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底,上海公園總數將超過400座,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8.5平方米

2020-12-20 澎湃新聞

2015年底,上海有165座城市公園。截至今年8月,這一數字已經翻倍,品類也多了:上海不僅有352座城市公園,還有7座郊野公園和4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到今年底,上海公園總數將超過400座,向「公園裡的城市」又邁進了一大步。越來越多市民感受到上海近幾年的綠意似乎一下子就在身邊「噴湧而出」。

既要數量更要品質

回望近5年,上海這座城市編織綠意的決心和力度,都堪稱「空前」。

預計到今年底,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到8.5平方米。

繼「一雙鞋」「一頁報」「一張床」後,不少市民對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有了全新的形象比喻——「一間房」。

紐約中央公園、倫敦海德公園……世界知名的城市公園,從不只追求「多」和「大」,公園的生態效應和「以人為本」才是規劃建設的重點。

深諳這一點,上海近年來新建或改造的公園綠地不斷提升其生態品質和服務功能。

2018年11月,上海桃浦中央綠地部分建成並試運營開放。這一綠地是近年來上海市中心最大的開放式綠地項目,未來總規模預計將拓展至100萬平方米左右。

整個綠地橫跨古浪路公路隧道兩翼,這個隧道也為綠地帶來了一個十分優美的坡度,使得公園的地形充滿了多樣性和趣味性。

但這片綠地重點不在大,其總體景觀方案極其重視人與自然的交互。

設計中融入了傳統書法、舞蹈和太極藝術,既有起伏的地形,也有蜿蜒的水系,還有「上海市中心第二高山」,行雲流水般起伏的動態空間酷似一幅連續變化、層疊展開的山水長卷,吸引市民遊客去探秘。

今年8月開工的「上海大花園」也延續了上海打造生態空間的工匠精神。

「上海大花園」有一大功能,就是推廣普及經過馴化、在上海適應性良好的新優品種植物,它們經過「生存考驗」,能大量應用到城市綠化中去,更能走上居民的窗臺、陽臺,播撒看得見摸得著的「綠色幸福」。

上海植物園北區改擴建工程俯瞰效果圖

建設「家門口」的幸福

曾經看花只能往郊野跑,隨著一處處口袋公園的落地,上海市民在「家門口」踏青賞花的願望正逐一實現,成為上海「十三五」公園綠地建設「以人為本」的縮影。

截至2019年底,上海已建成151個口袋公園,數量比2018年底增加了66%。今年,又有50座口袋公園計劃落成。

這些市民「家門口」的小型綠色公共空間,有效提升了城市公園綠地布局的均衡性,更是公眾生態獲得感最直接的源泉。

口袋公園,指規模很小的城市開放空間,常常以斑塊狀散落或隱藏在城市結構中,為當地居民休憩、社交所用。城市中的各種小型綠地、小公園、街心花園等都是口袋公園的一種形式。

小區後門一開,就是口袋公園,獲得感滿滿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大多數口袋公園要「見縫插針」,充分利用一些城市的「邊角料」改造而成,加之周邊市民的殷切期望,倒逼著規劃設計和建設者們「螺螄殼裡做道場」。

今年國慶中秋長假,九裡亭街道杜巷小區居民項忠本總愛往家附近的口袋公園跑,坐在健身器材上鍛鍊身體,看著緩緩流淌的亭子涇河,「不要太愜意哦!」

可就在今年6月前,這裡還是一片走不進的荒地。一下大雨,周邊道路便泥水橫流。經過整治,這片5000平方米的空間搖身一變,成為口袋公園,8000多名小區居民直接受益。

通州路上的童夢園才1000平方米出頭,卻因為毗鄰居住區、幼兒園、商業廣場,要兼顧多年齡段人群的需求,因此,所有設施都力求有多重功能。

比如,在塑膠步道上噴塗含有英文字母的方格,讓孩子能玩「跳房子」的遊戲;灌木和小廣場之間的隔離欄,嵌入了卡通動物頭像、黑板和哈哈鏡,老少皆宜;金屬廊架安裝了照明燈,白天則是爬藤植物覆蓋的「遮陽傘」;花壇故意降低高度,邊緣做成高低錯落的流水型,讓大人和小孩舒適地「對號入座」。

