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弈棋,一次重大的失誤,則滿盤皆輸;人生還不如弈棋,不可能再來一局,也不能夠悔棋!一位東北小夥向傾慕很久的江蘇姑娘表白,江蘇姑娘羞澀地回了一句:「討厭。。。!」,小夥沒有明白意思,自己感覺很尷尬,轉身離去,結果和真愛插肩而過。。。高考亦是如此,高考命題老師其實很友善,只是有時你卻不懂她的心。
對於大多數高三學子都是經歷了「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努力過程,踏踏實實走到現在,一般高考的基本及中檔題型已經爛熟於心,甚至有些難題也是曲徑通幽。同時這並不能說明高考時一定可以考出理想成績,很多人會出現「茶壺煮餃子」的狀況,其關鍵就是審題問題,這「最後一課」就來說說審題這回事,希望能給學生提個醒敲個鐘。
總結高考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不難發現,高考時知識點往往會出現在新的情境中,如果你不能入鄉隨俗,不能察言觀色,很容易會出現上面「東北小夥」的情況,懊悔一生。在高考這樣十分重要的考試中,審題能力的高低已經成為決定高考成績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通常高考試卷控制在2000個左右的印刷符號,若以每分鐘300-400個符號的速度讀題審題,約需5-7分鐘,考慮到有的題要讀兩遍以上,審題需要約15分鐘.能否迅速準確地理解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了高考的成敗,即重視審題是高考中取得最佳成績的關鍵。
審題,即弄清題意.審題,是解題的基礎,是正確迅速解題的前提, 要想有效解決問題,關鍵要過審題這一關,最糟糕的情況是學生沒有弄清問題就進行演算和作圖。而在沒有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做題,其解題過程肯定不是命題老師想看到的,所以你會荊棘密布,每一步都感覺走在「蜀道天梯」之上,誤判卷子很難,甚至影響下面考試的狀態和發揮,從而導致陰溝翻船。從這個意義上講,高考數學謀試在「審」,成試在「審」,一點都不過分.
怎樣審題呢?
解題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我們可以從解題的實踐過程中總結出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合理的解題步驟.以迅速提高解題能力.因為深入細緻地審題分析,可以選擇合適的解法成功解題。
一、審題的第一步就是弄清問題和熟悉問題.主要是弄清題目的已知條件和解題目標,這裡面包括;1.有幾個已知條件,能否把各個已知條件分開;2.解題的目標是什麼?要求是什麼?3. 是否需要畫一個圖,如果能畫圖,最好畫一個圖,並在圖中標出必要的條件和數據,畫圖的過程是一個熟悉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對已知條件和解題目標進行再認識的過程.
二、審題的第二步就是注意題目的隱含條件。有些題目中有些條件給出的並不明顯,需要對這些條件進行再加工,也有些條件雖然題目已經給出了,而考生卻沒有把它作為條件來使用,從而使解題遇阻, 需要對這些條件進行再認識.
三、審題的第三步就是弄清已知條件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已知條件與所求目標之間的相互聯繫。當分清有幾個已知條件之後,要分析這些已知條件之間有些什麼聯繫,哪些條件結合可以得出新的結論;根據已知條件和解題目標,要思考「你是否知道一個可能用得上的定理?」,由已知條件可以推出哪些對解題目標有用的東西.
四、審題的第四步就是思考所求解的題目與以前曾經做過的哪個題目相類似,即這個題目是否好像見過面?整體觀察題目,想一想,「是否有一個與你現在的問題有關,且早已解決的問題。」,「是否做過具有相同的未知數或相似未知數的熟悉問題」,「如何把生題轉化為熟題。」當解題遇阻時,要進行再審題,思考「你是否利用了所有已知數據?你是否利用了整個條件?你是否考慮了包含在問題中的所有必要概念?」
另外,審題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思維直接指向試題,一定要眼到、手到、心到。一般我都鼓勵考生利用三遍審題法,尤其是應用題和壓軸題(簡單題至少也是兩遍):第一遍粗讀題,使自己大致了解題目的意思。第二遍精讀題,要逐字逐句地讀,仔細理解題目中各個條件的含義。讀的過程中不妨用筆把題目中的重要條件,重要語句劃下來,圈出來,以提醒自己,引起重視,把文字性的東西翻譯成數學語言,進一步用代數式或者是符號語言來表達。第三遍重讀題。作完一道習題後應回過頭來重新審題,看看哪些數據、關係還沒有用上,已用上的用得是否準確;關鍵詞句的理解是否準確、到位;結果是否符合題意,符合生活經驗。
存在的問題:
一、一部分考生由於審題不認真,未看出題目的潛在本質或題目隱含的關係造成錯誤.
二、一部分考生審題時要思維定視造成錯誤,由於考生考前做了大量的題目,考試不可避免地會在某些地方令考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原本是件好事,但考生的思維定式把這變成了一件壞事。有的考生看題還沒過半,發現類似的題目老師講解過,立即興奮地動筆,有的考生甚至靠記憶老師講過的解法來依葫蘆畫瓢,誰知道試題的其他條件、需要求證的結果已經做過變化,錯解是必然結果。
三、一部分考生沒有勇氣去掀開難題的「蓋頭」來。同樣拿到一個難題,任何人都不能保證一看就會做有思路和方法,作為芸芸大眾的我們,不要奢望看到題目就有思路,一動手就水到渠成地完成解答。先樹立良好的心態,和打攻堅戰的決心,是做題的第一步。 很多學生說不會做題,其實並不是真的「不會做」,而是「不敢做」。看到難題,自己先害怕了,認定自己做不出,心裡打退堂鼓,就不能全力以赴,也就真的做不出了。
應試的技巧:我們分析了解題的「三多」方法,就是多觀察、多試驗、多歸納。然而從哪裡著手試驗呢?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曾說:「要大膽地退,足夠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其重要性的地方,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一個訣竅。」此一段話,就指出了試驗的著手點——簡單化。將一個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而不失去其本質,此即為解決數學問題的訣竅,就比如我說的「端點效應」、「特殊位置」等。
總之,審題是解題的一個重要步驟,通過審題,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熟悉題目並深入到題目內部去思考,就會找到解題的入口,也會在解題的全部過程中,不忽視任何一個細節.審清題意是致勝的前提,粗心和膽怯就等於拉低了你身價,把成功推向你的競爭對手。因此一定要細之又細,慎之又慎,滴「分」不漏。
在此,祝2019屆高三學子高考順利,考出理想成績!6月7日我在九華山頂,為你們祈福,奔跑吧,高三!
戰略篇:2019屆高三最後一課
戰術篇:2019屆高三最後一課
預測篇:2019屆高三最後一課
應試篇:高考答題策略指南
請關注「老楊高考數學」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