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的路上難免會各種踩坑,踩坑不怕,記得要及時跳出來就好。不管是經驗豐富的媽媽還是新手媽媽,多多少少還是會踩坑的,今天我們來看一看我們平時平時容易踩的坑吧!
01寶寶手腳冰涼就是冷了?
很多家長判斷寶寶是不是冷都喜歡摸寶寶的手和腳來判斷,特別是小寶寶,要是發現寶寶的手腳冰涼,家長第一反應就是寶寶穿少了,要給寶寶添加衣服,但是很多家長給寶寶添加衣服了依然沒有改善寶寶手腳冰冷的情況。
判斷寶寶冷不冷摸手和腳是不準確的,最準確的還是寶寶的鎖骨和脖子後面,如果是暖的就不是冷了,其實寶寶手腳冰涼並不是真的冷,主要是因為寶寶的血管發育比較小,而且手部和腳部屬於肢體的末梢,往往寶寶血液循環不通暢,就會引起四肢的皮溫偏低。
02衝泡奶粉時越用力搖晃越好?
很多爸爸媽媽為了快點搖均勻奶液,就會很粗魯地上下左右搖晃,其實用力搖晃奶瓶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氣泡,如果馬上給寶寶喝,就會讓寶寶吸入大量的空氣,造成脹氣,從而影響消化。
我們搖晃奶瓶是為了充分溶解奶粉,稍微輔助就可以了,我們可以用兩隻手掌夾著奶瓶左右慢慢搓奶瓶,讓奶瓶來回滾動,這樣既可以讓奶粉充分溶解又不會產生氣泡。
03寶寶吃「烤」的食物一定會上火?
我們很多家長已經習慣性地認為烤過的食物就一定會上火,很多家長特別擔心,覺得烤過的食物不能給寶寶吃,寶寶吃了會上火,而且烤箱還可能有輻射,會致癌呢。
其實「烤」也是和平時蒸煮一樣健康的,當然我們要分清楚怎麼烤,像燒烤那樣的就不行了,平時我們用烤箱烤麵包烤東西放很少油,也不會有油煙,所以不會有致癌物質出現。
我們可以適當給寶寶烤一些新鮮的食物給寶寶換換口味也是很好的,比如焗飯、吐司等等,寶寶吃得香媽媽也放心,不是更好嗎?
04暖奶的水溫越高越好?
很多家長在給寶寶暖奶的時候為了讓奶快點暖,就用開水來暖奶,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暖奶的水溫一般是40℃,太高溫度會破壞奶的營養成分,那么喝再多的奶也是沒用的,特別是冷藏的母乳,有的家長想解凍直接放進開水裡解凍,千萬別這麼做,解凍母乳一樣要拿出來自然解凍,如果怕來不及,就提前一點拿出來解凍呢。
05寶寶越早脫尿不溼越好?
我們會發現身邊的長輩在我們寶寶一歲了就開始「關心」我們寶寶了,「怎麼這麼大了還穿尿不溼呀,那麼熱」!不要以為你的以為就是以為,你覺得熱寶寶不一定覺得熱呢,而且尿不溼是透氣的,不是塑膠袋密封的,如果買到質量不好的那另說了。換句話說,如果寶寶是剛剛出生,你可能不會說這麼熱的話了,你也知道寶寶都一歲了,都習慣了尿不溼了,怎麼會覺得熱呢?
很多長輩這麼說無非就想省錢,省錢是應該的,但是也要具體情況,寶寶正常來說20個月才慢慢有排便意識,我們可以引導,但是不能馬上脫了尿不溼,因為寶寶不會說,也不能自如地控制排便,如果這個時候脫了尿不溼那麼寶寶就會到處排便,這不利於他們以後養成固定地方排便的好習慣。
有的人可能會說固定時間把屎把尿啊,我想說在你給寶寶把屎把尿之前可以問問醫生或者先網上搜集一下把屎把尿對寶寶的危害再做決定吧,經常給寶寶把屎把尿會不利於寶寶脊椎的發育、寶寶較難學會自主排便、容易導致寶寶尿頻、容易造成寶寶脫肛、寶寶容易尿床!
06給寶寶喝水溫度越高越好?
有的家長認為給寶寶喝溫度高的水比較好,因為細菌都被殺死了,之前我還聽說有一個爸爸給寶寶喝60℃的水,他說從小就這樣喝習慣了,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驚呆了?寶寶長期喝太高溫度的水會燙傷口腔甚至是喉嚨等其他部位,會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一般水的溫度控制在35℃-45℃就可以了,超過45℃的水就高了!
在育兒的路上我們不能說什麼都照搬書上的,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們要學會變通,但是錯誤的育兒方式就不要再繼續了,不管它是流傳了多少年的歷史,社會在進步,環境也在變化,很多東西都會發生改變,很多方法在以前可能適用,而到了現在就不再適用了,我們也要學著進步,這些誤區你躺槍了幾個?你還想繼續躺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