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美國首次就核問題開啟私聊 數十年無直接對話

2020-12-13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6月10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伊朗核問題這兩天進入了關鍵節點。趕在新一輪伊核問題六方會談召開前夕,伊朗和美國打開局面,進行了首次「場外會晤」。當地時間9日、10日,雙方在瑞士日內瓦「親密接觸」,舉行伊美數十年來的首度直接會談。

  參加會談的都是重量級代表:伊朗派出副外長兼核談判副代表阿拉格西、副外長拉萬奇,美國方面是常務副國務卿威廉姆·伯恩斯以及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溫迪·舍曼。兩天會談,雙方將討論哪些問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伊朗記者聶舒翼做出了介紹。

  聶舒翼:由於此次會談舉行的時間點非常特殊,正好是在新一輪伊核問題政治層面會談召開前夕,因此核問題無疑是本次雙邊會談的重點。伊朗副外長阿拉格西強調,此次會談伊朗方面希望僅關注核問題及與之相關的問題,伊朗也希望跟美國官員討論有關解除針對伊朗實施的制裁的問題。

  而伊朗副外長拉萬奇接受伊朗伊斯蘭通訊社訪問時就表示,伊朗方面準備與美國方面就核問題的多個領域展開坦承的交流,不過伊朗也不會接受超越本國底線的要求。

  伊朗核問題由來已久。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美伊關係跌至冰點之下,伊朗方面為何會在這個時間點上安排與美國舉行直接雙邊會談呢?

  聶舒翼:事實上伊朗方面除了已經敲定與美國官員舉行直接雙邊會談之外,11日至12日還將與俄羅斯官員舉行雙邊會談。另外伊朗外交部官員也表示,伊朗正在努力安排在16日新一輪核談判舉行之前,與六國中的其他國家舉行雙邊會談。

  之所以伊朗會在此時努力展開這種外交活動,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目前其實留給各方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上一輪伊核問題談判遭遇了重大的挫折,各方原本計劃自上一輪談判開始起草伊核問題最終協議的目標並沒有實現,而第一階段協議即將於7月20日到期,但是目前各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的分歧依然很大,要想在未來的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內達成最終協議的壓力非常大。伊朗副外長阿拉格西表示,雖然在此前的核談判框架下,伊朗也與各國有過雙邊會談的機制,但是在目前這種局面下,有必要進行單獨的直接雙邊會談,這將更有利於雙方就彼此關切的問題展開討論。他還強調,此前德黑蘭也一直與莫斯科和北京保持著高層磋商機制。

  通過資料,即將在於7月20日到期的第一階段協議,其實是伊朗和其他六國在去年11月份達成的一份臨時性過度協議,主要內容是:伊朗就核計劃做出一些妥協,來換取西方國家對其緩和制裁,並且,希望在今年7月20日期限之前,能夠達成一項最終協議。而隨著截止日期的到來,談判任務越來越緊迫。雙方要想在下一輪新的六方會談中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舉行一次「場外會晤」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兩國首次舉行直接雙邊會談,而且還是副部長級的會談,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趕期限」之外,還有那些現實原因?美伊兩國打開局面進行直接對話,其背後又有哪些自身的考慮呢?另外,這次會談對伊美兩國關係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聶舒翼:對於伊朗來說,由於伊核問題長期懸而未決,導致伊朗承受了嚴重的國際制裁,而伊朗國內的經濟形勢現在相當嚴峻,失業率和通脹率都長期在高位運行,這種情況對於伊朗政府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伊朗迫切需要通過解決核問題來擺脫國際制裁、重振本國經濟。而對美國來說,不管美國願不願意承認,伊朗依然是中東地區的大國,在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伊朗在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問題上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而美國目前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客觀上在減弱,出於國內政治和外交政策的考慮,也需要一點點改善與伊朗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歐巴馬政府不顧其中東重要盟友以色列和沙特的強力反對也要堅持與伊朗在核問題上進行談判的重要原因。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昨天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今年以來,隨著六國與伊朗的談判開始步入「深水區」,涉及的問題更加複雜、敏感,各方均需本著靈活務實的態度求同化異。

  華春瑩:我們認為,這種雙邊接觸有利於增加相互的理解,能夠推動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談判進程,中方也願意與有關的各方繼續保持緊密的溝通和協調來建設性的全面參與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談判進程。

