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守護母親河碧水長流(法治頭條·法治長江調研行③)

2020-12-22 人民網

重慶雲陽縣檢察院檢察官在公益訴訟中進行水質監測。 謝 洪攝

白鷺在安徽黃山市區西溪南生態溼地飛翔。徐 明攝

武漢長江大橋。趙廣亮攝(人民視覺)

浩浩長江,滔滔嘉陵。站在兩江交匯處的重慶朝天門碼頭極目遠眺,只見波光粼粼,兩岸樹木蔥蘢。一片山光水色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標語格外醒目。

法治長江凝結著司法機關的一份努力。9月下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沿江法院圍繞上中下遊不同特點分別籤訂司法協作協議,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最高人民法院環資庭庭長王旭光說。

為了讓母親河碧水長流,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依法打擊破壞生態環境各類違法犯罪,同時不斷創新司法理念,以司法之力護航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創新機制,跨行政區域辦案更順暢

今年7月30日,重慶市兩江地區人民檢察院正式掛牌。這個僅有10名員額檢察官的檢察院,擔負著特殊的責任:負責管轄長江流域重慶境內發生的跨區域和不適宜地方檢察機關管轄的生態環保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轄區」面積8萬多平方公裡。它是全國首個專門辦理跨區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的檢察院。

自設立以來,兩江地區檢察院立案16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8件,成功辦理「長壽跨區域向長江幹流非法傾倒危險廢物汙染環境案」等一系列有影響的跨區域環保類行政公益訴訟案件。

兩江地區檢察院的設立,是檢察公益訴訟破解長江生態跨區域治理難題邁出的關鍵一步。「在辦理跨區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方面,我們會不斷探索和總結出更多積極有益的經驗,把『試驗田』辦成『示範田』。」重慶市兩江地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龐偉華說。

「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在很多時候是不以人為的行政區劃為界線的。隨著水的流動,上遊傾倒的汙染物有可能到下遊發生損害。」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賀恆揚說,司法機關需要團結協作,打破傳統行政區劃的約束,以適應生態環境系統治理的實際需要。

像地處長江上遊的重慶一樣,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都在探索構建以流域、湖域等生態功能區為基礎,適應生態系統完整性的公共性環境資源案件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制度。

在長江中遊,湖北發揮專門法院作用,實行省內長江幹流及支流水域水汙染損害等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由武漢海事法院管轄,其他一審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由武漢等4個市中級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

在長江下遊,江蘇建立環境資源「9 1」審判機制:按照江蘇生態功能區的劃分,分別設立9個環境資源法庭,集中管轄全省基層法院一審環境資源案件;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南京環境資源法庭,集中管轄9個生態功能區法庭上訴案件和依法應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一審案件,跨行政區劃對環境資源案件進行集中管轄和專業化審理。「這些創新機制助力破除行政區域限制和地方保護壁壘,全面提升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系統化保護水平。」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羅吉說。

「破解長江跨區域保護的難題,除了建立跨行政區域集中管轄制度,科學構建跨區域司法協作機制也十分重要。」重慶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梁田說。

近年來,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加強協作創新,努力形成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更大的合力。早在2018年9月,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下,長江經濟帶11省市及青海省等12家高級人民法院共同籤署《長江經濟帶11 1省市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2019年5月,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青海六省區市的省級人民檢察院共同發布《關於建立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將開展聯合專項監督行動,著力解決流域水汙染治理監督各管一段、力量分散、標準不一等問題……

「這些嘗試在強化流域專業保護、破解跨區域治理難題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西南政法大學教授馬登科說。

公益訴訟是守護長江生態的一把「利劍」

江蘇省靖江市,是鰻魚的重要棲息地。儘管國家相關部門嚴禁捕撈長江鰻魚苗等魚種幼苗,特別要求在禁漁期內,嚴禁捕撈所有魚類等水產品,但一些漁民和從事漁業經營的人員仍然鋌而走險,實施非法捕撈。2018年,靖江公安機關根據當地漁政部門提供的線索,一舉抓獲非法捕撈、收購和販賣鰻魚苗的犯罪嫌疑人53名。

在人民法院對各被告人分別做出刑事判決後,泰州市人民檢察院認為,被告實施的非法捕撈、販賣、收購長江鰻魚苗的行為,造成長江漁業資源和其他生態資源的嚴重損害,致使生物多樣性減少,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於是依法提起生態破壞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各被告承擔連帶賠償責任。2019年10月,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在靖江市人民法院對該案一審宣判,判決王某等13人對其非法買賣11萬餘條鰻魚苗所造成的生態資源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850餘萬元,賠償資金用於生態修復。

