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治水

2020-12-20 中國水利

蘇軾畫像 資料圖片

  □郭恆茂

  提起蘇軾,人們首先想到他「唐宋散文八大家」「書法宋四家」的桂冠。由於文學、書法的成就太過耀眼,使他在繪畫、音樂、醫學、建築,甚至治水的成就顯得格外暗淡。

  其實,蘇軾頗善治水,尤其是城市水患的治理。當然,這與他數度出任地方官有關。

  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

  到任不久,黃河自澶州曹村(今濮陽縣陵平)一帶決口,由此改道南徙,洪水直衝徐州城而去。城中百姓聞訊,惶恐不安,富商大戶紛紛要求出城避水。蘇軾表示,如果富戶都出了城就會動搖民心,那誰還會守城呢?於是,他大聲疾呼,誓要與徐州城共存亡,極大地穩定了民心。

  洪水未到之時,他積極組織民眾用柴草堵塞城牆透水漏洞,還連夜蹚水趕到武衛營禁軍駐地請求支援。禁軍首領被蘇軾不顧個人安危誓死抗洪的精神感動,緊急調動兵丁參與抗洪鬥爭。軍民一心,其利斷金。他們從城外東南方的戲馬臺開始,修築防洪大堤至徐州城,作為抵禦洪水的外圍屏障。這道防洪堤修好後,城內民眾不再惶恐。

  但接連幾日的暴雨,使洪水位急速上漲,濁水急浪一次次衝向防洪堤。蘇軾不畏艱險,指揮軍民分段防守,分頭堵水,還把牆基加厚、城牆加高。期間,他白天在抗洪一線指揮調度,晚上就睡在城牆上的棚子裡,幾過家門而不入,歷時70餘天,洪水終於退去。

  為防患於未然,蘇軾上奏朝廷建議改臨時修建的防洪堤為石牆,但未獲得應允,後改用木樁進行加固。此後,這道土木之堤便被稱為「蘇堤」。今日,「蘇堤」早已湮廢,唯留下了「蘇堤路」以示對蘇軾治水功績的緬懷。此外,蘇軾還依五行五色理論,取「黃屬土,土克水」之意,在徐州外城東門上修築城樓,黃土刷牆名曰「黃樓」,以表達震懾水患、祈求安瀾的願望。

  蘇軾曾兩度任職杭州,前後達五年之久。

  一次是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任杭州通判。杭州城因地近海濱,地下水苦鹹,百姓飲水極為不便。唐大曆年間(766—779年),杭州刺史李泌在西湖一帶始建六處蓄水池,名為六井,引西湖淡水入井,解決城內居民飲水問題。其後,歷有主政官員浚治六井。到了蘇軾任職時期,六井近乎湮廢。熙寧五年(1072年)秋,蘇軾和太守陳襄詢問民眾疾苦,百姓均表示吃水困難。於是,西湖邊迅速掀起了解決民眾吃水問題的施工熱潮。通過挖溝渠、換井壁、補漏洞、疏通改造等方式,六井得到了較為完善的治理。第二年,恰逢大旱,杭州民眾不僅有水吃,還有足夠的水用於洗澡和餵養牲畜。

  第二次是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任杭州知州。

  再臨杭州,蘇軾發現當年修浚的六井已近乎癱瘓。一番調查後發現,這不僅是西湖淤塞、水源不足所致,也與竹水管易腐蝕,維修更換不便有關。於是,蘇軾用瓦筒取代竹管,用石槽進行裹護,並另開新井,使水源運輸、儲存系統得到升級。

  接著,蘇軾便著手對西湖進行疏浚。針對西湖葑草橫生,湖面萎縮的困局,結合當時稻田受災,米價飛漲的實際,他採取以工代賑的方式,用常平米(豐年買糧荒年發放)招募饑民浚治西湖,這樣既解決了流民的溫飽問題,也為西湖治理提供了勞動力。

