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綜述

2020-12-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國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綜述

2014-07-28 來源:教育部

  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印發實施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全國學校體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在持續20多年下滑的情況下,近年來出現了積極的變化,大部分指標止跌回升,個別指標甚至出現了連續上升的勢頭。

  根據1985年開始的每5年一次的學生體質調研數據(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分別實測47.11萬、25.42萬、26.63萬、29.16萬、26.29萬名漢族青少年),以及2012年對15.05萬名青少年、2013年對12.30萬名青少年的抽測數據。青少年的形態發育水平繼續提高。我國城鄉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的生長發育水平繼續呈現增長趨勢。尤其是城市男生、以及7~12歲年齡段學生,增長最為明顯。2005年開始,肺活量指標逐年穩步上升。從1985~2013年,各學段城鄉男女學生平均肺活量水平出現先降後升的趨勢,2005年達到谷底,2010年出現上升拐點,然後呈較平穩的上升趨勢,尤其以7~12歲年齡段學生上升較為明顯;但大學生變化不明顯,而且大學生與高中生的差別遠低於高中生與初中生的差別。爆發力素質(立定跳遠)出現好轉。從1985~2013年,7~18歲學生立定跳遠成績在1995年到達頂點後開始下滑,2005年到達最低點後出現好轉:小學、初中學生、高中大部分學生(除農村女生以外)成績穩步提高,大學生和部分高中生(農村女生)成績仍然下滑,大學生的成績甚至低於高中生。耐力素質顯現止「跌」並逐步回升。(不同年齡-性別組代表耐力素質的測試指標而有所不同。7~12歲男女學生測試50米×8往返跑,13~22歲男生測試1000米跑、女生測試800米跑)。從1985年到2005年,各學段學生耐力素質成績出現下降,在2010年,7~18歲各學段學生耐力素質止「跌」並逐步回升,尤其以14~16歲年齡組最為明顯;但大學生成績持續下滑。速度素質(50米跑)下滑趨勢得到遏制。從1985~2013年,7~18歲學生50米跑成績在1995年到達頂點後開始下滑,女生下滑程度比男生明顯,2005年以後下滑趨勢開始得到遏制:中小學生從2010年開始成績逐步提升;但是,19~22歲學生(大學生)的成績仍在下滑,城市女大學生成績甚至低於高中生和初中生。力量素質(女生仰臥起坐/男生引體向上(初、高中)或斜身引體(小學))下降速度減緩。從1995年到2010年,13~22歲男生引體向上、7~22歲女生仰臥起坐成績持續下降,但到2013年,男生引體向上下降幅度減緩,結果與2010年近似;女生仰臥起坐成績2010到2012出現好轉,但是2013年有所反彈;但是,19~22歲學生(大學生)男生成績與初高中生成績持平,女生成績甚至低於高中生和初中生。柔韌性素質(坐位體前屈)指標明顯回升。從2000年到2010年,男女生坐位體前屈波動上升,2010~ 2013年又出現波動上升。但大學生中城市男生成績從2010年起持續下降,農村男生成績不及高中生。超重和肥胖檢出率開始下降。使用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標準(WGOC)對各年度學生超重肥胖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從1985~2012年,7~18歲城鄉男女學生超重和肥胖檢出率持續增長,尤其以城市男生和7~12歲年齡段學生最為明顯;2012~2013年,農村學生增長趨勢開始出現下降拐點,而城市學生增長趨勢依然強勁。但無論城鄉,13~15歲學生的增長趨勢均出現明顯下降!視力不良檢出率繼續上升,並出現低齡化傾向。從1985~2010年,7~18歲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持續上升,尤以7~12歲年齡段學生增長速度最快,各學段在2012年增長速度有所減緩。另外,城市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增長放緩,農村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增長加快。

  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出現積極的變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政策導向和推進落實是個關鍵:首先,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取消「小升初」考試、小學畢業就近入學政策的逐步落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學甚至初中階段學生的升學壓力;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的逐步實施、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的課程改革的推進,激發了學生、家長和學校推進素質教育的積極性。第二,中考體育加分制度的全面實施,調動了初中學生參與體育鍛鍊、學校積極開展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初中生的各項體質健康指標出現積極變化的趨勢最明顯。第三,教育部加強學校體育督導、學生體質健康抽測符合公示政策的出臺激發了各地重視學校體育的積極性。第四,各地加大學校體育投入、推進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因地制宜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形勢初步形成。

