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落實治水「十五字」,換來江河碧水流

2020-12-20 澎湃新聞

山雲流動,碧水流經,魚翔淺底。在水林密布的粵北韶關,縱橫三江,水利興、市井美,汩汩碧水流經處,是一場保衛水源地,保護母親河的「碧水攻堅戰」,更是溯本清源——「截汙水、治豬場、打偷排、保好水、防風險」的治水思路。

隨著這「十五字」治水方針的全面落實,今年上半年,韶關市地表水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優良比例100%,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城市建成區無黑臭水體。2020年1至6月,韶關市省考斷面水質綜合指數與2019年同期相比,汙染指數下降了7.95%,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武江韶關市區段。張鐵鈴 攝

守土有責:保護生態血脈

韶關地處北江中上遊,地跨珠江和長江兩大水系,境內河川縱橫交錯,大小河流共1500多條。

水是生命之源,發展之本。然而,2018年,韶關市水環境質量總體呈下降趨勢,汙染綜合指數同比上升,主要上升指標為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

全力治水迫在眉睫。為遏制氮、磷引起的水環境質量惡化的趨勢,2019年初,市委書記李紅軍到北江河市界斷面調研,經綜合分析研判,結合韶關發展實際,提出了「截汙水、治豬場、打偷排、保好水、防風險」的精準治水思路。

截汙水,源於截汙不徹底、雨汙不分流普遍存在,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後,財政投入不足、融資手段缺乏等問題日益凸顯;治豬場,因強化畜禽養殖汙染治理,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工作勢在必行;打偷排,是為強化工業汙染防治、鞏固工業汙染控源成果;保好水,亟需全面落實河長責任,大力實施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工程,加強河流水量調度,大力開展造林與生態修復,強化水源涵養養林建設;防風險,要實現主要江河幹、支流及跨縣域河流水質斷面和水源地水質的在線自動監控,提升地表水水質預警能力。

為此,一條圍繞「十五字」方針的治水思路,成為韶關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路徑。

溯本清源:奏響治水「五部曲」

截汙水,即要堵住汙染的源頭。2019年,市政府成立了「水投集團」,加快城市汙水管網建設與汙水處理設施運營管理。市區冷水坑、大陂河、東衝河、沐溪河、梅花河小流域(河湧、小溪)水環境治理也在同步進行。全市完成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的自然村6461個,納入城鎮汙水處理系統自然村2069個,建成村莊汙水處理設施4178座,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99.7%。

治豬場,畜禽養殖汙染的治理與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工作「兩手抓」。韶關大力推進畜禽養殖汙染減排項目建設,並將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工作列入汙染防治督查督辦和考核事項。截至2020年5月,全市糞汙資源化利用率已提高到77%,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規模養殖場糞汙設施配套率達95%,其中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汙設施配套率達100%。同時,支持中小養豬場戶改進設施條件,建設高標準養豬場,推廣溫氏股份高效智能家庭農場養殖模式。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效化家庭農場76戶,在建52戶,預計生豬年出欄60萬頭,整合小散養戶5000多家。

打偷排,重拳出擊強化工業汙染防治。全市11個產業轉移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汙水處理廠,並實現尾水排放在線監控聯網。推動韶鋼集團開展燒結、煉鐵、焦化等重點工序廢水處理升級改造,大寶山礦落實廢水處理提標改造措施。嚴格實施排汙許可證制度,堅決查處偷排、超排、漏排等環境違法行為。2019年以來,韶關市不斷加大環境監管執法處罰力度,共出動執法人員11101人次,檢查企業4211家次,立案調查146宗,已辦結66宗,查封扣押19宗,移送公安機關5宗,罰款730.676萬元,整改企業427家次。

執法人員組織開展現場執法採樣監測,打擊偷排等環境違法行為。圖片由市生態環境局提供

保好水。在全面實施河長制工作中,市委書記李紅軍擔任市第一總河長,主動發揮「頭雁」作用,帶領各級河長積極巡河履職,2019年四級河長共完成巡河93733次,發現並處理問題1103個,其中市級河長共完成巡河27次,發現並處理問題30個。2018年、2019年韶關市在全省河長制考核中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2019年全面完成市、縣水源地共60個環境問題清理整治。加強河流水量調度,大力開展造林與生態修復,強化水源涵養養林建設也在齊頭並進。2019年以來,全市共完成造林與生態修復29.5萬畝,完成森林碳匯工程8.03萬畝......

