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神奇日本,探索日本古都江戶城的起源

2020-12-23 沉史泛舟

相信很多人近兩年來都喜歡去日本旅遊,對於日本的古城一定不陌生吧。江戶城作為日本著名的古城,在日本歷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今天小編將帶領大家走進神奇日本,探究日本古城江戶城的起源。

當前的江戶城(皇居)原型,是日本室町時代後期武將太田道灌(1432—1486),於1457年負責修築而成。據說,當時的江戶城建築群,有子城、中城、外城三部分,其中的中城,便是德川家康於日後構築本丸之處。「江戶」意味「江之門」,也就是河口。

這一帶自平安時代末期至鎌倉時代初期,約兩百年時間均為江戶氏的領土。江戶氏沒落後,城館所在的江戶也淪為荒村,後來由太田道灌築城,之後過了一百三十多年,德川家康入封關東,再度增築江戶城,費時約半世紀完成。

原本有一座五重六層的天守閣,1657年發生「明歷大火」時遭燒毀,之後一直沒有擴建。話雖如此,江戶城依舊是日本規模最大的近代城郭,東西約5.5公裡,南北約4公裡,周長含外廓約15.7公裡。

某些作家或專家指稱,江戶城及江戶市鎮是基於古代中國風水思想的「四神相應」格局而建。根據陰陽道,「四神」意味東方「左青龍」、西方「右白虎」、南方「前朱雀」、北方「後玄武」。具體上說來,是東方有流水,西方有長道,南方有汙池,北方有丘陵,為最貴地。京都平安京正是根據「四神相應」思想而築。

只是,另有專家主張,德川家康的江戶城可能根據當時的「北條流」兵法築城術而建,也就是說,北高、南低、東西有流水。畢竟江戶並非德川家康主動選擇的地點,他是迫不得已才遷入江戶,再說,江戶城建築工程耗時多年,第一期工程和第二期工程總監並非同一人,也非僅有一人,很難判斷是否真的依據中國風水思想。

若根據江戶時代中期的著名武士、兵法家大道寺友山(1639—1730)所著的隨筆《落穗集》,書中確實提到「江戶實為符合四神相應之地」,又說,「即便江戶地形符合四神相應,倘若物流不便,也不適合將軍所在」。正因為江戶地理位置適合物流需求,德川家康掌握天下後也就不再遷移。

不過,《落穗集》中提到的「四神相應」,不是古代中國風水思想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而是「北條流」的北高、南低、東西有流水之條件。戰國大名上杉謙信則堅持「東方流水、西方原野、南方農田、北方山林」……看來,「四神」會隨時代而變,也會隨君主統治的地形而異。

我個人很喜歡閱讀這類雜七雜八書籍,尤其是史地學者教授與非史地專家的一般作家所展開的辯論,非常有趣。至於江戶城是否「四神相應」,對我來說,無可無不可,只要東京平安無事,且富士山(玄武)[6]不要爆發就好。

話說回來,就定義及用途來說,日本城和中國城迥然不同,日本城比較接近歐式城堡,具有武裝防禦的功能。中國老百姓說的「進城」,意味前往省城或縣城,日本庶民則毫無「進城」機會,因為那是天皇或將軍的私人府邸,四處都有武士或忍者護衛,僅限大名、公卿等人才能進城,日語稱為「登城」。而以領主居住的城堡為中心,往四面八方發展的城鎮稱為「城下町」,這裡才是咱們老百姓的居住區。

江戶城是日本史上空前未有的複合建築群,本丸、西之丸、二之丸、三之丸等建築,各自區劃為「表」、「中奧」、「奧」三種構成。規模最大的是將軍官邸兼私邸的本丸御殿,也就是主城,位於最深處,這裡也區劃為「表」(幕府執政所)、「中奧」(將軍官邸)、「大奧」(將軍私邸),而且只限本丸的「奧」稱為「大奧」。

本丸建築面積約一萬一千三百坪,不過,光是大奧就佔了六成,約六千三百坪。大奧除了將軍一人能自由進出,一般任何男子都不得進入,有時看情形,德川家一門、重臣、醫生、僧侶等人可以破例。

