀態。
  • 教育行業下個風口已來,好未來成立「腦科學實驗室」
    人們開始關注神經學、腦接口等前沿腦科學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試圖通過了解大腦工作原理,解開腦的奧秘。  今日,在好未來主辦的「賦能教育極』智』未來」——「AI+教育」學術交流會上,好未來正式宣布成立國內教培行業首家「腦科學實驗室」,通過腦科學推動「科技+教育」的學術研究和產品落地。
  • 腦科學可以如何改變教育?看「腦科學」引發的課堂與學習模式改變
    腦科學的研究最為關鍵的領域還在於塑造人腦本身,而教育的實質其實就是在發展和建構我們的大腦。今天,現代化的教育已經無法脫離對腦科學的研究。任何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品質的提升;任何一項知識的獲取、合作的建立、行為的變化、情緒的調節;以及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反應力和自控力的養成都與腦科學密不可分,其背後都是對大腦的深層認識與科學塑造。
  • 引領右腦課程走進中小學!與同學們「零距離」分享高效學習秘訣
    7月29日上午,引領右腦的專業講師張楠老師受[鄭州也好學校]校長之邀走進中小學課堂。兩堂精彩的「引爆記憶潛能」課程,讓學生們注重知識銜接的同時,也加強對學習策略、學習方法的掌握。講師介紹引領右腦 張楠◆ 國家CAC崗位實訓教材《全腦潛能開發培訓教材》副主編◆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十三五」全腦教育評價研究課題專家成員◆ 國家《全腦教育指導師》(高級)
  • 創新放飛夢想,科技引領未來
    (原標題:創新放飛夢想,科技引領未來)
  • 重慶市為明學校:高舉「科學」大旗 掀起一場基於腦科學的教育革命...
    這看似遙遠,卻是一個可以遇見的未來。教育,不是面向過去,不是面向現在,而是面向未來。如今,未來已來,我們教育應該予以什麼樣的回應呢?似乎,改革的時機已經到來。科創教育,於是成為了中國教育改革的熱詞。創客教育、stem教育接踵而至,讓我們應接不暇的同時,也在帶給我們思考:如何讓課程頂層設計既緊跟時代又不脫離校本實際?師資短缺問題如何解決?
  • 腦科學與積極教育
    積極心理學與積極教育也在最近的20年間蓬勃發展,同樣也借鑑了大量腦科學的研究成果,世界各地的積極教育者也通過反思新的腦科學科研成果來改進教學、課程和評價手段。教育未來的公民需要重新設定教育的政策和實踐,使學生不僅僅獲得信息,更重要的是應該教給他們學習的能力,採用積極幸福的方式學以致用。當我們將積極教育來引領中國教育的發展時,必須藉助教育神經科學這個新興領域的關鍵知識。因為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者們不斷地更新關於學習的科學知識,所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相關的研究結果以一種合適的方式傳遞給教育者們,指導他們制定教育政策和實踐。
  • 「引領右腦」與「咿啦看書」達成戰略合作:重新定義全腦教育
    在2018年,「引領右腦」和「咿啦看書」首次接觸,雙方在教育創新的經營理念上不謀而合。2020年9月,雙方正式達成合作。以「引領右腦」13年來的教學經驗及課程研發資源,結合「咿啦看書」強大的連接能力和底層技術能力,共同圍繞全腦教育和數位化應用,推動全腦教育的數位化建設。
  • 好未來成立腦科學實驗室
    PingWest品玩1月26日報導,好未來宣布成立腦科學實驗室,希望基於學生的大量學習數據,探索學生的學習動因。同時,通過成立腦科學實驗室,好未來也將與各大高校合作,逐步推動腦科學領域的課題研究。目前,好未來有4000名技術、產品和教學研發人員,未來三年內,這一數字將超過1萬人,其中包括500人規模的AI和腦科學研發團隊。同時,好未來還將在全球範圍內建立由頂級科學家和優秀研究院支持的6所聯合實驗室,並將在2018年成立海外研發中心。
  • 協同創新發展!上海交大醫學院「腦科學研究計劃」
    2018年底在市教委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支持下,交大醫學院組建了包括腦科學團隊在內的20個創新團隊,陳國強校長在創新團隊推進大會上提出「創新團隊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就是要從單打獨鬥的研究模式,向瞄準重要國際前沿科學問題、面向重大健康需求為目標的集團作戰研究模式轉變,通過多學科交叉,協同攻關,產生一批真正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和引領性的原創性研究成果和真正服務於人類健康的重大成果
  • 「大城市教科院聯盟全國三次學術年會暨腦科學與教育國際論壇...
    著眼於對未來科技和未來教育的深刻把握,山東教育較早開始了「腦科學+教育」的探索與嘗試,率先成立省級腦科學教育研究院,在重大招標課題、重點研究課題中設立腦科學研究方向,積極引導教育工作者加大對腦科學的研究與開發應用。
  • 紫薇花課堂丨「科學家教走進田園農家」第十一集
    紫薇花課堂丨「科學家教走進田園農家」第十一集 2020-12-22 2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紫薇花課堂丨「科學家教走進田園農家」第一集
    紫薇花課堂丨「科學家教走進田園農家」第一集 2020-10-22 1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悅讀進行時|【教師讀書分享】關注腦科學 助力高效課堂
    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校是成都市腦科學與未來教育的試點校,在市教科院的組織下開展以腦科學為導向「學會學習」的核心素養與培養研究。腦科學是我們工作的心理學基礎。關於學習本質理解,在過去20年取得了巨大的進展,神經科學與課堂教學的聯繫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
  • 專家探討科學教育未來發展
    「2020科學教育成果交流暨發展戰略研討會」日前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會議由北京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院主辦,旨在研討科學教育工作進展,推動科學教育未來發展。相關部門領導、科學教育領域專家、師範院校代表、一線中小學教師和企業界代表參加了會議。
  • 培育腦科學未來人才——電子科大啟動科研育人「腦智明珠計劃」
    該計劃依託神經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七個學期的探究式小班教學、聆聽國際國內大師報告等多措並舉的學習模式,將腦科學和類腦智能研究中趣味性強的科研課題融入本科教學環節,讓學生在本科階段即可近距離接受科研素養薰陶,培養科學與技術的「將帥之才」。校長曾勇、副校長楊曉波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