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還想翻譯更多的四書五經和中國古籍

2020-12-16 環球網

烏茲別克斯坦留學生伊力哈穆和他編寫翻譯的與中國有關的書籍。(記者楊力 攝)

因為《一封給西安的情書》,從烏茲別克斯坦來的留學生伊力哈穆成了網紅。這份對西安深情款款的「表白」,源自他的真情實感,也是他對儒家思想、中國文化長久的付出與迷戀。他已編寫翻譯了6本和中國有關的書,其中第一個烏茲別克語版本的《論語》《孟子》就出自他之手。西安的歷史文化讓他沉醉,他想一直待下去,為中烏兩國的文化、旅遊推廣作出新嘗試。

流利的漢語源自堅持學習

「6年前,我美麗的青春,你悄悄地走進了我的心裡,讓我體會到了你如朝陽般的活力。這麼多年你一直悄無聲息地陪著我。我從嬰兒的笑聲裡聽到你的感情,聽著聽著就跟著一起笑了;又從老人的皺紋中看到你的智慧和慈愛……」這是《一封給西安的情書》中的一段,對西安的熱愛之情溢於言表。

「我寫下這封情書,是因為一次學校舉行的徵文比賽。」伊力哈穆說,沒有想到會成為網紅。他兩年前來到長安大學讀旅遊管理,中文流利,難得的是聲調都很標準,句子語法也和國人無異。學漢語的歷程並非一帆風順,刻苦與熱愛讓他堅持了下來。

烏茲別克斯坦是著名的絲綢之路古國,如今是「一帶一路」沿線的一顆明珠。「我們國家現在有3300萬人口,版圖相當於甘肅省大小。」伊力哈穆2010年從烏茲別克斯坦國立世界語言大學國際新聞系畢業,他學漢語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漢語是大學的一門課,一周四節課。」剛開始學漢語的時候,他覺得太難了。「我一度認為自己根本學不會這種語言。」伊力哈穆說,堅持了3年才慢慢覺得好學了。學習漢語的過程中,他迷上了孔子和儒家文化。

當過自由中文翻譯 終於來到西安

大學畢業後,為了有更多的時間研究儒家文化,他放棄了很多機會,選擇當一名自由中文翻譯。

「從2011年以後到2016年之前,我先後到十多個工廠和多個項目做過翻譯。」伊力哈穆說,這個階段中國和烏茲別克斯坦貿易往來很多,當地商人從中國買回設備由中國技術員安裝調試,就需要翻譯。「我就找短期工,長期工不去。」因為他想要有更多時間來研究中國文化。

「我差不多一年工作4個月時間,掙夠生活費,剩下的時間都潛心在家研究和翻譯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13年秋天,「中亞第一長鐵路隧道」項目正在建設,他作為一名中文翻譯到了工地。「我覺得對一個跟中國人打交道不久的學生來說,看著中國人對我的熱情微笑,我就很感動。」伊力哈穆說,他在中國工人身上學到很多。比如遇到麻煩很鎮定不慌張、樂於助人、有著很強的自信,珍惜時光、享受生活。

2016年,他已經在本國找不到合適的老師溝通,萌生了到中國讀書的想法。「我曾去過中國不少城市。但我喜歡安靜的地方,喜歡歷史文化,這裡的人善良又熱情。」他說西安是他的夢想城。2016年他通過申請,終於來到長安大學讀書。他醉心在這個城市中安靜地翻譯一本本中國傳統古籍,過上了夢寐以求的生活。

熱愛西安 推廣中國傳統文化

他對孔子、儒家思想和中國文化的熱愛源自於上大學時。從2009年到2018年,他一共出版了六本和中國有關的書,平均一兩年一本。10年光影如流水,他仍記得《論語》的翻譯是最難的一本。

「當時我讀大四,對儒家思想非常感興趣,可漢語還不夠好。」他回憶當時就用三種語言版本對照著看。「中文原文的《論語》,對照白話文解釋,一個字一個字地查字典。」他再找來俄語版和英語版的《論語》,然後試著翻譯成烏茲別克語,給同學和老師念,聽他們的意見。2010年,烏茲別克語的《論語》出版。

和孔子結緣,是因為剛開始翻譯《論語》的時候,他覺得一些話好像在哪裡聽過。「和小時候爺爺說的道理是一樣的。我覺得好神奇啊,因為爺爺沒有機會了解孔子和《論語》。」伊力哈穆從那時起就最醉心儒家文化,如今他每天都要對自己說幾遍「朝聞道,夕死可矣」,鼓勵自己進行翻譯研究。

10年裡,他把中國傳統文化推廣到故土。《漢烏分類簡明小詞典》出版兩次,烏語的《論語》出版兩次,還有烏語的《古代中國的智慧》《孟子》《漢烏會話指南》《黃龍之勸:小故事的大道理》等相繼出版。其中他翻譯的《論語》《孟子》都是第一個烏茲別克語版本。

