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利是
春節前後氣溫波動大,大家在歡度節日之時莫忘保護心臟健康,避免過度勞累、過量飲酒、過於激動,尤其是有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朋友,要堅持「防寒保暖、適當運動、清淡飲食、注意休息、堅持用藥」這20字原則。
春節期間,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很多人的作息變得不規律,熬夜甚至通宵玩樂的都有。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黨委書記、心血管內科主任王景峰教授特別提醒,春節前後氣溫有波動,大家在歡度節日之時莫忘保護心臟健康,尤其是有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朋友,要堅持「防寒保暖、適當運動、清淡飲食、注意休息、堅持用藥」這20字「護心訣」。
春節避免三「過度」
自行停藥是大忌
「以往每年都能遇到一些心血管病患者,春節都沒過完,年初二、初三就因病情發作到醫院就診。我們一問,原來是自己停了藥。」王景峰指出,春節親友歡聚,氣氛愉快,有些心血管病友覺得「過節吃藥不吉利」,大年初一會自行停藥一天,甚至有人堅持到初三都不吃藥。也有些人出外旅遊,旅途中忘記帶足藥物。這些情況都容易導致病情發作、復發或加重,反而給過節的心情「添堵」。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過年時務必遵醫囑規律、足量地服用藥物,切忌自行停藥。
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人士來說,春節容易過得「累」。尤其是平時工作繁重、睡眠不足、情緒負擔重的人,無論是和親友聚會赴宴,還是出外旅遊,如果不注意節制,相對容易出現狀況。以冠心病為例,穩定性心絞痛往往在活動量明顯增加時更易發作,而不穩定性心絞痛在休息狀態下也可發生。如果連續幾天假期都是「夜夜笙歌」的狀態,得不到休息,誘發心絞痛的風險就會隨之升高。
王景峰建議,從保護心臟出發,春節期間除了要念好20字「護心訣」,也要避免三個「過度」,即避免「過度勞累、過量飲酒、過於激動」,減少可誘發心血管危險事件的因素。
胸痛未必都怪「心」
識別風險早就醫
近年來,隨著公眾對心源性猝死的重視,許多人認識到預防急性胸痛的重要性。其實,胸痛未必都怪心臟。王景峰指出,造成胸痛的原因很多。幾年前,在主講「廣州日報名醫大講堂」前,他接診了一個典型的案例:一個50多歲的男子胸口、腋下「痛得像竹片在狠刮」,擔心患上冠心病。經過細心檢查,他發現患者胸口局部有明顯的壓痛,最後診斷為非致命的「肋間神經痛」。
「胸痛有輕有重,有時間短有時間長,有些胸痛的『病根』並不在心。」王景峰表示,胸痛主要是由胸部疾病所致,少數由其他的疾病引起。除了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等心血管性因素外,呼吸系統疾病、腹部疾病、皮膚肌肉神經疾病甚至骨骼關節疾病等,都能令人感到「胸痛」。
王景峰指出,與胸痛有關的急性、潛在致命的疾病,包括急性冠脈症候群、主動脈夾層、急性肺栓塞及自發性氣胸。根據胸痛中心以往的接診數據,冠心病、主動脈夾層和肺栓塞三種胸痛往往佔了病人的大多數。因此,對待胸痛,還是應該謹慎小心,尤其是有危險因素的人士,一經發生,要儘快到醫院胸痛中心就醫。
「老人家夜間如出現胸痛,千萬別忍到天亮才就診。」王景峰強調,與急危重症相關聯的胸痛越早明確診斷,越快啟動治療,越有助於降低死亡風險,「時間就是生命。」
胸痛超過半小時
應儘快就醫
如果心絞痛發生的頻次更高或胸痛持續半小時及以上不能緩解,都是心臟發出的「警報」,應儘快就醫。老人在夜間尤其是凌晨3時到5時之間,出現心跳、胸悶、全身乏力,也要馬上就醫。
王景峰強調,擴張性心肌病、冠心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等進入終末期階段時,患者可出現嚴重心衰,危及生命。除了上述心臟病外,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等「三高」疾病,以及慢性動脈疾病、體內酒精含量超標、藥物濫用等也可導致心衰。要預防心衰,就要積極防治高血壓、瓣膜病、心肌病等基礎疾病。
一旦出現以下症狀,要警惕可能出現了心衰或者心衰加重,請儘快就醫:頭暈厲害、呼吸困難、劇烈咳嗽、噁心或食欲不振、疲乏無力、不想走動、體重迅速增加(如3天超過2公斤)、腹部腫脹或疼痛持續加重、腿部或腳踝明顯腫脹。(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林偉吟、劉文琴、張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