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冬是個活潑可愛的男嬰,今年才1歲,一個月前,他見哥哥的玩具磁力鋼珠好玩,趁家長不注意,就抓起幾顆吞了下去。
雖然家長當天就知道了,但他們認為磁力珠是圓的,孩子應該能拉出來,就沒太在意。
一周、兩周、三周、一個月過去了,磁力珠還是沒有被拉出來,家長這才慌了神,趕緊把小冬送到東莞市人民醫院。
醫生了解情況後,立即安排小冬入院治療,CT檢查顯示,小冬的腸道內有一串異物,結合病史判斷,那是磁力珠。
小兒外科主任王立勇隨後安排小冬進行腸鏡檢查,計劃用腸鏡取出磁力珠,這樣就可以避免開刀手術。
結果腸鏡探查發現,磁力珠在食物的包裹下,遊走到了腸道的不同位置:4顆在小腸,4顆在大腸。
更糟糕的是,由於吞下已有一個月,在磁力珠的相互吸引下,小冬的小腸和大腸被粘在了一起,粘連緊密,並伴有嚴重的穿孔和內瘻。
此時,如果直接用腸鏡取出磁力珠,會將已經發生內瘻及粘連的腸道拽破。所以只能開刀手術取出。
隨後,醫生為小冬實施手術,小心翼翼地取出了8顆磁力珠,並松解了腸粘連,修補了穿孔的內瘻腸管。
由於誤吞時間過長,磁力球取出時已經變黑髮爛。
(開刀取出的8顆磁力珠,已經變黑髮爛)
如果家長能在小冬誤吞異物三天內送來醫院,就可以用腸鏡取出、不用開刀了,可惜送來的太晚太晚,孩子遭罪。
王立勇主任提醒家長,孩子很容易誤吞異物導致危險。一旦發現孩子誤吞異物,不建議等待其自行排出,應儘早到醫院就診,以免異物在體內停留,延誤病情造成更大的傷害。
尤其是磁力球這種網紅玩具,雖然只有豆子般大小,但磁力特別強,即使在腸道的不同位置,仍然會隔著腸壁互相吸引粘合成串,將不同的腸壁緊緊貼合在一起,並產生持續的壓榨,隨著時間的推移,直至其間腸壁壓穿、導致腸內瘻!
那麼,是不是只要吞了異物就要處理呢?不一定。王立勇介紹,當孩子誤吞東西時,要及時了解孩子吞下的異物類型和時間,如果吞食的是規則且表面光滑的小物件,如塑料小球等,一般可以觀察是否會隨糞便自行排出,但為確保安全,最好由醫生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
如嬰幼兒吞食下尖銳的、有磁性的、有腐蝕性之類的物品,應及時送醫就診。比如棗核、電池、電子等,如果孩子出現腹痛、便血、發熱、嘔血等情況,說明已引發消化道損傷,必須儘快就醫!
小冬的家長知道孩子吞磁力珠,想讓他自行排出來,可以理解;但幾天、十幾天沒排出來,還遲遲不送醫院,就太不應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