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讀者來信問:為什麼中國父母帶孩子這麼累?外國的父母可以自己帶好幾個孩子,而在中國,幾乎全家人來帶一個?實際上,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家裡帶孩子的人太多。
一個小的家庭就像一家公司.事實證明,父母本人應該是獨資股東,最高負責人,並在所有事務上具有決策權.
但是,許多家庭已經接受了各種"投資",例如補貼購房、老人幫忙帶孩子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多或少擁有家庭所有權,並且由於他們的"投資"成為了"股東".
作為股東,他們經常表達意見並參與決策,其中一些人還要求他們擁有"一票否決"的權力。這樣的治理結構,使原本簡單的家庭事務變得極為複雜,作為家庭的主人,父母怎麼能不累呢?
二、家長攀比之心太重。
其他孩子都參加各種輔導班,我們家的可以參加嗎?其他孩子正在吃吃什麼營養品,我們不吃,會影響孩子的發育嗎?…在許多父母眼中,他們總是看到其他人怎麼樣,他們做什麼和他們如何做,經常把這些做作為育兒的指導方針。
如果我們總是追趕別人以避免落後,那我們又怎能不焦慮、不累呢?
然而,別人是別人,我們是自己,我們有自己的原則、選擇和做事的方式,為什麼總要跟著別人?
三、對孩子管得太多。
作為父母,總是為孩子著想,但如果因此經常幹預孩子的事情,管得太多,那就有問題了.
孩子們去上學,父母幫忙背書包;孩子們做作業,父母在一邊陪讀;老師布置了什麼任務,往往孩子們還沒弄清楚該做什麼,家長們就來幫助孩子們完成……
這樣,"被照顧"的孩子被剝奪了成長的權利,他們變成了不需要付出"多餘"勞動的人,也成為不會進步的人.
只有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包括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父母才能真正獲得放鬆。
四、爸爸缺席孩子教育。
現在有一個流行的說法,叫做"喪偶育兒",即爸爸不參與育兒工作。
爸爸不參與照顧孩子,而全靠母親一個人,這可能是許多中國家庭的日常狀態,也是許多母親覺得照顧孩子太累而做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
正確的做法是:爸爸要承擔相應的教育責任,分幫媽媽分擔媽媽任務,一起共同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這樣孩子的心理和個性才可以發展得更健康.
各位寶媽,你家有沒有踩中以上這些坑?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長脖子媽咪,家有兩寶,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