防風險,提升水環境監測應急能力建設。全市設定28個國控、省控、市控監測斷面,每月發布水質月報,對縣(市、區)水環境質量進行排名,對水質異常的區域進行預警通報,倒逼各地落實改善水質的責任。目前,韶關在北江、武江、湞江、錦江、橫石水等5條河已建1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在建17個,不斷完善預警手段,實現主要江河幹、支流及跨縣域河流水質斷面和水源地水質的在線自動監控,提升地表水水質預警能力。

湞江區周田水質自動監測站。圖片由市生態環境局提供

江河久治:汩汩碧水潤城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要繪就碧波蕩漾、山河美好的城鄉畫卷,還需實現江河久治。

為此,在2020年的汙染防治決戰決勝年,全市召開了汙染防治攻堅戰推進會議,印發了2020年水的汙染攻堅年度實施方案,系統推進汙染防治攻堅工作。

加快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首當其衝。今年,韶關將推進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補齊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接合部管網設施短板,力爭城市汙水處理率達95%、縣城汙水處理率力爭達90%。年底前,將完成五裡亭冷水坑(良村片區)汙水截汙工程和大陂河沿線的黃金村、東聯、府管、蓮花村等片區汙水治理工程,堅決消滅劣Ⅴ類城市水體,預防黑臭水體。

禽畜養殖汙染治理仍需「加碼」。韶關將引導養殖業從城鎮周邊、水源地區向適養區轉移,推進現代化高效規模養殖,鼓勵引進大型規模養殖企業,引導小散養殖戶向標準化規模養殖轉型。到今年底禽畜糞汙資源利用率達75%以上、規模化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

乳源南水水庫。鄧素玲 攝

企業違法排汙將集中整治。韶關將完善工業集聚區集中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工業集聚區汙水集中處理。加快現有汙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和清潔生產改造,減少工業廢水排放。今年8月底前完成大寶山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12月底前韶鋼實現噸鋼工業廢水排放量較2019年減少40%。

流域水系治理仍是治水之道。為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韶關將以「千噸萬人」(日供水千噸或服務萬人)規模水源地為重點,今年底前完成鄉鎮級以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綜合整治,實現保護區標誌設立規範化建設;同時加強水源涵養林建設和生態流量調度。

水環境風險防控同樣勢在必行。今年,韶關將繼續完善北江流域水質監測預警體系,實現國考、省考、跨縣域及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監測斷面在線監測,切實提升我市水質分析研判及水環境應急響應能力。同時,統籌推進水汙染治理和水生態修復,通過碧道建設推動全市水網長治久清。