  然而,青少年體質健康形勢依然嚴峻,具體表現為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積極變化仍很脆弱,而且積極的變化也是在很低水平上的狀態性好轉,維持上升勢頭的壓力很大。超重和肥胖問題在農村學生中增長加快;視力不良率比例仍在高位攀升且出現低齡化趨勢。另外,大學生體質健康下滑趨勢依然沒有得到遏制,甚至在很多指標上,大學生不如中學生。

  成績的取得令人振奮,問題的嚴峻催人奮進。切實落實習總書記關於學校體育的重要講話精神,扎紮實實實現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戰略部署,需要在體制機制上下功夫,在教學改革上出措施,在條件保障上上水平。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對各地各校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的總結和宣傳。

  總體而言,近一個時期以來,各級政府、各類學校和社會各界凝共識、聚合力、謀發展,特別是加強學校體育治理體系建設,從配套制定文件到具體細節落實,從工作號召到監督檢查,從定性分析到定量評價,科學決策,紮實工作,使得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步伐穩健而迅速、成效顯著而喜人。

  一、明確目標,合理布局,學校體育工作呈現全面發展

  「學生接受體育教育,要能夠具有獅子一樣的體力、猴子一樣的敏捷和駱駝一樣的精神」,這體現出了學校體育需要達成的體質健康促進、運動技能掌握和健全人格培養的三維目標。學校體育的各項工作,無論是體育課、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還是運動競賽,都能為實現目標發揮各自重要的作用。

  1、國家高度重視學校體育工作

  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央7號文件),明確了青少年體育事業發展的戰略定位、方針政策和改革方向。2008年,經國務院同意設立了由教育部牽頭七部委參加的「加強青少年體育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落實中央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的政策措施,共同指導和推動各地統籌規劃學校體育。

  2010年,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把學校體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加強體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確保學生體育課程和課餘活動時間」作為戰略主題,明確提出「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教育部認真貫徹落實三中全會決定,印發實施《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把學校體育納入綜合教育改革,加強各科綜合育人功能,把中小學體育與品德、語文、歷史和藝術五個學科進行統籌。教育部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作為評估地方教育發展水平的基本依據。

  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意見》,明確了十二五期間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各省市按要求制定實施了本地區的學校體育行動計劃。同年12月,教育部在京召開全國推進學校體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進一步落實中央關於發展學校體育的戰略部署,在全社會突出學校體育的戰略地位。2013年,教育部會同體育總局和財政部等部門開展了國務院辦公廳發53號文件落實情況的督查調研,了解進展情況和存在的困難,向有關省份和單位反饋了督查調研結果。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為新時期學校體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務、明確了目標。各級教育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新要求,加快學校體育基礎制度建設,2014年成為全國學校體育制度建設年,教育部年內印發了《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辦法》﹑《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辦法》;出臺了《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啟動了「校園運動風險管理辦法」「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管理辦法」「學校體育競賽管理辦法」以及學生運動技能評價標準的研製工作,必將為構建和完善學校體育治理體系,新時期開啟學校體育新一輪改革奠定製度基礎。

  2、地方政府落實政策積極到位

  全國很多地方和學校都按照國家要求,合理布局,理順思路,創新發展手段,並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具體表現在制定方案、完善制度、狠抓落實等方面。有的首先確立了思想,明確了方向。如重慶市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全面」、「三個推進」、「四個加強」、「五大建設」具體工作思路,形成了「在提高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特色」的工作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為更好地落實國家在體育方面的方針政策,全國各省市區都下發的各級各類實施文件, 據不完全統計達401個,其中地方下發的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文件36個,貫徹落實中央七號文件的34個,貫徹落實53號文件的55個,積極落實 《中小學體育工作督導評估指標體系(試行)》政策的84個等等。如北京市下發了《北京市推進中小學校體育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從文件下發的時間和數量上來看,地方在實施國家的方針政策方面行動迅速且方案具體。在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3、完善制度加強督導工作紮實

