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經典與現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已翻譯出版作品94部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 (記者史競男)記者從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獲悉:由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俄羅斯出版與大眾傳媒署指導的「中俄經典與現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日前已翻譯出版100部計劃作品中的94部,包括「中國文庫」的《聊齋志異》《20至21世紀中國戲劇選》和「俄羅斯文庫」的《地靈》《秘密走廊》等。
-
斯文在茲——古籍小組與新中國古籍整理出版
但科學、規範、有系統、成規模的古籍整理,是一項嶄新的事業。新中國成立不久,一個後來被人們習慣稱為「古籍小組」的機構應運而生。從點校本「二十四史」到《續修四庫全書》,從《甲骨文合集》到《敦煌經部文獻合集》,從《古本戲曲叢刊》到《中華大藏經》,每部重要古籍圖書整理出版的背後,都有古籍小組的身影。
-
「中俄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已翻譯出版作品94部
「中俄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已翻譯出版作品94部 2019年09月02日 15:14 來源:新華網
-
越南耗費巨資翻譯東方經典名著,其中大多數都是中國漢字古籍
越南在1945年徹底廢除漢字,目前越南之後少數專業人士懂得漢字,越南為了傳承傳統文化,日前啟動東方經典名著翻譯計劃,計劃翻譯東方經典,其中的大多數都是中國古代的佛儒道三教古漢籍。東方經典名著翻譯項目計劃翻譯的東方經典包括150卷《大正藏》、9卷《儒藏》、兩卷《道藏》、儒家13部經典、《道德經》、《南華經》、《衝虛真經》等古代漢籍,而這些古代漢字書籍都是從中國傳到越南,越南在1945年後廢除漢字,所以至今已經無多少人人數漢字,為了傳承傳統文化,越南翻譯這些東方經典。
-
中葡經典圖書 即將互譯出版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在致辭中透露,「中葡經典圖書互譯出版項目」正在翻譯,其中就包括出席本屆論壇的裴秀多等一批葡萄牙優秀作家的作品。 鐵凝在致辭中介紹,截至目前,中國作協擁有45個團體會員和11700多名個人會員。如今,每年中國出版約5000部長篇小說。與此同時,中國的網絡文學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範圍內有5000多家文學網站,1300萬註冊寫作者,每天有數千部作品持續更新。
-
翻譯中國古籍中的思考:"古"與"今"的協商與妥協
我國著名的穆斯林學者和語言學家馬堅先生,在埃及留學期間,將《論語》翻成了阿拉伯文,1935年,由開羅古典文獻出版社出版,這是由中文直接譯成阿拉伯文的第一部關於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經典著作。但從那之後,對中國古籍的阿拉伯文翻譯相對沉寂,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用阿拉伯語對中國古籍的翻譯才得以繼續,參加的人員也逐漸增多,翻譯風格亦多姿多彩。我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開始了中國古籍的阿拉伯文翻譯,至今已經翻譯了《孫子兵法》、《三國演義》(大中華文庫版本第五卷)、《群書治要360》、《西廂記》和《尚書》。
-
『小夥你可以呀』翻譯中國古籍
今天,一起去長安大學,認識一下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留學生伊力哈穆,他學漢語已經8年時間,志願翻譯並推廣了7本中國傳統古籍。 流利的中文,豐富的知識,在《開門大吉》現場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留學生伊力哈穆一張口就贏得了陣陣掌聲。這位來自長安大學的留學生,因為熱愛中國文化,兩年前他選擇來西安學習。在他看來,漢語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美麗的畫,是一首優美的詩。
-
日本人看中國:外國人能翻譯中國古籍嗎?