大奧是以將軍生母為首,將軍的子女、正室、側室和眾多女官及侍女的居所。根據不同時代,人數或許有增有減,但至少都有五百名以上,幕末時期多達一千名,據說最盛期多達一千六百名。本丸遺蹟是現今皇居東御苑,目前沒有任何建築物,只有草坪。

從皇居正門順著護城河往北前行,可以抵達平川門。平川門是江戶城三之丸的正門,站在此處的木橋望向高麗門、渡櫓門,正是江戶時代的城鄉風貌。

平川門算是江戶城後門,由於御三卿府邸就在附近,這兒也是御三卿的進城出入口。御三卿和德川家康於生前創設的御三家,都是德川幕府將軍繼承人備選。德川家康創設的御三家,隨著時代流逝,與將軍家的血緣關係日漸疏遠,於是在第八代、第九代將軍時,又創設了御三卿。第十一代、第十五代將軍正是出自御三卿。

平川門別稱「不淨門」,是抬出罪人或在城內去世之人遺體的出口。日本史上著名的四十七名「忠臣藏」事件(元祿赤穗事件),其藩主淺野內匠頭正是以重罪者身份從平川門出城。

江戶城始建於室町時代,繁盛於德川幕府時代。是日本將軍的主要居所。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日本古城江戶城的起源大家都知道了嗎?江戶古城歷史悠久,喜歡歷史的小夥伴有機會可以去看一下哦,感悟日本歷史的神秘與滄桑。

