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山寨APP除了騙錢還騙信息,高仿交管APP還有測八字功能,你中招...

2020-12-12 中國經濟網

繳納水電費、處理罰單、買火車票、繳納話費、查社保……以前需要去營業廳處理的一些事宜,手機APP就能解決。然而,越來越多「李鬼」APP也應運而生,它們名字看似官方,功能「強大」,用戶以為獲得了一個便利渠道,卻不清楚自己的信息已經拱手送人。

記者體驗了幾款「李鬼」APP發現,這些APP不但沒有用戶需要的功能,還附帶網貸廣告、查詢生辰八字、在線求醫等連結,動不動就要輸入真實信息或者在線支付。通過APP辦事一定要擦亮眼。

不久前,市民王爹爹聽說在手機上下載APP就可以足不出戶完成社保認證,便立刻在手機上搜索「社保」,並下載了「看看社保」。「我看有人臉識別功能,就下載了,但是輸入了自己的社保帳號和密碼後,老是認證不成功,後來我兒子說這是騙我帳號密碼的。」王爹爹說。現在他已經卸載了這款APP。

記者親身體驗發現,各種社保繳費、交通違法處理的山寨APP泛濫,甚至淘寶也有大量山寨版。

高仿交管APP還有測八字功能

手機交罰款,省去跑腿煩惱,成為很多車主處理交通罰單的首選。

記者打開應用商城,以關鍵詞「12123」進行搜索,搜出了一大堆相關APP,如「12123查違章」「12123違章查詢」「123查違章」等。其中,「12123查違章」號稱是「12123.com官方出品的一款為廣大車主提供一站式車務服務的專業移動APP」,而這款應用的開發者實際上是南京靈創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營業範圍相當廣,根據工商資料,其經營範圍除了計算機軟硬體,還包括服裝、初級農產品、家用電器的銷售。

記者安裝後,一進入就是廣告。要使用這款APP需要提供自己的電話號碼、車牌號碼。除了獲取信息,這款APP裡還有各種功能,如「我要借錢」選項,連結到各種借貸APP;「天天抽獎」「小遊戲」則連結到抽獎,記者抽了好幾次,每次都是一等獎,不是贏取了茅臺酒,就是價值299元的錦鯉卡。記者一申請獎品就變成了要支付15元郵費來確認訂單。最神奇的是,這款違章查詢APP竟然還有「八字算命」選項,為用戶測八字。應用首頁也到處充斥著「車主福利」「快速借貸」等功能。用戶的評價是:「經過核實才發現是假的,可怕的是把自己的身份信息、電話全傳上去了」、「綁了3天,給交管局打電話才發現是個山寨APP」。

事實上,這麼多「李鬼」APP,只有「交管12123」是官方認證的,這是公安部官方網際網路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推出的唯一應用。

社保成高仿APP重災區

社保類APP是「李鬼」出沒的重災區。

「智慧人社」APP,可以查社保、找工作、投簡歷,這款APP主要覆蓋湖南的城市,而你需要輸入自己的真實信息包括身份證號以查詢社保信息。王爹爹下載過的「看看社保」,主打的是人臉識別功能,號稱可以讓老年人足不出戶完成社保認證。正因為如此,它吸引了大量老年人下載。而下載這款APP,在授權方面會要求讀取手機聯繫人。顯然,這項授權和社保毫無關係。由於受眾主要是老年人,這款應用還有「快速問診」功能,即在線通過線上、電話問診,價格為每次9~29元不等。此外,「金幣抽獎」通向看新聞賺金幣,「存錢罐」號稱「開戶存儲躺著賺」,要用戶綁定銀行卡,領紅包、航空意外險則通向淘寶、微信,令人措手不及。