  在完善制度方面,強化督導評估工作做的比較紮實。如湖北省圍繞落實國家和省的重要文件部署的各項任務,制定了《湖北省中小學校體育課程質量評價體系》和《全省中小學體育工作督導檢查實施方案》等。甘肅省隴南市加強體育課程考核檢查,嚴格要求中小學校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足開齊體育課程,嚴禁擠佔體育課時。把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作為評估市級示範校的「一票否決」條件,凡是沒有開足體育課時和沒有認真組織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學校均不能被評為市級示範學校。廣東省委省政府把「創強爭先建高地」作為發展教育事業的中心工作,完善督導機制,制定科學評價體系。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和上報工作列入全省「教育創強」督導驗收必達指標體系。吉林省下發了關於學校食品安全、體質健康等十四個評估細則並開展檢查評估工作。天津市從2008年開始,將學生每天一小時作為教育綜合督導、體育專項督導、學校現代化建設達標評估的重要指標,定期進行督導、檢查和評估。河南省鄭州市教育局專門為每天一小時校園活動促進工作下發了《鄭州市教育局關於開展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活動專項督導檢查的通知》等。

  4、狠抓落實發展戰略屢見成效

  在狠抓落實方面,充分顯現出了地方執行國家發展戰略的成效。如海南省為加強對《標準》測試上報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海南省《標準》實施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教育廳分管副廳長擔任,副組長由教育廳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處長擔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海南省教育廳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責任體系。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在強化管理﹑夯實體育基礎方面,提出了教材、師資、場地、器材、計劃、課時、活動、考核「八落實」。浙江省東陽市為學校體育發展提供了思想組織、時間空間、參與人員、設施器材、活動機制、評價機制、督查制度等「七大保障」。北京市朝陽區教委投資兩千多萬,為學校購置了體質健康測試儀。陝西省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投資二十餘萬元購置了全套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儀器。南開大學印發素質教育實施綱要,以「公能」素質教育的新成效為加快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做出貢獻。內蒙古啟動了學校體衛藝教育「三課、三操、兩活動、一會、一節課」的『33211』工程」,確保了學校體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5、改善考試條件體現公平公正

  在切實保證學生體育考試的客觀真實性上,福建省各地選擇並採購目前全國最為先進的考試器材,用於體育考試。福建省泉州市中長跑和一分鐘仰臥起坐考試器材採用了「成像系統」,不但全自動管理,還可以「回放」檢索。立定跳遠、一分鐘跳繩、投擲實心球等項目全部實現自動測試、自動評分、自動顯示成績、自動登記成績,實現了考生在考試期間成績隨身帶、各項目成績、達到等級、成績是否已登記等一目了然。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教育局投入70多萬元購置了經過國際田聯認證的電動計時設備。這些措施排除了人為因素對體育考試幹擾,確保考試公開、公平、公正、準確,贏得了各界對體育考試的認同和信任。

  6、農村學校體育工作大有起色

  加快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和建設。湖南省把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納入「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計劃」和「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等項目,統籌安排,並適當予以傾斜。目前每年投入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近億元。通過項目帶動,一大批基層薄弱學校逐步建立和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器材裝備體系,體育工作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每年培訓2000餘人。組織優秀體育骨幹教師赴邊遠農村及山區學校,以「送教下鄉」的形式開展體育教學輔導與交流,提高邊遠農村及山區學校體育教師業務素質。通過「世界大學城」網絡空間,開啟優質教學資源網絡推送模式,逐步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一方面幫助那些條件較差的邊遠基層學校開齊體育課程,另一方面幫助基層教師,通過「專遞課堂」、「同步課堂」、「共享課堂」等網絡教學新模式,提高教學能力和素養。江西省2007年省政府撥出3個億,縣(區)配套2個億,共5個億的專項資金,在實施「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改善學校體育教學條件。針對農村學校體育教育開課不足、師資力量薄弱、器材設施短缺、課外文體活動開展不夠普遍等問題,以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加快建設步伐。

