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麥家《解密》英文版3月在歐美市場發售
原標題:「麥氏懸疑」拓展西方讀者群
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的長篇小說《解密》英文版,將於3月18日在英、美同步上市。小說描述一位中國數學天才在特殊歷史年代的破譯生涯,在推出前夕受到英美主流媒體的關注和肯定,市場行情看好。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學評論家張頤武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從一個視角解開了「麥氏懸疑」成功走進海外市場的「秘密」:世界性的暢銷題材加上恰到好處的中國特色。
比「獵奇」吸引人的是邏輯嚴密的懸疑故事
題材對路是最重要的一步。「麥家的小說聚焦諜戰、破譯、秘密,描寫個體的人在這種高度壓力下的生存狀態和心理變化,放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是暢銷題材。」張頤武認為,「加上麥家所具有的出色的寫作技巧和獨樹一幟的敘述特色,使他的小說環環相扣、邏輯嚴密,情節緊張詭奇,這些特質強烈地吸引國外讀者。」
海外媒體的報導驗證了這個說法,認為抱著獵奇心態的西方讀者,可能會從麥家的作品中發現,中國式的懸疑故事同樣讓人慾罷不能。2月21日的美國《紐約時報》刊出標題為《一個中國諜戰小說家筆下的秘密世界》的麥家專訪,開篇便道出了《紐約時報》對麥家懷有濃厚興趣的理由--「他在作品中所描述的秘密世界,是大多數中國人並不所知的,外國人更是一無所知」,並援引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王德威的評論:麥家的小說藝術風格「混合了革命歷史傳奇和間諜小說,又有西方間諜小說和心理驚悚文學的影響」。此前,《華爾街日報》推介英文版《解密》時稱,「從故事一開始,就讓讀者不得不參與到密碼的破譯中去」。
文化門檻和難度係數都剛剛好
「麥家受到歡迎的另一個要素是作品在通俗文學的外表下有著純文學氣質。」張頤武說,「我時常覺得偵探推理小說有一個麻煩,就是只有數學的精神,沒有人性的情懷。但是,麥家的作品既有數學的精神,又有人性的情懷。他的諜戰故事細緻深入地觀察人的欲望、人在各種環境下的變化。」他認為,麥家有一點像英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在通俗文學市場和純文學市場之間的一個交叉式的人物,對文學的把握非常精準」。
正是對交叉市場的精準把握,讓麥家的作品有了「走出去」的可能:《解密》對於國外讀者來說,文化門檻不高不低,難度係數正正好。
文化差異的門檻往往把大多數中國文學攔在了國門內。張頤武說:「比如,從通俗文學說,金庸的武俠小說很好,中國人很愛看,但因為翻譯的緣故,更準確地來說是因為一般的外國讀者很難進入中國文化語境的緣故,它要打入西方市場就很難。從純文學說,就連像莫言這樣已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外國讀者要理解他作品中的人物和意旨也很難,比如《生死疲勞》裡不停地變豬、變牛,看暈了。」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