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很多人都經歷過,大多時候可能都是因為吃壞了肚子,台州54歲女子陳某半夜肚子痛,還便血,到醫院看病,結果發現已經是胃癌合併腸癌中期,為了保住她的命,最後醫生不得不把她的胃切掉,連腸子也切了一部分。
半夜腹痛便血
送到醫院就住院了
1個星期前的一個凌晨,睡夢中的陳某突發腹痛,同時還有大便出血的情況。開始陳某還想熬一熬,等天亮再去醫院。但過了5個小時還不見好轉,家人等不住就把她送到台州市中心醫院急診。
接診醫生初步檢查後發現陳某病情嚴重,而且非常複雜,緊急對症處理後馬上就安排她住院。「說我情況嚴重,而且很複雜,簡單檢查查不出來,必須要住院進一步檢查。」陳某說。
陳某住院期間,醫生在給陳某做胃鏡的時候發現她的胃裡有多個腫瘤組織,而且是惡性的可能性非常高。做腸鏡時,也發現了癌變的跡象,但由於她的腸道內有不少積血,醫生無法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檢查。
常規檢查無法明確病情,不得已,醫生們只能把陳某送進手術室,通過手術打開陳某腹部進行探查,確定陳某的準確病情。
由於陳某病情複雜,醫院胃腸外科主任蔣祖福帶領團隊進行手術探查。在探查手術前,醫生們就跟陳某一家溝通,如果手術中發現確實是惡性腫瘤,就立即進行胃癌和腸癌切除手術。
因為惡性腫瘤
她的胃全切,結腸切了一半
果然,在給陳某進行剖腹探查時,醫生們在她的胃和腸道裡發現了好幾個形態不一,但個頭不小,並且高度疑似惡性腫瘤的組織。其中體積最大的是一個位於賁門位置長約8cm的長條形腫塊,還有一個5*1cm的環形腫塊,繞賁門近一周,脾臟邊上還有多個直徑1cm到3.5cm不等的腫塊。除此之外,陳某腸道不少區域的黏膜都出現了癌變的徵兆。
綜合陳某的臨床情況及手術中的病理檢查,醫生們一致判斷,陳某患上胃癌和腸癌。唯一幸運的是目前處於中期階段,目前還沒有轉移。
經過手術臺上的緊急討論後,醫生們馬上暫停探查,並且向陳某家屬提出了馬上手術切除癌變組織的建議。
陳某家屬對醫生的發現早有心理準備,稍加商議就表示同意。
▲胃腸外科醫生正在手術
經過近2個小時的努力,陳某被侵犯的整個胃以及右半結腸都被順利切除,周圍被侵犯的組織也被清掃。
術後的病理檢查驗證了醫生們的準確判斷。「手術探查時我們發現的胃部位的疑似腫瘤組織屬於胃間質瘤,在胃癌中屬於危險性比較高的惡性腫瘤。腸道裡的則是管狀-絨毛狀腺瘤,同樣屬於危險性比較高的惡性腫瘤,目前處於早期向中期發展的階段。」蔣祖福表示。
再不能無所顧忌大吃大喝
手術後,陳某恢復不錯,持續住院治療半個月後,陳某就出院回家了。
儘管命暫時保住了,但畢竟主要消化器官之一的胃被切除了,還有部分結腸也被切除,陳某的消化系統元氣大傷,對他今後的吃飯問題影響不小。「雖然吃東西沒問題,但怎麼吃、吃什麼,以後都要非常注意。」他無奈地說。
醫生們告訴他,他的胃和結腸部分切除後,消化功能短期內會減弱,雖然腸道的消化功能會逐步增強,會對損失的消化功能進行一定程度的代償,但從整體上,他的消化功能會有一定程度降低。所以今後陳某在飲食上再不能無所顧忌,尤其不能吃太多難以消化、太油膩的食物,也不能大吃大喝,如果一次吃得太多,否則很容易會給消化系統造成過重的負擔,導致出現消化不良等情況。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避免胃腸道惡性腫瘤
據了解,我國胃癌每年新發病例達40萬,佔世界發病人數的41%;結直腸癌發病率已升至全球惡性腫瘤第三,每年新發現各種腸癌病例達13萬。
蔣祖福表示,要想避免胃腸道惡性腫瘤,首先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清淡飲食,不吸菸、少喝酒;少吃醃製食物,避免亞硝酸鹽等致癌物的攝入。飲食儘量定時定量,避免饑飽無度。不要吃黴變、變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雜糧,平衡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
除此之外,還要積極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比如慢性胃腸炎、胃腸息肉、消化道潰瘍等容易誘發癌症的疾病,都要及時治療,以免拖的時間過長最後發生癌變。
大便出血
一定要警惕胃腸道惡性腫瘤
蔣祖福提醒,胃腸道惡性腫瘤的早期症狀常常不典型,往往被患者自認為普通的胃腸炎、胃腸道潰瘍、消化不良、便秘等,而不去醫院就診,從而延誤治療。比如胃癌,早期經常沒有明顯症狀,一部分患者會有上腹疼痛不適或噁心、嘔吐等症狀。絕大多數患者會以為是自己胃炎或胃潰瘍發作,然後自己買藥吃,治療後症狀也會暫時緩解,但短期內症狀反覆發作。
腸癌早期常常會出現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的改變,大多會出現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糞便中帶血、膿或粘液。腹痛也是早期症狀之一,常為定位不確切的持續隱痛,或腹部不適或腹脹感。
蔣祖福提醒,大便出血是胃腸道惡性腫瘤的較為明顯和清晰的症狀之一,市民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大便出血,或者在健康體檢中發現大便有隱血,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及時進一步檢查,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
通訊員 葉倦 小編:路路通 責編:林剛 審核:曉文
近期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