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文盲父母官」?

2021-03-05 人文歷史探秘

晚清寫過《官場現形記》的李伯元,也寫過一本《南亭筆記》。這部筆記集記錄了不少清末官場遺聞軼事,頗具史料價值。筆記集卷九有一篇「趙爾巽考官」的文章,讀來生動有趣,亦發人思考。

趙爾巽,清代同治年間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安徽、陝西按察使,甘肅、新疆、山西布政使,湖南巡撫、戶部尚書、湖廣、四川、東三省總督。

民國以後趙爾巽任奉天都督、清史館總裁,主編《清史稿》。他在初任四川總督時,對縣級官吏進行了一次考察,鬧出了不少笑話。

趙爾巽考官的辦法很簡單。在官員們進見時,將每八個人分成一組,先問一些平常問題,然後就隨便抽取幾份公文,發給他們批答,以此觀察他們的才華和能力。辦法雖然簡單,「然因此貽笑者甚夥」。

除了集中性的考核以外,趙爾巽在平時與下屬接觸中也注意對他們進行「詢事考言」,「以覘才識」。

一天,有一個縣令來拜見。他剛剛坐定,趙爾巽就給他一份訴狀,並且說自己近日公事繁忙,這份訴狀很久沒有批示了,借重縣令大才,代寫一下批語吧。

這位縣令反覆地審視這份訴狀,很久也沒有寫出一句批語,額頭上「汗沈涔涔若時雨下」。

幸好這位縣令與這裡的一個文書是舊友,那人趁機會悄悄地暗授了「遵式另呈」四個字,縣令抄上後才算搪塞過去。可是,即使這樣,縣令在倉促之間,卻把「式」字誤寫成「示」了。

另有一次,有一個以頗有才幹而聞名的縣令來拜見趙爾巽。

趙爾巽有意考察一下他的才能,便說:「久仰您的才華,只是有人傳言說您不識字,我想未必吧。這裡有一卷書,請您大略地給這篇文章加一下標點,把句子斷開。」

這個縣令推辭說自己近視,無法讀。

趙爾巽立即說:「沒關係,這好辦。」

隨即命令僕人去集市上買來幾副眼鏡,讓縣令選擇一副合適的戴上。這個縣令驚慌失措,但還是舉著筆裝模作樣看書。

趙爾巽見此情景,大笑說:「你真是目不識丁,徒有虛名啊!哪有不學無術之徒可做父母官的道理,請你趕快寫一份請求回家修墓的公文來,免得我罷斥你。」

這個縣令自感羞愧,惶恐地退了下去。

據有限的史料,我們無法得知在趙爾巽手裡考掉了多少庸官。趙爾巽久居官場,深諳此中弊端,依其眼力和秉性,在他手中「烤糊」的庸官應該為數不少的。其實,這種「文盲父母官」在清朝的史料記載中並不鮮見。

曾爆料清末朝廷諸多內幕的《崇陵傳信錄》載,北京城一個木材商人玉崑,「以入資助園工,得道員,忽授四川鹽茶道」。

四川鹽茶道可是個重要的位置,更是肥缺,上任前光緒皇帝例行要召見。

玉崑的言行舉止十分粗鄙,光緒問他讀過什麼書,他說讀過《三字經》與《百家姓》,光緒看著起疑,叫他寫幾個字瞧瞧。

磨嘰了好長時間,玉崑只寫出了兩個字「玉崑」,其它什麼字都不會寫了。光緒「怒斥出,即日罷之」,把一個行將上任的副省長級別的文盲捐納道員給撤了。

清朝的「文盲父母官」到底有多少,我尚不得知,僅查有一條史料載:雍正年間,國子監對那些納捐後正在等缺的候補官員進行考試,大為吃驚的是,參加考試的萬餘候補官員,竟有9500餘人不及格,其中接近60%交了白卷。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清代當官都是考科舉上去的,怎麼會有如此識字不多甚至目不識丁的「文盲父母官」呢?這就要講到清朝的「制度性賣官」——「捐納」制度了。

