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人為本建設「公園裡的城市」

2020-12-24 中國發展網

5年前的初秋,要一睹「網紅」粉黛亂子草的芳容,家住浦東南路的倪阿姨要坐近80公裡的車去金山。5年後,踱步最多20分鐘,黃浦江東岸濱江沿線的多座公園就有粉黛亂子草。倪阿姨的「追粉之旅」不再折騰。

越來越多上海市民都有類似獲得感。在他們看來,上海近幾年的綠意似乎一下子就在身邊「噴湧而出」。

一組數據印證了這種普遍的獲得感。2015年底,上海僅有165座城市公園。截至今年8月,這一數字已經翻倍,品類也多了:上海不僅有352座城市公園,還有7座郊野公園和4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到今年底,上海公園總數將超過400座,向「公園裡的城市」又邁進了一大步。

既要數量更要品質

回望近5年,上海這座城市編織綠意的決心和力度,都堪稱「空前」。預計到今年底,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到8.5平方米。繼「一雙鞋」「一頁報」「一張床」後,不少市民對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有了全新的形象比喻——「一間房」。

紐約中央公園、倫敦海德公園……世界知名的城市公園,從不只追求「多」和「大」,公園的生態效應和「以人為本」才是規劃建設的重點。

深諳這一點,上海近年來新建或改造的公園綠地不斷提升其生態品質和服務功能。

2018年11月,上海桃浦中央綠地部分建成並試運營開放。這一綠地是近年來上海市中心最大的開放式綠地項目,未來總規模預計將拓展至100萬平方米左右。

但這片綠地重點不在大,其總體景觀方案極其重視人與自然的交互。設計中融入了傳統書法、舞蹈和太極藝術,既有起伏的地形,也有蜿蜒的水系,還有「上海市中心第二高山」,行雲流水般起伏的動態空間酷似一幅連續變化、層疊展開的山水長卷,吸引市民遊客去探秘。

今年8月開工的「上海大花園」也延續了上海打造生態空間的工匠精神。

「上海大花園」有一大功能,就是推廣普及經過馴化、在上海適應性良好的新優品種植物,它們經過「生存考驗」,能大量應用到城市綠化中去,更能走上居民的窗臺、陽臺,播撒看得見摸得著的「綠色幸福」。

建設「家門口」的幸福

曾經看花只能往郊野跑,隨著一處處口袋公園的落地,上海市民在「家門口」踏青賞花的願望正逐一實現,成為上海「十三五」公園綠地建設「以人為本」的縮影。

截至2019年底,上海已建成151個口袋公園,數量比2018年底增加了66%。今年,又有50座口袋公園計劃落成。這些市民「家門口」的小型綠色公共空間,有效提升了城市公園綠地布局的均衡性,更是公眾生態獲得感最直接的源泉。

口袋公園,指規模很小的城市開放空間,常常以斑塊狀散落或隱藏在城市結構中,為當地居民休憩、社交所用。城市中的各種小型綠地、小公園、街心花園等都是口袋公園的一種形式。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大多數口袋公園要「見縫插針」,充分利用一些城市的「邊角料」改造而成,加之周邊市民的殷切期望,倒逼著規劃設計和建設者們「螺螄殼裡做道場」。

今年國慶中秋長假,九裡亭街道杜巷小區居民項忠本總愛往家附近的口袋公園跑,坐在健身器材上鍛鍊身體,看著緩緩流淌的亭子涇河,「不要太愜意哦!」

可就在今年6月前,這裡還是一片走不進的荒地。一下大雨,周邊道路便泥水橫流。經過整治,這片5000平方米的空間搖身一變,成為口袋公園,8000多名小區居民直接受益。

通州路上的童夢園才1000平方米出頭,卻因為毗鄰居住區、幼兒園、商業廣場,要兼顧多年齡段人群的需求,因此,所有設施都力求有多重功能。

比如,在塑膠步道上噴塗含有英文字母的方格,讓孩子能玩「跳房子」的遊戲;灌木和小廣場之間的隔離欄,嵌入了卡通動物頭像、黑板和哈哈鏡,老少皆宜;金屬廊架安裝了照明燈,白天則是爬藤植物覆蓋的「遮陽傘」;花壇故意降低高度,邊緣做成高低錯落的流水型,讓大人和小孩舒適地「對號入座」。

