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陽舂陵江。(王平太/攝)
紅網時刻記者 龍芳華 通訊員姜恬 郴州報導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這是歌曲裡的美景,也是現實中曾經實實在在存在過的美景。但是,近些年,隨著很多地方對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尤其是無節制的排汙,導致很多河流變得格外「醜陋」而陌生,甚至成為了流域內致病因素的來源,原本的滋養變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滋擾」。
水是生命的源泉、發展的命脈、生態的根基,是人類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性資源。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為河湖編織一道保護網,使河湖水清景美,郴州市的河長們聚焦管好「盛水的盆」和護好「盆中的水」兩大目標,認真履職,集中解決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域岸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快推進河長制從「有名」到「有實」轉變。郴州的河流在他們的悉心呵護,和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保護下,正休養生息,煥發新的青春,奔湧著時代的活力,綻放出美麗光彩。
資興:水清河暢岸綠景美。(曹江平/攝)
這個河湖眾多的地方,推進河長製成績傲人
郴州是一個境內河湖眾多的地方。
——郴州為湘江、贛江、北江三大水系的發源地之一,轄區內大小河流567條,其中5公裡以上的河流383條,總長8050.41公裡。
——54座水庫,其中15公頃以上水庫11座,常年水面面積共455.2公頃。大中型水庫43座,總庫容1073193萬立方米,全市上型號的水庫1041座。
這樣的河湖資源,不知要羨煞多少北方地市。
但河湖眾多不僅意味著資源豐富,也意味著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域岸線等的保護責任的重大。
這些河湖及與之相關的責任落到2區、8縣、1市頭上,顯然不是一個輕鬆的事兒。
5月23-25日,水利部與生態環境部派出第三方評估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到郴州市開展河長制全面總結評估工作時,對郴州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5月29日,市河長辦在全省河長辦工作會議上就總結評估迎檢工作作典型發言,而北湖區河長辦更是作為全省唯一被邀請的縣級河長辦在會上作了典型經驗介紹。
這些的背後,是郴州在河長制工作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績:
——6處國家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
——38處省控斷面有37處平均水質為優良;
——全市各地河湖水質持續好轉。
切實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推動黨中央、省委關於河長制工作部署落到實處,如今的郴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這些綠色發展成績的得來並非偶然,而是2017年開啟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全市上下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努力的結果。
2017年,郴州市為第一批順利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驗收城市之一;
2018年,郴州市南方山丘區水生態文明建設郴州模式獲評為湖南省第三批生態文明改革創新案例獎;
2018年,郴州市綠色發展綜合指數居全省榜首;
2018年,郴州市臨武縣黃沙坪水利風景區、嘉禾縣觀音山水庫水利風景區、資興市楊洞水庫水利風景區被評為省級水利風景區(至此,郴州市省級以上水利風景區達14家,其中國家水利風景區5家);
2019年,繼北湖區三合村、蘇仙區和平村等43個鄉村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後,北湖區石山頭村、臨武縣龍歸坪社區、蘇仙區瓦灶村、安仁縣高陂村、資興市華灣村、永興縣下青村等6個村獲評為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三合村獲評「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
2019年,湖南桂陽舂陵溼地公園獲評為國家溼地公園;
2019年,郴州市東江湖、西河、便江3條河湖入選湖南省30條美麗河湖;
2017年、2018年郴州市河長制工作連續兩個年度考核被評為優秀等次,並受省政府表彰激勵。
桂東:漚江兩岸景如畫。
從數據裡看到全市上下的努力和亮點
工作舉措看亮點,亮點工作看數據。
亮點是不是真亮點,靠的不是總結是否到位,表述是否優美,而是靠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而成績最直觀的反映就是數據。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郴州河長制工作的亮點有哪些:
——堅持高位推動,實現河長履職常態化。