清朝的文官入仕途徑分為「正途」與「異途」,科目、貢監、蔭生為正途,薦舉、捐納、吏員為異途,特別是捐納一項。

就捐納而言,又分為現行事例和暫行事例兩種。

現行事例主要限於捐職銜、貢監,以及指加級、紀錄、封典之類,因其經常進行故常稱為常捐。現行事例作為清朝政府中的非經常性收入之一,對吏治影響並不十分明顯。

暫行事例也叫大捐,多是遇到重大的軍事行動,或河工、賑災等需要巨額款項而特開的限期捐例。在暫行事例中,除常捐所涉及項目外,最突出的是捐實官。

雍正時開「武職捐」,乾隆年間又訂立「常例捐納」,將其作為了一項正常制度。京官自郎中、員外郎,外官文職自道府、武職自參將以下,直到從九品、未入流官,都可以捐買。

捐納之設,無異為在經濟上日益強大起來的富者大開方便之門。從白丁捐得知縣需銀3700兩,相當於1850畝土地一年的收入。

捐納的大門開向了擁有重資的地主、商人、高利貸者和有權的官僚。乾隆四年,雲南共捐生俊71名,其中官員子弟29名,商人、地主子弟42名,有的捐納者甚至官升總督、巡撫。

據史料記載,康熙十三年到十六年,因三藩戰事而軍費浩繁,三年之內報捐知縣多達500人,捐款收入200餘萬兩。

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六年,因倉儲不足為由開捐,共收捐監生27萬餘名,所捐粟米核抵銀1224萬餘兩。

如果說,廣開捐例有解決大批「士者」出路理由的話,還算得上統治者一個補救措施。

清朝時期,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人數有了大量增長,但不論政府公職人員的法定數額,還是科舉考試錄取的名額,均未按人口增長速度而加增,他們的子弟在讀書求仕的道路上遇到了嚴重困難。

捐納推行二百多年中,還為那些懷抱經世之志、屢試不中的士人提供了從政機會。在這些捐員中,不乏「懷理繁治劇之才」、「抱禦侮折衝之器」的人。

再退一步說,清朝早、中期那些通過「士者」捐納入仕的人,多少還讀過一些書,那麼晚清允許那些「文盲」通過花錢捐納來當官,無論如何是說不通的。

無論清朝統治者將捐納冠以「輸捐助餉「」納粟報效「的美名,但捐納就是賣官鬻爵!

考察清代捐納制度的全過程,它對晚清社會的政治、經濟、洋務新政所起的促進作用遠不及它對中國社會所帶來的嚴重危害。

如清代有識之士所言:」近十數年來,捐途多而吏治益壞;吏治壞而世變益亟,而度支益蹙;度支益蹙而捐途益多,是以亂召亂之道也。「尤其那些」文盲父母官「,」捐納得官,其心惟思撈其本錢,何知有皇上之百姓「?!

其實,歷代清朝皇帝不是沒有看到」文盲父母官「的危害。

乾隆就說過:」納資授官,本非善政「,道光皇帝也不止一次地說過:「我最不放心者是捐納,他們素不讀書,將本求利,廉之一字,誠有難言。」但他又說:「我既說捐官不好,何以又準開捐?」「無奈經費無所出」。

捐納制度雖弊竇叢生,但統治階級卻無法停止開辦。由此可見,晚清吏治存在的問題,在官員的來源中就已經潛伏著危機了,如此,晚清焉能不衰?!