凝聚社會共治智慧

高品質的公園綠地,居住在城市裡的人們既是享受者,也是「建設者」。尤其是家門口的公園綠地,更離不開沿線居民和單位的支持配合。

芳草園和清溪園是閔行區新建的兩座口袋公園,一度因為部分區域「踩」在了莘莊鎮政府、閔行區綠化市容局等單位的圍牆內,在規劃設計上進退兩難。為了給綠色空間讓道,沿線單位主動把圍牆後撤了8米。事後,許多居民才知道,其實退5米已經足夠,但這些單位仍堅持再多擠出一些空間,讓他們非常感動。

和諧的氛圍貫穿了整個建設過程,建設者和受益者有商有量,最終化成了清溪園內多個因地制宜又充滿鄉土情結的景點。周邊居民捨不得動兩棵櫸樹,建設方徵詢意見後,設計出兩個煙圈狀的涼亭,每個煙圈「套」住一棵樹,既美觀大方,又不影響樹木生長。園內還設計了一條旱溪景觀帶,既呼應了居民的澱浦河情結,還打造出一個可親近的「河道」遊憩空間,深得孩子喜愛。

和以往不同,上海「十三五」的公園綠地建設更重視「串珠成線」「長藤結瓜」,通過建設綠道等生態廊道,使公園綠地彼此不再割裂,與周邊居民區、交通樞紐等聯繫起來,形成一個多功能的生態網絡。

截至去年年底,上海綠道總長881公裡,且正以年均200多公裡的速度不斷加長——到「十三五」末,將增至1000公裡;2035年長度預計翻一番,達到2000公裡。這些綠色動脈設計規劃和建設的過程,也凝聚了社會共治的智慧。

2018年建成的黃興公園綠道是上海首條藉助公園退牆讓出空間建設的綠道,在幾乎不改動沿線喬木的基礎上,設計方在水杉林密集的區域增種了紅楓,打造錯落有致、遠近結合的鏽紅秋色;在垂柳密集的區域,增種碧桃、二月蘭等觀賞植物,讓河道「桃紅柳綠」,色彩更加豐富;在靠近地鐵站的這段綠道,在原有植被的基礎上,補充了鼠尾草、百子蓮等花草,形成「藍色暢想」空間。

上海經緯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張鑫彥表示,通過前期調研,周邊居民最關心綠道能否「物盡其用」。設計方因此考察了上海多條綠道,認為緊靠公園外牆的環形設計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綠道的利用率,加之緊鄰公園,還可以拓展公園夜間關門後的服務功能,24小時滿足老百姓的健身需求。