  考慮到將葑草、淤泥堆在西湖四周的岸上,運輸、堆積、清理等諸多環節十分費工。為減少工程量,蘇軾決定利用湖中葑草、淤泥等物,在湖中堆築起一道便利南北通行的長堤,同時在堤上架橋六座,使西邊的「裡湖」和東邊的「外湖」相連接,堤旁植垂柳、芙蓉,湖中植荷花、菱角,這便是今日著名的西湖「蘇堤」。這道長堤既解決了南北兩岸的通行問題,又便利了人們近景觀水,為湖光增色。

  此外,蘇軾還築造堰閘,便利了湖水蓄洩和耕作。他還專門組織成立「開湖司」,專職負責西湖的疏浚和整治,對破壞西湖的行為進行強有力的監督。在西湖內建造三座石塔(原塔已毀),規定石塔以內的湖面不允許佔湖為田,三塔的所在已演變為今日的「三潭印月」。可以說,蘇軾是一個頗為合格的「河長」。

  元祐六年(1091年),蘇軾赴任潁州知州。

  生性喜水的蘇軾,上任十天,就有九天在河邊忙碌。他居潁州半年,在水利方面的成就主要是阻止了勞民傷財、有害無益的八丈溝工程,疏浚了清河和西湖。

  對於潁州西湖的疏浚治理,蘇軾在其《再次韻趙德麟新開西湖》中描述為「千夫餘力起三閘,焦陂下與長淮通」。「三閘」當為控制西湖水所建,彼時的西湖與清河、焦陂水水系通聯。不僅如此,他還效仿修築杭州西湖蘇堤之舉,將深挖的湖底淤泥堆成護城堤,遍植垂柳。

  在蘇軾心中,潁州「西湖雖小亦西子,縈流作態清而豐」。相較於杭州西湖,「大千起滅一塵裡,未覺杭潁誰雌雄」。蘇軾在杭州、潁州皆有為官主政、浚治兩地西湖的經歷,本是最有資格評價兩地西湖風光的,卻頗顯為難起來了。

  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惠州。

  在惠州期間,他得知廣州百姓飲用鹹水,常患疾疫,主張引蒲澗滴水巖之水入城,解決市民飲水問題,這向來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自來水。紹聖二年(1095年),蘇軾從惠州去往博羅縣香積寺途中,看到流水從高山潺潺而落,認為若是築塘蓄水、建閘啟閉,可借用水力來磨麵,從而大大節省人力。於是,他囑咐博羅縣令辦好這件事,並交代了水碓水磨的具體做法。幾個月後,香積寺下的水碓水磨建成。由此,水碓水磨這種先進的生產工具,迅速從惠州推廣到嶺南各地。

  紹聖四年(1097年),蘇軾被貶儋州。

  在儋州期間,他發現當地民眾飲用池塘積水,很不衛生,遂指導群眾勘地掘井,提倡飲用井水,一時間挖井汲水之風盛行。後來,他指導開挖的第一口井,便被稱作「東坡井」。

  除了上述治水功績,蘇軾還留下了大量水利著述,比如《禹之所以通水之法》《乞開杭州西湖狀》《奏論八丈溝不可開狀》等,這些著述是他水利思想的集中體現。

  縱觀蘇軾一生,數度出任地方官,水利成就卓著。雖然他自言「性喜臨水」,但我想,其水利成就,更多地還是源於他深知水利興廢與政事興衰緊密相關,從而在主政各地時,深入體察民情,了解民眾疾苦,做到了以水利服務民生,實實在在地發揮了「河長」作用。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20年10月29日