  7、校園安全建設逐步得到保障

  雲南省明確要求學校要建立校園意外傷害事件的應急機制,制定和實施學校體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確管理責任人,落實安全責任制。加強與公安、衛生、地震、消防、交通等部門的配合,定期開展應急疏散演練,增強學生防災減災意識。陝西省開展了「平安校園、和諧陝西」的創建工作,要求中介機構先後向基層教育行政部門和各投保學校配發《校方責任保險服務手冊》10萬餘冊,以及《讓學校遠離危險》、《創建平安校園》、《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和校園安全知識檯曆萬餘冊。抓務實培新,全省共進行校長培訓300餘場次,培訓人次三萬餘人,使得校園安全工作措施有效,安全保障得以實現。

  二、把握功能,育人為先,健全人格培養凸顯核心價值

  體育教育功能中最為關鍵的一項就是能夠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尤其在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凝聚民族精神、增強團隊意識、弘揚拼搏精神、提高抗挫能力,對青少年學生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啟迪智慧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中提出「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於體,無體是無德智也。」 。顧拜旦在《體育頌》中,也曾熱情地謳歌,讚美體育是美麗、藝術、正義、勇敢、榮譽、樂趣、活力、進步與和平的化身。一方面說明體育與德育密不可分,體育是核心;另一方面體育具有明確的育人功能和價值。

  1、學校體育視為立德樹人載體

  學校體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被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指明了今後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因此,認真把握好體育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作用,凸顯其核心價值。四川省簡陽中學始終堅持從一個學校的精神看體育,從一個學校的品味看藝術。努力提高教師工作和學生學習的精氣神——健康的體魄、飽滿的精神、昂揚的鬥志。北京市十一中學的學校體育教育力求從簡單的健體轉向多維度育人。為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特長和運動水平的差異需求,落實體育課程的育人功能,構建了多樣、可供學生選擇的體育課程體系。設置了田徑、籃球、足球、擊劍、馬術、滑雪等28個分類課程模塊。東南大學長期堅持實施早鍛鍊制度,助推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不僅在國內開早操先河,學校早操的出勤率還聞名遐邇,實行了「定時、定點、定人」的「三定」早操制度。江南大學提出「讓鍛鍊成為一種人生習慣,以體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將培育體育精神與大學精神、優良學風建設緊密結合,不斷營造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全面實施大學生體育精神培育工程,取得顯著成效。

  2、體育競技比賽凸顯育人功能

  通過競技比賽育人,遼寧省加強了學校體育競賽組織領導,深化了學校體育競賽改革。新形勢下,不斷探索了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育競賽內容和組織形式,設置更多全員參與的群眾性體育競賽項目,開展了《陽光體育夥伴》集體競賽活動;組織了全省萬餘名高中學生參加的三屆「三對三籃球比賽」;每年各單項比賽,採取層層比賽、層層錄取名次的辦法,使更多的學校和學生有機會參加到省級賽事活動中,建立了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相結合的學校體育競賽模式,擴大了青少年學生項目人口訓練基數,推動了體育事業的發展;達到了通過比賽育人的宗旨。

  3、體育特色建設助推育人宗旨

  體育特色建設,能夠推動育人功能體現。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師北屯市教育局大力推行學校體育「一校一品」特色活動。北屯高級中學針對學校「愛軍尚武、以兵育人,書香樂園、以情達人」的辦學理念,開設每天1.5公裡的軍事拉練,並大力推廣擊劍項目。「鍛鍊體魄、磨練意志、遵守校紀、刻苦學習」是他們的宗旨。通過強化體育特色學校建設,優化良好育人環境。重慶市通過宣傳發動、加強指導、抓點帶面、整體推進、整合資源,規範管理等具體要求建設一大批義務教育階段體育特色學校。至2013年底,創建區縣級體育特色學校1000所,市級體育特色學校300所。切實推進體育特色學校建設,不斷優化良好育人環境。

  三、眾志成城,創新機制,學生體質健康下降有所迴轉

  在貫徹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央七號文件和53號文件反覆提出的體質健康三年連續下降教育評優「一票否決」的明確要求下,全國各省市區已採取了積極行動,從領導的高度重視,到得力措施的具體落實,再到相關制度的完善,以及強化督導評估工作,齊心協力、全面啟動,為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工作全方位推進。