14:市第一河長、總河長在帶頭巡河履職,親自帶隊督促落實重大問題和難點問題的同時,先後籤發總河長督辦單14份。
20:市第一總河長易鵬飛、市總河長劉志仁等市級河長先後20餘次帶領相關部門,部署、協調、調度和督辦舂陵江歐陽海庫區「四亂」這一歷史遺留「老大難」問題,使該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
14.3萬:全市各級河長嚴格落實省第1號總河長令,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巡河,共計巡河14.3萬餘次,發現並解決各類大小涉河問題3000餘件。
——強化協調聯動,實現工作部署整體化。
880:推進行刑兩法銜接,聯合公安部門,在全市實行「一河一警長」工作制度,全市880條河流、河段均設立了河段警長,並明確治安聯絡員。
290:市縣兩級聯合執法組共出動執法人員290多人次,共清理整治169個涉河違法違規問題。
——創新工作機制,實現督辦實效化。
174、1119:今年以來共對全市11個縣市區174個鄉鎮(街道)、1119個行政村開展暗訪抽查,現場共發現問題171處,印發3期暗訪通報。
11:運用「考核問責」和「獎優罰劣」的工作槓桿,每季根據暗訪情況評選出最美、最差河流各11條,並對最差河流的河長姓名及河流問題清單進行通報,責令河長限期組織整改到位。
嘉禾:鍾水入嘉第一段。(唐知聖/攝)
——推進平臺建設,實現河湖管護信息化。
1100萬:市縣兩級累計投入1100萬元,推進河湖管護信息平臺建設,打造了包括高清視頻監控、智能分析軟體、河湖管護系統在內的河長制管護平臺和河湖監控平臺。
286:今年以來,通過監控平臺共發現並交辦問題286個,保證了全市主要河流水面清澈。
——完善管理體系,實現基層建設標準化。
6:按照「有人員、有場地、有制度、有經費、有巡河交通工具、有水質監測設備」的六有標準,建設基層河長辦。
174:在全市選取174條河流河段,以「一鄉一樣板」為工作目標,打造「星級河道」。
350萬:今年以來,郴州市財政下達350萬元對樣板河流打造進行專項獎補。
——突出示範引領,實現保潔機制多樣化。
7:總結歸納了全市各地在河道保潔方面好的做法,形成民間河長助推機制、縣級河長河道「五包」責任機制、電站保潔責任區域劃分機制、公司化運作機制、網際網路+遠程監控機制、保潔資金保障機制、保潔責任考核機制等河道保潔「七大機制」,在全市範圍進行推廣。
4600萬:全市共有11個縣市區、112個鄉鎮和900多個行政村啟動河道保潔「七大機制」的探索落實工作,全年累計落實河道保潔專項經費共計4600餘萬元。
——注重宣傳引導,實現河湖管護全民化。
8:組織開展「守護美麗河湖」微視頻公益大賽,郴州市共有8個微視頻入圍全國微視頻大賽投票環節,其中北湖區選送視頻《土坡河的蝶變》在大賽投票環節排名全國第一。
10:大力開展「美麗河湖」「最美民間河長」和「優秀護河員」徵集評選活動,全市共評選出10條「最美河湖」、10名「最美民間河長」和10名「優秀護河員」。
東江灣。(肖志忠/攝)
在自我加壓中讓河湖變得更清
有成績,有亮點,但郴州並不就此滿足。
郴州在自我加壓的更高標準下認真自檢,認為自己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比如部分年度重點工作任務進度滯後、河湖「四亂」問題仍然突出、部分斷面水質有待提升、基層河長制工作存在短板等問題。
河長制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所以,在工作穩步推進,取得較好成效的同時,難免會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而直面問題,恰恰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前提。
從河長制到河長治,郴州注重在常態化、制度化上狠下功夫,堅決防止「一陣風」,讓河長制實實在在成為治水「責任田」,推動治水常態化、長效化。同時以嚴厲考核推動河長治,讓實現「河清岸綠」成為各級黨政主要領導的政治責任,讓河長制實至名歸。
所以,我們看到,郴州市以河長制年度考核為抓手,在進一步抓好河長履職盡責,進一步夯實各項工作基礎,進一步推進年度重點工作任務,進一步抓好問題整改落實,確保順利通過河長制年度考核,確保河流水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上,下足了功夫。
再就是強化監督檢查,把及時通報情況,作為確保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落實的重要手段,在加快信息管理平臺、檢測評價體系建設方面持續發力,建立健全工作報告制度,強化跟蹤問效,嚴格監督問責,主動曝光河湖保護突出問題,在營造全社會關注參與河湖管護的良好氛圍上久久為功。
2018年4月在長江嶽陽段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叮囑湖南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守護好一江碧水」。守護一江碧水,湖南在行動。在湖南的行動中,郴州無疑走在了前列。
保護江河湖泊,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也事關郴州社會經濟長遠發展。給子孫後代留碧水藍天,還「林中之城」以綠水青山。郴州正在以大禹治水之魄力,久久為功之胸懷,認真治理好「福城」大地每一條河流,努力將切實可行的制度設計真正轉化為砥礪奮進的行動,努力推動河長制邁向河長治,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的美好圖景,已在這片神奇土地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