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德雲社的演出終於出票了!壓抑了半年多的相聲迷終於坐不住了,可以說今天是全民拼手速的一天,以前別人的見面問候方式是「你吃了嗎?」今天打招呼是「你搶到德雲社的票了嗎?」
今天搶的到票的小夥伴們就都在社交平臺秀出自己的勝利成果,沒搶到票的就眼巴巴看著別人在社交平臺上秀出自己的勝利成果,然後自己發出「咬牙切齒」的搶不到公告。小編也是搶不到票的那一批小可憐,搶票也是沒能搶得過在座的各位大神,所以說只能到時候趴在屏幕前流著哈喇子,看著德雲男團秀才藝呀。
在今年這一年裡,德雲社作為一個靠嘴吃飯,靠觀眾吃飯的單位,跟大家一樣被一場疫情壓抑的一直封箱不出,德雲社的眾相聲演員也時常開玩笑說熬不住了,要準備簡歷了,再有甚者說德雲社上半年都是靠少爺郭麒麟外出攬活養活了。
雖然這些言語是他們開玩笑說出來的,但也可以體會到他們今年因為疫情而窘迫的情況,好在後來德雲社的班主郭德綱先生出了一檔《德雲鬥笑社》的真人秀綜藝,在通過節目裡的各種各樣的遊戲讓徒弟們去了解更多關於相聲,關於德雲社的發展的同時,也讓憋了半年的徒弟們有了一個大秀才藝的機會和舞臺。
小編我平時也都愛看相聲,疫情期間因為沒有這些相聲演出,小編我呀只能去翻找以前的珍貴視頻出來回味回味,每天睡覺前回味一下,吃飯的時候拿出來下飯(德雲男團下飯的滋味不錯)。好在後來《德雲鬥笑社》終於橫空出世後,每一期都是帶給觀眾無盡的歡樂,這群小主一個個不愧是搞笑的,綜藝感也十分的滿足,《德雲鬥笑社》的每一期小編都去追著看,而且還看不夠,讓休息在家的小編也有一個找尋開心果的機會,哎,誰讓咱們德雲男團個個都是惹人喜愛的主兒呢。
德雲社作為如今相聲界的一個代表單位,擁有如今的陣容成就可謂是來之不易呀,德雲社從創立以來一直都是以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培養優秀曲藝人才,服務大眾為主旨,一直為廣大的觀眾們呈現著一場又一場優秀的文化曲藝表演,幾乎每一場都是高朋滿座,笑聲不斷。
雖然現在的德雲社如日中天,充滿著朝氣,但是這座相聲界的大廈也曾經遭受過困難,遭受過打擊。
九十年代中期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相聲藝術走進低谷,許多相聲演員去影視界淘金,其中還有不少大腕兒,更不乏因改行而發財的"相聲演員"。誰都知道表演相聲不掙錢,屬於費力不討好的職業,然而,時年僅二十多歲的郭德綱先生已經清醒地認識到:相聲藝術要生存、要發展必須回歸劇場!民間藝術離不開生存發展的土壤,相聲演員必須走近觀眾才能得到水乳交融般的互動。正是在他和眾多相聲界前輩的努力下,才讓相聲這一傳統藝術堅持了下來。
然而好事多磨呀,在2010年的時候曾因為郭德綱先生弟子毆打他人事件而停業整頓,在那段時間裡德雲社停業整頓自查,從內部去解決問題,後來經過一個月的停演自查之後,德雲社再度揚帆起航,在之後的每一天,每一次演出,德雲社的演員們都嚴格要求自己,也讓觀眾監督德雲社。德雲社的態度成功讓觀眾們了解到自己,讓所有的粉絲更加的支持德雲社,支持著傳統相聲,而德雲社的每一位相聲演員也用自己的好作品去回饋支持他們的衣食父母。
多少個春秋,從工人俱樂部到中和戲院;從廣德樓到天橋樂茶園……郭德綱先生和李菁、王文林、于謙等德雲社的全體演員不僅用心血和汗水打造了"北京相聲大會"這一品牌,而且培養出嶽雲鵬、孫越、張雲雷、楊九郎、何雲偉、劉雲天、欒雲平、孔雲龍、李雲傑、燒餅、曹鶴陽、張鶴倫、郎鶴炎、孟鶴堂、周九良、張九齡、王九龍、尚九熙、何九華等優秀的青年演員。對相聲藝術的執著和睿智成就了郭德綱,同樣,郭先生和全體同仁的努力也為相聲藝術的振興增添了新的希望。"德化蒼生寓理於樂,雲隱靈臺萬象歸春",可以預想,北京德雲社在全社會的鼎力支持下將會不斷鑄就新的輝煌。
德雲男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