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格局境界決定子女前程:愛孩子要「計深遠」而不是「添高光」

2020-09-16 拓維智匯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這是《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的一句話。


父母對孩子的愛真誠無私。同樣是愛,如果父母格局、境界不同,愛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最終產生的能量和作用更是大相逕庭。


你對孩子的愛,是「添高光」還是「計深遠」?


為孩子「添高光」、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前段時間,雲南昆明一六年級小學生關於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事件一出,引發網絡熱議,紛紛為孩子的優秀點讚。


但不久後,事件出現「驚人反轉」——該學生父親發聲明致歉,承認自己「過度參與」孩子課題報告的編撰,並懇求公眾諒解。


隨後,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也發布了之前的調查和處理結果,該項目獎項最終被撤銷。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小小年紀就榮獲如此殊譽,看起來是風光無限,後續加分、榮譽定會紛至沓來。如此為孩子「添高光」的行為,從學業前景來看似乎也是在給孩子「計深遠」。


但長遠來看,如此舉動,真的是為孩子著想嗎?


從小處來看,從小給孩子種下了一顆不誠信的種子。讓孩子誤以為只要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即便採用不正當手段也是合理之舉。


從小給孩子種下一顆弄虛作假的種子,孩子未來會走向何方?


轟動全國的仝卓高考作弊以及多起高考替考事件,雖然當時甚至幾年、十年內都沒有被發現,但事件最終還是被揭發出來,這對幾位當事人今後人生的影響,不可逆轉。


反之,即便事情暫時甚至永遠都沒有被揭發出來,孩子心靈所承受的折磨也會如影隨形,伴隨孩子一生的,是心靈的暗無天日。


這應該也是這些父母未曾想到的:以為是愛孩子之舉,不想卻親手撕碎了孩子的前程。



在日常生活中,當父母處於不入流之心的層面,比如「小人之心」層面時,對子女的教育上就體現為,對孩子的小偷小摸視而不見,甚至默許、縱容孩子。如此,不僅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小偷小摸的種子,更可能會讓孩子認為損人利己理所當然,這樣的心態帶入學習、生活、乃至家庭、事業,孩子整個人生就會背道而馳。


這是一種父母的格局與境界。


一位為子孫「計深遠」的父親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不僅寫出《嶽陽樓記》這樣的傳世名作、推行慶曆新政、戍邊禦敵、執教興學,同時也是精神傳子的典範。


在兒孫面前,範仲淹常常講起小時自己「斷齏而食」的故事:「日煮粥一釜,經夜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其二,斷齏數莖啖之。」


因家貧,範仲淹十幾歲才上學讀書。為了讀書,其生活極為艱苦,每天熬一鍋粥,冷了凝成粥凍,用刀切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每餐就用幾條鹹菜下粥。


為官後,範仲淹牢記百姓疾苦,以「先憂天下」為座右銘。同時,這句話也被當作範家家訓,垂範後代。


範仲淹二子範純仁,提出為結婚購置一些上等物品,把婚事辦得排場一些。看完兒子列出的購置清單後,範仲淹皺起眉,連連搖頭,直言兒子太過鋪張。


見兒子低頭不語,範仲淹語重心長地道出其中的緣由: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範家的家風,不能忘記先憂天下的信條啊!


婚禮最終還是保持了簡樸大方的形式。


範仲淹一生為官清廉,平素為官積攢的俸祿,都拿來周濟貧困親友、部下和百姓。他屢遭貶謫,卻未改「先憂天下」的初心。縱觀他這一生,未給子孫後代留下多少家產,卻以自己良好的個性品德為榜樣,為子孫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範氏家族,更成為後世津津樂道的佳話。


這是範仲淹作為父親的格局與境界。



回歸日常生活,當父母擁有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品質,如此格局和境界,在家庭中,對子女的教育就表現為:以一身正氣,行不言之教,引領子女與祖國同頻共振,進而走上人生康莊大道。如此,就是給孩子的一生種下了最大最好的行為作用之因。


學「上」學、提升自己格局與境界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殷切希望。但孩子自有自己的成長軌跡,心中無盡的寶藏需要自己開發,其開發遵循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規律。


父母可以為孩子創造優越的生活條件、教育機會、成長環境,卻不能「越俎代庖」,利用自己的「優勢」為孩子的成長增加無形的「高光」。


這層高光,看似輝煌,實質是「揠苗助長」式的培養、甚至是背道而馳的培養。如此「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愛,只能帶來「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的遺憾。


父母的格局與境界,對孩子的影響至為關鍵且深遠。


當然,格局與境界並非一成不變,是可以提升的。


《論語·雍也》有言,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意為,中等資質以上的人,就能對他講「上」學。所謂上學,即是指上等高深的學問,即聖學,聖賢之學。


