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作家可以引領當代文學了嗎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近些年來,由於90後作家的「驟然升溫」,關於90後作家作品的探討也多了起來。比如青年作家、評論家劉汀認為90後作家們具備了成為作家的思維、感受力,但相當一部分作家還缺少精準、通暢的文字表達能力。由於創作經驗的單薄,確實有許多90後作家甚至還存在文學基本功不紮實的問題,包括一些刊物90後作家專欄推介的作家也是良莠不齊,個別還存在湊數的現象。但是,從整體來看,90後作家的整體創作水準還是不低的,並且進步飛速。

  從某種意義上說,90後作家比起70後、80後作家是幸運的。70後作家曾經被形容為夾縫中的一代,前有50後、60後已經成名的大牌作家們的擠壓,後有80後郭敬明、韓寒等人的市場壓力。80後作家一開始就被郭敬明、韓寒等人帶往市場化的「邪路」,郭敬明、韓寒等人的光暈掩蓋了許多80後作家在純文學道路上的默默跋涉。

  90後作家一開始也是走市場化的路子,這大多是由於書商們的引領,希望通過打造「小作家熱」、「青春文學熱」把90後作家繼續引上郭敬明、韓寒等人的路子,但是消費者的反應並不熱烈,或者說「青春文學熱」已經被郭敬明、韓寒等人消耗殆盡了。某種意義上說,90後作家是被迫返回純文學的道路上來,或者說,他們中的許多明智者已經看到市場化的路子走不通了。對於純文學界而言,他們也急需新鮮的血液和生力軍補充進來。當代文學急需新的概念、新的命題來激活這種沉悶的狀態,諸多90後作家專欄的推出和「90後寫作」概念的推廣,可以說適逢其時。當然,作為一個代際的命名,90後和70後、80後等概念一樣有其權宜性,但從推介文學新人、壯大文學隊伍的角度而言依然有其不可磨滅的功勞。和前輩作家相比,90後作家在同樣的年齡段總體而言物質環境更優越、受教育程度更高、知識面更開闊,接受各種文學資源也更加便捷,是真正伴隨網際網路和全球化、新媒體成長的一代人,這些優勢都意味著他們中的有心人未來註定要成為中國文壇的真正中堅力量,引領當代文學向新的方向突破。

  可以欣喜地看到,90後作家的整體創作水平在飛速發展,一些作家已經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個人風格。《名作欣賞》向來以推介名家名作、推進中國作家的經典化為己任,推出90後小說家專欄,既是順應潮流,也有自己獨特的出發點與著眼點。經典化不僅僅是對已經成名成家的作家的要求,從當代文學的長遠發展來看,也更應該是對青年作家的籲求與召喚。《貴州民族報》開闢「中國文壇精英盤點」欄目,即是因為有感於市場化大潮中作家的精英意識、精品意識、經典化意識的喪失,導致部分作家把自己降格為「碼字的」,久而久之導致自我身份模糊、人文意識缺失、作品質量下滑。青年作家中有志於長期創作且具備較強潛力者應當摒除這種幹擾,以創造經典為目標,融入文學傳承的大潮中。事實上,90後作家也已經不小了,一部分90後作家已接近「三十而立」。這個年齡段正是創造力、想像力、個人精力極為旺盛的時候。文學史上,在這個年齡段創造出經典作品的作家不勝枚舉。目前,90後作家中的確湧現了一批有較好的寫作潛質的作家。王蘇辛就是一位廣受好評的90後作家,她的寫作遊走於魔幻與現實之間,已經形成頗為鮮明的個人風格。還有李唐、龐羽、周朝軍,以及張春瑩、丁顏、鄭在歡、重木、鬼魚、甄明哲、周燊、楊知寒等都有相當出色的文學表現以及為人稱道的代表性作品,其中很多人已經出版個人的作品集。與他們類似水準的90後作家至少還有十來個。

  可以說,大部分90後作家已經匯入純文學傳統的主流,意識到嚴肅的文學寫作是個體經驗與時代經驗的匯合,力圖書寫屬於他們這一代人的「中國故事」。他們的翅膀依然稚嫩、「若將飛而未翔」,但中國文學的未來無疑是屬於他們的。