相關焦點

  • 清朝末年的北京城到底是有多落後?看看這些貧窮的人就知道
    這是一組拍攝於清朝末年的老照片,集中反映了清朝末期北京城人民的真實生活。這組照片裡,有貧困的中國人,有官員,有太監,還有外國人。這些人共同生活在風雨飄搖的大清朝,不知他們當初是何種心情?2、北京城門。這是一組拍攝於清朝末年的老照片,集中反映了清朝末期北京城人民的真實生活。這組照片裡,有貧困的中國人,有官員,有太監,還有外國人。這些人共同生活在風雨飄搖的大清朝,不知他們當初是何種心情?
  • 清朝末年社會底層百姓的悲慘生活照,每一張都直戳內心
    清朝末年農村的大戶人家,那時候沒有「計劃生育」,那個時候的人民認為「多子多福」。但是普通家庭只能越窮越生,越生越窮。清朝末年,農民們體型瘦弱,由於生活環境惡劣,圖中右二年輕人的臉上長滿了惡瘡,有人可能會問,他怎麼不去看醫生?其實這個問題已經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了,他想的是,這頓吃飽了,下一頓在哪裡。
  • 清朝末年的底層人民的罕見生活照片,最後一張看了實在令人心酸!
    清朝末年的底層人民的罕見生活照片,最後一張看了實在令人心酸!清朝末年的底層人民的罕見生活照片:清朝的時候,大多是連要飯都無法要到的啊,大家都窮清朝末年的底層人民的罕見生活照片:清末的乞丐,那個時候的乞丐是真乞丐清朝末年的底層人民的罕見生活照片:撿牛糞的孩子,牛糞能夠燃燒,能夠取暖,如今孩子們的生活都好了,不敢想像那種生活清朝末年的底層人民的罕見生活照片:帶著枷鎖的犯人艱難的從土坑中爬上來。
  • 中國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討厭清朝?原因很簡單
    提起清朝政府很多人都是厭惡至極,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討厭清朝呢?清朝在入關之後做了點什麼事情讓我們那麼反感呢?看看這幾件事情中哪件事是你最討厭的吧!1、屠殺漢人清朝入主中原,幹了很多壞事,圈禁耕地建立牧場,殺害老百姓,其中最讓人痛恨的就是在攻打南明時期的屠城,這個說起來真是罄竹難書啊。馬上能想起來的就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破城之後,城中不分男女老少,一律屠殺,到最後,屍體都沒有人掩埋,真是慘絕人寰。
  • 「文盲華工」丁龍:受美國人崇拜,卻離奇失蹤,被世界找了百餘年
    那麼,這位被找的華人,究竟是何方神聖?美國為何會要找尋一個100多年前的華人?他原本只是個極為普通的人,甚至可以說是極其卑微的一個人,公元1857年出生在廣東,在清朝末年時期,被當作是「賣豬仔」送往了海外(賣豬仔:指清朝末年時期,被販賣到歐美和東南亞等國家的華工,基本上都是去從事很低端很辛苦的工作,相當於世界歷史上的「奴隸貿易」)。
  • 「父母官」的那些事兒
    可為什麼又有「父母官」之說呢?「父母官」這個稱謂又是如何得來的?請往㊦看。來歷一:指百姓的統治者「父母官」一詞來源於《禮記·大學》:「《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之父母也?」
  • 從父母官到公僕
    此外如《孟子·梁惠王上》敘述更為詳盡:「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把官員稱作「民之父母」「為民父母」,已經奠定了父母官的雛形,只不過這裡的官員,尚未限於地方官。西漢有個召信臣,在南陽太守任上,以為民興利為宗旨,「……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歸之,戶口增倍,盜賊獄訟衰止。
  • 故宮上空為何會有那麼多烏鴉?清朝人說,沒有烏鴉就沒有清朝
    清朝皇室很喜歡養烏鴉,這使得故宮上空有非常多的烏鴉。這是怎麼回事呢?清朝是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王朝,滿族人信奉薩滿教。在薩滿教的神諭中,烏鴉是黑色的報警鳥,據說有它在,就能保佑日夜平安。既然是神鳥,又是崇拜的對象,當然就會有許多傳說。最有名的要數「烏鴉救主」的故事。說的是少年努爾哈赤在明將李成梁的府上當差。李成梁對他也不錯,可有一天,李成梁接到皇帝的「密旨」,說夜觀天象,有紫微星下凡,東北有天子之象,命他趕緊滅掉此人。
  • 中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報告
    艱難歷程:中國普及義務教育之路    中國普及義務教育的夢想始於清朝末年,距今已有百年歷史。1904年清政府在《奏定初等小學堂章程》的《學務綱要》中明確指出:「初等小學堂為養正始基,各國均認為國家之義務教育。」該章程還明確提出:「此項學堂,國家不收學費,以示國民教育國家認為義務之本意。」
  • 清朝末年,北京菜市口發生了一件詭異的事,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
    直到清朝末年,光緒年間,清政府把明朝時的刑場從西四牌樓搬到了菜市口。從此以後,這裡便成了清朝末年處決犯人最大的刑場,被判秋後問斬的罪犯都會被拉到這個地方處決。清朝鹹豐年間的八大顧命大臣之一的肅順就是被慈禧斬殺於菜市口,還有「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和康廣仁六位志士在「戊戌變法」失敗後,也是在菜市口被處決的。
  • 這些真實的清朝老照片,比清宮戲精彩多了,帶你看真實的清朝