還要翻譯20本中國古籍

如今,他的翻譯之路還在繼續。「我2016年開始著手翻譯《道德經》,一直苦於找不到儒家思想研究的氛圍。」他說,慶幸的是來到西安兩年後,這本書翻譯完成,即將在烏茲別克斯坦出版。「這也是首個《道德經》烏茲別克語版本。」

來西安深造漢語,在翻譯中提高中文,在研究中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伊力哈穆接下來還想翻譯更多的四書五經和中國古籍,已經列入序列的有20多本。「比如《荀子》《莊子》等,還想翻譯《詩經》和唐詩。」他計劃一本書一兩年,人生規劃已經排到了三四十年後。

他在翻譯之外,還有一個夢想。這從他研究生畢業論文選題《「一帶一路」背景下中烏旅遊合作前景發展》就能看出。「我未來的職業規劃,就是想要開發一個新的線路,促進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之間遊客的互遊。」伊力哈穆說,未來他還想讀博士,在西安一直待下去。「因為我離不開這座城市。」

相關焦點

  • 日本人看中國:外國人能翻譯中國古籍嗎?
    但是我認為,以往的「外譯項目」對中國古籍翻譯推廣的實際效果恐怕還需要考證。 一般來說由母語為目的語的譯員來翻譯的作品比較容易被對象國所接受。比如將中文小說翻譯成德語時,由德國人(嚴格說是德語母語者)翻譯的作品德國人更容易接受。中國古籍的翻譯也是一樣,但是在「外譯項目」中卻多由中國人(嚴格說是中文母語者)承擔翻譯工作,因此往往缺少外國人(目的語母語者)視角。
  • 翻譯古籍推廣中國文化 烏茲別克斯坦留學生成網紅
    學習漢語的過程中,他迷上了孔子和儒家文化。  當過自由中文翻譯 終於來到西安  大學畢業後,為了有更多的時間研究儒家文化,他放棄了很多機會,選擇當一名自由中文翻譯。  「從2011年以後到2016年之前,我先後到十多個工廠和多個項目做過翻譯。」
  • 『小夥你可以呀』翻譯中國古籍
    今天,一起去長安大學,認識一下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留學生伊力哈穆,他學漢語已經8年時間,志願翻譯並推廣了7本中國傳統古籍。  流利的中文,豐富的知識,在《開門大吉》現場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留學生伊力哈穆一張口就贏得了陣陣掌聲。這位來自長安大學的留學生,因為熱愛中國文化,兩年前他選擇來西安學習。在他看來,漢語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美麗的畫,是一首優美的詩。
  • 翻譯中國古籍中的思考:"古"與"今"的協商與妥協
    但從那之後,對中國古籍的阿拉伯文翻譯相對沉寂,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用阿拉伯語對中國古籍的翻譯才得以繼續,參加的人員也逐漸增多,翻譯風格亦多姿多彩。我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開始了中國古籍的阿拉伯文翻譯,至今已經翻譯了《孫子兵法》、《三國演義》(大中華文庫版本第五卷)、《群書治要360》、《西廂記》和《尚書》。
  • 「四書五經」,有多重要?
    作者:安平秋 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教授 何為儒家、儒學?對於儒家和儒學,人們常把它與釋、道兩家一起,列為歷史上影響中國文化的重要思想意識。甚至在這三家裡面,人們普遍認為儒家的影響更大、更深、也更廣。
  • 他英語水平能英譯四書五經,起碼是個博士
    溥儀自小被當成皇帝來教育,清政府從港英政府為他請來了一位「中國通」的洋人老師——莊士敦。   莊士敦是個很會教育人的老師,他循序漸進地教溥儀學習英文,還把中國名著翻譯成英文供溥儀日常學習所用。
  • 雲南省即將翻譯出版300部古籍經典
    佛教在線雲南訊 繼《納西東巴古籍譯註全集》100捲成功出版後,《中國貝葉經全集》100卷、《彝族畢摩經全集》100卷工程已過半,這三套投資2100多萬元、共300卷、近2億字的民族經典的收集整理翻譯出版,成為全國矚目的文化工程,中國出版界的一次壯舉。
  • 2016大學英語四級翻譯常用詞彙:四書五經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6大學英語四級翻譯常用詞彙:四書五經 2016-02-25 18:09 來源:
  • 用 AI 為古籍經書識別、斷句、翻譯
    不過,他表示,未來該技術也將應用在,經史子集等更多領域的古文獻整理工作之中,從而讓學者們擺脫機械、重複性的勞動。今後的古籍點校工作模式有希望改為:AI 先斷句、加標點;專業學者進行後期校對、修改。賢超法師團隊在 18 年就開源了這一自動標點的在線服務,訪問古籍·酷(http://gj.cool)可以試用,還可以申請免費調用 API。