凝聚社會共治智慧

高品質的公園綠地,居住在城市裡的人們既是享受者,也是「建設者」。尤其是家門口的公園綠地,更離不開沿線居民和單位的支持配合。

芳草園和清溪園是閔行區新建的兩座口袋公園,一度因為部分區域「踩」在了莘莊鎮政府、閔行區綠化市容局等單位的圍牆內,在規劃設計上進退兩難。

為了給綠色空間讓道,沿線單位主動把圍牆後撤了8米。事後,許多居民才知道,其實退5米已經足夠,但這些單位仍堅持再多擠出一些空間,讓他們非常感動。

和諧的氛圍貫穿了整個建設過程,建設者和受益者有商有量,最終化成了清溪園內多個因地制宜又充滿鄉土情結的景點。

周邊居民捨不得動兩棵櫸樹,建設方徵詢意見後,設計出兩個煙圈狀的涼亭,每個煙圈「套」住一棵樹,既美觀大方,又不影響樹木生長。

園內還設計了一條旱溪景觀帶,既呼應了居民的澱浦河情結,還打造出一個可親近的「河道」遊憩空間,深得孩子喜愛。

榕樹被「煙圈」保護起來

和以往不同,上海「十三五」的公園綠地建設更重視「串珠成線」「長藤結瓜」,通過建設綠道等生態廊道,使公園綠地彼此不再割裂,與周邊居民區、交通樞紐等聯繫起來,形成一個多功能的生態網絡。

截至去年年底,上海綠道總長881公裡,且正以年均200多公裡的速度不斷加長——到「十三五」末,將增至1000公裡;2035年長度預計翻一番,達2000公裡。這些綠色動脈設計規劃和建設的過程,也凝聚了社會共治的智慧。

2018年建成的黃興公園綠道是上海首條藉助公園退牆讓出空間建設的綠道,在幾乎不改動沿線喬木的基礎上,設計方在水杉林密集的區域增種了紅楓,打造錯落有致、遠近結合的鏽紅秋色;在垂柳密集的區域,增種碧桃、二月蘭等觀賞植物,讓河道「桃紅柳綠」,色彩更加豐富;在靠近地鐵站的這段綠道,在原有植被的基礎上,補充了鼠尾草、百子蓮等花草,形成「藍色暢想」空間。

黃興公園綠道

「綠道建了就是為人服務的,所以服務對象的意見特別重要。」上海經緯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張鑫彥表示,通過前期調研,周邊居民最關心綠道能否「物盡其用」。

設計方因此考察了上海多條綠道,認為緊靠公園外牆的環形設計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綠道的利用率,加之緊鄰公園,還可以拓展公園夜間關門後的服務功能,24小時滿足老百姓的健身需求。

綠容君碎碎念:

百日植樹抽獎活動火熱進行中,每天參與

「種下一棵樹,撐起一片綠」百日植樹抽獎活動開始啦!

活動,不僅可以獲得獎品,還有機會認養一棵樹哦。

素材來源:上觀新聞 上海大調研

圖片來源:陳璽撼、董天曄

歷史閱讀 即點即讀

「種下一棵樹,撐起一片綠」百日植樹抽獎活動開始啦!