「靖江特大非法捕撈長江鰻魚苗公益訴訟案」是以公益訴訟方式追究環境破壞責任,促進生態修復的典型範例。「如果沒有公益訴訟,對環境破壞者往往只能『一抓了事』,受損的公共利益得不到維護和修復。」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梓太說,「公益訴訟是守護長江生態環境的一把『利劍』。」

2018年6月,湖北省檢察機關啟動「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僅一年時間,就累計立案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案件1472件,共督促恢復治理被汙染水域面積6.3萬畝,關停、整治違法養殖場500多家,清理被非法佔用的長江幹支流航道96.6公裡,清除長江幹支流岸線固體廢物43萬噸,恢復被破壞林地面積1700畝。

2019年6月至今年6月,安徽省皖江(長江安徽段)五市檢察機關共受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案件線索721件,立案辦理424件,督促治理恢復被汙染水源地290畝,清除各類生活垃圾和工業固體廢物63906噸,追繳環境損害賠償金3130多萬元,關停和整治各類違法排汙企業128家。

除了檢察公益訴訟,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也對長江生態的保護和修復發揮著重要作用。

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2018年,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在調研漢江水汙染時發現,襄大農牧(板橋東灣原種豬場建設項目)違反該項目環評報告和批覆規定,沒有通過環保竣工驗收,養殖廢水最終流入漢江,汙染漢江水質。同年6月,該中心向湖北十堰市中院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

此案經法院多次協調,最終調解結案。養豬場賠償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損失費,並在政府指導下投入資金進行汙染治理環保技術升級,既促進了養豬場的技術升級達標、不再非法排汙,也對漢江沿線的生態環境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探索使用增殖放流、勞務代償等多樣生態修復補償方式,實現維護法律權威與修復長江生態相統一

2019年6月29日,重慶市雲陽縣盤龍街道辦事處負責人收到了一份來自雲陽縣檢察院的檢察建議:督促解決長江邊盤石中學外側生活汙水直接排入長江的問題。

2019年6月26日,重慶市人民檢察院二分院檢察長劉晴帶隊巡江,發現了盤石中學外側汙水直排線索,當天交雲陽縣檢察院辦理。經調查,雲陽縣盤龍街道盤石中學外側等3處存在生活汙水直排長江現象。經檢測,水中汙染物嚴重超標。收到檢察建議後盤龍街道迅速採取措施,確保汙水不再直排長江。很快,盤石中學外側鋪設管網,將全部汙水接入汙水處理廠,汙水直排現象被消除。

「司法訴訟不是目的,保護和修復才是。」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五部副主任彭勁榮說,在訴前用檢察建議的方式,提前督促行政機關履行環保責任,用儘可能小的成本實現了受損公益的及時修復。

除了重慶,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綜合運用各類訴前和訴訟手段,促使當事人履行環保責任,既提升了司法效率,也做到案結、事了、人和,取得了良好的環境和社會效果。

在鄱陽湖,非法捕殺候鳥的犯罪行為仍時有發生。2019年12月13日,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沙湖保護管理站執法人員在蚌湖區域巡邏時發現有大面積投毒,並發現了24隻候鳥死體。經鑑定,這些鳥類均為江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今年9月23日,江西廬山法院就這起毒殺鄱陽湖候鳥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開庭宣判。4名被告人構成非法狩獵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等刑罰,同時判決4名被告人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1.55萬元。

司法對環境修復的功效不僅體現在訴前和訴訟。即便在訴訟程序完結後,只要環境修復沒做完,司法機關的努力就不會停止。

重慶涪陵,長江與烏江在此匯碧東流。漫步在山間棧道,一幅芳草萋萋的畫卷映入眼帘。誰都難以將其與曾經堆積如山的磷石膏廢渣聯繫起來。這正是司法機關主動建立生態修復機制的成效。

2017年,涪陵某化工公司因長期汙染環境被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此案結案後,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主動承擔起監督執行的責任,督促該公司在兩年時間內完成磷石膏渣場封場閉庫、覆土復綠,建成滲濾液處理站並投入運營。如今,山青岸綠的美景在涪陵重現。