  1、創新機制改善條件提供保障

  創新機制改善條件,突出的表現是加大投入,引進測試器材。安徽省銅陵市啟用了全智能化測試儀器,提高了測試速度、質量,還提高了客觀與公平性。有的為保證數據質量,加大了工作的系統性和全面性。河北省做到了《標準》測試和數據上報工作有計劃、有檢查、有培訓、有總結、有反饋、有公告,使《標準》測試數據上報學校和測試合格率逐年提高。浙江省實施體測與減負相結合的促進機制,還全面實施學生體測向社會公布制度,自2010年正式建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通報制度以來,已連續四年向社會公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形成倒逼機制。引入監測結果公布,以回溯生源初中、小學的機制,落實市縣公布高一、初一新生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2014年,正式建立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抽測通報制度,即在各校自測的基礎上,對高校學生體質健康進行全省統一抽測部分主要指標,並將抽測結果向社會公布。

  2、課外活動堅持長跑增強體質

  在大課間、課外活動時間堅持長跑機制,穩步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上,北京市密雲縣從2008年9月份起,全縣中小學開展每天半小時集體跑步活動。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確定了不同學段學生對應的跑步距離。小學1、2年級學生400—600米,3、4年級學生600—800米,5、6年級學生800—1000米,初中生不低於1500米,高中生不低於2000米,並制定了跑齊、跑美、跑好三個階段的目標。從2007年開始,參加北京市《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賽,連續七屆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充分說明,即便是單一的長跑運動,只要堅持,也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3、規範管理督導利於體質增強

  在有效促進體質健康方面,很多省出臺了一系列有效落實措施,全方位開展學校體育工作。吉林省教育廳圍繞一小時、體育課、場地器材、體質監測、早操、近視防控、營養膳食、2+1、經費投入、督導評估等方面出臺了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十保證」。 「對因『十保證』工作落實不到位而導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改善不明顯、合格率為85%以下且問題突出的學校校長將由當地教育局給予處分甚至免職處理,並逐級上報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並通報,單位評優「一票否決」。江蘇省各市教育局先後成立了體質監測、健康監測專業隊伍,負責本市中小學監測點校的監測工作。10所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監測由本校的體育系(部)、衛生機構負責。在監測期間,省教育廳組織專家組進行現場「點對點」的督導檢查,並要求現場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立即整改。每年召開專家組、地市教育局負責人會議,進行監測工作的交流總結,大大提高了監測工作的質量保證。

  4、科研引領有效促進明確方向

  上海市早在2007年就專門建立了上海市學生體質健康監測中心,開展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最佳實施方案的研究--- 以上海市為例」的課題研究,在比較全國《標準》實施情況以及上海市三年來的實施情況的基礎上,以上海地區為例,通過信息化手段和網絡技術,探討《標準》實施的最佳方案,探索出一套適合上海地區的,符合體育、衛生學科基本規律的實施方案。上海市學生體質健康監測中心聯合上海體育學院、上海師範大學等高校,對本市學生體質健康存在的問題開展了一系列課題研究,大大推動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順利進行。據2010-2012年測試結果顯示,上海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綜合評價及格率連續三年有所提高;營養狀況有較大改善,正常體重率逐年增加,營養不良率逐年減少;身體機能(肺活量體重指數)持續上升,其中小學學段上升較為明顯;耐力類指標及格率連續三年提高,初、高中學段提高較為明顯。

  5、拓展技能展示助推體質增強

  舉辦體質技能展示,有效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青海省於2013年9月22日至30日在全省各市、自治州分別舉行「青海青」杯大中學生體質技能展示大會。展示大會競賽組對省屬八個市州、青海石油教育管理中心及青海省8所大中專院校共26所學校,分四個裁判小組以隨機抽查的方式開展了技能測試工作。測試項目和組別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分為初二男子組、初二女子組,初三男子組、初三女子組,高二男子組、高二女子組,高三男子組、高三女子組,大學男子組、大學女子組等十個組別,包括身高標準體重、肺活量體重指數、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跳繩、籃球20米運球至籃下單手低手三步上籃等內容。體質健康促進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經看到只要措施得力,完善機制,齊抓共管,體質健康下降的趨勢終將能夠得以翻轉。