    圖為清朝末年一山區的農村,邊上為依山而建的梯田,在那時這些田地都是歸地主所有,普通百姓是沒有土地的,他們只能租用地主的土地或者給地主家做長工。中間的那條狹長的小道上有三個人,兩頭牛,大家看到那兩個兒童沒?他們都光著腳在放牧一頭小牛。
  • 從識字率上看,清朝使中國倒退到了原始人時代
    春秋戰國時代識字率8%-10%到了漢朝,由於漢朝延續時間非常長,社會相對來說比較安定,百姓大部分時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精神生活的需求大幅度提高,讀書識字的人自然多了,識字率提高到了唐宋識字率達到30%左右到了了不起的大明王朝,國家更加的重視百姓的教育工作,在明朝的各個時期都在大力的興建書院,到了明朝末年的時候,明朝全國各地的書院加起來達到了2000所左右。
  • 20世紀初老照片:電視劇演不出來,最真實的清朝末年社會
    文/20世紀初老照片:電視劇演不出來,最真實的清朝末年社會 大家好呀,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講解歷史啦,歡迎各位的觀看~ 這些照片拍攝於20世紀初,它們記錄了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的社會風貌。
  • 清朝的辮子有多醜?簡直不堪入目,不要再被清宮劇騙了!
    但是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實際上清朝的髮型比這個還要醜!!!要醜!!!醜!!! 大明崇禎十七年,也就是1644年,入關的滿洲貴族下令全體漢人無論官民都必須學滿洲人削髮垂辮,但凡不從者一律斬首。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伴隨著這項政策的推行,整個中國處於一片腥風血海之中,凡是不肯剃髮的中國人盡數被殺,死者千萬之多。人口最密集的四川當時甚至被砍成了無人區...
  • 清朝末年有一絕世高手,曾國藩曾被他打怕,最後下場悽慘令人惋惜
    清朝末年,政治腐朽,下層人民生活悽慘。於是為反抗清朝腐朽統治,民間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然而太平天國主要是由農民階級領導,眼界不高,最後難免生活腐化,難逃失敗命運。只是,雖然太平天國運動中很多人惹人非議,但有這麼一個人,不管是百姓還是官員,不管是對手還是同仁,對他都是非常敬佩心服。這個人,就是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石達開是廣西客家人,被訪出山時候才16歲。但是石達開雖然年輕,但是年少有為,軍事能力出眾。當時清朝負責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就是後來一代名臣曾國藩。
  • 清朝有3億的漢族人,而統治者卻是300萬的滿人,這是為什麼呢?
    清王朝是中國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歷史色彩非常濃厚,明朝末年,國事衰微,北方金國女真族的後裔滿族起兵造反,奪取政權,稱為後金,從此中原大地就由滿族人統治,其實當時滿族人只有300萬,軍隊也只有20萬而已,而中原的漢族人卻有3億,這麼多的漢族人,卻讓滿族人統治了兩百多年,這是為什麼呢?
  • 看了清朝的這些奇葩事,終於知道這個朝代為什麼會滅亡!
    那麼為什麼當時那麼強盛的國家,不能夠幡然醒悟呢?很多人都是這樣說的,那是因為晚清當時都不開放,而且思想十分落後。但是看完下面這些奇葩的操作,說他們保守,其實有些冤枉。因為這些事情,都有一個同樣的道理。那就是這個朝代為什麼這麼地不爭氣呢?其實下面這些奇葩的事情,都是一個很好的解釋。
  • 老愚公看不懂「父母官」
    巧了,兩人名字都有「偉」,孔武大氣,但並不勢均力敵,落敗的自然是下屬。大官對小官怎麼就恃強凌弱,大打出手呢?有力無處使,來幫俺搬山嘛。再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屬下該教訓,也不必親力親為、直接動粗、有辱斯文呀,太不講究了。對這打人的父母官感到臊的慌,俺真的看不明白。    聽人評說,事情並不如此簡單,表面扇的是市長「大秘」,實際打的是市長本人。不是想像力太豐富吧,官場會這樣複雜、勾心鬥角?
  • 為什麼清朝識字率不到10%,而日本明治維新前卻已達到40%?
    網上流傳著一個說法,中國在鴉片戰爭前識字率到不了10%,而日本在明治維新前卻已經達到40%多。對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網上很多人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有人說是清朝搞文字獄,使行愚民教育,不敢讓民眾識字。也有說是日本厲害,重視教育,比如寺子屋制度。那到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 韓國人皮膚為什麼那麼好?如果想要皮膚好,別做「護膚文盲」
    韓國人皮膚為什麼那麼好?如果想要皮膚好,千萬別做「護膚文盲」,快來看看韓國人的護膚秘訣,讓你也輕鬆擁有白嫩的水光肌!護膚誤區首先護膚並不僅僅是用水乳這麼簡單,還要搭配精華和面霜等產品,同時要定期的敷面膜,要來對皮膚進行補水鎮靜的作用。其次,皮膚緊的發乾並不是正常的皮膚緊緻,而是皮膚缺水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