相關焦點

  • 對「蘇軾治水」不該莫名驚詫
    水利部近日公布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結果網友們不淡定了,硬生生將這一話題頂上了微博熱搜。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概因在12位歷史治水名人中,網友認為有個別人「不務正業」「玩跨界」,其中一位就是大文豪蘇軾。
  • 為文作詩還會治水,蘇軾入選水利部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
    為文作詩還會治水,蘇軾入選水利部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 2019-12-26 0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蘇軾成治水名人 斜槓青年了解一下
    你了解蘇軾嗎?他的別號不止「蘇東坡」,還有「蘇文忠」、「蘇仙」,他是漢族人,當過禮部尚書,「唐宋八大家」裡,蘇家父子就佔了仨。蘇軾除了愛吃、愛品茶、愛美酒美人,還愛洗澡搓背大保健,近期有人說,蘇軾是「歷史治水名人」,這是真的嗎?
  • 2020廣西事業單位面試備考:蘇軾入選「歷史治水名人」
    【導讀】廣西華圖 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桂林事業單位招聘網發布:2020廣西事業單位面試備考:蘇軾入選「歷史治水名人」,更多關於廣西事業單位招聘,桂林事業單位招聘,事業單位面試技巧的內容請關注廣西事業單位考試網,以及廣西華圖微信公眾號(gxhuatu)和2020廣西事業單位考試:788544395),獲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備考資料
  • 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公布!除了大禹,居然有蘇軾
    在12位歷史治水名人中,個別入選人物超出了很多人的知識範疇,更有人認為「不務正業」「玩跨界」,這一位就是大文豪蘇軾。「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在許多人看來,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文學藝術方面造詣極深,位列唐宋八大家眾所周知,沒想到在治水方面也頗有建樹。只會寫詩?
  • 蘇軾入選「歷史治水名人」,網友:是全能愛豆沒錯了
    近日,水利部公布了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名單。名單一經發布,網友卻「坐不住」了,紛紛參與討論。 這究竟怎麼回事? 蘇軾是「治水名人」? 這個名單裡共12人,個別入選人物卻超出網友的知識範疇,其中一位就是蘇軾。
  • 蘇軾入選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 網友們不淡定了
    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蘇軾在列。水利部6日公布了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今天上了微博熱搜。這個名單裡共12位,個(bu)別(shao)入選人物超出了網友的知識範疇……其中一個……是蘇軾。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來源:水利部官網蘇軾還會治水?↓他不是寫詩的嗎?在最近熱播的網劇《慶餘年》中,劇中穿越的男主範閒殿前鬥詩,在4分多鐘裡,有人數出他背了38首詩詞,其中有4首是蘇軾的。
  • 水利部公布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大禹、李冰、蘇軾等入選
    來源:華西都市報水利部公布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大禹 李冰 蘇軾 3位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入選中國古代水利科技長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有眾多治水的能手。日前,國家水利部在其官網上公布了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其中大禹、李冰、蘇軾等3人是我省啟動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後評選出的首批四川歷史名人。
  • 蘇軾上了「治水名人」名單,還有一位你更想不到|沸話
    「蘇軾」大家都聽過吧?北宋著名的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吃貨們經常談論的「東坡肉」就與這位大文豪有關。▲東坡肉 資料圖「林則徐」大家也都知道吧?「治水名人」了解下。近日,水利部公布了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他們分別是:大禹、孫叔敖、西門豹、李冰、王景、馬臻、姜師度、蘇軾、郭守敬、潘季馴、林則徐、李儀祉。
  • 它們都是蘇軾「治水名人」的見證