這些高仿APP不僅仿照政府機構官方應用,還仿主流應用,比如淘寶。即便以「淘寶」作為關鍵詞搜索,都能得到一大堆山寨,如「手機淘寶特價版」,應用圖標也是一個大大的「淘」字,但開發者實際上是北醫佰易訊移動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曾因追索勞動報酬糾紛、經濟補償金糾紛而被起訴。還有「手機淘寶優惠版」「淘寶券」等應用,均是由一些網際網路公司開發。

分析

製作成本低,國家已展開專項整治

早在2018年8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APP個人信息洩露調查報告》便指出,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消費者投訴情況統計,2018年上半年電商平臺、社交平臺軟體等非法搜集消費者個人信息現象成投訴新熱點。「李鬼」購物APP更是其中的「重災區」。

此外,360發布的《2018年雙十一購物安全生態報告》顯示,虛假仿冒購物APP不但數量龐大,覆蓋量也十分龐大。數據統計顯示,一個月內,虛假仿冒的手機淘寶APP已經覆蓋了超過17萬行動裝置,不但被仿冒量居於首位,覆蓋量也居於首位;虛假仿冒的閒魚APP已經覆蓋了超過5萬行動裝置;虛假仿冒的拼多多APP也已經覆蓋了超過2萬行動裝置。

「李鬼」APP泛濫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製作成本不高。記者諮詢APP開發公司,若是製作一個類似於「湘行一卡通」這樣的含有支付功能的高仿APP,對方表示,價格為38000元左右。「要做一個仿製APP並不貴,價格一般視功能難度而定。」一般軟體開發的價格為幾萬元不等。

APP製作容易,那麼上架又如何呢?記者在小米應用商城、豌豆莢進行嘗試,均搜到不少非官方的高仿應用。有網友在應用商城質疑:「這麼多問題的社保功能軟體,不需要經過審核的嗎?」有的應用,應用平臺甚至有「官方」字樣,但實際上該應用卻是由第三方開發,如「淘寶優惠券」APP,圖標和淘寶極為相似,在豌豆莢上,有「官方「字樣,但開發者卻是崑山市冠之李商貿有限公司。

如何應對這些手機APP帶來的安全隱患?相關部門已經在行動。11月6日,工信部印發《關於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李鬼」APP們涉及到的違規採集手機用戶個人信息、違規使用用戶個人信息被納入重點整治問題。《通知》指出,專項整治行動面向APP服務提供者和APP分發服務提供者兩類主體對象,重點整治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違規使用用戶個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戶權限、為用戶帳號註銷設置障礙等四個方面的8類突出問題。

