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提到這些朗朗上口的詩歌,想必大家都能回想起當年讀書滿滿的回憶。這些詩歌其實都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筆下,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蘇軾的另一個身份,治水名人,沒錯你沒有聽錯。
最近,國家水利部公布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名單,這個名單一共有12人入選,其中就有宋四家之一的蘇軾。
因此,蘇軾不僅僅是一個詩人,他其實是一個全才東坡。
話說公元1077年,當時黃河經常泛濫,對沿途村莊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當時蘇軾正好在徐州任知州,他帶領當地居民抵禦洪水侵襲,增築城牆,修繕黃河水利工程。公元1089年,蘇軾任杭州太府,組織修建了六井,解決了當地居民用水問題,疏通河道,將挖出來的淤泥修建了一條貫穿西湖的長堤(即後世所稱的「蘇堤」)。除此之外,蘇軾還積極撰寫水利著作,將自己治水的經驗、心得分享給後人,供後人參考,為水利建設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中國是一個擁有著豐富餐飲文化的國度。說到美食,東坡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其實,東坡肉也和蘇軾有關。當年蘇軾因得罪王安石被貶黃州為官,黃州當地一個很有趣的風俗現象——黃州的豬肉雖然很便宜,但當地人卻不屑一吃。於是,他買來一刀肉親自烹飪,在肉中加入七八味調料,用文火慢燉,創造出了「東坡肉」。蘇東坡為此還寫了一首打油詩《豬肉賦》:「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淨洗鐺,少著水,柴火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因此,我們今天能夠享受到東坡肉這道美食,還得好好感謝蘇軾先生呢。
蘇軾之所以能夠獲得宋四家之一的稱號並流芳千古,其實不僅僅因為他的詩歌出眾,更重要的是他比別人做得更多,他能文能武,上得了朝堂,下得了廳堂,既能發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言壯語,又能親力親為治理水患。
2019即將成為遙遠的回憶,2020在向我們走來。如果讓你對自己的2019做一個總結,會用個什麼成語呢?估計很多人會對2019進行吐槽,例如「我太難了!」。大家都知道在成年人的字典裡從來就沒有容易兩個字,其實未成年人也一樣。但只要堅持奮鬥,相信你給自己的總結一定不會太糟。常言道:看著不行動,你就永遠是觀眾。古人云:天道酬勤。持續的努力終究會獲得回報,也一定能為自己贏來更多的點讚。雖然我們很難保證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能獲得回報,但只要我們做得多,收到的回報一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