相關焦點

  • 另眼看當代中國文學 作家不懂外語很麻煩
    環球在線消息:波恩大學漢學教授顧賓(Wolfgang Kubin)是德國最著名的漢學家之一,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介紹和研究方面堪稱權威。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他對中國當代文學、作家存在的問題、中國文學如何走向世界等談了他的看法。德國之聲:聽說您最近作了一個報告,關於21世紀中國文學存在的問題。
  • 「當代文學批評工作坊」 第一期|鄉土經驗對「70後」作家意味著什麼?
    中國作家網公號將陸續推送相關專題,敬請關注。「當代文學批評工作坊」 第一期鄉土經驗對「70後」作家意味著什麼?今天的文學已經做到了對城鎮經驗的文學化處理,但由於今天的時代還沒有再產生一次從鄉村到城市的變化,所以我們看不到其中意義,也無法去定性它。從故事發生學的角度看,從鄉村到城市,文學需要面對新的挑戰,也肩負新的責任。同時,劉詩宇也對這一話題提出了疑問,即「70後作家是否需要在『大歷史』的角度更進一步」,從故事發生學的角度上,作者是不是可以向著「大歷史」的方向上再稍稍「點」上一筆?
  • 2020貴州省90後作家排行榜出爐
    近年來,貴州省90後青年作家創作活躍,發表了大量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兒童文學、文學評論等作品,湧現出一批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90後新銳作家,作品紛紛登上國家刊物或在各大網絡文學平臺轉發。在各種文學獎以及中國作協各專業學會、全國文學期刊主辦的文學獎項中,我省90後青年作家作品屢獲獎項,顯示較強的創作實力。
  • 打造當代通俗文學經典
    這要求作者既對時代變化保持敏感,又廣泛吸取嚴肅文學創作經驗,實現新的文學創造當前,我國通俗文學進入繁榮發展期,網絡文學規模壯大,科幻文學等類型文學方興未艾,持續滿足讀者多樣化、多層次閱讀需求,為當代文學發展不斷注入生機與活力。
  • 2019年重讀中國當代文學名著,哪些作家名副其實,哪些被高估了?
    這些年來,反倒是網絡文學越來越繁榮,而且網絡文學和影視化改編形成了鏈條,網絡文學給影視化改編源源不斷提供劇本故事,影視化改編反過來又進一步帶動了網絡文學的熱度,同時也讓這些網絡作家賺到了大筆金錢。因為網絡文學說到底都是 爽文,就是當時看得爽,看完以後覺得悵然若失。更糟糕的是,很多網絡文學為了讓讀者看得爽,很多情節都經不起推敲,細想起來,完全都是瞎扯。所以這兩年我又不喜歡看網絡文學了。2019年,用業餘時間我又把以前的這些當代中國著名作家的小說都翻了一遍,尤其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又大體都重溫了一遍。
  • 2018中國90後作家影響力排行榜
    制榜背景:  為更好的展示90後文學的創作水平,鼓勵90後作家積極創作,完善90後作家檔案,中國出版集團聯合中國作家協會、騰訊,網易各大新聞網站,各大文學網站,部分省市級作家協會以及對民間讀者走訪調查歷經4個月制定出本榜。
  • 90後作家·訪談|郭沛文:90後作家真的已經不算年輕了
    「90後作家已經不算年輕了」澎湃新聞:你高中時就開始寫推理小說,受到了《萌芽》和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影響。能詳細講講那時候閱讀的經歷、自己對寫作和職業選擇的想法嗎?周圍的同齡人是否對新概念作文大賽都很著迷?
  • 2018年90後十大青年作家排名,你支持哪一位?
    90後十大作家排名,你支持哪一位?導讀:80後作家已經紅了十多年了,韓寒、郭敬明都從作家變成大導演了!而90後作家還沒有一個是爆紅的,但現在該是90後作家爆發的時候了,到底有哪些有潛力有實力的作家?或許他們就是下一個韓寒和郭敬明!
  • 這家文學學術研究機構以當代作家命名
    這家文學學術研究機構以當代作家命名 2020-12-13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有空的時候別刷手機了 這幾位90後作家的小說讓人大呼過癮
    與「80後」作家相比,「90後」作家是悄然出場的一代。隨著一代文學新人在創作上的不斷求索與逐漸成熟,「90後」作家正在成為日益重要的文學新力量。「90後」作家呈現出個體多元的文學品質,以豐富的面貌、開闊的書寫行走在文學前沿。無論是深入生活現場的現實題材,還是具有先鋒色彩的寓言式小說,抑或從個體經驗出發的靈性探索,「90後」作家始終抱有著對純文學的信仰與追求。
  • 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難在哪裡
    幾年前,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赴加拿大參加文學交流活動。在跟當地一位文學評論家交流中,白燁談了自己對一些當代加拿大作家及其作品的看法。那位加拿大評論家聽後,也想對中國當代文學發表些看法做回應。可他左想右想,連一位中國當代作家的名字也想不起來。後來吃午飯時,他高興地告訴白燁:「終於想到一位當代中國作家的名字了。」「是誰?」白燁問。「李白。」對方回答。