如孔子所言,聖賢之學,是最根本的學問,是關於生命的學問。格局與境界,亦在其中。



一位志願者曾說:「女兒,此生我能留給你最大的財富,就是成為你的榜樣!」

一位企業家在女兒走進聖賢思想殿堂後,萬分感慨,即便自己第二天就離開這個世界,都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


引導孩子走進聖賢思想的殿堂,不斷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進而引領子女不斷提升格局與境界。如此,才是真正為孩子「計深遠」。


人生重大秘密是心中擁有無盡寶藏,人生重大真理是行為作用與反作用。


無論孩子今天是怎樣一種狀態,無論學習成績如何,只要在心上用功,不斷建設心靈品質,開發心中寶藏,未來成就同樣不可預期。


真正愛孩子,不需為孩子的人生增添高光。因為真正成功的奧秘,就蘊含在人生重大秘密和重大真理之中。


共學中華文化,不斷明白與體證人生重大秘密和重大真理,開發內心寶藏,提升格局與境界,與孩子高處相見!


深深祝福大家!


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給孩子的思維導圖課》: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
    在看《知否》的時候,最讓我有所觸動的一句話,就是那句: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所以,真正聰明的父母,最好的「為之計深遠」就是幫助孩子找到正確通關的鑰匙。寫在最後: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計不同,格局不同,方式不同,結果也會大不同。
  • 父母心志格局關乎子女人生前程
    原標題:父母心志格局關乎子女人生前程 歷史留下了範滂、蘇軾兩段流光溢彩的母子佳話。蓽門委巷,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以故寒門多貴子;華屋大廈,富而淫逸,不復鴻鵠之願,是以高第有俗人。前程人生,貧富貴賤並非要素,心志格局乃為關鍵。開闊孩子的眼界視野,培養其恢弘遠大的心志格局。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在《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從前讀來並沒有什麼感受,應了那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現如今,看到家人為了青春期的孩子操碎了心,不需要任何解讀就已經能夠深深明白其中的含義。生活 真的是最好的老師「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更是在電視劇《知否》中出現過多次。父母上一輩子的爭寵是為了孩子,盛明蘭盛墨蘭的婚後生活更是體現到這句話的深意。
  • 面對孤獨症孩子,父母應「著眼於當下」還是「為之計深遠」?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出自《戰國策》中的名篇《觸龍說趙太后》,主要講述了觸龍在趙國形勢嚴峻的情況下說服了趙威后,讓她為了長安君以後的前程,同意愛子長安君出質齊國,解除趙國的危機。同樣身為父母的我們,面對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孩子,我們是應該著眼於當下,還是為之計深遠呢?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每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並不是所有的愛都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則為之計深遠」,父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為未來做長遠的打算。大家都覺得女孩子去當兵太苦了,不捨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遠走他鄉,一個人承受那麼多的辛苦,可是他的父母卻同意了。她說一開始的時候確實很苦,軍隊的補貼也不是很多。可是看著她如今的蛻變,我很確定她父母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
  • 父母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世界的寬度
    父母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世界的寬度。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長遠。作為父母,不能只關心孩子吃的飽不飽,穿的暖不暖,對孩子的關心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更要在精神層面關心自己的孩子。養育孩子,不是只有「養」還要有「育」。除了物質上的滿足,父母更應考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 你是真的愛你的孩子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早有古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意思就是,父母疼愛子女,就應該為他們做長遠的考慮001前一段時間回老家,我和小侄兒親密接觸了一周多。這個十歲男孩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和我也很親近。每次看到這位三年級小學生在家上網課時,都有些心神不寧、魂不守舍的樣子,我就提醒他:好好學習,要不然學習就跟不上了!
  • 善良的品性,正確的價值觀,是父母對子女最好的謀劃
    善良的品性,正確的價值觀,是父母對子女最好的謀劃——《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淺析《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除了深刻揭示了宋代官宦家庭後宅的爭鬥,還有一個貫穿全劇的重要理念:父母之愛子,當為之計深遠。不管後宅裡的爭鬥多麼激烈,多麼殘酷,最終都繞不開父母之愛,繞不開父母對子女未來前程的謀劃與籌謀。但同為父母之愛,做法與結果卻截然不同。
  • 「父母之愛子,必將為之計深遠」,父母怎麼做才是真的愛孩子?