相關焦點

  • 以人為本 上海建設「公園裡的城市」
    截至今年8月,這一數字已經翻倍,品類也多了:上海不僅有352座城市公園,還有7座郊野公園和4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到今年底,上海公園總數將超過400座,向「公園裡的城市」又邁進了一大步。    既要數量更要品質    回望近5年,上海這座城市編織綠意的決心和力度,都堪稱「空前」。預計到今年底,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到8.5平方米。
  • 簡陽以人為本 加快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
    外攬山水之幽,內得人文之勝,在公園城市建設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簡陽深刻理解公園城市理念的時代內涵,切實以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引領城市發展方式、經濟組織方式、市民生活方式變革,著力塑造「人、城、景、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大美城市形態,加快建設「城山相映、人水共生」的活力文明城市,為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貢獻更多力量。
  • ...公園裡的城市」 今年底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到8.5平方米
    截至今年8月,這一數字已經翻倍,品類也多了:上海不僅有352座城市公園,還有7座郊野公園和4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到今年底,上海公園總數將超過400座,向「公園裡的城市」又邁進了一大步。  既要數量更要品質  回望近5年,上海這座城市編織綠意的決心和力度,都堪稱「空前」。預計到今年底,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到8.5平方米。
  • 以國家級溼地公園為「生態核心」建公園城市示範區
    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新津縣規劃總顧問匡曉明教授就新津公園城市規劃提出了「城市建在公園裡,城市無處不公園」的規劃願景,這就需要新的生活場景、新的創新場景、新的消費場景最終落地才能實現。
  • 讓森林走進城市—薛城區城市森林公園建設展望
    齊魯網4月3日訊(通訊員 棗莊臺張亞偉 薛城臺相修宇)近日,薛城區的市民們紛紛捐款捐樹,支持城市森林公園的建設。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工程,讓市民們如此熱情高漲,全民支持呢?為了讓人們在繁華的現代都市中找到自然生態環境的感覺,薛城區邀請了澳大利亞BHI設計公司對整體設計建設了這個城市森林公園。這個公園主要的一個設計理念就是讓森林走進城市,除了要有森林的感覺,還要有公園的格局。    既然是城市森林公園,最重要的當然是樹木種類的設計以及搭配,在這方面,薛城區花費了大量心思。
  • 「綠色生態」提升城市顏值!這個區為公園城市建設打樣
    近年來,新都區積極響應公園城市建設相關精神,積極汲取國內外先進建設經驗,按照「建設公園城市、體現生態價值、傳承天府文化、發展綠色經濟」總體思路,圍繞「綠道+」進行創新探索,在城市公園、綠道等生態空間中植入文體旅商農多元化產業,打造高品質生態生活消費新場景,不斷孕育出多種新經濟模式,在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的同時,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出「香城智慧」。
  • 黃文沐調研梅州城區公園城市建設工作
    本報訊 (記者江嬋)昨日上午,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黃文沐率隊到梅州城區調研公園城市建設工作。  黃文沐先後前往梅縣區梅花山公園、梅縣區親水公園、保利江南和府側擬建公園、劍英公園、秀蘭橋芹洋端擬建公園、百歲山郊野公園德馨園、張家圍社區公園、東門塘饒屋擬建小公園、華僑戲院社區公園等項目現場,詳細了解公園規劃建設、園內景觀提升、閒置土地利用等工作,現場協調解決問題、明確工作要求。
  • 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 為成都公園城市建設建言獻策
    本報訊 (蒲嬌 記者 李穎 王琳黎 曹凘源 繆夢羽) 昨日,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七場分論壇同時舉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瑞武,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社治委主任鄧濤,副市長劉玉泉、曹俊傑,分別出席部分分論壇。
  • 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為統領
    這是成都以發展之於民生的寬廣視角,著眼為市民群眾創造新生活的生動體現,更是深入學習堅決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勇擔使命、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戰略選擇。 去年初,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標誌著成都公園城市建設開啟了從自主探索到國家使命、從生態建設治理到生態價值創造、從城市功能品質提升到全面示範引領帶動的新階段。
  • 「人城產」融合 紫光海闊助力公園城市建設定義美好生活
    進入城鎮化發展下半場,城市發展建設的內涵發生轉變,公園城市成為各地探索、追求的城市發展高級形態。四川省成都市對於公園城市理念的先行先試已初見成效。尤其是天府新區,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打造了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複合系統。
