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工業產業開新局丨健康醫藥產業:做大做強「貴州良藥」品牌

2020-12-23 天眼新聞

作為全國中藥材四大主產區之一,近年來,貴州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和現有產業基礎,形成了中藥材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醫藥製造基礎不斷夯實、醫藥服務穩中有進、健康融合發展迅速的良好局面,產業發展勢頭強健。  2020年前三季度,貴州十大工業產業之一的健康醫藥產業,總產值達到750.87億元,營業收入505.79億元。預計全年將完成1080億元的目標任務,並力爭完成1200億元。  建設大基地 實現種植標準化規範化   貴州中藥材資源稟賦得天獨厚,變資源優勢為產業發展優勢,貴州著力建設大基地種好「貴州良藥」,為健康醫藥產業奠定資源基礎。

黔西縣大興社區旺發生態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貴州威門藥業有限公司籤了10000畝中藥材頭花蓼銷售合同,形成了訂單發展模式,建成中藥材頭花蓼示範種植基地10040畝。(圖為當地村民在管護頭花蓼)

赤水市信天中藥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從2008年至今,在赤水市元厚鎮、長沙鎮等地發展了金釵石斛野外種植基地3.7萬畝。  「金釵石斛有能夠增強免疫力的作用,隨著人們對於健康養生的不斷重視,這一產業未來可期。」信天中藥副總經理楊繼勇告訴記者,下一步公司將在未來3年內實現5萬畝的野外基地種植。  近年來,貴州聚焦重點品種和優勢區域,縱深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全省優化品種布局,重點發展天麻、太子參、鉤藤等15個道地品種,推動大宗、道地藥材連片發展。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中藥材累計種植面積665.75萬畝,產量90.99萬噸,產值107.9億元。  擴大種植規模,標準化水平還需提升。2019年年底,我省出臺《貴州省全面推進「定製藥園」建設工作方案》,規定「定製藥園」建設的選址、種植規模、種植品種、種植方式、田間管理、採收加工等環節技術要求,為中藥材產業以「定製藥園」建設為核心串聯產業鏈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指導。  目前,全省共評定「定製藥園」建設示範單位37個,建設面積23.3萬畝,涵蓋黃精、鐵皮石斛、頭花蓼等道地藥材品種24個,所有品種實現訂單種植。在「9+3」地區的紫雲縣、納雍縣和赫章縣,共計完成「定製藥園」建設面積6.67萬畝。  培育大企業 做好賣好「貴州良藥」   在貴州健興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條新型生產流水線——「數位化提取、製劑車間」建設項目格外引人注目。該項目新建提取、合劑、凝膠等7個數位化生產車間,新增先進生產設備165臺,以提高藥品生產數位化、智能化控制水平和生產能力。

信天中藥生產車間工人正對金釵石斛加工(信天中藥供圖)

「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醫藥行業百強」......擁有多項榮譽的貴州百靈企業集團是一家從事苗藥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醫藥上市公司,擁有21個劑型的GMP生產線,現已形成以「百靈鳥」牌心腦血管類藥物銀丹心腦通軟膠囊,感冒咳嗽類藥物維C銀翹片等中藥、苗藥為主導的產品架構和品牌體系。  扶持龍頭企業,推動醫藥產業整合做大規模。貴州通過支持益佰、百靈、景峰等龍頭骨幹企業加快以戰略資源互補的產業整合,從製藥領域逐步轉向產業鏈前端和後端,形成一批具有產業優勢、規模效應、品牌形象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競爭力優勢的龍頭企業。  有規模、品質佳、品牌化只為賣得俏。今年以來,貴州加強健康醫藥產銷銜接,助推企業開拓新渠道、新市場。在6月舉辦的貴州省健康醫藥產業產銷推進活動上,37家健康醫藥企業籤訂了24個產銷合同,籤約金額達9.8億元。10月,貴州二十多家重點中藥材企業亮相第51屆全國中藥材交易會,展會當天,貴州中藥材籤約83萬元,達成意向協議15個。  同時,依託貴州蔬菜集團、東西部扶貧協作等單位和平臺,助推全省中藥材、食藥兩用產品「黔貨出山」「黔貨進軍營」;將中藥材融入「一帶一路」,助推「黔貨出海」,目前出口中藥材13.7萬美元。  下一步,貴州將持續打造「貴州出良藥」產區形象,引導和推動民族藥獨家品種市場開拓、品牌培育和技術升級,組織製藥企業參加大型展會,提高黔藥藥材在全國的品牌影響力。  聚焦大融合 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如何發揮好自然和現有發展優勢,順勢進軍「大健康產業」市場?貴州通過大力發展健康養老、健康旅遊、健康體育等融合產業,實現產業存量提級改造,推動關聯企業新建積聚。

遊客在佛頂山溫泉小鎮泡溫泉。(佛頂山溫泉小鎮供圖)

