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1月23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任雪娜 通訊員 王白石 呂帥謀)「網上立案,網上調解,線上開庭,足不出戶就把官司打了,方便了當事人,也方便了我們律師。」山東西政律師事務所律師張中磊告訴記者,「真沒想到一步步的訴訟服務改革,能給群眾帶來這麼大的司法獲得感。」
首家網際網路調解室建成
10月15日,龍口法院網際網路調解室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這是煙臺市首家網際網路調解室。網際網路調解平臺可實現法院調解案件網上送達、在線視頻調解、調解協議自動生成、在線司法確認、電子籤章等功能,且過程留痕,實現真正的調解過程線上辦理,當事人可隨時隨地通過電腦、手機參與視頻調解。調解過程全程自動語音識別,分角色形成過程筆錄,調解過程筆錄自動生成、全程留痕。全程錄音錄像上傳雲端,提供在線下載。
網際網路調解模式便捷高效,當事人足不出戶,矛盾糾紛便可被隔空化解。10月20日,龍口法院馬湘玲速裁團隊利用網際網路調解室成功調解一起承攬合同糾紛。「本以為身在外地還要趕過來,沒想到還有網際網路調解這種方法,操作簡單,我也不用再來回奔波,實在是太方便了!」調解結束後,身在青島的當事人點讚龍口法院這一創新舉措,並表示這一做法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確實是便民利民的好措施。
不僅調解可以在網上進行,庭審也可以線上「隔空」進行。今年5月,福山法院回裡法庭網上審結一起跨國離婚案件。被告現居國外,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方便來法院開庭。為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承辦法官決定採取網際網路開庭的方式審理此案。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庭審,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意見,自願離婚,對有爭議的其他問題當場籤署調解協議,案件當庭宣判。
給群眾實實在在的司法獲得感
持續推進的司法改革給了群眾實實在在的司法獲得感。進入法院的民商案件,都要先經過訴調對接這一環節。凝聚社會力量,採用非訴訟手段,在訴前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減少進入審判環節的案件數量。啟動「漏鬥」程序,能實現多解扣子,少敲錘子。
何為「漏鬥式」訴調對接機制?牟平法院速裁法官隋秀橋有自己的體會:「所有案件我們都要先過一遍,能調解的調解,能速裁的速裁,其餘案件再轉給快審團隊和精審團隊。」具體說就是,60%的簡易案件在10天內通過調解和速裁程序在訴訟服務中心化解,40%的案件通過簡易程序在1個月內由快審團隊法官審結,剩餘20%的案件由院庭長、骨幹法官組成的精審團隊在3—6個月內審結。這對當事人來說,就意味著越來越短的審理周期,意味著可以更早地拿到公平正義的結果。前不久,牟平法院訴訟服務中心速裁團隊法官來到當事人家中,成功入戶調解一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雙方當場握手言和並籤訂還款協議,此案從立到結僅用時一天。截至目前,該院速裁團隊辦案天數縮短至5.7天。
今年6月,市總工會、煙臺中院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室正式揭牌成立,為多元化解勞動爭議糾紛增加了新平臺,實現了糾紛解決的埠前移,將切實減少進入訴訟的勞動爭議案件數量,提高糾紛化解效率。如今,煙臺有越來越多的調解組織,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未訴。比如萊州的金融糾紛調解中心,大大提高了金融機構不良貸款處置效率,減輕了當事人訴累,還為優化當地金融環境起到了很大作用。
目前,我市正全面加強調解員隊伍建設,積極發展專(兼)職人民調解員隊伍;大力推進調解組織建設,市、縣兩級全面推進「一站式」調處中心建設;鎮街、村居(社區)兩級大力推進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建設;進一步強化訴調對接、警調對接、訪調對接,構建多元化調處機制。
全市法院則繼續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和「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探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訴訟服務便民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