    ——蘇軾在徐州治水誓言水利部2019年12月6日公布的第一批12位「歷史治水名人」中,除了有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懲治惡紳的西門豹、建設都江堰的李冰、科學家郭守敬等人以外,大文豪蘇軾赫然在列。中國人對蘇軾認識,不外乎「唐宋八大家」「文學家」和「書畫家」等文學藝術上的成就。
  • 蘇軾入選「歷史治水名人」,做得多收穫才能更多
    這些詩歌其實都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筆下,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蘇軾的另一個身份,治水名人,沒錯你沒有聽錯。蘇軾最近,國家水利部公布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名單,這個名單一共有12人入選,其中就有宋四家之一的蘇軾。
  • 上遊•文薈丨古代治水那些事兒 · 文豪出策丨蘇軾、白居易只會...
    北宋蘇東坡蘇軾(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蘇軾北宋元佑五年(1090)任杭州知州,為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構築一條貫穿西湖的長堤,後人稱之為「蘇堤」,為西湖十景之首。
  • 歷史治水名人那些事
    日前,水利部官網公布首批12位「歷史治水名人」,這當中大禹、李冰、王景、潘季馴、郭守敬、西門豹是歷史課本中耳熟能詳的治水人物;孫叔敖、林則徐政名顯赫,蘇軾是文壇翹楚,也都是知名人士;但作為專業治水達人,馬臻、姜師度、李儀祉三位則聲名不顯,超出了大部分人的認知範疇。
  • 蘇東坡入選「歷史治水名人」!網友:是因為《水調歌頭》嗎?
    蘇東坡入選「歷史治水名人」!網友:是因為《水調歌頭》嗎?蘇軾是「治水名人」?這個名單裡共12人個別入選人物卻超出網友的知識範疇其中一位就是蘇軾蘇軾還會治水?
  • 水利部12位「歷史治水名人」,竟有6位在徐州治水!這裡究竟發生過...
    這個名單裡,很多人對蘇軾入選很吃驚:蘇軾不是大文豪嗎,怎麼治水了?當然,作為一名徐州人,蘇軾在徐州治水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詳,但是,另外5人在徐州治水的故事,恐怕知道的人並不多。   先來看一下這12位歷史治水名人:   (大禹、孫叔敖、西門豹、李冰、王景、馬臻、   姜師度、蘇軾、郭守敬、潘季馴、林則徐、李儀祉)   其中藍色字體的名人   都曾治理過徐州水務   等等   林則徐?徐州水務?
  • 水利部評出首批歷史治水名人 3位四川歷史名人入選 
    近日,水利部評出首批歷史治水名人12位。其中,大禹、李冰和蘇軾均來自四川。值得一提的是,這3人同時在兩年前入選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專家表示,3位四川歷史名人入選水利部的歷史治水名人,既證明四川治水文化悠久燦爛,也說明四川在評選歷史名人時,充分考慮到名人對國計民生的貢獻。他們3位都曾治水有功,澤被後世的功績至今讓人銘記。
  • 上遊•文薈丨古代治水那些事兒 · 歷代能將丨12位歷史上治水...
    林則徐   李儀祉這些治水名人,你都認識嗎?禹子承父業,受命繼續擔當治水重任,他總結吸取了鯀治水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改堵為疏、因勢利導的治水策略,前後歷時十三年,終於治水成功。禹在治水的同時,還將天下劃分為九州、整理山川名錄,並根據不同地區的風俗物產制定了貢賦制度。《尚書·禹貢》載:「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這也是對古代中國最早的地理認知。大禹治水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艱苦奮鬥的精神和水利工作公而忘私、創新求實的精神。
  • 水利部公布12位歷史治水名人,你認識幾位?
    >這些治水名人,你都認識嗎?禹子承父業,受命繼續擔當治水重任,他總結吸取了鯀治水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改堵為疏、因勢利導的治水策略,前後歷時十三年,終於治水成功。禹在治水的同時,還將天下劃分為九州、整理山川名錄,並根據不同地區的風俗物產制定了貢賦制度。《尚書·禹貢》載:「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這也是對古代中國最早的地理認知。
  • 給你十票,選出你心目中的歷史治水名人!
    王安石心系水利,從政幾十年,念念不忘治水,視治水為己任;同時在治水實踐中,積極倡導實踐精神,身體力行,實事求是,科學治水。蘇軾 蘇軾(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官至禮部尚書。
  • 不讀書的人都以為蘇軾只是一個詞人
    文/何夜無月 前兩天,有這麼一個消息,國家水利部官網公布了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裡面赫然列出了十二位我國歷史上的治水先驅,但是其中有一位治水名人明顯讓大家覺得很意外,這個人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