相關焦點

  • 一次神奇的旅行,在日本穿越到古代的江戶時代,或許就在江戶村
    江戶時代的裝飾! 一說到日本,首先想到的是富士山吧。接下來,你肯定會聯想到京都的傳統街道和日本房屋。然而,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這樣充滿風情的日本影像,也已經被照片和電視中所看到的巨大城市——林立的高樓大廈之間繁忙的電車,霓虹燈下的大城市——的身影所取代了。 以最尖端科技馳名世界的日本。卻又是一個非常重視傳統文化和歷史的獨特國家,在這裡可以使古老的傳統與現代文明完美地得以並存。
  • 日本,一探從古至今江戶生活全貌,江戶東京博物館
    導語:日本,一探從古至今江戶生活全貌,江戶東京博物館!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所謂「江戶」就是「東京」的舊稱,從德川家康開啟幕府以來的400多年,以日本的政治中心地發展起來,是18世紀時期名副其實的天下首府。1868年明治維新時期,江戶城變成了東京城,江戶也被改稱為東京。在江戶東京博物館可一探江戶時代到現代為中心的歷史、生活及文化。
  • 「在路上」只剩平安京留有日本古都氣息?太膚淺了!
    東京在以前則叫做江戶。在日本歷史中最後一個時代就是江戶時代。所以在日本,江戶不僅僅是一個地名,還是一段歷史。·一提到看古都,大家往往第一時間想到京都,花四個小時乘坐新幹線去感受平安京舊時氣息,其實,在東京附近,還有一處曾經未被戰火殃及的城市——川越市。
  • 日本古都慢遊之旅 從奈良東大寺和飛鳥火鍋開始
    日本關西是一個可以每個地方都慢慢遊的地區,這裡,有著古樸的鄉村和平和的建築,以及到處在小巷子的烏鴉,以及高高低低的民居。一派寧靜,慢慢遊。京都之前,日本的首都在奈良,奈良是日本歷史的起源地,710年建立了日本首都平城京,是日本三大古都之一。被稱為縮小版的「長安城」。一路沒有高樓大廈,沒有京都的人潮如流,有著古老和質樸。
  • 日本東京,下町,體驗江戶時代風情
    「下町」,是指過去東京被稱為江戶時代時,低階武士與平民居住的區域,和名為舊市區的區域相似。因有許多工匠與商人居住於此,所以產生了獨特的生活習慣。日本古典藝能-落語(相聲)中提到的「江戶人」,居住的地方就是下町。主要的地區有日本橋、京橋、神田、淺草、深川等曾經出現在時代劇裡的區域,這裡保留了下町特有的昔日文化,散發出獨特的懷舊風情。
  • 日本鎌倉:海濱的文化古都(圖)_國家旅遊地理_探索自然 傳播人文...
    國家旅遊日本神奈川10月29日訊(通訊員 沈安娜)鎌倉,位於神奈川縣三浦半島西面,是日本神奈川縣的一個海濱城市,也是一座有近千年歷史的古城。鎌倉古蹟繁盛,與奈良、京都鼎列,合稱日本三大古都。奈良、京都依唐制而建,而鎌倉則取法於宋朝——彼之禪宗、理學已趨成熟——而處處顯現出敦厚峻烈的武家風格。
  • 走進大阪:那個關西機場被淹的日本城市
    作為旅遊領域的自媒體,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大阪,走進這個日本第二大城市日本大阪大阪(おおさか、英: saka),是日本近畿地方(關西地方)的地名 [1] 。是指日本第二大都市即西日本最大的都市——大阪市(狹義上的大阪) [2] ,與以大阪市作為府廳所在地的大阪府的地域名稱 [3] 。廣義上講,也指以大阪市為中心的京阪神(近畿地方、大阪都市圈、近畿圈)地區的總稱。在古代律令國是指摂津國的範圍,大阪也是近畿地區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古代標記為大坂,擁有古都·副都的歷史。
  • 帶你走進日本的知恩寺,它是擁有日本最大山門的寺廟
    今天帶大家欣賞的是日本的知恩院,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知恩院的正規全名是「華頂山知恩教院大谷寺」,是在江戶時代,信仰淨土宗的幕府將軍德川家康把這裡劃定為德川家的家廟。1621年修建的三門可以說是日本最大的山門。山門高24米、面寬50米。因為知恩院是修建在山上的,需要爬一段斜坡才能上去。爬到一半的時候,向山下看,寺廟就好像被埋在青山裡面,知恩院真的是很安靜,看不到旅遊團的影子,大多都是散客,還有很多歐美遊客,你完全可以放下心來,在這裡安靜的欣賞。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就是,知恩院的大鐘樓,大鐘高達3.3米,重達70噸。
  • 日本江戶時代識字率超50%,同期英國20-25%
    大量研究表明,日本的現代化之所以比中國等周邊國家發展得更迅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已經具備相當成熟的人才儲備,為吸收西方先進科技文化夯實了基礎。日本的教育熱潮興起於江戶時代。有學者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與西方文明的順利接軌比喻成雜樹生花,江戶時代的教育則是這棵現代文明樹的砧木。
  • 日本江戶時代,離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江戶城的獨有情況
