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我買到的草莓,和網上看到的照片一樣?」這個來自消費者的「靈魂之問」,正是最考驗生鮮電商功力之處。記者最近採訪叮咚買菜的基地採購員發現,他們一年有300多天奔波在產地,到田頭、進大棚、守倉庫。
叮咚買菜產地採購員90後「草莓小哥哥」冉友伍,正在為「所見即所得」這一目標而努力。一大早,冉友伍走進浦東曹路鎮顧唐路上的「小許草莓採摘園」,這裡40畝草莓大棚連成一片,綠葉中掩藏著一顆顆粉嫩欲滴的大紅草莓。上海本地農民許彬夫婦是這裡的主人,他們清晨就完成了採摘,把當天摘下的新鮮草莓分揀、裝盒、打包。
「這是冬草莓『明星品種』章姬奶油草莓,這個季節大受歡迎。」冉友伍說,這個種植園平均畝產能達到2500千克,每天都要給平臺送2000盒草莓,幾乎都是當天售罄。
目前正是冬草莓最好吃的季節,但冉友伍對草莓種植的關注遠遠早於這個時節。這種草本植物很難管理,苗比較脆弱、也容易生病,必須全程控水控肥防病,防止任何一個環節失誤而影響鮮果口感。他從每年夏天開始「盯」土壤殺毒、下底肥,又關注秋天育苗、種植,11月份中下旬採摘上市,一個環節也不能錯過。
今年,冉友伍在全國巡訪草莓產地時發現了一種成本不高的無公害富硒肥料,能夠通過改善葉綠素光合作用,增強果實營養吸收,讓鮮果更甜更鮮亮。他把這種新產品推薦給各家供應商,成功提升了草莓品質。
「符合標準的果子是長成圓錐形的,畸形的果子和破皮的果子都不能要。」冉友伍舉起一顆草莓,用挑剔的眼光注視它。幾乎每名採購員都會面臨這種「自我懷疑」,到底該不該這麼「嚴苛」?就比如要用環形量尺去測量蘋果的直徑,要規定春天葉菜抽薹不能超過2釐米、白蘿蔔開裂長度要小於3釐米。糾結的結果是,他們還是會繼續「吹毛求疵」,把質量容易參差不齊的生鮮產品打造成合格的標準產品。
【來源:上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