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寒窗苦讀十幾年為了迎戰高考,通過高考,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每年的高考備受關注,也是學生和家長最緊張的時刻,在填報志願上面也變的更加茫然,不知所措。
高考的成績決定要去怎樣的大學,而大學專業的選擇會影響到將來的畢業就業以及職業的發展規劃,可見在專業選擇上的重要性,那麼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同學的興趣的到底重不重要呢?
興趣是否應該作為填報志願的依據?
對於高中生而言,沒有走出校園,他們沒有社會的閱歷,高中生們在填報志願,選擇專業的時候是非常迷茫的,而讓他們在短時間做出未來的職業規劃也是不合理的,家長們雖然比較有社會經驗,但是考慮的不夠長遠,很多同學憑藉興趣去選擇專業,像是在高中數理化比較好的同學,選擇數理化相關的專業,但是升入大學才發現,曾經高中感興趣的數理化到了大學之後「變了味」,根本不感興趣。
興趣只能作為一個參考點,高考報考專業需結合多方面因素綜合考量
興趣愛好優先,自身性格特點也是重要準則
我們在高考之後,選擇專業,首先根據的是自己的興趣愛好,一些專業或許在大學中和高中差距很大,但是例如有些同學夢想是當老師,有些同學未來想做一名醫生,這都是比較有傾向性的,所以有很強的側重點,那麼這樣的同學在報考的時候,就可以報考師範類的專業,報考醫學類的專業。除了興趣之外,同學自身的性格也需考慮,有的同學性格比較內向,個性比較柔弱,那麼在報考的時候就儘量不要報考涉及很強人際溝通方面的工作,報一些會計類的專業更加適合。
合理定位,考慮自身的綜合能力水平
要能夠合理的對自己進行評估,定位自己,並且知道自己的綜合能力,在填報專業的時候,也要能夠清楚,一些美術或是音樂這樣需要具備特殊的能力,高考是通向大學的一個門檻,所以同學們在大學期間會有更多自我提升,鍛鍊能力的時間和機會。
把目光放長遠,就業前景是選擇專業的準繩
我們都知道,大學生們在畢業後,走入社會,職業的規劃與工作都是和所選擇的專業有很大關係的,所以高中生們因為閱歷比較少,很難有長遠的想法,所以在這個時候,多詢問老師意見,讓老師幫助參考,也可以詢問一些過來人,聽聽他們的建議,在報考專業的時候,還是要以好就業為主的,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所以一定要重視專業的選擇。
作為過來人,小編幫大家簡單說一下被大學生們普遍評價就業率比較差的專業,同學和家長在報考的時候,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避免踩坑,畢竟專業的選擇真的很重要。
就業率比較差的專業,考生們作為參考,謹慎報考
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後難找到對口工作,就業十分困難
工商管理專業,聽上去很高大上,但是因為沒有工作經驗,在大學期間所學習的知識也沒有很強的針對性,所謂的工商管理也可以說是企業管理,現實社會用人單位幾乎不會讓一個完全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去管理企業,所有的行業大學生畢業後也是要從基層做起的,專業在畢業後很難找到對口工作,就業率差。
法學專業,重點大學名校光環也很難就業
法學專業是和法律相關的,正常人的思維是畢業後從事和法律相關的工作,十分的高大上,但是法學專業其實即使是重點大學畢業的同學都很難找到工作,導致很多同學不得不跨專業考研,或是畢業後從事和專業不相關的工作。
市場營銷專業,空洞無內涵,難找工作
很多同學是市場營銷專業,但是在畢業後才發現自己在大學中學習的東西十分空洞,不知道到底學了什麼,一般在畢業後也只能到公司做銷售的工作,沒有經驗的銷售不僅工作很辛苦,薪資待遇也比較低。
不慎報考不喜歡的專業,就業也面臨困難,尋找方式適當彌補
通過跨專業考研的方式,提升學歷,轉換專業
因為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很多同學在大學期間選擇考研,提升學歷,唯一的弊端是跨專業考研的難度比較大,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夠成功上岸。
雙管齊下,大學中修讀第二專業
如果對專業不滿意,還可以申請修讀第二專業,只是會比較辛苦,課程比較多,同樣也要撰寫畢業論文,所以如果精力充沛,不怕吃苦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