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溪區以河長制為抓手守護好一江碧水
生態白泥湖 天鵝舞蹁躚
圖為雲溪區白泥湖國家溼地公園天鵝成群。曾維平 攝
嶽陽日報訊(記者 張小弓 通訊員 鄧志強 易 松)「想不到我們這居然有這麼多的小天鵝,生態環境真是一年比一年好。」12月14日,雲溪區林業局局長潘斌自豪地介紹,11月下旬以來,在雲溪區白泥湖國家溼地公園,從西伯利亞來南方越冬的200多隻小天鵝棲息在溼地相互喙啄,鼓翼歡歌,給初冬的農村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吸引不少村民前來「打卡」。
過去,雲溪的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在經歷了經濟社會多年強勁發展之後,該區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園區產業項目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上來,明確提出「少買新衣多治病」,以「河(湖)長制」為總抓手,打響了生態環境治理的人民戰爭。區委書記張中於,區委副書記、區長劉正仁始終堅持在一線出重拳、用實招、動真格解決生態環境問題。近年來,雲溪區停緩調撤各類政府投資項目12.8億元,多方籌資近18.8億元,連續實施三輪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來雲溪安家的小天鵝、娃娃魚等國家保護動物越來越多。
該區堅持把「河(湖)長制」作為環境治理的總抓手,在壓實區、鎮、村三級河(湖)長工作責任的同時,要求每名河(湖)長要能看懂水質檢測報告,要善於從監測數據中發現問題、查找病因。對此,該區專門出臺《雲溪區河湖水質監測及汙染源分析、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印發《巡河巡湖水質常識手冊》,督促引導各級河(湖)長根據檢測分析報告提供的數據、指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河(湖)治理工作。發揮區「民間河湖長中隊」和「河小青」志願者作用,引導5000餘名群眾自發參與巡河(湖),將巡河(湖)工作推向深入。今年,該區三級河(湖)長共巡河(湖)4155人次,通過抓實河(湖)長制,先後發現問題 45個、交辦45起,全部完成整改銷號。通過壓制責任、落實舉措、強力推進,該區河(湖)長實現全面覆蓋、河流實現全域治理、河湖水質實現全面提升。
與此同時,該區在產業項目建設中念好環保「緊箍咒」。該區有力有序推進己內醯胺產業鏈搬遷建設,既破解了「化工圍江」難題,又為產業鏈延伸「強筋健骨」。重建綠色化工產業園汙水收集管網,安裝對接44套COD、氨氮、PH監測儀,投資1700萬元建成「一企一管一監測」汙水在線監測系統。邀請專家團隊採取「一廠一策」解決企業在轉型升級中面臨的環保問題,築牢了園區環保「防火牆」。提高產業項目準入門檻,否決環境風險大、不符合區域發展要求的項目1個,共涉金額1.5億元。大力開展「工業園企業環保業務培訓」「環保公眾開放日」「美麗中國,愛在雲溪」主題宣傳和全區生態環境治理成果展等宣傳教育活動;開展「環保公眾開放日」活動,進行環保法律、知識宣傳,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參與度,營造濃厚生態文明建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