相關焦點

  • 地球局|美國大選塵埃落定,但這幾個熱點問題懸念依舊
    儘管美國大選已塵埃落定,但與美國新一屆政府息息相關的朝核、伊核以及阿富汗問題,接下來是否會出現變數,依然懸而未決。由於以色列和伊朗將在2021年先後舉行大選,阿富汗內部對話也進展緩慢,兩大核問題以及一場和談,將是新的一年不容忽視的焦點。
  • 以色列+美國對伊朗只能搞暗殺,為何不直接開打?美國比誰都明白
    伊朗高級要員連續被暗殺,很多人都認同一個道理:伊朗沒有能力報復美國或者以色列。但是反過來的一個問題也是經常討論的,既然如此,美國+以色列難道還打不下一個伊朗?搞暗殺能解決根本問題嗎?這個問題不止探討過一次,而目前我們可以下這樣一個結論:對於美國而言,這是打垮伊朗成本最低的投入。
  • 美國宣布對伊朗實施新制裁
    美國財政部當天發表聲明說,被制裁的8名伊朗高官包括伊朗最高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阿里·沙姆哈尼和伊朗武裝部隊副總參謀長穆罕默德·禮薩·阿什蒂亞尼等人。制裁還涉及17家伊朗金屬生產商和礦業公司等。美財政部長姆努欽當天在白宮記者會上說,被制裁高官均涉嫌參與此前伊朗飛彈襲擊駐有美軍的伊拉克軍事基地事件,對伊朗金屬礦業等實施制裁會大幅減少伊朗政府的資金來源。根據美方相關規定,受制裁對象在美國境內的資產將被凍結,美國公民不得與其進行交易。
  • 傅聰:當前伊核緊張局勢始作俑者是美國
    【環球網軍事報導 特約記者 楊鐵虎】當地時間11月9日,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傅聰在2019年莫斯科防擴散大會(Moscow Non-Proliferation Conference 2019)上就伊朗核問題做專題發言時指出
  • 英國要求海灣國家對伊朗軟硬兼施 解決伊核問題
    人民網11月25日訊英國政府表示,為有利於解決伊朗的核問題,海灣阿拉伯國家應該對伊朗軟硬兼施。  《中東報》今天報導說,正在阿聯訪問的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指出,「伊朗的核計劃對世界構成了嚴重威脅,另外,它還在軍事上支持黎巴嫩真主黨和巴勒斯坦的哈馬斯,而我們對它施加壓力,並不是要改變伊朗的政權,也不是採取軍事行動的前奏,其目的是想通過外交途徑徹底解決伊朗的核問題,使其放棄核計劃,」  米利班德表示,「現在伊朗面前只有兩種選擇,一是與聯合國安理會合作,停止濃縮鈾活動
  • 周蓬安:是誰殺死了伊朗首席核物理學家?
    周蓬安:是誰殺死了伊朗首席核物理學家?2020年,對於中國來說似乎是代表「不順」的甲子年。中國在前幾個甲子年裡,分別經歷了1840年的「鴉片戰爭」,1900年的「八國聯軍」,1960年的「困難時期」和2020年的「新冠病毒」。這一年對於伊朗而言,似乎也是相當的「不順」。
  • 伊朗衛生部長發誓會讓病毒屈服,數十年來首次取消宗教活動
    近期伊朗疫情很嚴重,伊朗領袖哈梅內伊感謝醫護人員遏制冠狀病毒的傳播。伊朗衛生部長賽義德·納馬基27日致信伊朗領袖哈梅內伊,表示伊朗將以獨特和團結的方式與病毒鬥爭,毫無疑問會使該疾病屈服於整個世界。伊朗衛生部官員表示,截至28日,多達15個實驗室將對可疑患者進行診斷,並指出這些設施的數量將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增加到22個,並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周內達到40個。
  • 伊朗希望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於1月15日前開始執行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新社11月26日消息,伊朗原子能機構(AEOI)主席薩利希(Ali-AkbarSalehi)稱,希望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達成的核問題全面協議在2016年1月15日前開始實施。伊朗原子能機構(AEOI)主席薩利希說道,11月24日在維也納舉行的伊朗代表團和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的談判具「積極的」性質。
  • 伊朗一核設施開始提煉豐度達20%的濃縮鈾
    位於德黑蘭以南的福爾多核設施提煉豐度伊朗開始將濃縮鈾豐度增至20%。政府發言人拉比(Ali Rabiei)稱,已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通報了這一步驟及一份相關法律,該法允許做這一提煉。伊朗原子能機構和該國總統魯哈尼都反對這一新原子能法。拉比表示,儘管政府內部存有疑慮,該法也必須貫徹。伊朗憲法規定,議會通過的法律無論如何都必須落實。有爭議法律去年11月底,伊朗議會內的現政府反對人士和強硬派聯手通過了一份新的原子能法。該法規定,國家原子能機構必須每年生產、儲存120公斤豐度為20%的濃縮鈾。
  • 新聞分析:美國和伊朗關係緣何走到這般地步?
    不少媒體認為,去年底一名美國承包商在伊拉克基爾庫克附近一處軍事基地被炸身亡是引發美國和伊朗對峙升級的直接導火索。也有學者提出,一年半前美國執意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才是給兩國關係轉變埋下的伏筆。儘管國際原子能機構一再確認伊朗遵守伊核協議,美國在伊核協議各方均強烈反對的情況下仍一意孤行,於2018年5月單方面退出該協議,並重啟和新增一系列嚴苛的對伊制裁。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時期艱難促成的美伊對話以及兩國關係回暖勢頭終結,兩國再次滑向對抗。分析人士認為,美伊緊張關係升級的一個重要節點出現在去年5月。