  四、突出重點,發展特色,終身體育鍛鍊技能逐步形成

  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還要讓學生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頒布,推進了體育教學改革工作,「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活動的開展,更找到了提高學生終身體育鍛鍊技能形成的重要突破口——一校一品建設工程,率先推出了校園足球建設。按照中央關於「要轉變思維,加大投入,為足球長遠發展打下基礎」的要求,全國上下掀起了校園足球等學校體育特色項目的建設與發展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和創新做法。

  1、形成制度普及提高特色建設

  一校一品的學校體育特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系統工程。樹立了品牌,體現了體育特色建設百花齊放。注重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校園足球成為重要抓手。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在探索「一校一品」新模式的過程中,採取了「三制度」建設,保障「一校一品」建設良性發展,包括,實施「一把手」工程和領導小組負責制,加強組織制度建設;構建以「三多」、「三制」為亮點的動力鏈,健全評價制度建設;建立教師分層培訓和輪崗交流制度,完善培訓制度建設。開展了「三加強」實施策略,助推「一校一品」建設成效顯著,包括加強學校文化內涵建設,提升品牌建設動力;加強特色社團科學管理,凝聚品牌建設助力;加強體育特色校本課程發展,凝聚品牌合力等。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在探索一校一品特色項目建設工程中,形成了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動,生生有項目的班級聯賽「槐蔭樣本」。

  2、夯實基礎特色建設提供保障

  為更好地促進體育特色建設,山西省孝義市青年路小學提出讓孩子在足球中體驗激情、獲得成長。為了保障校園足球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2013年市政府一次性投資600多萬元,對學校操場進行了標準化改造,不同於其他學校標準化的400米跑道操場,在硬體條件得到保障後,積極爭取市政府給予財力支持,成立了足球專項基金,每年30餘萬元。為了打消部分家長擔心足球訓練影響學校的疑慮,專門向教育局提出申請,由教育局出臺專項政策,建立了足球隊員對口升入本市優質初中孝義六中的直通車,此舉大大贏得了家長的支持。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有效推動了校園足球順利發展。

  3、加快建設農村體育特色陣地

  以創新農村教師培訓方式、內容作為切入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貴州省按照「傾斜農村、突出重點、服務急需、兼顧全體」的原則,制訂並落實配齊專職體育教師計劃,多渠道的配備好中小學和職業學校體育教師,建立健全體育教師培養體系。全省累計投入農村中小學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資金5.59億元。2013年,教育廳又下發《貴州省教育廳關於在全省鄉(鎮)及以上學校建設塑膠運動場地的通知》,同時建設一批學校體育運動訓練基地,為學校體育活動創造條件,塑膠運動場地作為省級示範性高中的標準配置。僅2013年一年,省各學校建設項目就559個,投入資金78402萬元,其中中央資金48150萬元,地方資金29453萬元,其它資金799萬元。為發展學校體育特色奠定了基礎,提供保障。

  4、因地制宜開發品牌挖掘資源

  各地在體育特色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地方特色和民族體育項目特徵,逐步開發引入學校體育各項活動之中。黑龍江省學校體育工作始終以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目標,立足北方地域特色,不斷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打造百萬青少年上冰雪品牌,開展了「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把「上冰雪」活動與「冰雪體育長廊」建設結合,在拓展上升華。西藏自治區將邊唱邊舞的民族集體舞蹈「鍋莊舞」作為中小學特色體育運動引進校園,並廣泛開展。