點擊下方圖片可查看

「粵康碼」使用指南

↓↓↓

↑↑民法典公益宣傳片↑↑

文字:韶關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夢雁 通訊員 溫平

原標題:《韶關:落實治水「十五字」,換來江河碧水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韶關傾力推進「碧水攻堅戰」
    能在這樣一條穿城而過的江河舉辦如此盛事,這是我市對江河治理成效充分自信的表現,這種自信來源於不斷改善的水環境質量。千人暢遊北江活動現場。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各項措施,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主線,以河長制為抓手,強基礎、補短板、抓源頭、嚴整治,在全市範圍內掀起一場保衛水源地,保護母親河的「碧水攻堅戰」,不斷推進治水工作邁上新臺階。
  • 武義治水 讓溫泉之鄉清泉常湧
    今年以來,武義借「五水共治」的契機,又掀起了新一輪的治水熱潮。  武義縣委書記鐘關華:  良好的生態是武義最大的優勢,秀水清山是「溫泉名城、養生勝地」最絢麗的風景線。我們將以創建國家級生態縣為抓手,牢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導向、生態導向,推進「綠色崛起」,加快形成「五水共治」凌厲攻勢,「鐵腕治水」高壓態勢,「全民治水」浩蕩聲勢,全面打贏「五水共治」戰役,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
  • 新時代治水總綱:調整人的行為和糾正人的錯誤行為
    準確領悟「十六字」治水方針,就要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從改變自然、徵服自然轉向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這一總綱。無論是水資源的過度開發、無序利用、低效利用,還是江河湖泊的過度圍墾以及由此帶來的江河乾涸、溼地萎縮,抑或是水汙染物的肆意排放以及由此帶來的水質超標和水體黑臭等,從本質上看都是人類錯誤行為所導致的惡果,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生產關係已經嚴重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就決定了我國的治水必然要從著重提高生產力的階段進入到調整和改變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的階段。
  • 誰來給治水先進發紅包?
    誰來給治水先進發紅包?  這個錢從哪裡來?應雄說,向經濟(工業)發達的縣(市、區)收。就是在浙江省各縣(市、區)實施主要汙染物排放財政收費制度,計劃3年到位。2015年排放的二氧化硫、汙水、廢水每噸收費1000元,2016年每噸收費2000元,2017年每噸收費3000元。這個時候麗水要做出一些大的政策性選擇。
  • 治水引清流 興水惠民生
    原標題:治水引清流 興水惠民生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   多少年來,南充人臨水而居,擇水而憩,他們珍惜這片河水的滋養。
  • 給你十票,選出你心目中的歷史治水名人!
    快來點擊「閱讀原文」一起為你心目中的歷史治水名人投票吧! 歷史治水名人候選人大禹 禹,約出生在公元前2000多年左右,姓姒,名文命。幾千年來,大禹治水的精神一直鼓舞著中國人民奮勇向前,給予了中國人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必勝信念。孫叔敖 孫叔敖(約公元前630—593年),姓蒍,名敖,字孫叔,河南淮濱縣期思鎮人。官至楚國令尹,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水利家。
  • 為什麼大禹治水在我國數千年的治水史中影響最大?
    華夏民族的歷史可以說就是一部治水的歷史,上下五千年,最重要的傳承就是治理水患。水患治理不當導致生靈塗炭王朝更迭,相反水患治理得當就會國泰民安成為盛世。歷史記載多次治水過程,其中最早也是影響最深遠的一次當屬大禹治水。相傳在堯帝之時,中原大地洪水肆虐,黃河泛濫,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頓不堪。
  • 《鯀禹治水》學習案告訴你鯀和禹如何治水的,為何禹能成功鯀失敗
    教學目標:1、認識「壤、霆、浹」3個字,會寫「禹、汪、壤、燙、浹」5個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滾燙、汗流浹背」等詞語。2、初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泛濫成災: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災害。汗流浹背:浹,溼透,汗水溼透了背上的衣領。形容汗出得很多。4、提出小組交流後仍不能解決的詞句疑點,全班交流。5、學生匯報課文主要內容。
  • 古有煙花三月下揚州,現有煙雨濛濛韶關遊!韶關一日遊你值得擁有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煙花三月下揚州吧,這是揚州美景最為顯著的表述,也是古代詩人被美景驚豔震撼不朽的詩篇,可是,米粉曾經自駕遊韶關,卻覺得煙雨韶關蒙蒙美景,也是極好的。從廣州出發,還沒有到達韶關,路上就下起了濛濛細雨,懷著懊惱的心情到達韶關雲門山時,一時間被驚豔到了。雨過天晴的雲門山,空氣品質非常好,雲海籠罩,炊煙渺渺,猶如仙境一樣,美好又純粹。其實,一開始在旅遊攻略上看到雲門山之時,以為只是一座山峰,沒想到一來就給了自己一場視覺的盛宴。那裡的旅遊設施很多,動物園也有,真的很美很值得打卡。
