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雲流動,碧水流經,魚翔淺底。在水林密布的粵北韶關,縱橫三江,水利興、市井美,汩汩碧水流經處,是一場保衛水源地,保護母親河的「碧水攻堅戰」,更是溯本清源——「截汙水、治豬場、打偷排、保好水、防風險」的治水思路。
隨著這「十五字」治水方針的全面落實,今年上半年,韶關市地表水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優良比例100%,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城市建成區無黑臭水體。2020年1至6月,韶關市省考斷面水質綜合指數與2019年同期相比,汙染指數下降了7.95%,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武江韶關市區段。張鐵鈴 攝
守土有責:保護生態血脈
韶關地處北江中上遊,地跨珠江和長江兩大水系,境內河川縱橫交錯,大小河流共1500多條。
水是生命之源,發展之本。然而,2018年,韶關市水環境質量總體呈下降趨勢,汙染綜合指數同比上升,主要上升指標為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
全力治水迫在眉睫。為遏制氮、磷引起的水環境質量惡化的趨勢,2019年初,市委書記李紅軍到北江河市界斷面調研,經綜合分析研判,結合韶關發展實際,提出了「截汙水、治豬場、打偷排、保好水、防風險」的精準治水思路。
截汙水,源於截汙不徹底、雨汙不分流普遍存在,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後,財政投入不足、融資手段缺乏等問題日益凸顯;治豬場,因強化畜禽養殖汙染治理,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工作勢在必行;打偷排,是為強化工業汙染防治、鞏固工業汙染控源成果;保好水,亟需全面落實河長責任,大力實施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工程,加強河流水量調度,大力開展造林與生態修復,強化水源涵養養林建設;防風險,要實現主要江河幹、支流及跨縣域河流水質斷面和水源地水質的在線自動監控,提升地表水水質預警能力。
為此,一條圍繞「十五字」方針的治水思路,成為韶關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路徑。
溯本清源:奏響治水「五部曲」
截汙水,即要堵住汙染的源頭。2019年,市政府成立了「水投集團」,加快城市汙水管網建設與汙水處理設施運營管理。市區冷水坑、大陂河、東衝河、沐溪河、梅花河小流域(河湧、小溪)水環境治理也在同步進行。全市完成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的自然村6461個,納入城鎮汙水處理系統自然村2069個,建成村莊汙水處理設施4178座,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99.7%。
治豬場,畜禽養殖汙染的治理與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工作「兩手抓」。韶關大力推進畜禽養殖汙染減排項目建設,並將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工作列入汙染防治督查督辦和考核事項。截至2020年5月,全市糞汙資源化利用率已提高到77%,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規模養殖場糞汙設施配套率達95%,其中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汙設施配套率達100%。同時,支持中小養豬場戶改進設施條件,建設高標準養豬場,推廣溫氏股份高效智能家庭農場養殖模式。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效化家庭農場76戶,在建52戶,預計生豬年出欄60萬頭,整合小散養戶5000多家。
打偷排,重拳出擊強化工業汙染防治。全市11個產業轉移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汙水處理廠,並實現尾水排放在線監控聯網。推動韶鋼集團開展燒結、煉鐵、焦化等重點工序廢水處理升級改造,大寶山礦落實廢水處理提標改造措施。嚴格實施排汙許可證制度,堅決查處偷排、超排、漏排等環境違法行為。2019年以來,韶關市不斷加大環境監管執法處罰力度,共出動執法人員11101人次,檢查企業4211家次,立案調查146宗,已辦結66宗,查封扣押19宗,移送公安機關5宗,罰款730.676萬元,整改企業427家次。
執法人員組織開展現場執法採樣監測,打擊偷排等環境違法行為。圖片由市生態環境局提供
保好水。在全面實施河長制工作中,市委書記李紅軍擔任市第一總河長,主動發揮「頭雁」作用,帶領各級河長積極巡河履職,2019年四級河長共完成巡河93733次,發現並處理問題1103個,其中市級河長共完成巡河27次,發現並處理問題30個。2018年、2019年韶關市在全省河長制考核中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2019年全面完成市、縣水源地共60個環境問題清理整治。加強河流水量調度,大力開展造林與生態修復,強化水源涵養養林建設也在齊頭並進。2019年以來,全市共完成造林與生態修復29.5萬畝,完成森林碳匯工程8.03萬畝......
防風險,提升水環境監測應急能力建設。全市設定28個國控、省控、市控監測斷面,每月發布水質月報,對縣(市、區)水環境質量進行排名,對水質異常的區域進行預警通報,倒逼各地落實改善水質的責任。目前,韶關在北江、武江、湞江、錦江、橫石水等5條河已建1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在建17個,不斷完善預警手段,實現主要江河幹、支流及跨縣域河流水質斷面和水源地水質的在線自動監控,提升地表水水質預警能力。
湞江區周田水質自動監測站。圖片由市生態環境局提供
江河久治:汩汩碧水潤城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要繪就碧波蕩漾、山河美好的城鄉畫卷,還需實現江河久治。
為此,在2020年的汙染防治決戰決勝年,全市召開了汙染防治攻堅戰推進會議,印發了2020年水的汙染攻堅年度實施方案,系統推進汙染防治攻堅工作。
加快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首當其衝。今年,韶關將推進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補齊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接合部管網設施短板,力爭城市汙水處理率達95%、縣城汙水處理率力爭達90%。年底前,將完成五裡亭冷水坑(良村片區)汙水截汙工程和大陂河沿線的黃金村、東聯、府管、蓮花村等片區汙水治理工程,堅決消滅劣Ⅴ類城市水體,預防黑臭水體。
禽畜養殖汙染治理仍需「加碼」。韶關將引導養殖業從城鎮周邊、水源地區向適養區轉移,推進現代化高效規模養殖,鼓勵引進大型規模養殖企業,引導小散養殖戶向標準化規模養殖轉型。到今年底禽畜糞汙資源利用率達75%以上、規模化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
乳源南水水庫。鄧素玲 攝
企業違法排汙將集中整治。韶關將完善工業集聚區集中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工業集聚區汙水集中處理。加快現有汙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和清潔生產改造,減少工業廢水排放。今年8月底前完成大寶山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12月底前韶鋼實現噸鋼工業廢水排放量較2019年減少40%。
流域水系治理仍是治水之道。為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韶關將以「千噸萬人」(日供水千噸或服務萬人)規模水源地為重點,今年底前完成鄉鎮級以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綜合整治,實現保護區標誌設立規範化建設;同時加強水源涵養林建設和生態流量調度。
水環境風險防控同樣勢在必行。今年,韶關將繼續完善北江流域水質監測預警體系,實現國考、省考、跨縣域及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監測斷面在線監測,切實提升我市水質分析研判及水環境應急響應能力。同時,統籌推進水汙染治理和水生態修復,通過碧道建設推動全市水網長治久清。
點擊下方圖片可查看
「粵康碼」使用指南
↓↓↓
↑↑民法典公益宣傳片↑↑
文字:韶關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夢雁 通訊員 溫平
原標題:《韶關:落實治水「十五字」,換來江河碧水流》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