  • 城市建在公園裡,河南這個城市來了就不想走
    雖然每天都在公園裡工作,但吃過晚飯,魯永華還是會和老伴一起再到公園裡轉轉。不僅是魯永華一家,附近越來越多的村民,甚至是長葛市區、航空港區的居民,茶餘飯後都會到長葛產業新城的公園裡跑步、打球、跳舞。儘管魯永華不會上網,但是她也知道「可多人在這兒拍抖音,傳到網上」。
  • 未來五年:瀋北新區將建設瀋陽「城市公園」
    12月8日,記者在瀋北新區召開的區委三屆十四次全會上獲悉,該區通過的《中共瀋陽市瀋北新區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草案)》全新提出了全麵塑造「生態瀋北 活力新區」的城市品牌,建設瀋陽「城市公園」的發展定位,成為全會上的一大亮點。
  • 我市積極推進城市口袋公園建設
    近年來,我市把建設口袋公園作為提升城市環境、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通過「拆違建綠」、「整治增綠」、「見縫插綠」等措施,在中心城區新建了楊村遊園、綠源遊園、匯景公園、聯盟遊園、廉政主題公園等一批具有休憩交往功能的城市口袋公園,完善了無障礙設施,提升了服務功能。
  • 顧村公園:上海最大的城市郊野公園
    目的地:上海寶山區顧村公園距 離:25公裡車 程:約30分鐘路 況:多為市內行車,路況良好如果雪花代表嚴寒的冬季,那麼鮮花則是暖春的最佳名片。位於上海市寶山區顧村鎮的顧村公園裡,百花競豔,洋溢著濃鬱的春情。公園佔地430公頃,是一座大型的城市郊野森林公園。走進公園,開闊平坦的陽光大草坪首先映入眼帘。初春裡,黃綠色的小草悄悄探出了腦袋,好奇地打量著這個世界。在陽光的撫摸下,整個草坪變得更加柔和。櫻花林裡,粉嫩與雪白相綴其間;二月花叢裡,紫色獨佔鰲頭;藍色的婆婆納與豔黃的迎春花零星點點,美不勝收。
  • 以公園城市為藍本,打造處處皆場景的幸福黃水
    本期走訪:成都市雙流區黃水鎮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是築城聚人之根,是美好生活之本。噪音汙染區變「網紅」景區、空殼社區變農商文旅體融合示範區、集中安置小區變新型城市社區……近年來,成都市雙流區黃水鎮轄區內一批城市建設項目正加速推進,從空間到場景,從生產到生活,從服務到規劃,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成為了助推黃水蝶變的加速器。如今,行走在黃水鎮的各個社區,可以發現以「巴適安逸和美」為特徵的公園城市社區新場景正在這裡生根發芽,黃水人正品嘗著鄉村振興帶來的甜頭。
  • 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成立 專家解讀如何建設公園城市
    為了將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建設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城市發展研究頂級智庫,打造公園城市研究的核心科研機構,推動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園城市理論體系,探索實踐公園城市規劃建設路徑提供平臺、匯聚國內外權威專家智慧,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邀請到各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擔任成都市公園城市規劃建設的顧問專家。
  • 新都區 探索「綠道+」發展模式 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香城樣本」
    這條實現農商文旅融合發展的觀光旅遊公交精品線路,只是新都區立足區域本底,創新探索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取得實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新都區積極響應公園城市建設相關精神,積極汲取國內外先進建設經驗,按照「建設公園城市、體現生態價值、傳承天府文化、發展綠色經濟」總體思路,圍繞「綠道+」進行創新探索,在城市公園、綠道等生態空間中植入文體旅商農多元化產業,打造高品質生態生活消費新場景,不斷孕育出多種新經濟模式,在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的同時,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出「香城智慧」。
  • 專訪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士林:人是城市建設之本
    來源:一財網城市是人們留下生活印跡的空間,也是創造生活記憶的載體。一座城市的規劃和建設凝聚著多方參與者的智慧和心血,他們不斷嘗試著去滿足城市人的希冀與未來。有溫度的城市、繁榮的城市、創新的城市……城市化進程邁入新階段的當下,我們的城市建設會走向何方?
  • 建設公園城市 138個各類公園遍布眉山
    2014年,眉山市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2016年,眉山被亞太旅遊協會評為亞太地區(二三線城市)首選旅遊目的地。2018年以來,構建了以城市綜合公園為主,社區公園、專類公園、帶狀公園為輔,配套農業休閒觀光園的城鄉公園格局,實現了發展與生態良性互動、歷史與現代傳承融合的美好願景,切實增強了群眾的認同感、獲得感、幸福感。其中,洪雅縣更是成功創建為全省公園城市建設試點縣。
  • 不斷營造公園城市新場景 簡陽市大力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按照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工作安排,簡陽市正緊緊圍繞6種公園城市形態,積極進行《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簡陽市總體建設規劃》編制,認真踐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理念,加快打造「城山相映、人水共生」的活力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