  5、創新聯賽一校一品形成規模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把全國校園足球與自治區青少年足球普及工作進行了統一管理,改變了以往聯賽形式,建立了符合青少年校園足球特點和發展規律的新的聯賽模式,聯賽在自治區15個地州市、89個縣市區的近1000所中小學校開展進行,賽制為高中11人制、初中7人制和小學5人制男女六個組別,分別進行中小學校校內比賽、縣(市區)級預賽、地州市級複賽、南北疆分區決賽和自治區總決賽五個階段的比賽。青少年校園足球普及工程實施近3年,中小學生參加校園足球活動的人數由原來的1萬多人增加到現在的十幾萬人;直接參加自治區、地州市、縣鄉足球比賽的中小學生由原來的200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10000多人;全區校園足球隊由過去的近200所中小學校增加到現在的1000所,佔全區5261所中小學校的19%,全區各縣、市(區)均開展了青少年足球活動,大部分縣(市)和學校湧現了校校有球隊,班班有賽事的可喜的局面。

  學校體育工作抓住重點,實施一校一品工程,在在各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優惠政策和經費支持下,在各區縣、學校的具體規劃和實施下,讓每個孩子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能,形成終身體育鍛鍊意識和習慣必將能夠實現。

  五、搶抓機遇,迎接挑戰,學校體育工作任重道遠

  當前,學校體育工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參加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會、全國體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表彰會的代表時發表講話強調,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我國體育工作的根本方針和任務。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我們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體育工作,把體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切實抓緊抓好。習近平還指出,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體育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弘揚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此,每一個體育人都應該抓住良好的發展機遇,站好自己這班崗,為我國的體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少年強則國強。體質不強,何談棟梁。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造就一代又一代全面發展的青少年,要從「健康第一」起步,加強學校體育既是長遠大計,又是當務之急,促進學校體育工作更加健康、快速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使命光榮、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王珣(實習))