不止於保護,在依法辦理環境資源類案件的同時,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立足不同生態環境要素的修復需求,探索使用補種復綠、增殖放流、護林護鳥、勞務代償、技改抵扣等多樣生態修復補償方式,實現維護法律權威與修復長江生態相統一。

江西瑞昌法院與江西九江市中院聯合設立了長江生態司法修復基地,集生態理念傳播、生態政策法規展示、生態司法修復功能為一體。「基地的建設費用來自於環資案件被告人被判決繳納的生態修復資金。」瑞昌市人民法院院長漆曉君說,建設基地還解決了此前被告人種植苗木地點分散,難以有效監督、管護的問題。

江蘇如皋檢察機關運用環境汙染公益賠償基金,組織各方力量,用1個月時間在一處堆積著各種工業垃圾的廢棄碼頭栽下近千棵綠化樹木,建成了生態環境修復的示範基地。對司法機關建立的生態修復機制,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認為,這既是生態修復的創新模式,也是一場生動的修復長江生態的法治宣傳。

前不久,重慶合川區開展了一場「守護母親河」增殖放流生態修復活動。兩件非法捕撈案件當事人按公益訴訟中確定的修複方案買來20餘萬尾魚苗,和多名人大代表、法官、檢察官一起投放嘉陵江中。隨著最後一尾魚苗投放完畢,重慶市合川區檢察院檢察五部主任呂凱表示:「以司法之力守護好這一方碧水美岸,讓母親河生機永續,是我們始終如一的使命擔當!」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0日 19 版)