官宣!垃圾分類宣傳資料庫上線啦!快戳進來了解詳情吧~

市屬公園預約功能整合上線!無預約謝絕入園,請速看攻略「綠色上海」網站全新亮相,和你的距離更近哦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今年底,上海公園總數將超過400座,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8.5平方米》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今年底,上海公園總數將超過400座,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到8.5平方米
    5年前的初秋,要一睹「網紅」粉黛亂子草的芳容,家住浦東南路的倪阿姨要坐近80公裡的車去金山。5年後,踱步最多20分鐘,黃浦江東岸濱江沿線的多座公園就有粉黛亂子草。倪阿姨的「追粉之旅」不再折騰。越來越多上海市民都有類似獲得感。在他們看來,上海近幾年的綠意似乎一下子就在身邊「噴湧而出」。一組數據印證了這種普遍的獲得感。
  • ...公園裡的城市」 今年底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到8.5平方米
    越來越多上海市民都有類似獲得感。在他們看來,上海近幾年的綠意似乎一下子就在身邊「噴湧而出」。  一組數據印證了這種普遍的獲得感。2015年底,上海僅有165座城市公園。截至今年8月,這一數字已經翻倍,品類也多了:上海不僅有352座城市公園,還有7座郊野公園和4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到今年底,上海公園總數將超過400座,向「公園裡的城市」又邁進了一大步。
  • 看上海丨家門口一片「花花綠綠」,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一間房
    5年前的初秋,要一睹「網紅」粉黛亂子草的芳容,家住浦東南路的倪阿姨要坐近80公裡的車去金山。5年後,踱步最多20分鐘,黃浦江東岸濱江沿線的多座公園就有粉黛亂子草。倪阿姨的「追粉之旅」不再折騰。越來越多上海市民都有類似獲得感在他們看來,上海近幾年的綠意似乎一下子就在身邊「噴湧而出」一組數據印證了這種普遍的獲得感。
  • 上海今年增50餘座城市公園 人均公園綠地8.2平方
    據《勞動報》報導,人均公園綠地達到8.2平方米;新增50座以上城市公園。勞動報記者從日前召開的上海市綠化委員會擴大會議上獲悉,今年本市將繼續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注重生態空間品質,提高市民獲得感和滿意度。  2017年,上海加大綠化造林,新造林6.5萬畝,綠地建設1358.5公頃,其中公園綠地830.8公頃。
  • 太原公園綠地面積達4680公頃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平方米
    來源: 太原晚報公園綠地面積已達到4680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平方米……我市公園綠地系統基本形成,城市生態環境明顯好轉。10月28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聽取了市政府關於公園建設情況的報告。
  • 東莞各類公園1223個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2.85平方米
    (記者 鄭家雄 攝)  東莞致力於打造生態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體系,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2.85平方米  近年來,東莞市按照「國家製造名城、現代生態都市」的城市定位,致力於打造生態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體系,提高城市綠化的質量和管理水平,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 渝北:空港新城將建8大公園體系
    昨日,臨空都市報記者從空港新城公司獲悉,空港新城內的鹿山公園和仙桃公園有望今年底開工建設,結合已建成的3個公園、在建的1個公園以及籌建中的2個公園,「十三五」期間,空港新城將建8大公園體系,人均綠地面積超過30平方米。同時,空港新城以中央公園為核心標識,將形成「兩帶四核三區」產業布局。作為毗鄰江北機場最近的新城區,空港新城的發展也將為臨空經濟起飛注入動力。
  • 以人為本 上海建設「公園裡的城市」
    5年前的初秋,要一睹「網紅」粉黛亂子草的芳容,家住浦東南路的倪阿姨要坐近80公裡的車去金山。5年後,踱步最多20分鐘,黃浦江東岸濱江沿線的多座公園就有粉黛亂子草。倪阿姨的「追粉之旅」不再折騰。    越來越多上海市民都有類似獲得感。在他們看來,上海近幾年的綠意似乎一下子就在身邊「噴湧而出」。
  • 上海以人為本建設「公園裡的城市」
    5年前的初秋,要一睹「網紅」粉黛亂子草的芳容,家住浦東南路的倪阿姨要坐近80公裡的車去金山。5年後,踱步最多20分鐘,黃浦江東岸濱江沿線的多座公園就有粉黛亂子草。倪阿姨的「追粉之旅」不再折騰。越來越多上海市民都有類似獲得感。在他們看來,上海近幾年的綠意似乎一下子就在身邊「噴湧而出」。
  • 【最新】上海將新建這些大型公園綠地,讓城市綠化更多"彩"!
    今天上午(3月29日),市領導李強、應勇、殷一璀、董雲虎、尹弘等來到普陀區桃浦中央綠地,參加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桃浦中央綠地將成為中心城區最大的開放式綠地之一植樹現場,李強一行聽取了桃浦中央綠地項目規劃和開發建設情況匯報。
  • 薛城城區綠化覆蓋率40% 人均公園綠地達16平方米