    等到把孩子接回身邊時,已經出現了種種問題,比如,孩子根本不聽爸媽的管教、只有拿錢的時候會主動找爸媽、要不到錢就鬧事。這些溺愛孩子的現象實際上就是在害孩子,這種愛應該停止。「父母之愛子,必將為之計深遠。」原句出自劉向的觸龍說趙太后。
  • 父母有格局,孩子自優秀
    」,父母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世界的寬度。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長遠。作為父母,不能只關心孩子吃得飽不飽,穿得暖不暖,對孩子的關心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更要在精神層面關心自己的孩子。養育孩子,不是只有「養」還要有「育」。除了物質上的滿足,父母更應考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 【大地故事】我們都愛媽媽【大地教育】父母愛子,應為之計深遠
    活動期限:2020年12月12日——2021年1月2日招生電話:19931727259(劉老師)校園地址:中華大街73號(龍崗公園西200米路北)父母愛子,應為之計深遠      現在家家戶戶對孩子都非常寵愛,尤其是隔輩帶娃,更是寵溺萬分。
  •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你的格局,早已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而母親竟也說,女孩子就是要富養。參加變形過程中,女孩的問題一覽無遺,沒有了母親當靠山,連基本的生存都成問題。我們對孩子教養的第一步,是應該讓其有獨立的能力,凡事養成自己動手的好習慣,在家可以依靠父母,而在外只能靠自己。
  • 融媒銳評:請為孩子計深遠
    我們愛這片茫茫草原、我們更愛草原上每一個自由奔跑的小巴特、小高娃……正因為心懷這份沉甸甸的愛,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父母既愛子,就該為之計深遠!何為深遠?在最適合的年齡,多學習一門通用語言,此為深遠。在青春大好時,和所有年輕人一樣,能翱翔於祖國的廣闊天地,享受到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此為深遠。
  • 父母之為子女,當為之計深遠。
    父母為子女計之長遠,何錯有之?一個12歲的孩子,現在判斷好與壞為時也早,能提供好的環境是家長的初心,至少盡力了。怎麼才是最適合的?沒人知道,即使人生可以重來。當代父母也最最怕孩子沒出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這是中國自古就有的思想,父母總想著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大的幫助自己的孩子吧!這個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有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的意思是:天下之大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那種愛,父母習慣為孩子做長遠打算,想給孩子謀一個好的前程。但是我認為這個「計深遠」,並不是為孩子鋪就好一切,而是應該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和鍛鍊,通俗的說就是捨得讓自己的孩子吃苦。因為,那些你為孩子避開的苦,遲早都會繞回來。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 決定孩子成功的不是給孩子灌輸的知識,而是培養性格,父母要做對
    」,只是,「計深遠」的方式有時候錯了。俞敏洪在一份講話中提到: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不是我們給幼年的孩子灌輸了多少知識,而在於幫助孩子養成一系列重要的性格特質。,它只能決定這個孩子的一段時間。
  • 父母「四有」,孩子優秀:有修養,有原則,有格局,有遠見
    ,孩子才優秀「格局,是一個人精神上的基本架構,它昭示著一個人的胸襟氣度,也是一個人內在精神的直接反映」,父母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世界的寬度。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看世界的視野和態度。成為父母並不意味著失去自己,有大格局的父母不會把所有的勁都使在孩子身上,而是給孩子獨立生活和思考的空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也不能急於一時。養育子女,讓子女接受教育的目的不能被簡單地理解為光宗耀祖、掙大錢、買大房子,如果父母的格局眼界局限於此,孩子的格局也會受到限制。
  •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決定孩子的前途
    因為女人往往沒有男人格局大,抗挫折能力較差,喜歡感情用事,一味求穩,不敢冒險!這就決定了女人一旦當家,小富即安,事業很難做大做強。老公的規劃是只要孩子能學到擅長的專業,哪怕去上個離家遠的大學也沒關係!將來孩子還要考研,要到大城市去工作。可是這沒少挨朋友的罵!特別是當孩子求學,找工作遇到暫時困難的時候,朋友就會以此為把柄罵得更厲害了,認為還是她說的對!隨便有個工作不就好了嗎?折騰什麼?折騰得大人孩子都遭罪!
  • 孩子要有這些表現,證明父母把孩子教育的很好,將來多數能成才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父母的心,劇中也是一樣,每個母親都為著孩子的計劃,籌謀,努力的為孩子鋪路,希望能給孩子謀一個好前程,做一個「有遠見的父母」最遭人恨當然也是印象最深而顧家大郎的做法則恰恰相反,他把自己的妻女託付給顧廷燁,孩子長大後雖然沒有「嫁入豪門」但是生活幸福,順遂平安的。《戰國策》中有一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 這些話再次提醒世人,格局決定命運,一個格局大的人定會前程似錦
    1、如果一個男人真的愛你,無論他有多內向、多木訥,無論他是18歲還是38歲,他一定是主動的有句話說。想送你的人,東西南北都順路,想陪你吃飯的人,酸甜苦辣都好吃,想見你的人,24小時都有空,愛你的男人,生怕給你的不夠多,不愛你的人,就怕你要求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