近年來,中國外語類專業裡的翻譯碩士課程驟增,每年有很多學生報考。這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高級口筆譯。 其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就包括一個專門針對外語的項目——「中華學術外譯項目」,主要將中國的古籍、學術著作翻譯成外語並出版,是文化輸出的重點項目。它致力於將中國文化推廣到國際,國家對它的重視程度超過了非文字文化及民俗學調查等。
-
用 AI 為古籍經書識別、斷句、翻譯
賢超法師在 Techo Park 開發者大會上介紹其研究成果龍泉寺在整理和校勘的《大藏經》為佛教經典的總集,也稱為一切經。在漢傳佛教的兩千多年裡,歷朝歷代都對《大藏經》進行了翻譯、增補、修訂。流傳至今有數十個版本,少的有五千多字,多的有一億兩千萬字。
-
影印出版、數位化回歸……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
《海外中文古籍總目》是國家確定的「十三五」期間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點之一。從2013年開始,中華書局聯合海外30多家存藏單位普查館藏中文古籍並編纂書目。自1998年以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幾乎每年都派出人員赴哈佛燕京圖書館訪查和整理古籍,20多年來雙方攜手合作,出版了三大系列逾千冊珍稀古籍及善本書志等。據統計,哈佛燕京圖書館收藏的乾隆之前的善本約有2400部,其中宋元明善本約有1500部,有188種善本是其他圖書館所沒有的。這批圖書的影印出版填補了國內古籍的空白。
-
教授退休後撰寫600萬字專著 辭書在韓國翻譯出版
昨天上午,湖北大學為該校文學院80歲退休教授汪耀楠的專著《注釋學》一書被韓國翻譯出版舉行發布會,汪耀楠教授是著名辭書學家,第一屆、第二屆中國辭書學會副會長。中華書局、上海辭書出版社、武漢大學文學院古籍所所長駱瑞鶴教授等業內知名教授出席致賀。 這是我省傳統學術專著首次在國外翻譯出版。
-
外國人:還想翻譯更多的四書五經和中國古籍
他醉心在這個城市中安靜地翻譯一本本中國傳統古籍,過上了夢寐以求的生活。熱愛西安 推廣中國傳統文化他對孔子、儒家思想和中國文化的熱愛源自於上大學時。從2009年到2018年,他一共出版了六本和中國有關的書,平均一兩年一本。10年光影如流水,他仍記得《論語》的翻譯是最難的一本。
-
「中俄經典與現當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將再增一百部圖書
此次圓桌會議上,中俄雙方出版人就兩國大型人文項目「中俄經典與現當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交換了意見。 「中俄經典與現當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該項目已持續3年,項目框架內的「俄羅斯文庫」和「中國文庫」已包括40部圖書。最近兩國又共同決定擴大項目範圍,向兩國文庫再各增加50部圖書,即共計新增100部俄、漢語圖書。
-
重慶圖書館5部古籍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重慶圖書館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日16時14分訊(記者 吳黎帆)今(1)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圖書館獲悉,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推薦名單,重慶圖書館5部珍貴古籍入選。據了解《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以下簡稱《名錄》)評審制度是我國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自2007年至2016年,已進行了五批《名錄》的評審。
-
鄔書林:無愧歷史 珍惜時代 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
一、修訂出版好《史記》意義重大 經、史、子、集四部,其中經和史是傳統學術的主流。修史讀史,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也是中華文明能夠綿延數千載而不中輟的重要原因。《史記》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既是對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思想繁榮的總結,又為之後的歷代史書提供了示範,具有格外重要而崇高的地位。
-
翻譯古籍推廣中國文化 烏茲別克斯坦留學生成網紅
他醉心在這個城市中安靜地翻譯一本本中國傳統古籍,過上了夢寐以求的生活。 熱愛西安 推廣中國傳統文化 他對孔子、儒家思想和中國文化的熱愛源自於上大學時。從2009年到2018年,他一共出版了六本和中國有關的書,平均一兩年一本。10年光影如流水,他仍記得《論語》的翻譯是最難的一本。
-
上海古籍出版社,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今年6月底本公司發現上海古籍出版社計劃出版《東洋的古代》和《東洋的近世》單行本時,就已及時向版權方確認授權事宜。中央公論新社再次聯繫礪波護教授和宮崎一枝女士,最終確認上海古籍出版社從未獲得《亞洲史論考》一書出版授權,也沒有出版《東洋的近世》和《東洋的古代》單行本的權利。不知上海古籍出版社所謂的礪波護教授受宮崎一枝女士委託授權之事從何而來?
-
編制書目 影印出版 數位化回歸 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
《海外中文古籍總目》是國家確定的「十三五」期間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點之一。從2013年開始,中華書局聯合海外30多家存藏單位普查館藏中文古籍並編纂書目。自1998年以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幾乎每年都派出人員赴哈佛燕京圖書館訪查和整理古籍,20多年來雙方攜手合作,出版了三大系列逾千冊珍稀古籍及善本書志等。據統計,哈佛燕京圖書館收藏的乾隆之前的善本約有2400部,其中宋元明善本約有1500部,有188種善本是其他圖書館所沒有的。這批圖書的影印出版填補了國內古籍的空白。
-
中國出版集團的信息化建設與數字出版
其中商務印書館的「辭書語料庫及編纂系統」、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百科術語資料庫系統」、中華書局的「中華古籍語料庫系統」、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的「多語種翻譯資料庫系統」等單項目都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