瀟湘晨報記者李姝長沙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相關焦點

  • 高仿app花式騙局,域名成品牌最後「陣地」?
    但要分清高仿 App 可就難了,因為大家可能對「官方正版」長什麼樣都沒有概念,下面小編帶大家看看高仿App的花式騙局。01 花式騙下載比如,我在軟體商城搜索「上海公交」,出現了如下圖這些 App 。比如,在我搜淘寶旗下的「一淘」時,出現了很多長得特別像的 App ,他們除了名字、圖標高仿正版軟體外,無一例外都在用盡力氣強調:這裡有優惠,還能返現,快來買呀……02 功能根本不能用除了名字蹭官方騙下載,高仿 App 還經常會有掛羊頭賣狗肉的騷操作。
  • 500萬人用山寨12123查違章?高仿APP不只是坑錢
    再看看「交管12123」的簡介:用心讓交管業務更便捷,忒低調。要不是在開發者信息中標註著「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很多人可能都不認不出這才是官方正品。把你的個人信息、車輛信息等敏感內容扒拉乾淨也就算了,還堂而皇之地表示收了錢還不一定能把事兒辦好,騷尼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 恥的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
  • 山寨公眾號、高仿APP、「AI算命」、「賺錢」APP……這些網際網路...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題:山寨公眾號、高仿APP、「AI算命」、「賺錢」APP……這些網際網路亂象整治得如何了?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邵魯文、胡林果、餘賢紅山寨微信盜取語音詐騙,高仿APP陷阱多多,「AI算命」披著科技外衣「吸金」,一些APP號稱看新聞就能「賺錢」……今年以來,「新華視點」欄目陸續曝光了一些網絡亂象。如今這些問題整治得如何了?「新華視點」記者就此做了追蹤。
  • 「淨網2019」山寨公眾號、高仿APP、「AI算命」、「賺錢」APP...
    山寨微信盜取語音詐騙,高仿APP陷阱多多,「AI算命」披著科技外衣「吸金」,一些APP號稱看新聞就能「賺錢」……今年以來,「新華視點」欄目陸續曝光了一些網絡亂象。如今這些問題整治得如何了?「新華視點」記者就此做了追蹤。4月,新華社播發《不少人已中招!
  • 山寨App無孔不入謹慎提防
    「聽說『12123』是交管部門的官方軟體,但一搜卻發現有好多標有12123字樣的App。」劉先生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他下載安裝了其中一款,註冊後卻發現無法查詢處理交通違法,裡頭還有很多頁面廣告和下載連結。一邊是手機不離身成為生活常態,另一邊卻是鬼影重重的手機App市場,諸多山寨App讓人真假難辨,一些甚至會侵害到用戶的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
  • 「交管12123」app 手機處理違章更方便
    那就找交管12123幫您啊。「交管12123」app是公安部發布的交通管理服務app,不僅功能強大,而且非常實用。   在文化路交通違法處理窗口,記者看到,民警通過張貼「交管12123」手機app二維碼,積極向前來辦理業務的廣大群眾介紹宣傳其功能及特點,手把手指導群眾如何下載、註冊並查詢機動車違法信息、適用範圍,以及如何處理和繳納罰款等程序,提高「交管12123」群眾知曉率和使用率。
  • 空殼app到底怎麼玩下沉城市的你?
    來源|熔財經想不到居然還有小夥伴給我投稿(激動的熱淚盈眶),這位小夥伴說自己可能碰到了空殼app的騙局,有人打著低價售賣影視會員卡的噱頭讓他下載一款app,而APP內的各種功能就要另外付費了.所以這邊就打算扒幾種性質更為惡劣的
  • 【網絡謠言粉碎機】原創|「交管12123」APP可能是假的?快來仔細...
    12123」手機APP功能強大,使用「交管12123」處理各項業務的頻率非常高,給車主們解決了不少麻煩,帶來了很多便利,相信不少車主都已下載,辦理交管業務直接上「交管12123」,不用再跑業務大廳了。搜索之後,可能會出來以下這些「妖魔鬼怪」,它們都不是官方的「交管12123」,即使名稱十分相似也不是!不要被它們迷惑了!第二步:認準正確的logo從名稱上看,的確有很多跟「交管12123」相似的APP。有些車主可能第一次下載這個軟體,記不清名稱就容易「中招」。
  • 「山寨APP」的暴利圈錢術