10月8日,銅仁市石阡縣佛頂山溫泉小鎮夏日最火爆的水樂園項目進入閉園期。隨著氣候變冷,在主業務溫泉項目的支撐下,溫泉酒店周末的入住率能達到90%以上。  「目前溫泉小鎮也在開發更多的旅遊大健康項目,延長溫泉旅遊產業鏈。」溫泉小鎮市場運營部總監李敏表示,溫泉小鎮第三期規劃為溫泉養老康復度假區,將爭取貴州養老服務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溫泉養老康復度假示範基地。   為推動健康旅遊多產業高質量融合,貴州編制收集康養、醫養項目115個,涉及總投資675.6億元。各地申請納入全省文化旅遊重大項目建設調度名錄的溫泉及康養項目35個,前三季度累計完成投資30.88億元。

佛頂山溫泉小鎮泡溫泉。(佛頂山溫泉小鎮供圖)

堅持醫療養老深度融合,搭建銅仁市梵淨·康養樂園等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啟動建設5個健康養老小鎮、5個養老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規模突破50億元。  推動健康體育、健康森林康養深度融合發展,動員籌集各級各類資金60.29億元,啟動22個大健康運動產業重點項目,完成11個生態體育公園、47個汽車露營基地項目建設任務;發布清鎮市紅楓湖畔森林康養試點基地等11家第四批省級基地名單並扶持資金1100萬元。   健康網際網路深度融合方面,培育形成貴陽朗瑪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39健康---智慧醫療家庭健康服務平臺」等一批健康網際網路的品牌企業,進一步推動全省「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體系的建設。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蘭松

