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點,運潮減河的耿莊橋上,李亮像往常一樣,將三腳架穩穩架好,等待時機,捕捉最美的河畔夜景。李亮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只要天氣好,他就會背著相機包去河邊拍照,這個習慣,他已經堅持了五六年。
這些年,讓李亮感觸最大的是通州水環境的變化。「就算經過截汙溝的排水口,也基本聞不到異味。」現在不管是通州哪個河段,河水看上去都是碧清碧清的,並且還經常有水鳥徘徊。即便不使用專業攝影器材,他照樣能拍出「高顏值」大片。
剛剛搬來通州的劉青芳,也對通州水環境豎起大拇指。住在太玉園小區的她,每天傍晚都會和愛人帶孩子來欣賞蕭太后河沿岸美景。「我們下午6點就出來了,那時天還亮著,水很清澈,還能見底。」以美麗的蕭太后河為背景,她一次次為女兒定格下明媚的笑臉。
從昔日雜草叢生的臭水溝到今日映照藍天的碧水清波,通州區水生態環境治理這幾年取得了顯著成效。
曾經,通州區黑臭水體共有39條河流、53個河段,長度264.34公裡,約佔北京市黑臭水體總長度的36%。自2016年起,通州區加快了黑臭水體的治理工作,通過拆除沿河違章建築物、拓寬河道、清淤疏浚等綜合措施,原先「腸梗阻」的河水漸漸變得通暢起來。
消除黑臭水體,源頭治汙至關重要。
在位於小中河畔的永順鎮黑臭水體治理項目汙水處理站,記者目擊了水體「除黑」的全過程。只見流入處理站的渾濁汙水在經過生化處理、過濾等工藝處理後,變成了一道道透明的水流,排向小中河。在排汙口旁,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水體處理前後的標本,一個黑臭刺鼻,一個清澈無異味,前後變化一目了然。
這家汙水處理站,日處理汙水量約3000噸,經過處理的汙水可以達到北京市地方標準村鎮一級A,「已接近飲用水標準。」該處理站負責人不無自豪地介紹。
數據顯示,2019年通州區汙水處理率達到90.06%。截至今年初,通州區共建汙水處理廠站(再生水廠)160座,處理規模為48.46萬立方米/天,其中農村汙水處理設施96座,處理規模為9.91萬立方米/天;在建農村汙水處理設施45座,處理規模為1.45萬立方米/天。
黑臭水體還清,不僅要依靠先進的汙水處理設施,還要有嚴格的巡查管理制度。每日在河畔巡查的「河長」們,功勞不小。
手機App實時監測巡河路徑,微信群隨時匯報溝通,帶經緯度照片為登記表做完美備註……通州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通州區北運河、蕭太后河、小中河、運潮減河等13條主要河流、300餘條溝渠,統統都建立了河長負責制。在全面推行河長制、建立健全「河長」體系的基礎上,還將探索建立「河長+警長+檢長」的工作模式,讓河道實現長效管控,從源頭減少私自排汙、破壞河道生態、隨意丟棄垃圾等行為發生。
經過幾年的努力,通州區黑臭水體已取得「看得見」的成效。透明度、溶解氧、氧化還原電位和氨氮4項指標均已達到國家考核標準,順利通過國家住建部、北京市水務局,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考核,實現「長治久清」。不少困擾市民多年的臭水溝變得清澈起來,溫榆河、北運河、運潮減河等沿岸變成了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今年以來,在通州區水務局聯合區生態環境局開展的碧水攻堅戰行動中,2020年二季度通州區城市黑臭水體的交叉監測結果為:區域內21個有水條段黑臭水體河流全部達標,實測的黑臭水體條段透明度、溶解氧、氨氮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氨氮改善率為92.2%。
「今年是碧水保衛戰收官之年。我們不僅要對全區汙水處理廠進一步加強監管和監測,還要在農村汙水治理、黑臭水體管護、工業汙水治理等方面繼續加強各項措施的落實,確保達到碧水保衛戰的各項指標。」通州區生態環境局水和土壤科負責人表示。
進一步開展源頭治汙,今年通州區將繼續推進生活汙水收集處理,確保建成區和城鄉接合部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同時繼續開展41個村的汙水收集設施建設工作。持之以恆的精細治理,將推動全區水環境持續改善。水清岸綠的生態廊道將成為市民新的休閒空間。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北京號·北京通州官方發布
流程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