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經歷了疫情,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強大的行動力和團結,再加上近幾年中國無論在經濟、軍事還是科技領域都在國際社會上嶄露頭角,而外交上中國也能直起腰板霸氣回擊。我們深切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自豪感已悄然深入國民心中。
與此同時,更多的外國人開始深入了解這個東方國度,外國人對中國的看法也在逐漸改變。即使身在中國也感受到了外國友人們對中國文化的熱情。
只可惜,我們中國文化何其豐富璀璨,沒在中國住個十幾年,讀讀中國的《四書五經》豈能領略到咱中國的精髓呢。
就說關於中國人對「美」的理解那就出現過很多外國設計師的翻車慘案。
土味的奢華
您怕不是對「中(yin)國(jian) 風(de)」有著什麼誤解??
龍袍肚兜可還行?
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蒙蔽了他們的雙眼?
其實,因為文化差異外國人已經有自己的固有思維,以及媒體娛樂節目的影響,我們對異文化的理解一開始都是零散的碎片和元素。
而他們的區別在於有沒有潛心研究中國元素背後的歷史,含義與淵源,是否真的了解中國文化。
02
外國人真的不懂中國的「美」嗎?
其實也有多不錯的中國風。
Giorgio Armani 的 「竹韻」系列
同樣是紅配黑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是什麼蒙蔽了他們的雙眼?
其實,因為文化差異外國人已經有自己的固有思維,以及媒體娛樂節目的影響,我們對異文化的理解一開始都是零散的碎片和元素。
而他們的區別在於有沒有潛心研究中國元素背後的歷史,含義與淵源,是否真的了解中國文化。
03
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影響力的不斷提高,我們在中國也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認真地了解中國。
他們來中國求學,工作,學習做中國菜,在中國安家。當然,也少不了非常重要的「學習漢語」。
漢語,不只是溝通的工具,也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語言,它承載著華夏名族幾千年的璀璨文化。
漢字「信」左右拆開是「人」和「言」,在幾千年前造字之時就有了「人要言而有信」,「要說到做到」的啟示。「舒」字拆開就是「捨得」與「給予」,懂得舍才有得。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和啟示,並對我們影響至今。
其實不管我們開始去了解哪國文化,都需要花時間認真深入的去探知,去學習,去感受。
而漢語作為歷史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它魅力更是無法用三言兩語就能傳達給來自其他文化背景的外國人。
令人高興的是,因為漢語的歷史的悠久和使用的人口眾多而走向全世界。
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是漢語的守護者,而漢語老師則更多了一份讓外國人真正了解中國的榮譽與責任。
中國的美,是一首詩,深邃悠遠,正在向世界散發著迷人韻味。
你有沒有遇到因為文化差異和外國人發生的趣事呢?
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圖片素材來源:易漢語;蓋亞傳說;網絡
點個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