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愛眼日,今年的愛眼日主題是:科學防控近視,關愛孩子眼健康。
《國民視覺健康報告》白皮書顯示:中國青少年近視患病率已經高居世界第一位。若沒有有效的幹預,到2020年,我國5歲以上人口的近視患病率將增長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將達7億。
近些年,戴小眼鏡的寶寶越來越多了。孩子本來正處於活潑好動的年紀,戴眼鏡不僅會讓孩子在活動的時候感到不方便,如果視力矯正恢復得不好,還會造成視功能損傷,甚至會影響將來的職業選擇。
在育學園的眼科門診中發現,不少孩子由於未能及時發現眼睛病變,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造成了很大的遺憾。
讓孩子擁有一雙健康明亮的眼睛,是每位家長的心願。我們建議家長平時就要關注孩子的眼部健康。
小維總結了一些家長最關心的寶寶眼部常見的問題,包括:
看東西老眯眼視物偏斜眼屎多、愛流淚揉眼、眨眼如何判斷寶寶的視力是否正常?
這些內容一定有你關心和不知道的,快來看看吧~
01
—
近視
寶寶使用電子產品,會不會影響視力?
相信這是很多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了。
電子產品之所以對孩子的視力產生影響,一般是由以下2個方面造成的:
觀看的時間太長,
觀看距離太近。
針對這兩個問題,我們給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建議遵循下面的原則:
2歲以內
原則上來說,不建議給2歲以內的孩子看電視。如果不能避免,那麼每天看電視的時間最好控制在15~30分鐘左右。
2歲以上
每天最長不得超過1個小時,並且每隔15分鐘就要休息一會兒眺望遠處。
嚴格掌握觀看距離
孩子與電視機的距離大致為屏幕對角線的三倍。
不看電視,是不是就不會近視了?
很多家長都非常在意寶寶看電子產品,反而對讀繪本或者玩玩具時的用眼習慣不太意。其實,讀繪本、玩積木、畫畫等,都屬於近距離用眼。
近距離用眼被認為是影響近視發生發展的首位影響因素,不但包含了近距離用眼的持續時間,還有近距離用眼的光線及近距離用眼的距離,這些都是近視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
所以和使用電子產品一樣,孩子玩玩具或讀繪本等進行近距離用眼的活動時,要做到:
近距離用眼最好不大於30分鐘,用眼後休息,讓寶寶往遠處眺望,看一些運動的物體,比如飛機或遠處的汽車等,讓寶寶的眼睛放鬆一下;不應經常處於過於明亮或過於昏暗的光線之中;眼睛和書本等距離需大於33cm;不應經常採用傾斜、躺臥等錯誤的閱讀姿勢;每天戶外運動時間應大於2小時。
02
—
斜視
寶寶好像是「鬥雞眼」怎麼辦?
嬰兒出生後一段時間裡,控制眼睛的能力還不成熟,而且大腦和眼睛不能同步工作,所以會出現散視或者對眼的現象:
2個月內的寶寶有這個問題可以暫時不必擔心,隨著寶寶成長發育慢慢就消失了;3個月以上的寶寶如果有一隻眼睛斜視或者兩眼持續內斜或外斜,建議去醫院檢查,最常見的原因是由成人的視覺假象造成的,真性斜視較少見。
醫生可以通過遮蓋實驗或者照射光線等檢查來判斷是否為真性斜視。早期發現是真性斜視,可以通過戴眼鏡矯正;如果發現得較晚,失去了用眼鏡矯正的機會,就只能通過手術來矯正。所以家長一旦感覺寶寶的眼睛有異常,應該儘早到醫院去檢查。
03
—
眼屎多、愛流淚
寶寶愛流眼淚、眼屎也多,該怎麼辦?