    摘要:日本江戶時代,離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江戶城的獨有情況現代社會,離婚是一件極其繁瑣的事情,不過相比於現代社會,日本江戶時代,在江戶城想要離婚卻是一件極其輕鬆的事情。不過,在初期平民人口較少,多為臨時到江戶工作的人員組成。隨著江戶城逐步開發,平民開始從農村湧入江戶城,除少部分拖家帶口外,其餘均為單身漢。他們多為帶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建築工人、木材工人、石料工人等,人口湧入讓這座日本新興的政治、經濟中心充滿人氣。
  • 1603年-1868年德川時代日本首都在哪裡?其實不是京都而是江戶
    日本的政治中樞,在江戶時代事實上就是江戶城,而不是京都皇宮而到了江戶幕府時代,武家政權達到巔峰,公家幾乎仰賴幕府的武力,與此對應的,幕府將軍以《禁中並公家諸法度》規定了江戶時代的公武關係。弘化年間(1844年-1848年)改訂江戶圖這一帶的地緣底子非常好,所以很快就成為日本一大經濟重心,後來大名鼎鼎的德川家康便崛起於此處,天正十八年(1590年)八月初一,豐臣氏發動小田原徵伐後,封下屬德川家康關東八州,德川選擇江戶城為主城而入城,此時,江戶城周圍只有大約一百座茅草頂的房屋。
  • 日本,穿越到江戶去,在時空交錯的「藏造老街」淪陷
    導語:日本,穿越到江戶去,在時空交錯的「藏造老街」淪陷!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從江戶時代的「藏造老街」,到大正時代的「浪漫夢通」,以及昭和風的巷道,甚至一路走到車站的百貨公司,仿佛真真實實地穿過時光隧道,經歷一場古今交錯的時空旅行!我們首先來到最經典的「藏造老街」。因過去曾發生過大火而於江戶流行起來的傳統建築「蔵造り」,即是一種巧妙的耐燒防火瓦造建築,至今剩下30多棟。
  • 日本圖案設計的起源——家紋!
    其實,這位設計師選用了日本的「市松模樣」元素,這種圖案是日本古代公家使用的一種紋樣。 因為江戶時期的一位歌舞伎演員佐野川市松所喜愛,就被稱為市松紋樣了。這種紋樣以其幾何化和連續性的視覺特點,毫無違和感的連結了傳統和現代。
  • 日本江戶時期,大政奉還為什麼在京都舉行?
    日本戰國時期,大政奉還的住所在哪裡?實際上,大政奉還的場所就是御所。是的,是京都御所。那為什麼是二條城呢?變成喲。德川慶喜表示決心的是二條城,之後天皇授予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敕許」的「沙汰書」,接受了大政奉還的邀請。那個地方是皇宮,也就是說,在皇宮「請允許叫我大政奉還,可以嗎?」
  • 走進日本大阪:這裡是日本大阪,最具有文藝範的三個地方
    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來到日本的大阪看一看,其實一直以來,日本就受到很多國際遊客們的熱愛,因為日本有非常好吃的美食以及好看的風景可以欣賞,而今天我們帶大家走進日本的大阪。大阪是一個文藝範氣息非常重的地方。
  • 櫻花的意象、哲思與漫遊|日本櫻花|日本旅遊|隨筆_網易旅遊
    川端康成認為櫻花具有「物哀」的陰柔美和「毅然赴死」的陽剛美雙重涵義,兩者的和諧統一,才構成了日本傳統文化對櫻花的理解,才完成了外在善良品性與內在真實心靈的完美融合。川端康成在《寫完〈古都〉之後》一文中寫道:「櫻花盛開最美的時候,是在一日之晨。」在古都的春晨裡,櫻花的意象是真正能夠代表日本傳統的文化「故鄉」。
  • 走進日本素養教育:以美啟迪心靈
    這一程,我們從教育哲學啟迪、日本家庭訪問、中日兒童交流中深入感受日本素養教育,也從日本藝術美學中感受美對民族文化、生活格調、審美品味的深入影響。浮世繪、友禪染、手擀烏龍麵、動漫美學……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風俗畫。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
  • 【日本】 動漫文化趣味探索深度訪學營
    日本是讓人有著複雜歷史情感的國家,但是日本遊學卻是充滿了吸引力,保持著傳統之美的古都,繁華的城市風貌、安全健康的精緻美食、都是日本獨有的魅力,日本的素質教育
  • 日本大屋書房 紙上的江戶時代
    大屋書房外觀 李沐航攝東京都千代田區神田的神保町,自日本明治時代以來設立了多所學校,學術氣氛十分濃厚。據說神田周邊分布著近200家舊書店,擁有書籍超過1000萬冊。從日本文學、外文書到專業書,涵蓋範圍廣泛,每天吸引眾多學者、古書愛好者在此「淘寶」,大屋書房就「藏身其中」。
  • 日本京都篇丨感覺千年古都,體驗別樣京都
    這次小悠介紹的是日本京都,我們從京都的地理位置,TOP3景點、不可錯過的民俗和體驗來感受「千年古都」京都,大家跟隨小悠追尋詩和遠方,開啟雲旅遊吧京都位於日本西部,京都府南部,屬於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大阪都市圈的重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