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3日 10:49 來源:中國環境報
參與互動(
)
◆吳峰平
在我國生態補償政策法規中確立「誰保護、誰受益、獲補償」原則,發揮其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正面激勵作用,遏制生態環境繼續惡化,這是當下標本兼治黑臭河的關鍵所在。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浙江、福建、遼寧、江西等省份均制定了生態補償機制,而浙江2008年在全國首創生態補償制度。今年浙江又在全省推廣開化和淳安重點生態功能區示範區建設的政策。這個新政是在新《環境保護法》的基礎上,結合浙江實際再進一步考量的依據。
「政策核心是對欠發達地區出境的水質,出境的Ⅰ類水,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一個點補120萬元、比Ⅱ類水高一個點補60萬元、Ⅲ類水不補不罰,如果出境是Ⅳ類水倒扣60萬元、Ⅴ類水倒扣120萬元。」浙江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應雄介紹說:這意味著地處浙江生態功能區的農民只要護好水質,在家門口或多或少就有錢賺了。這對慶元、景寧等浙江省8個生態功能區的數百萬百姓來說,相當於收到了新年的大禮包。
應雄表示,浙江的生態補償機制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他認為,麗水是浙江乃至華東地區的生態屏障,這筆錢要算一算。把這個大的政策研究吃透了,山區農民未來也就真正實現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了。
這個錢從哪裡來?應雄說,向經濟(工業)發達的縣(市、區)收。就是在浙江省各縣(市、區)實施主要汙染物排放財政收費制度,計劃3年到位。2015年排放的二氧化硫、汙水、廢水每噸收費1000元,2016年每噸收費2000元,2017年每噸收費3000元。這個時候麗水要做出一些大的政策性選擇。
不過,記者發現,這一新政只適用於轄區範圍內的百姓,而跨省流域生態補償協調機制目前在全國幾乎是空白。
像慶元這些在浙江欠發達山區縣堅守生態紅線,不惜犧牲自己的經濟發展速度,反過來,下遊受益的政府和百姓又能為慶元這樣的地區做些什麼呢?
親水亭落成儀式後,慶元、松溪兩縣政府籤訂了治水合作協議,在為邊界區域水環境問題治理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保障,建立協作治水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監督機制,加強邊界聯合執法,攜手打擊涉水違法違規行為等9項治水機制上開展協作。這在全國生態補償體制創新方面已經實現了新的突破。我們更希望國家層面能夠牽頭,建議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誰汙染、誰付費」的原則,補充修訂跨省邊界區域生態補償協調機制辦法。今後,對全國主要水系源頭所在跨省邊界地區,中央財政將遵循這一原則落實生態環保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儘管目前我國各地相應的生態補償機制還很不完善,但是慶元人從松溪河汙染問題的成功治理中,已經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生態經濟補償。對此,城市汙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戴曉虎說:「慶元邊界治水的最大意義,就是打破了環境保護的籬笆,實現了汙染綜合治理和生態環境的協同保護,為當地、為下遊的老百姓負責,這樣才是從真正意義上促進了兩地經濟社會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立親水亭記錄松溪河的變遷,不僅僅是對慶元過去治水治環境的見證,也是今後治水治環境的態度,它只是一個起點。」慶元縣委書記杜光旻表示,作為國家級生態縣,慶元只有堅持踐行生態文明,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才能釋放出持久的經濟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