編輯 劉思博

編審 王璐瑤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2020湖南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博覽會閉幕 湖南生物醫藥產業開啟新徵程
    紅網時刻10月27日訊(通訊員 龔倩)近年來,生物醫藥產業無疑已成為湖南速度的一個關鍵詞。產業規模不斷增大、上市企業不斷增加、研發能力不斷增強、項目鋪排不斷增多,作為湖南20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之一的生物醫藥產業顯然已步入高光時代。
  • 烏當區實施大健康產業「203040」工程 加速打造貴陽高端大健康產業...
    據了解,今年,烏當區將實施大健康產業「203040」工程(實施20個重點項目、培育30個品種品類、培育40家重點企業),積極引進2至3個大健康領域中高端標誌性項目、行業領軍企業,實現大健康產業增速10%,「一核兩帶兩地」的高端大健康產業發展布局初具雛形,高端健康品牌逐步形成,貴陽高端大健康產業「核心區」加速打造。
  • 冀中能源集團:釋放發展新活力 做強醫藥健康產業
    冀中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國佔表示,醫藥產業作為集團轉型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要堅持創新創效,加速狂犬抗體、生物技術產品等重點項目推進,在變革中釋放發展新活力。2019年,冀中能源華藥集團實現銷售收入、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5%、34%,其中生物藥銷售收入增長58%,處於全省領先地位;B肝疫苗在全國二類疫苗市場佔有率達70%;年收入過億產品達到21個。
  • 增長穩定結構趨優活力增強——貴州健康醫藥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近年來,全省健康醫藥產業圍繞中藥材種植業、醫藥製造業、醫藥服務業、健康融合業四個板塊發力,健康醫藥產業在市場拓展、資源整合、品牌打造、品種培育、營銷創新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整體邁上新臺階,呈現出「增長穩定、結構趨優、活力增強」的良好態勢。
  • 學習徐州產業強市經驗,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湧動「一池活水」
    核心提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作為21世紀最重要的創新技術集群之一,是徐州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徐州有基礎。,延伸拓展產業鏈條,推動醫藥產業集聚化、開放式發展,全力打造國內重要的生物醫藥研發、孵化、生產基地和大健康產業中心。
  • 加快做大做強新興產業
    在5G、新能源汽車和工業網際網路等關鍵領域,我國實現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  加快做大做強新興產業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的報導】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坐地鐵時用5G手機觀看高清視頻,周末開著新能源汽車去網紅景點「打卡」……這些都是新興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 ...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勇爭世界500強,創新發展醫藥健康產業
    得益於廣州對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的大力支持,廣藥集團在「十三五」期間實現了高質量發展,銷售收入從2015年的750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330億元,利潤總額從24億元增長至50億元,連續九年蟬聯中國製藥工業百強第一,中國企業500強排名從201位上升至155位,上升了46位。
  • 紅花崗區:「3+N」產業唱響工業經濟「主旋律」
    貴州萬勝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宋玉展望說,醫藥大健康產業是紅花崗區三大主導產業之一,企業將在政府的重點支持和自身努力下,以藥品研發生產的傳承和創新為主線,在銷售思路和銷售模式上拓展新網絡,並結合工業旅遊來提高產品和企業的知名度,力爭在「十四五」末期達到年產值6億、銷售收入5億的目標。
  • 做大健康產業引領者 魯商發展健康3.0品牌發布
    以大健康為主業 轉型升級在此次品牌發布會召開之前,魯商發展已經在健康產業領域完成系統布局。魯商發展是山東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魯商集團)控股的一家國有上市公司,在2018年底收購了山東福瑞達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在2020年初,又完成了對焦點生物的收購。
  • 「千年之變·多彩貴州「十三五」成就巡禮」生態「綠」與產業「紅...
    綠色是多彩貴州發展的底色,而綠色高效可持續的發展之路是貴州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以來,貴州堅決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在綠色效益、能源消費、資源利用、節能減排等方面全面發力,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按照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理念,加快發展綠色「四型」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工業發展新路。
  • 做大做強地方產業發展!中國黑豬產業研究院在海鹽成立
    6月20日,中國黑豬產業研究院在位於海鹽縣望海街道的豬豬星球正式揭牌,該研究院由浙江大學與青蓮食品聯合成立,旨在建立優質地方豬產業保種育種和市場推廣體系,培育新時代特色中國地方豬及配套體系,做強做大優質地方豬產業。
  • 「貴州刺梨·維C之王」生命健康與刺梨產業發展論壇暨千禧園品牌...
    7月22日下午,由貴州產業技術發展研究院、貴商總會、貴州省現代山地經濟旅遊研究院指導,貴州省刺梨行業協會、貴州正和島、天下貴州人俱樂部等單位主辦,貴陽市黔東南商會、貴州千禧園集團承辦的「貴州刺梨·維C之王」生命健康與刺梨產業發展論壇暨千禧園品牌形象語發布會在貴陽舉行。來自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專家、企業家從健康品牌打造、刺梨企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
  • 湖北蘄春保持戰略定力28年專心醫藥產業 艾草成為大健康產業引爆點
    28年的堅守,28年的接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蘄春醫藥產業的發展,源於歷屆黨委政府堅持做大做強醫藥產業28年不動搖,源於對自身天然稟賦的熟諳,更源於對中國傳統醫藥文化的自信。  經過28年的培育發展,截止2017年年底,蘄春縣中藥材種植面積佔湖北省的十分之一、黃岡市的二分之一,中醫藥產業及配套服務業年總產值達130億元,佔湖北省的十分之一。
  • 江西省副省長孫菊生調研中醫藥產業發展:做實做強做優做大中藥材產業
    12月9日,江西省副省長孫菊生前往九江市調研中醫藥產業發展和疫情防控工作。省政府副秘書長樊雅強、市委書記林彬楊、省中醫藥局局長謝光華、省市場監管局局長王福平陪同調研。孫菊生指出,艾草是重要的中藥材之一,千百年來,它已成為防止瘟疫、抗病抑菌的一味良藥,尤其對呼吸系統疾病具有較好的防治作用。永修要充分把握當前中藥材發展的難得機遇,制定出臺有助於艾草產業做大做強的政策措施,著力打造獨具永修特色的艾草產業品牌。
  • 廣電關注丨霸州市:做大做強都市休閒食品產業 打造舌尖上的產業新城
    霸州市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精神,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科學審視產業定位,打造食品產業集群,吸引世界500強、中華老字號、全國知名品牌紛至沓來
  • 洞察| 成都市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研究
    作為醫藥健康產業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成都市生物醫藥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生物醫藥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收入295.1億元,增長22.9%;實現利稅66.3億元,同比增長26.5%;全市完成醫藥工業投資74.8億元,同比增長23.7%。
  • 姚曉菲獲評2017中國健康產業十大年度人物
    2017年9月28日,中國企業博鰲論壇暨2017中國大健康產業博鰲論壇在海南博鰲隆重舉行,此次論壇圍繞「續寫新絲路,開啟新徵程」為主題,秉承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搭建各界合作交流平臺,推動大健康行業創新、健康、有序發展。
  • 實錄丨南陽生物醫藥產業實現逆市飄紅
    實錄丨1-10月份完成主營業務收入52.7億元,艾絨產品佔據全國市場的70%以上——南陽生物醫藥產業實現逆市飄紅11月26日,南陽召開「九大專項(專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市工信局有關領導介紹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情況並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 西秀區政府與貴州百靈集團共襄大健康大扶貧產業
    圖為1月13日 西秀區人民政府與貴州百靈集團籤定大健康大扶貧產業項目合作籤約儀式. 人民網安順1月14日電 1月13日,西秀區人民政府與貴州百靈集團在西秀區行政中心會議室籤定「大健康大扶貧產業項目合作協議」。西秀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勇,貴州百靈集團董事長姜偉等出席籤約儀式。副區長王曉寧、百靈醫藥銷售公司總經理劉詩勇分別代表雙方在合作協議上簽字;邁向政企攜手,共襄大健康大扶貧產業的第一步。
  • 綿陽梓潼經開區:打造百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進入綿陽梓潼經開區,道路「四縱五橫」,園區內施工場面如火如荼。短短數月,綿陽生物醫藥產業園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及孵化中心項目就建成運營。  近年來,綿陽梓潼經開區立足自身優勢,充分利用「省級經開區」「綿陽生物醫藥產業園」「綿陽臺商產業園」三塊金字招牌,著力打造「產業發展領域區、營商環境示範區、體制創新先行區」,尤其以做大做強綿陽生物醫藥產業園增量為突破口,進一步完善《綿陽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規劃》,加快推進綿陽生物產業園、臺商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