  •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結束,答案流出,這道翻譯題難倒了外國人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已經結束,雖說不如高考和研究生考試隆重,但對於大學生來說,始終是一道坎,有些人連續四年都邁不過去,有些人四級和六級考試都是壓著425分。今天是2020年最後一次四六級考試,不少大學生都想畢其功於一役拿下這次考試,不過,從考試結束以後大學生們的反映來看,恐怕大多數人仍然是還需要來年再戰。
  • 四書五經,你知道用英語怎麼說嗎?
    當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必然得提到「四書五經」。四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它們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
  • 論先秦古籍翻譯中文本與傳註譯文內容同質化的問題
    上述古代各種註解形式的名稱不同,但從其體例和意圖來看,實際上大同小異。採用不同的叫法,主要是為了避免彼此重複,發生誤會,也是為了指稱和引用方便。古籍的注和疏一般是兩套,有的甚至是三套或更多,例如《詩經》,一是毛傳,二是鄭玄箋,三是孔穎達疏(即「正義」)。
  • 越南耗費巨資翻譯東方經典名著,其中大多數都是中國漢字古籍
    越南在1945年徹底廢除漢字,目前越南之後少數專業人士懂得漢字,越南為了傳承傳統文化,日前啟動東方經典名著翻譯計劃,計劃翻譯東方經典,其中的大多數都是中國古代的佛儒道三教古漢籍。東方經典名著翻譯項目計劃翻譯的東方經典包括150卷《大正藏》、9卷《儒藏》、兩卷《道藏》、儒家13部經典、《道德經》、《南華經》、《衝虛真經》等古代漢籍,而這些古代漢字書籍都是從中國傳到越南,越南在1945年後廢除漢字,所以至今已經無多少人人數漢字,為了傳承傳統文化,越南翻譯這些東方經典。
  • 溥儀有一點秒殺他的列祖列宗:我能用英文翻譯四書五經,你行嗎?
    末代皇帝溥儀常被嘲笑進故宮還要買門票,丟了祖祖輩輩打下的大清江山不說,還成了日本人操控的傀儡皇帝,恐怕溥儀在九泉之下也無顏面對他的列祖列宗。雖說溥儀無能吧,但有一點他絕對可以秒殺他的先輩,連康熙乾隆都比不過他,那就是——溥儀的英語。
  • 中國詩詞應該由誰來翻譯?外國人?我們自己?
    但是由於語言不通,我們的詩詞,對於外國人是晦澀難懂的,這對我們弘揚傳統,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因此弘揚這些詩詞需要翻譯,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詩詞的翻譯需要誰來做呢,是我們中國人比較合適,還是外國人比較合適呢。說到這裡,小夥伴們別無腦噴呀,先想想唄,這是一個辯論題呀。
  • 揭秘抖音爆火的翻譯手機:0中文基礎外國人在中國的一天
    震驚了,在中國的外國人過得到底有多爽?看看最近在抖音走紅的外國小哥就知道了!和其他在華生活的外國人不同,他在完全不懂中文的情況下,還能活得風生水起,簡直是開掛般的人生,不僅把2600萬在華外國人甩掉八條街,更成為全中國單身狗羨慕的對象。
  • 中國的「美」,外國人懂嗎?
    與此同時,更多的外國人開始深入了解這個東方國度,外國人對中國的看法也在逐漸改變。即使身在中國也感受到了外國友人們對中國文化的熱情。 只可惜,我們中國文化何其豐富璀璨,沒在中國住個十幾年,讀讀中國的《四書五經》豈能領略到咱中國的精髓呢。
  • 當中國菜被翻譯成英文,別說外國人了,我們中國人自己都看不懂
    中國的美食吸引了很多的外國人,在國外開的中餐廳,就有很多外國人來光顧。也有很多外國人為了招攬生意,菜單上面就有很多的中國菜,但是很多人因為將中文菜翻譯成英文,我們看了就哭笑不得,如果不是中國人的話,你都不知道這道菜主要說的是啥。
  • 溥儀英語水平起碼專業八級:能英譯四書五經 東京審判無需翻譯
    中國皇帝溥儀從港英政府中請來一位「中國通」。此人名叫莊士敦,畢業於牛津大學,因為精通中文所以被英國派到了香港擔任要職。成為溥儀英文教師後,莊士敦在第一年教了溥儀最基礎的英文。第二年就開始讓溥儀讀《伊索寓言》、《金河王》、《愛麗絲漫遊記》以及許多英文的短篇故事和西洋歷史。
  • 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開幕
    內容分為上下兩篇,從重慶市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274部珍稀古籍中精選出50餘部加以詳細介紹,同時還分批次展示150部珍貴古籍原書,旨在揭示這些古籍的珍貴价值之所在。十分獨特的是,此次展覽還為大部分古籍設計了二維碼,觀眾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了解到關於這部古籍更多的視頻圖像和延伸介紹,這使得觀眾可以多種形式全方位立體式的深入了解這些珍貴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