    山寨APP的「迷魂陣」無利不起早,披著狼皮外衣的高仿APP們,除了靠應用內的大量廣告賺取數目可觀的廣告費外,還能輕鬆獲取用戶的帳戶、隱私及詳細的消費內容,將信息充分收集後,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進行分類倒賣,或盜取動態密碼,轉移客戶資金。
  • 「高仿」APP撈錢套路:價格4千到10萬,12306、平安普惠都中招
    而另一類山寨APP,其名稱、圖標雖不完全與正版APP相同,但極其相似,這些APP通過發送廣告、收集用戶隱私的方式賺取廣告費以及用戶數據。在假冒APP與山寨APP的背後,高仿APP的製作已經形成了一條隱秘的產業鏈,黑灰產從業者號稱收費4000元,就可以製作出一款足以以假亂真的12306,而運作10萬元,甚至可以將山寨的APP上架主流應用商店。
  • 高仿APP撈錢套路:價格4千到10萬,12306、平安普惠都中招
    而另一類山寨APP,其名稱、圖標雖不完全與正版APP相同,但極其相似,這些APP通過發送廣告、收集用戶隱私的方式賺取廣告費以及用戶數據。 在假冒APP與山寨APP的背後,高仿APP的製作已經形成了一條隱秘的產業鏈,黑灰產從業者號稱收費4000元,就可以製作出一款足以以假亂真的12306,而運作10萬元,甚至可以將山寨的APP上架主流應用商店。
  • 高仿APP、「AI算命」 網際網路亂象整治得如何了?
    原標題:高仿APP、「AI算命」 網際網路亂象整治得如何了?   山寨公眾號、高仿APP、「AI算命」、「賺錢」APP……這些網際網路亂象整治得如何了?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題:山寨公眾號、高仿APP、「AI算命」、「賺錢」APP……這些網際網路亂象整治得如何了?
  • 高仿APP防不勝防 360借條安全專家:務必從官方市場下載APP
    然而,最近卻有不少媒體報導稱,一些通過相近名稱、類似圖標製作的高仿APP正在偽裝成官方軟體竊取用戶個人信息,騙取用戶錢財。對此, 360 借條安全專家安燃建議,消費者要謹防上當,務必通過APP STORE和正規手機應用市場下載APP。       近日,《法制日報》報導了一起高仿APP的電信詐騙案例。
  • 小警說法|超四萬人中招!這些APP會「吸血」,別點!
    不少人會選擇網貸app應急但是你知道嗎?這些app中有很多是假的!!!近期,鹽城警方紮實開展「懲盜除騙」專項攻勢「破大案、挖源頭、催網絡、斬鏈條」破獲了一起境外自製貸款app的電信網絡詐騙案涉案金額達千餘萬元
  • 交管12123app官方下載_交管12123官方下載_18183軟體下載
    交管12123官方下載是一款打發休閒時間的好軟體,可以讓你在周末或晚上時間不再無聊交管12123官方下載官方介紹:這麼好玩交管12123官方下載,不妨下載體驗一下!
  • 這個「李鬼」很危險:高仿APP大設陷阱,5萬元即可開發
    高仿APP「鬼」影重重大設陷阱濟南市民成棟前不久為網上處理汽車交通罰單,試圖在手機應用商店下載公安部推出的「交管12123」APP。搜索結果第一位的為一款名為「12123」的軟體,且APP圖標為一個「違」字。下載使用後才發現,這款APP功能和頁面都極其簡陋,是一款高仿APP,不僅無法處理違章,還含有大量廣告。
  • 除了免費收貴价 App,新版 AppSo 還有這些好用功能(內有福利)
    除了免費收貴价 App,新版 AppSo 還有這些好用功能(內有福利) 昨天,有熱心的小夥伴發現,AppSo 客戶端悄悄更新了 iOS 3.0 版/Android 2.0 版。
  • 調查 | 除了假錄取通知書 招生辦也被山寨
    據了解,為治理網絡自媒體山寨、高仿官方信息的亂象,國家網信辦在2015年就出臺《網際網路用戶帳號名稱管理規定》,明確「對冒用、關聯機構或社會名人註冊帳號名稱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註銷其帳號,並向網際網路信息內容主管部門報告。」
  • 交管12123手機app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點擊下方藍字下載交管12123APP↓↓↓↓交管12123官網入口(app下載)軟體介紹123123app下載123123官網地址的最新更新,是司機用戶們必備的軟體,減分學習和相關的資訊都是第一時間完成更新,是交通部門官方呈現的網絡平臺
  • 360借條安全專家:手機APP也有假!警惕下載李鬼APP中招電信詐騙
    然而,最近卻有不少媒體報導稱,一些通過相近名稱、類似圖標製作的高仿APP正在偽裝成官方軟體竊取用戶個人信息,騙取用戶錢財。對此,360借條安全專家安燃建議,消費者要謹防上當,務必通過APP STORE和正規手機應用市場下載APP。近日,《法制日報》報導了一起高仿APP的電信詐騙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