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900字,閱讀大約需要8分鐘。
去年9月底,我市及周邊城市共1000餘名遊泳愛好者參加暢遊北江活動,以中流擊水、奮楫爭先的昂揚鬥志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清澈的河水、優美的江畔風光,給每一位「泳士」留下了深刻印象。能在這樣一條穿城而過的江河舉辦如此盛事,這是我市對江河治理成效充分自信的表現,這種自信來源於不斷改善的水環境質量。
千人暢遊北江活動現場。童銅韶 攝
下面幾個2019年有關水環境的數據頗能說明問題:主要江河的13個省考斷面(含2個國考)水質達標率100%,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為100%,無劣V類水體,9個在用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水質綜合指數3.45,與2018年同期相比,汙染指數下降了12.58個百分點;城市建成區內無黑臭水體,考核點位地下水水質極差比例為0。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各項措施,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主線,以河長制為抓手,強基礎、補短板、抓源頭、嚴整治,在全市範圍內掀起一場保衛水源地,保護母親河的「碧水攻堅戰」,不斷推進治水工作邁上新臺階。
落實河長制,保護母親河
水清岸綠,風光旖旎,優美的武江河畔總是能吸引著眾多市民來此休閒、娛樂。在武江橋底熱鬧的河堤上,一塊寫著「母親河」三個遒勁大字的巨石格外引人注目。飲水思源,養育了韶關文明的湞江、武江以及北江一直在韶城人心中佔據著主要的位置,愛護江河,保護水源的思想已經深深地刻在韶關人的心裡。以保護江河為目的的「河長制」一經推出,很快就在韶關落地生根。
水清岸綠,風光旖旎,優美的河畔成為我市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馮兆宇 攝
「落實河長制就是要做到守河有責、守河擔責、守河盡責,以『河長制』促『河長治』。」市河長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第一總河長、總河長和各市級河長帶頭巡河,深入一線,研究水汙染治理方案,推進各類涉河問題解決。在市級各河長的推動下,經過市直有關部門和所在縣(市、區)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全韶關市東河片區截汙管網建設、第三汙水處理廠建設,新豐江縣城段水質汙染,南水水庫洩洪河道整治、全市河道水浮蓮等漂浮物打撈清理、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等一批河湖治理的「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或推動落實,有效推動了河湖治理工作。
我市建立了完善的河長制管理體系。全市共設有市、縣、鎮、村四級河長2240人,其中市級河長5人,縣級河長88人,鎮級河長607人,村級河長1540人。
以河長制為抓手推進河湖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2019年全市市、縣、鎮、村四級河長共巡河93733次,發現問題1103個,有效處理1103個,其中5位市級河長共完成巡河27次,發現並處理問題30個,有效推動了河湖治理工作。我市共排查的入河排汙口總數為185個,已全部完成治理;全市累計清理河道長度3366.96公裡,清理漂浮物37.26萬噸;清淤河長44.59公裡;清理涉河湖障礙物共113處(即「亂佔」),清理涉河湖違法違建的構築物共163宗(即「亂建」)。
緊抓汙染源,整治不放鬆
仁化錦江河蜿蜒穿行丹霞山,讓挺拔、雄偉的丹霞山多了份靈動,多了份嫵媚,形成山水相依、相得益彰的獨特景觀。江水清澈,山峰俊朗,泛舟江上,山水勝景迎面撲來,美不勝收。然而,錦江河以前卻是另一番景象:生活汙水直排江河,兩岸居民飼養家禽家畜並讓排洩物流入江中,網箱養魚侵蝕著優質水資源,還有無數「小散汙」企業向河裡排放廢棄物,河水渾濁不清,有時還出現水華現象。是什麼讓這條河流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呢?
「整治水汙染,關鍵要抓住汙染的源頭。」仁化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縣通過調查摸底,排查出畜禽養殖以及「小散汙」企業名單,然後大力開展清理整治工作。「由於整治範圍大,涉及面廣,分了三批進行整治,直到把所有汙染源清理乾淨。」該負責人說道。
錦江河整治是我市水汙染整治的一個縮影。據悉,為了確保境內江河不受汙染,我市印發實施了《韶關市水汙染防治攻堅戰2019年實施方案》,明確年度目標,分解任務,掛圖作戰,突出監督檢查,從多個方面入手斬斷水汙染源頭,全面推進水汙染防治工作,促進水質持續改善。
飲用水安全事關每個市民的健康,為此,我市十分注重加強水源地環境保護和加強飲用水源水質保護。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大力推進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對整治進展情況實施每周一通報制;落實水源地水質定期監測,建立重點水源預警監測系統;落實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定期開展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
生態環境優美的小坑水庫。馮兆宇 攝
據悉,市級飲用水源地的18個問題,已全部完成清理整治。2019年3月我市還針對調整後的水源地保護區範圍,重新排查梳理縣級水源地問題共42個,截至2019年11月8日,已全部完成整治。建立了武江十裡亭水源一級保護區視頻監控系統,南水水庫一級保護區視頻監控系統也已建成運行。
針對畜禽養殖汙染和工業這兩類汙染源,我市環保執法部門聯合其他相關部門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整治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9年我市通過調整優化畜禽養殖禁養區,推進生豬散養戶整治,全市關閉取締「髒亂差」、汙染水體的生豬養殖戶5480戶,配套建設糞汙利用設施約1570戶,規模養殖場糞汙設施配套率100%;工業治汙方面,全市11個產業轉移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汙水處理廠,並實現尾水排放在線監控聯網。
為補齊生活汙水治理短板,我市加快推動汙水處理設施建設。2019年我市新增縣級以上汙水管網141.16公裡,改造城鎮老舊汙水管網33.77公裡,提前一年完成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新建成31座鎮級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新增汙水處理能力3.295萬噸/日,新增鎮級汙水管網226.998公裡 ,為全面完成「十三五」全市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始興縣選陂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可有效收集處理村民的生活汙水。馮兆宇 攝
此外,為全面改善水質,我市不斷擴大監測範圍,完善河流水質預警監測體系。我市在主要江河已建成16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基礎上,2019年新增7個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全市水質自動監測站達到23個。2020年將再新建10個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全市水質自動監測站總數達33個。通過不斷完善北江流域上遊預警應急體系建設,水環境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
治理小流域,改善水環境
江湖水系互相貫通,小流域不治理,整體水環境則難以改善。為打好這場「碧水攻堅戰」,韶關突出抓好市區小流域治理,嚴防黑臭水體的產生。我市想方設法籌集資金,大力推進市區冷水坑、大陂河、沐溪河、東衝河和梅花河等市區小流域水環境治理,全面完善市區汙水管網,減少汙水直排。
2019年6月,我市印發並實施《韶關市區重點河流整治實施方案》,每月對市區冷水坑、大陂河、東衝河、沐溪河、梅花河等5條河湧開展水質黑臭預警監測。同時,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均對市區河湧整治進行了專題研究,通過市委市政府督辦,強力督促有關單位加強市區河湧沿線區域截汙納管整治。
2019年完成了《市區汙水管網建設與提升工程項目建議書》《市區汙水管網建設與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含14個片區),總投資約23億元。《市區汙水管網建設與提升工程(首期)可行性研究報告》,於2019年10月16日取得了首期工程立項批覆,由市水投集團負責實施推進。
點擊下方圖片可查看
「粵康碼」使用指南
↓↓↓
文字:韶關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少華 通訊員 歐陽群麗
原標題:《為了「母親河」清水長流!韶關傾力推進「碧水攻堅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