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報導,左手撫握琴弦,右手拉動琴弓,兩眼微閉,雙腳穩穩踏著地,隨著手指在琴杆上上下翻飛,一曲悠揚的《曲魂》流淌而出。14日上午,在湖北棗陽市龍吟樂器行,一名中年男子的曲胡演奏,吸引了眾多市民圍觀欣賞。
他叫陳正啟,今年41歲,出生在曲胡製作世家,是棗陽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曲胡製作代表性傳承人。受家風薰陶,陳正啟從小就喜好曲胡、二胡、古箏等樂器,並跟隨祖父學做民間樂器。2000年,陳正啟前往南陽,取經樂器製作大師劉繼光,經過數十年勤學善研,逐漸掌握了一手製作樂器,調節音質的絕活。
陳正啟介紹,曲胡的演奏特點是「揉、打、滑」巧妙結合,其音樂特點是表現力強,可以伴奏,又可獨奏。而曲胡的製作工藝又非常複雜,分選料、清洗、蒸煮、打磨、上光、雕刻、晾乾、調音、試弦等上十道流程。他認為,要想更好地發揮曲胡的演奏特點,就應該在曲胡的製作工藝上有所突破和改進。
為此,陳正啟大膽創新,不斷嘗試研究,在琴筒內部構造精細上做文章,最終收到奇效。其製作的曲胡音準、亮脆、韻味濃鬱,深受鄂、豫曲劇界大師稱道。他以襄陽「臥龍」帽冠為琴頭製作的陳氏曲胡,因其製品工藝精、音色美,被多名曲劇大師、表演藝術家收藏和御用。
2017年8月,陳正啟被《中國樂器》雜誌邀請到北京進行學術交流,2018年獲襄陽市「隆中工匠」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