  • 當代文學:海外傳播新風景
    類型小說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科幻文學、網絡文學、諜戰小說等文學新門類正成為海外讀者了解中國文學的窗口。   「科幻文學已經成為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的新名片。」姚建彬說。科幻文學不僅通過翻譯渠道走了出去,更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走進去」。通過獲國際獎項情況、國外圖書館館藏量、圖書銷售量、書評及論文研究情況等指標可以看出,以《三體》為代表的中國科幻文學海外傳播力與認可度逐漸提升。
  • 中國當代文學拓展歐美市場的調查
    這一類從事翻譯出版活動的主體人群是歐美大學裡的中國研究專家、教授和在中國臺灣、香港以及中國大陸出生移居歐美世界的海外華裔學者,以學術研究為主,翻譯出版中國當代文學譯作屬於中國研究的一個組成部分。另一類大眾出版社,翻譯出版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主要是為了獲取出版商業利潤,這部分出版機構自20世紀90年代以後,開始逐步增多,此次進入排行榜的出版機構數量為45家。
  • 文學陝軍吹響集結號:「百優作家」五年成果展示
    接續傳統:承前啟後新一代在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格局中,得天獨厚的陝西作家是最具實力的創作群體之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柳青、杜鵬程、王汶石、李若冰等創作的《創業史》《保衛延安》《風雪之夜》《柴達木手記》等享譽文壇,確立了陝西在當代中國文學中的重要地位。
  • 當代俄羅斯文學的現實主義潛流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文學迅速進入後現代敘事階段,這種後現代主義文學以其魔幻化、碎片化、荒誕化等新奇特性成為當代俄羅斯文學的「主潮」。這種後現代熱潮幾乎遮蔽了另外一種傾向,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現實主義潛流。在俄羅斯文學界有人稱這種現象為「回歸」。
  • 當代文學呈現中西方共同點
    當代文學呈現中西方共同點桂濤中國「70後」作家路內應邀參加英國利茲大學中國文學項目一場活動。路內善於寫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三線城市,寫工廠、工人的故事。除了路內等4名華語作家,活動組織者邀請校內外的中國文學教授、專業文學翻譯、中文專業在讀博士生參加交流評論會,最遠從羅馬尼亞趕來。這些人懂中文,平時定期為這個中國文學項目的網站寫書評。據說,他們的評價對一本書在英語世界的銷量有相當大影響。
  • 德國漢學家炮轟中國當代文學:他們不知人是什麼
    您說過1949年前,中國文學,也就是現代文學是五糧液;1949年後中國文學,也就是當代文學是二鍋頭。這是不是有種時代決定論的味道?因為我們知道即便是同一個時代,也會有不同的作家。顧彬:那是因為1949年前後,中國文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三四十年代,中國在文學上比一些歐洲的國家進步得多。而在1949年後,中國就和現代性的文學告別了。
  • 《當代》雜誌40年 | 「寫小人物的命運難道不是作家的責任嗎?」
    孔令燕當時覺得《當代》還像本老雜誌,思路、理念和作品風格都顯得有點保守,所以希望在不傷害雜誌主體風格的前提下,形式上可以嘗試一點突破。 2000年左右,孔令燕在《當代》開設過一個網絡文學欄目,中國的傳統雜誌最早與網絡文學握手。那時在網上寫作的是一批最先掌握上網技術的作者,多為理工科背景,聚集在榕樹下和天涯社區。
  • ...十位當代作家多元書寫,匯成城市斑斕拼圖英文版《上海故事...
    由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戴從容主持、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金理負責編選的這一項目,在業內看來,至少有兩重突破:一是不同於海外漢學家以往對上海乃至中國文學脈絡的學院派梳理,這本故事集的目標受眾更廣泛,包括全球觀光客等大眾讀者,傳遞出更感性、多面的當代中國都市「人格」;二是相較中文版小說面世後再輸出版權的傳統模式,這次是海外出版商主動提出策劃約稿,並自行組織翻譯,直接以英文版在當地主流渠道發行推廣
  • 印度當代文學:無聲無息的光輝
    不顯山露水卻山水崢嶸    在中國,言及印度當代文學,總的來說是寂寞的。引進的書少、讀者少、研究者更少。記者隨機做的調查表明,一說「印度作家」,大家的第一反應幾乎都是泰戈爾。能說出一個當代作家或作品的,連百分之一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