一般說來,6個月以內的寶寶,在沒有任何徵兆下出現的眼淚、分泌物增多等表現,很有可能是鼻淚管堵塞導致的。
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來說,他們的鼻淚管還沒有發育成熟,往往通暢不良,這就造成多餘的眼淚無法及時通過鼻淚管流進鼻腔。
針對這種情況,通常無需採取手術的治療方法,隨著寶寶鼻淚管發育成熟,這種現象大多會在寶寶1歲後就會逐漸消失。
為了避免繼發感染,家長需及時清理寶寶的眼部分泌物:
可以使用棉籤、溼潤的棉球、紗布或柔軟的毛巾蘸取生理鹽水,從鼻側的眼角向外擦拭眼部分泌物。清除眼部分泌物之後,再用一根手指輕輕按摩鼻子和鼻側眼角之間的部位,從鼻側向眼角部位按摩。
但是如果寶寶出現眼睛分泌物增多並發黃髮綠;白眼球發紅等表現,需及時帶寶寶就醫。
04
—
揉眼、眨眼
寶寶頻繁眨眼或總用手揉眼睛,怎麼回事?
寶寶頻繁眨眼可能預示的七大問題:
先天性瞼內翻或倒睫
這兩種情況不管是簡單的倒睫,還是眼瞼內翻,家長都要帶寶寶去醫院,讓醫生進行評估處理。千萬不能自己覺得寶寶只是倒睫這種「小問題」,就擅自用鑷子去拔寶寶的眼睫毛!
眼部疾病或異物刺激
平時不注意護理,或是遇到沙塵天氣、異物飛濺入眼等情況,引起角膜炎或結膜炎,也會使寶寶出現頻繁眨眼的現象。
千萬不要急著給寶寶用眼藥水,應該立刻帶寶寶就醫,由醫生查找原因,對症用藥。
乾眼、視疲勞引起的頻繁眨眼
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盯著顯示屏太久,導致過度用眼;以及電視節目、遊戲影像等,變化速度快、畫面閃爍,寶寶長時間盯著看,引起視覺中樞興奮性增高,也會導致頻繁眨眼。
膳食營養不均衡
如果寶寶長期偏食挑食,會使體內部分營養素缺乏。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會引起神經肌肉的應急性增高,導致神經功能紊亂,進而出現頻繁眨眼。
眼睛屈光不正
有些寶寶頻繁眨眼,還有可能和眼睛的屈光不正有關,比如近視、散光、弱視、隱斜視等。
習慣性眨眼
3歲以內的寶寶,這種情況比較少見,而在4、5歲以上的孩子當中,習慣性眨眼的問題會常見些,主要原因是出於模仿。比如身邊小夥伴這樣做,孩子就會學著做。
兒童抽動症
兒童抽動症是一組肌群和多組肌群反覆、交替抽動,並伴有不由自主的發聲的一種疾病。
其症狀除頻繁眨眼外,還可能出現形態各異的複雜性抽動和發聲。例如全身抖動,以及發出哼聲、不斷重複無意義的語言等。
這種情況並不常見,但症狀明顯,很容易識別判斷。家長如果發覺寶寶有異常表現,一定要及時就醫。
家長如果發現寶寶有頻繁眨眼的現象,就要帶寶寶及時就醫,請專業的眼科醫生排查原因,積極對症治療,保護寶寶的雙眼。
05
—
如何判斷寶寶視力是否正常
了解孩子視力發育各個階段
孩子成長過程中,眼睛的發育也是分階段的。家長可以參照下面的表格,了解孩子視力發育各個階段的情況。
仔細觀察孩子的日常表現
嬰幼兒眼部常見的病症表現在很多方面:眼位(斜視)、眼瞼(倒睫毛)、視力問題(近視,遠視,散光)、上眼瞼下垂、小眼球、瞼裂短、淚道系統方面的問題等,多數能從孩子的日常表現中看出異常。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可能存在的眼部問題,千萬別拖延,不要有「押寶」觀望的心態。儘早帶孩子看醫生,及時排除眼病或者發現診治。
定期檢查
有些眼病可以從外在表現看出來,但也有些眼球內部的問題,外觀是看不出來的,比如眼底視網膜發育不良、視網膜病變、先天性白內障等等。
孩子眼部疾病造成的很多危害是難以挽回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早預防、早發現、早幹預。
我們建議家長定期帶孩子檢查眼睛,監測眼健康。一般來說一歲以內,需要檢查四次,分別是: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之後每半年檢查一次。
如果寶寶滿兩歲了,可以結合當地的醫療條件,去眼科醫院或門診,建立「視功能檔案」,對眼部發育進行持續跟蹤,儘早發現可能存在的眼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