    截至目前,薛城區累計完成投資近10億元,栽植各類苗木1200萬株,完成造林面積6.6萬餘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2.47%,城區實現綠化覆蓋率40.28%,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6.12平方米。綠,正讓這座城市的道路充滿了醉人的芳香,綠,正讓到過這座城市的人流連忘返。    在創建的過程中,薛城區還及時做好補缺補綠和改造提檔工作,對臨山路、永福路實施立體綠化,栽植薔薇6000餘株,補植紅葉石楠、金葉女貞等色塊苗木10萬株,更換時令草花15萬餘盆。對錢江路、珠江路、泰山路補植香樟、廣玉蘭165棵。對城區燕山路、泰山路、嵩山路等道路修剪綠籬160餘萬平方米。
  • 空港新城新建8大公園
    昨日,臨空都市報記者從空港新城公司獲悉,空港新城內的鹿山公園和仙桃公園有望今年底開工建設,結合已建成的3個公園、在建的1個公園以及籌建中的2個公園,「十三五」期間,空港新城將建8大公園體系,人均綠地面積超過30平方米。同時,空港新城以中央公園為核心標識,將形成「兩帶四核三區」產業布局。作為毗鄰江北機場最近的新城區,空港新城的發展也將為臨空經濟起飛注入動力。
  • 呼和浩特人均公園綠地19.7平方米!
    草原絲綢之路文化公園成網紅打卡地,青城公園、滿都海公園拆違透綠贏得市民點讚,錫林公園、成吉思汗公園等讓市民出門就能賞美景……經過多年的園林建設,目前,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8%,公園綠地面積達到3900多公頃,人均公園綠地19.7平方米。如今的青城,水綠山青草木豐茂,林林總總的公園遊園將整座城市點綴得生機勃勃,市民盡享詩意生活。
  • 綠色城市第15名上海: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人均公園面積倒數第三
    截止2018年底,上海森林覆蓋率達16.83%,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9.4%,溼地保護率為50.45%。2019年底上海森林覆蓋率增長到17.56%,2020年將達18%。在森林面積快速增加的同時,上海市林業部門也在積極探索將有條件的林地逐步打開,通過景觀提升和改造,增加必要的休閒設施設備,讓更多市民走進森林、享受森林。不過,從上海市的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來看,與經濟發展水平大相逕庭。
  • 成都綠地規劃出爐 2020年環城生態區面積達2.5萬畝
    實現城市綠化覆蓋率42%,綠地率3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5平方米的水平。  遠期規劃目標  2020年進一步提高城市綠地的各項指標,全面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實現城市綠化覆蓋率45%,綠地率4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平方米的水平。
  • 三年後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園面積將達600萬平方米
    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分局園林市政處副處長倪俊傑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區內已經建成開放的公園面積有200多萬平方米,「十二五」期間,計劃完成的公園面積超過600萬平方米,公園數量超過40個。  這40多個公園按其規模和功能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一種是社區公園,主要功能是為周邊社區居民提供休憩、健身的去處,周邊居民在10分鐘步行時間內即可到達,這些公園面積不大,在2萬至5萬平方米之間;  一種是綜合公園,面積大多在10萬平方米以上,對於豐富周邊群眾的娛樂休閒生活、提升區域城市功能、完善公共設施配套、優化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環境、拉動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五一」前北京40個新建公園將開門迎客
    新華社北京4月27日電(記者魏夢佳)記者27日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今年「五一」前,北京市40個新建公園將全部免費向市民開放;「十一」前,還將有66處公園綠地建成向市民開放,市民可就近暢享公園綠地帶來的生態之美。
  • 濟南西客站片區將建中央公園,面積超過泉城廣場
    「大幅增加公園數量,提升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實現『千園之城』目標;到2021年年底,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5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0%。」
  • 濟南這地方將建中央公園,面積超過泉城廣場
    「大幅增加公園數量,提升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實現『千園之城』目標;到2021年年底,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5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0%。」隨著《濟南市「綠城」「花城」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的出臺,近兩年泉城公園建設、城區綠化明顯提速。
  • 松林公園「大修」後重開,石景山今年還將開建23處綠地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經歷了一年多生態性修復和景觀提升建設,松林公園日前正式和市民見面。記者5月14日從石景山區獲悉,截至目前,西長安街城市森林公園群中已有松林公園、復興花園等11座城市公園建成開放。今年,石景山區還將開建社區公園、小微綠地等共23項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