相關焦點

  • 用法治力量守護母親河
    近年來,泰州採取一系列有力舉措,守護長江水資源,保護長江水環境,已建設成為揚子江畔的 「幸福水天堂」 。  近日,新華社江蘇頻道發文為泰州做法點讚。   原文如下:  用法治力量守護母親河  ——泰州市人大常委會依法保護長江水環境紀實
  • 長江流域各地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法治宣傳教育,推動長江...
    原標題:長江流域各地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法治宣傳教育,推動長江大保護形成整體合力凝聚保護長江的法治共識(法治頭條·法治長江調研行④)位於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鎮的長江江段。  新華社記者 胡 超攝萬裡長江水雲闊,一江碧水萬古流。
  • 長江流域各地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法治宣傳教育 推動長江...
    萬裡長江水雲闊,一江碧水萬古流。  日前,全國普法辦公示「第三批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名單,南京市的「聚焦長江」水法治宣傳園地入選。這裡常年免費開放、寓教於樂,市民和遊客可以了解到長江大保護宣傳普及、水文化人文教育、長江治水成效等主題的相關知識,在休閒放鬆的同時接受法治教育。
  • 以法治力量推進環境保護 把碧水藍天寫進美麗桃江
    桃江法院開展保護「母親河」「母親湖」專項集中審判執行「春雷行動」法律宣傳活動。桃江法院開展環境資源審判專項行動鞏固年法治宣傳活動。 本文圖片均有桃江縣人民法院提供陽水成 龔柏威遠方,青山如黛;近處,一彎碧水緩緩流淌。
  • 為了「母親河」清水長流!韶關傾力推進「碧水攻堅戰」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各項措施,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主線,以河長制為抓手,強基礎、補短板、抓源頭、嚴整治,在全市範圍內掀起一場保衛水源地,保護母親河的「碧水攻堅戰」,不斷推進治水工作邁上新臺階。
  • 長江全流域及重點區域司法協作已初步形成
    浩浩長江,滔滔嘉陵。站在兩江交匯處的重慶朝天門碼頭極目遠眺,只見波光粼粼,兩岸樹木蔥蘢。一片山光水色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標語格外醒目。法治長江凝結著司法機關的一份努力。9月下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 「法治湖南」這張名片是如何煉成的?這些故事告訴你……
    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無論上學、入職、結婚、生育、買房、退休……一生都離不開各類法律的守護。科學立法夯實法治湖南建設基石【故事】母親河湘江,該如何保護好?2013年4月1日,《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正式施行。
  • 法治教育守護學校一方淨土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朝陽院」)非常重視法治進校園工作,當時我們在法治副校長全面覆蓋的基礎上,準備實行精準化「菜單式」服務,睿德分校是我們打造「法治特色學校」項目的一個試點學校。2017年3月在團區委、區教委、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成立了由法治副校長、專業社工、心理諮詢師組成的「未成年人法治診所」,作為學校的常駐心理及行為輔導機構。
  • 20多萬尾魚放生嘉陵江 法檢共同守護代際公平
    這是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6.5環境日」守護母親河聯合增殖放流活動的一幕。網友通過線上直播見證放生,呼籲「守護母親河」。據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張國慶介紹,嘉陵江是長江上遊的重要支流。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是天然的物種基因庫。但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等原因,長江漁業資源嚴重衰退。
  • 安徽休寧:三百河長帶頭守護「母親河」
    12月20日,休寧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開展「落實總河長令 守護最美河岸線」志願服務活動,縣、鄉、村三級321名河長牽頭發動志願者,共同守護新安源頭最美河岸線。休寧三百河長帶頭守護「母親河」。其中,橫江、率水是當地的母親河,流域面積1947平方公裡。活動當天,來自各行各業的志願者不辭勞苦,積極撿拾垃圾、清除雜物。「作為黨員志願者,同全縣誌願者一道,共守家鄉最美河岸線,這既是帶頭落實好『總河長令』的具體行動,也是對全民進行一次很好的生態文明教育。」休寧縣委書記、縣級總河長盧邦生說。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守護母親河,為了「長江天使」的微笑
    2020-12-31 09:03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守護母親河,水清「豚」先知——為了
  • 弘揚法治精神,共享法治成果——千陽縣「七五」普法工作調研報告
    為了總結千陽縣「七五」普法工作開展以來的經驗和成果,提早規劃「八五」普法工作,縣人大常委會對全縣「七五」普法工作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調研。做法與成效一、科學謀劃,普法工作全面實施。一是科學制定實施規劃。二是拓展法治文化陣地,創新宣傳載體。將法治宣傳欄作為主陣地推進,在城鎮主要街道、文化廣場、主題公園、體育場館等場所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法治宣傳欄,堅持定期更新法治內容,努力提高法治文化陣地吸引力,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法治理念。
  • 寧海各中、小學法治第一課 | 播撒「法治」種子,守護「少年的你」(二)
    講座的最後,範警官號召全體學生牢固樹立「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理念,與家人和親友共同提高識毒、防毒、拒毒的意識和能力。校園安全伴我行一市鎮中心小學法潤校園 守護成長長街鎮中心小學「開學法治第一課」的講座。
  • 用法治方式擦亮「地球第三極」生態底色|大檢察官訪談
    為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戰略導向,剛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基層檢察院調研歸來的青海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蒙永山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們要在最高檢和青海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學篤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五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青海檢察工作實際,認真研究謀劃,自覺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青海檢察工作各領域、全過程,落實好『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有關法治建設的任務部署。
  • 【法治副校長】遠離校園欺凌 守護少年的你
    【法治副校長】遠離校園欺凌 守護少年的你 2020-12-10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治文化與法治中國論壇
    對於當前日益蔓延發展的未成年人參與網絡、金融詐騙犯罪問題,就像早期癌症患者,我們既要有法治強制力的「靶向治療」,更要有德治融入的治本和恢復性「化療」「放療」和身體恢復。我在看守所開展未成年犯罪調查研究時,與18名未成年在押人員共同生活了兩個多月,席地而坐,心靈交流,邊調查邊教育、引導、影響他們,之後我又跟蹤交友,真心相處,實心相幫,十三年過去了,他們沒有一個重新犯罪。
  • 法治副校長送法進校 守護少年的你
    「平安套餐」,為孩子們開講法治第一課。檢察官葉志清被聘為法治副校長,她以「守護少年的你 對校園欺凌說不」為主題,從什麼是性侵、遭遇性侵如何保護自己課後,檢察官傾聽了學生、老師對法治宣傳教育的真切需求。深入推進「法治進校園」活動,切實加強中小學生法治教育,讓法治副校長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法治引路人,全面提升廣大中小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 關注現實問題 服務法治實踐 推動法治建設——法學院教師暑期調研...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有著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傳統和學風,法學院教師牢固樹立責任意識,自覺服務法治實踐。今年暑假期間,在學院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法學院教師冒著高溫酷暑,赴河北、河南、安徽、上海、浙江等地深入開展暑期調研活動,調研內容涉及行政改革、司法改革、權益保障、環境法制和法學教學實習等方面。
  • 這支南大團隊精心守護「母親河」
    這支南大團隊精心守護「母親河」 2020-12-08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護少年的你!法治副校長走進立達中學……
    守護少年的你!法治副校長走進立達中學…… 2020-11-30 2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