  • 雲會議|田野政治學:治水社會與治水國家
    不過,稻作對水的依賴性極強, 江河湖塘的「自然之水」不可能自動轉換為「灌溉用水」,其間需要大量的治水活動。從我們大量的調查來看,中國存在著豐富的治水模式,也由此形成了一整套治水體系。比方說,根據水源不同,形成了以水井、水塘、泉水為中心的治水,也形成了以溝渠為中心的治水,還形成了以河流為中心的治水。通過這些事實的發現,我們在田野調查中發現了下面幾個有趣的問題,在此請教於各位。
  • 歷史上,大禹,是如何治水的?
    講真,當我看到這一幕,不禁感嘆:中華民族,真的是多災多難的民族,數千年來,一直與洪水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歷史上,著名的洪水,更是不在少數。其中,最為有名的,與洪水相關的神話故事,莫過於大禹治水。話說在上古時代,黃河泛濫,鯀(大禹之父)、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負責治水。
  • 揭秘鯀治水的真相——破除四千年來的誤解
    下面咱們從鯀治水的前前後後,來揭秘鯀治水背後的故事。當一個地方的漁獵、植物資源稀少後,人們就舉族搬遷,換一個地方生活。如此,人們也就不怕洪水的威脅——大不了換個地方就是了。但四嶽堅持,並說,「實在沒有比鯀更賢能的人了,可以用鯀先試一試,不行再換。」堯同意了。
  • 廣州海珠區創新治水模式 清水綠岸造福百姓
    近年來,海珠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省、市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總體部署,結合本區實際,堅持把水汙染治理攻堅放在全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河湖長制為抓手,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不斷探索「黨建+治水、生態+治水、文化+治水、治城+治水、環島碧道+共享濱水空間」等具有「海珠經驗」的治水新路子,日益改善的水生態環境給人民群眾帶來越來越強烈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韶關之為什麼是新豐?
    趁著國慶假期,家園君帶大家逐一領略韶關這七個縣的人文風情。在韶關這座文明古城的最南端處有著這麼一座縣城五市交匯,區位優越氣候獨特,舒適宜人近日更是獲得全省首個「嶺南避暑勝地」稱號它的名字叫 - 新豐隱藏在新豐裡的秘密新豐縣,廣東省韶關市轄縣,地處廣東省中部偏北、韶關市南端,五市交匯處廣州、韶關、清遠、惠州、河源,歷史悠久
  • 做好科學治水興水「大文章」
    維護水生態、保障水安全、防禦水災害,必須做好「水文章」,科學高效地治水興水、管水護水。「十三五」以來,全省水利系統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科學防禦水旱災害,不斷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全面推進「十三五」水利改革發展各項工作,水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水治理能力邁上新臺階,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為加快建設美好安徽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撐。
  • 治水攻堅:改善生態環境讓廣東水清河碧
    這是廣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縮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歷經改革開放40年來的快速發展,前期一些地區的粗放發展曾以環境汙染為代價,如何補齊水環境短板?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 掌·治水 | 百日競賽創一流 鐵腕治水爭上遊(陳家村篇)
    陳家村為深入推進「五水共治」工作,打勝剿滅劣Ⅴ類水體戰,爭創「汙水零直排區」示範村,今年來加大河道治理力度,採取有效的整治措施,實施了河道清淤、生態修復、科技治水、涉水行業規範排水整治等工程,五水共治工作取得較好的成效。今天就讓小掌帶你們去看看吧!
  • 善美韶關因「你」而美!致敬「韶關好人」「韶關十大好軍嫂」 !
    善美韶關因「你」而美!致敬「韶關好人」「韶關十大好軍嫂」 !新登榜的「韶關好人」歐陽仕元表示,獲評「韶關好人」是他踐行善行的新開端,日後他除了將繼續發揚好敬業奉獻這一優良品德外,還將積極踐行韶關文明公約,發揮榜樣力量,帶動身邊人爭做文明市民,為建設善美韶關獻出一份力量。
  • 蓬江治水展示中心即將建成開放!
    蓬江治水展示中心即將建成開放! 關注公眾號,與80萬蓬江人一起看蓬江發布權威報導 暖意用心 服務民生點擊上方籃字關注並加入星標
  • 王瑞軍看望慰問一線教師:共同推動韶關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王瑞軍看望慰問一線教師共同推動韶關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昨天(9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王瑞軍前往市區部分學校,看望慰問一線教師,並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王瑞軍前往韶關市第十五中學、武江區惠民幼兒園、韶關市田家炳中學,詳細了解學校辦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