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麟,男,1994年生人,本科學歷,共青團員,中國公安文聯作家協會會員,2017年通過國家司法考試,2018年3月份進入南崗公安分局特警中隊工作,2018年8月份調入南崗公安分局政治處承擔隊伍建設和宣傳工作。
堅持使命擔當 傳遞黨的聲音
在思想宣傳工作中,張天麟同志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他根據時代特點依託新媒體平臺,開辦「聽黨史憶初心」「微黨課我來講」欄目,創新開辦「黨員夜校」,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講述會,組建南崗警官合唱團、公安文藝小分隊,舉辦「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匯報演出等形式豐富、生動活潑的宣傳活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引導民警不斷增強 「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宣傳思想戰線樹立起黨員先鋒旗幟,形成了南崗公安宣傳獨特品牌,為提振民警精氣神、催生隊伍戰鬥力提供了堅實保障。
挖掘典型,傳播一線感人故事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期間,他深入前線,隨警作戰,挖掘前線民警感人至深的事跡材料,把握重點案件關鍵環節,實現全程跟班作業。並建立南崗分局全媒體融合宣傳矩陣,綜合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深化立體宣傳,做好掃典型事跡宣傳報導,形成強大的宣傳輿論聲勢。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期間,他先後策劃了《掃黑先鋒》《黨員服務標兵崗》等宣傳模塊,深入挖掘掃黑除惡工作中湧現的先進典型人物10餘人,以民警的真實事跡,引領全局民警全力投入專項鬥爭中,激發隊伍爭先創優動力。同時結合掃黑先進人物事跡,組織策劃分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身邊人講身邊事」講述會,通過身邊民警的樸實講述,鼓舞士氣、激昂鬥志,充分發揮先進榜樣的帶動感染作用;此外他深入推動宣傳工作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充分結合,營造鋪天蓋地的宣傳效果,據統計,分局掃黑除惡工作的新聞報導在中央級媒體刊發新聞報導54條、省市媒體發稿192條,在南崗警事微信公眾號、頭條號、微博等自媒體發稿70餘篇,進一步展現了南崗公安人在掃黑除惡戰場上忠誠履職、甘於奉獻的精神風貌,獲得社會各界和各級領導的一直認可。
奔波防疫戰場,展現一線感人事跡在疫情防控攻堅戰期間,他深入前線,隨警作戰,挖掘前線民警感人至深的事跡材料。為了提升宣傳稿件的質量,他常常連夜召開宣傳專題會議,確定主題思路,第二天奔波在檢查點、留觀點、看守所等一線單位,隨時隨地深入防控一線跟蹤採寫攝製。在他的努力下,分局宣傳工作百花齊放,如火如荼,先後帶領民警創作出《戰疫!我們義不容辭!》《致敬!我的戰友》《南警小妹溫馨提示》微視頻,《警察不退》MV,《藏藍守護》紀錄片,攝影圖組《注視》等一系列形式新穎,內容感人的作品,閱讀量累計100萬+,起到良好的社會效應。同時,進一步強化與各級媒體聯動,每推出一個報導均形成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報導,最終形成宣傳矩陣效應,先後在中央、省市級電視、紙質、網絡媒體刊發報導224條,其中中央級媒體72條,自媒體原創稿件發稿56條,其中通訊《李德利:抗議前沿「傷員」不下火線》被新華社報導,通訊《冰城賓館內溫暖的封閉》被《人民公安報》刊發,《南崗警方破獲560萬口罩詐騙案件》等多個通訊被中央電視臺報導,在抗爭疫情的關鍵時刻,向社會大眾傳遞出公安民警奮不顧身的身影和確保勝利的信心決心,極大的鼓舞了民警和百姓。
堅持守正創新 推進媒體融合
隨著媒體融合發展大格局形成,網際網路日益成為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張天麟同志拓展視角、創新方式,在繼續強化傳統媒體深度合作基礎上,把新媒體作為宣傳工作主戰場,創辦南崗警事微信號、頭條號、人民號、抖音、微視等新媒體宣傳平臺,構建全媒體宣傳新格局。在抗擊疫情工作中,張天麟同志充分利用新載體、新媒介、新途徑,策劃推出《戰疫!我們義不容辭!》微視頻,《警察不退》MV,《藏藍守護》紀錄片,攝影圖組《注視》等系列反映一線民警用血肉之軀守護家園的感人事跡。五個新媒體平臺全面發力,把溫暖和感動傳遞給戰友和群眾,把信心和力量播揚到各個角落,閱讀量累計超過100萬人次,網友紛紛留言,引發了廣泛共鳴,發揮了良好社會效應。
背負警察夢想,胸懷使命擔當從事思想政治宣傳工作,張天麟同志的工作是非常忙碌的,「白天前線採訪,晚上挑燈寫稿,晝夜加班,幾月未休」已經是他的工作常態,就算母親心臟病突發住院,他也沒有請過一天假,耽誤一刻工作,每天只是通過電話詢問母親病情。近期,由於每天奔波在各個防疫戰線上,飲食不規律,得不到休息,他痛風、糜爛性胃炎的老毛病進一步加重,但他還是不顧身體,奔波一線,如若平常。
「文章千古事,文品如人品。」要寫出好的文章不但需要對理論知識、法律知識、業務知識、科技知識、歷史知識的積累,更需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幹事。多少年來,大型活動安保、各項專項戰役、重大疑難案件等重要節點,都有他的身影。他為了工作他「五加二、白加黑」是分局名副其實加班工作最多的人和家人卻聚少離多,同事戲稱他的辦公室的燈「最費電」,但是他依然保持初心,默默奉獻,無怨無悔,他把對黨無限忠誠的樸素情感化作實際行動,融入到所摯愛的警察事業中,用辛勤的汗水撰寫出一篇篇一段段閃光的警察事跡,用自己的青春年華鑄就了一顆屬於警察的銀盾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