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左)正在採訪抗美援朝老兵蔣慶泉。姜玉坤攝
新年伊始,在遼寧省軍區錦州第一幹休所,友鄰部隊、當地院校和企事業單位的電話紛至沓來,不約而同地表示希望獲得該所文職醫師王楠搜集整理的紅色故事。
什麼樣的故事讓各單位如此青睞?這些故事大都是老兵們的口述歷史,主要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些感人細節。
採集紅色故事,緣於一個偶然的機會。2019年10月下旬的一天,王楠隨幹休所官兵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兵。在錦州太和區大嶺村,見到了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之一蔣慶泉老人。
得知只上過一年半學的蔣慶泉16年來一直在寫回憶錄,王楠滿懷敬意地翻看起來,頓時震驚了:足有半尺高的厚厚一摞「稿紙」,有煙盒、報紙、信紙,還有舊掛曆,歪歪扭扭的鉛筆字幾乎沒有一個完整記錄的故事。
那一刻,王楠決定利用業餘時間幫老英雄圓夢。隨後的日子裡,王楠不斷採訪蔣慶泉,根據一個個故事「線頭」刨根問底,分記成若干個故事。
見王楠採訪撰寫出來的故事有模有樣,幹休所領導說:「咱們幹休所健在老幹部也有不少紅色故事!」從那時起,王楠利用上門巡診問診的時機,和老幹部們一起追憶往事。她驚訝地發現,這些老前輩們果然「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紅色故事!
為整理記錄老兵們的口述歷史,王楠經常加班至深夜。過去百十號人的幹休所,如今只有15位老幹部健在,年齡最大的97歲,最小的也已經88歲了。「如果再不加緊往前趕,我真擔心來不及了!」王楠對戰友們說。
翻看王楠已經整理出的36個紅色故事,沒有「臉譜化」的千人一面,沒有「高大全」的千篇一律,而是用具有時代感的表達方式,既通俗易懂又生動活潑,讀來引人入勝,很接地氣。
王楠說,今年,她將一如既往記錄老兵口述歷史。至於將來,她也有個「小目標」:爭取在2027年以前,正式出版一本紅色故事集,獻禮建軍一百周年。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