  • 伊朗反對就伊核問題全面協議重新談判 稱對該協議立場堅定不變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德黑蘭12月7日電(記者夏晨)伊朗外交部發言人賽義德·哈提卜扎德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具有裡程碑意義,伊朗反對就其重新進行談判。 哈提卜扎德是針對德國外交部長馬斯日前就伊核協議的相關表態做出這一回應的。
  • 美伊就改善關係釋放善意信息 中方支持加強對話
    伊朗總統魯哈尼在演講時稱,伊朗核計劃只用於和平目的,參與有明確目標的對話。  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言時稱,伊朗核問題可以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美國國務卿克裡將與歐盟、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中國密切合作,繼續與伊朗政府進行核談判。
  • 伊朗內鬥激化:政府和議會就伊核協議產生分歧,最高領袖未表態
    伊朗議會本月初通過了助力「核工業復興」的《反制裁戰略法》,內容包括:將大量增加離心機數量,以生產豐度為20%及超過20%的濃縮鈾;設計建設新的重水反應堆等。還規定,若伊核協議各方不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伊朗必須停止聯合國對其核設施的視察。
  • 原本只能和平使用核能的伊朗突然想擁核了
    2013年,伊朗最強硬的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任期結束後,溫和派的伊朗總統魯哈尼開始與美國當時的總統歐巴馬接觸,與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德國、英國2015年7月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放棄擁核計劃,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伊核協議》,只能和平使用核能。
  • 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誓言報復,美國航母開向波斯灣!
    美國國防部高官麥可•馬爾羅伊 也有所表態 他說: 法赫裡扎德是伊朗 最頂級的核物理學家 他的死 將使伊朗的核計劃倒退
  • 伊朗敦促英法德恢復履行伊核協議義務
    新華社德黑蘭1月11日電(記者夏晨)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哈提卜扎德11日敦促英國、法國和德國恢復履行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義務。他表示,一旦相關歐洲國家恢復履行協議義務、美國重返協議,伊朗也將恢復履行其在協議中作出的承諾。
  • 「伊朗沒有滿足美國12項『簡單合理』要求中任何一項」
    2018年5月,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後,國務卿蓬佩奧就美國外交政策發表了其任內首次長篇演講,其中也包含伊朗問題。他闡述了本屆美國政府的對伊措施,要求伊朗政府做出12項讓步。華盛頓要求伊朗徹底改變其在中東地區的行為,停止擴散彈道飛彈,釋放所有外國囚犯,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進入伊朗對所有設施進行核查等等。美國眾多專家稱上述要求不切實際。
  • 美國又說不打了?伊朗:把手裡大棒放下再說
    來源:新華社對於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美國願與伊朗無條件展開對話,伊朗外交部3日回應說,美方是玩文字遊戲,並不值得伊朗採取行動。據美國廣播公司2日播出的專訪,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說,川普從商時積累的談判經驗不適用於外交對話,持續施壓「在房地市場可能有用,但是與伊朗打交道不管用」,伊方在承受壓力的情況下「不太可能」響應川普的喊話、與美方對話。
  • 以色列、伊朗:在激烈變局中尋找微妙平衡
    【記者連線】  光明日報駐特拉維夫記者 王炯  自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遇襲身亡後,伊朗總統魯哈尼於12月1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首次直接譴責以色列是幕後兇手,並表示以色列政府發動此次暗殺的主要目的是便於川普政府在執政的最後階段製造不穩定,甚至發動戰爭。
  • 被川普譴責轟炸美國大使館,伊朗的反應絕了
    據環球網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於當地時間12月24日凌晨發文稱:近日,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遭到數枚火箭彈襲擊,這些火力疑似從伊朗境內發出。他表示:"我對伊朗提一個'友好'的小建議,如果有一名美國人因此喪生,伊朗將為此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