相關焦點

  • 全國體育聯盟學校體育改革初期項目培訓在單縣舉辦!
    6月11日到13日,為期3天的全國體育聯盟學校體育改革初期項目培訓在單縣舉辦。全國體育聯盟學校體育改革初期項目培訓在單縣舉辦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理事、「體育趣味課課練1260例」工程首席專家、東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帥教授,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理事、河北科技師範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10+10」工程--全員運動會項目首席專家李曙剛教授,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體操教研室主任、教育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查萍等為全縣中小學體育教師們進行了體育趣味課課練、全員運動會、大課間素質操三個項目的培訓。
  • 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首批試點實驗學校工作推進會
    5月17日,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首批試點實驗學校工作推進會在雪松路小學召開,區教育局郭志美局長,劉紅麗副局長,體衛藝科張杰崢科長、沈迎賓老師
  • 金水區教體局參加「學校體育改革發展與未來展望座談會」
    金水區在座談會上作經驗分享       12月21日—23日,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指導,中國教育報刊社、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學校體育改革發展與未來展望座談會」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行。教育部體衛藝司體育衛生處副調研員許弘,中國教育報副總編張聖華,中國教育科學院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研究所所長吳鍵,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專家委員會成員郭蔚蔚,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劉海元以及來自全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體育工作者,高校體育部主任,大、中、小學校長,體育教研員,體育教師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金水區教體局應邀參加會議。會議由中國教育報刊社李小偉主持。
  • 教育部:加快推進學校體育美育改革,打好體育美育改革發展攻堅戰
    多知網12月8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貫徹落實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文件工作推進會,對教育系統抓好中辦、國辦《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落地落實進行安排部署。
  • 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制約因素與策略
    摘 要: 近些年,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是在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的。學校對於體育課程的改革,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教學目標。本文通過查找文獻的方法,將學生在培養核心素養理念的基礎之上,總結影響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 全國智慧學校體育建設與發展論壇暨學校體育工作委員會理事年會開幕
    12月12日,為促進智慧科技與校園體育的深度融合,加快學校體育的全面提質,推動各級各類學校體育的創新和發展,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學校體育工作委員會主辦的全國智慧學校體育建設與發展論壇在景德鎮陶瓷大學開幕。
  • 全面打好學校體育美育改革發展攻堅戰 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教育部今天在京召開貫徹落實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文件工作推進會,對教育系統抓好中辦、國辦《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落地落實進行安排部署。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鍾登華出席會議並講話。
  • 全面打好學校體育美育改革發展攻堅戰,教育部最新部署來了
    全面打好學校體育美育改革發展攻堅戰,教育部最新部署來了 2020-12-07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加快推進體育美育改革 教育部要求打好體育美育改革發展攻堅戰
    北京商報訊(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12月7日,教育部召開了貫徹落實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文件工作推進會,對教育系統抓好中辦、國辦《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落地落實進行安排部署。
  • 打造高技能人才培養新格局——甘肅省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綜述
    【新時代隴原職教改革巡禮】打造高技能人才培養新格局——甘肅省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綜述開欄的話為落實好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相關政策,加大對職業教育文件的解讀和回應力度,近期,甘肅日報社聯合省教育廳開設「新時代隴原職教改革巡禮」主題專欄,
  • 「全運動」|推進學校體育教學改革,金牛學校開展體育課走班制試點
    近年來金牛區積極進行體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營造「全運動」氛圍今天我們再次向前邁進一步金牛區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現場會暨全國體育改革實驗學校授牌儀式在沙河源小學舉行◎ 活動圍繞「體育教學改革」主題組織現場觀摩和交流討論,來自德陽市、眉山市、資陽市和金牛區部分學校校長、體育教研員和教師代表參加活動沙河源小學打造的體育走班制教學打破體育教育教學一直以來相對較常規的方式為全區學校體育提供強大支撐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十三五」期間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增至59.5萬,學校體育...
    下面我分別就學校體育和學校美育「十三五」期間的一些進展情況,給大家作一個通報。首先是體育,我想從四個方面給大家做一個介紹,關於學校體育的政策體系建設,關於學校體育的教學改革,還有關於學校體育的評價體系改革,以及關於學校體育推進機制方面的一些進展,給大家做一個通報。
  • 張掖市推動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綜述
    突出特色守正創新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我市推動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綜述  張掖日報記者王晶晶 楊靜文  每日甘肅網4月24日訊 據張掖日報報導   1944年3月,年輕的路易
  • 海港區14所學校加入 全國學校體育聯盟實驗校
    6月5日上午,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海港區實驗校階段性成果展示活動在秦皇島燕山大學第一體育場舉行,海港區加入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實驗校的14所中小學的6000餘名學生踏歌行操,一展校園體育教學改革成果,近萬名港城師生、家長歡聚在快樂的操場上,以足球、籃球、桌球、武術、花樣跳繩素質操
  • 發展學校體育重在打通「育」字關
    在日前呼和浩特中學進行中考體育測試的現場,不少考生在參加完長跑測試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身體不適:有的直接癱倒在地,還有通過吸氧來緩解不適的學生……去年9月至11月,教育部建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上報數據抽查覆核機制,抽查全國大中小學近4000所,學生總量達
  • 深化體育教學改革 讓體育課不再尷尬
    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2020年伊始,全國多地都傳來了體育教學改革的聲音,這些舉措的推行,將進一步強化體育教學的地位、作用,引導學校、學生、家長進一步重視體育鍛鍊,也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鍊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培養鍛鍊習慣和體育興趣,從而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 泰州3所學校入選全國青少年體育傳統特色學校
    11月18日,教育部網站公布了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排球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名單,泰州有3所學校入選,分別是泰州市城東中心小學、泰州市智堡實驗學校和興化市楚水初級中學。據了解,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27號),要求全國各地各校「科學安排課程內容,在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的基礎上,根據學校自身情況,開展運動項目教學,提高學生專項運動能力。大力推動足球、籃球、排球等集體項目」。
  • 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召開2017年全國青年體育理論研討會的通知
    有關專家學者:根據工作安排,2017年全國青年體育理論研討會將於、群眾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體醫結合等主題開展研討。山東財經大學基於生活方式演變中的體育意識與體育心態發展研究總局小球管理中心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全國單項運動協會改革
  • 來看看這所學校的體育教學改革經驗
    來源:四川日報-川報觀察川報觀察記者 範芮菱為促進體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營造「全運動」氛圍,9月15日,成都市金牛區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現場會暨全國體育改革實驗學校授牌儀式在沙河源小學舉行,活動圍繞「體育教學改革
  • 我市12所學校躋身全國體育傳統特色學校
    為推動學校進一步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切實讓廣大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通知,公布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排球、冰雪體育傳統特色學校等名單。根據該通知,我市共有12所中小學校躋身全國體育傳統特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