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華輿訊 據歐時大參報導昨天(9月26日),巴黎11區《查理周刊》舊址發生持刀恐襲事件。據法新社報導,案發後,警方在巴士底歌劇院附近逮捕一名嫌犯Ali H.,巴基斯坦人,在巴黎打擊犯罪大隊反恐組(SAT)對他第一次訊問時即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法新社發布的9月25日警方逮捕嫌犯畫面。(法新社圖)
目標是《查理周刊》
據《巴黎人報》報導,嫌犯Ali H.,2002年出生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三年前(也有媒體報導是2018年8月)來到法國,屬於「無父母陪伴的未成年人」(mineur isolé)。
Ali H. 向警方供述,之所以選擇巴黎11區Nicolas-Appert街作案,是因為他以為那裡仍是諷刺雜誌《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的辦公樓,並相信被自己襲擊的兩人是《查理周刊》的工作人員。Ali H.還承認自己在作案前一天去踩過點。
▲2015年1月遭到恐怖襲擊後,《查理周刊》已搬去新址辦公,具體地址保密,且被嚴密保護。圖為25日持刀恐襲案發地點。目前在此處辦公的是「第一線」(Premières lignes)媒體公司。「第一線」是《查理周刊》恐襲時的鄰居,《查理周刊》搬走後,「第一線」搬進《查理周刊》舊址繼續辦公。25日持刀恐襲案中的兩名傷者為「第一線」的記者,案發時在辦公樓外抽菸休息。(法新社資料圖)
監控錄像顯示,Ali H.當天在發起攻擊前多次經過《查理周刊》舊址。警方逮捕他時在其雙肩包裡搜到油漆溶劑油(white spirit),是他原本打算用來縱火燒辦公樓的。
據法新社援引消息人士稱,Ali H.在翻譯的幫助下供述說,自己對《查理周刊》重新刊發先知漫畫「感到憤怒」「無法忍受」。
▲巴黎特別重罪法庭9月2日開庭審理《查理周刊》恐襲案及相關的兩樁恐襲案。值開審恐襲案之際,《查理周刊》重新刊發先知漫畫,以此表示捍衛言論自由的原則立場,拒絕向伊斯蘭極端勢力低頭。再版漫畫剛剛面世便告罄,同時,蓋達組織(Al-Qaïda)警告將採取報復行動。圖為9月2日,荷槍實彈的警察負責守衛法院大樓。(法新社圖)
法國《世界報》報導,Ali H.在被捕後很快承認作案行為有「政治色彩」,是否有宗教原因仍待確定,但他已否認與蓋達組織(Al-Qaïda)有關。
▲《查理周刊》重發先知漫畫後,巴基斯坦國內爆發遊行示威。(法新社圖)
案發後,警方逮捕了Ali H.曾經在巴黎北郊Cergy(95省)的1名前室友,以及現在Pantin(93省)住所的5名巴基斯坦室友,以調查這些人是否了解Ali H.的襲擊計劃,是否為他提供幫助。
周五被警方拘留的33歲阿爾及利亞男子已被釋放。警方抓捕他的原因是監控顯示其在案發後曾與Ali H.有過交談。不過,該男子解釋說自己當時是在試圖抓住Ali H.,結果反被後者威脅,巴黎公交公司(RATP)監控錄像證實了這一點。
未成年人身份引爭議
周五晚,內政部長達爾馬寧(Gérald Darmanin)在法國電視二臺晚間新聞上透露,嫌犯三年前來到法國,屬於「無父母陪伴的未成年人」,不在法國監控名單Fiche S上,也沒有極端化記錄。
今年6月,Ali H.曾因在巴黎攜帶武器(螺絲刀)被警方逮捕,但當時他尚未成年,所以僅被巴黎未成年人法院判處「執法警告」(rappel à la loi)。
今年8月,在瓦茲河谷省兒童社會扶助系統(ASE)的幫助下,Ali H.還做了一份實習。8月10日,Ali H.年滿18歲,不再歸兒童社會扶助系統管理。
《世界報》報導,Ali H.在抵達法國後提交的出生證明顯示,其出生日期為2002年8月10日,並得到數字指紋的印證。
2018年8月17日,Ali H.由巴黎北郊瓦茲河谷省負責未成年難民的兒童社會扶助系統(ASE,由各省政府負責)接待。但很快,瓦茲河谷省當局就向司法機關提出對Ali H.未成年身份的質疑,因為他看上去比出生證明上的年齡要「老」得多。
不過,2019年7月19日,Cergy-Pointoise未成年人法院法官拒絕了對Ali H.進行骨齡檢測的要求。《巴黎人報》稱,在法國,大部分情況法官都會拒絕,一是基於對未成年人的有利推斷,二是「骨齡檢測並不可靠」。
《費加羅報》指出,鑑於Ali H.已年滿18歲,不再享有未成年人保護,若沒有合法居留或將被法國驅逐出境。
法國無父母陪伴未成年移民人數暴增
就在巴黎持刀恐襲事件發生前兩天,9月23日,《費加羅報》發文稱,法國無父母陪伴未成年移民人數暴增,2020年收留人數或將達到4萬名;而2014年,被兒童社會扶助系統(ASE)安置的人數僅有4000。
法國省長協會(ADF)一名幹部向《費加羅報》透露,自今年1月1日以來,幾乎平均每天接待100名無父母陪伴未成年人,照此估算,今年全年將收留4萬人左右,其中一半人需要接受骨齡檢測才能確認未成年人身份。省長協會指出,接待一名未成年人每年約花費5萬歐元,4萬人就要花20億歐元,雖然國家給補貼,但這對於各省來說仍是沉重的負擔。
▲今年7月30日,一些被省兒童社會扶助系統(ASE)認定是「成年人」的無父母陪伴的未成年人以及支持者來到法國最高行政法院(Conseil d'État)前示威,抗議未得到妥善安置。「無國界醫生」(MSF)稱,在巴黎大區,約有300名未成年人被兒童社會扶助系統(ASE)拒絕接待。(Francebleue相關報導截圖)
《費加羅報》稱,今年進入法國的未成年人裡有三分之二來自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剩下的三分之一大部分來自近東和中東地區。
事實上,無父母陪伴未成年移民也是極右和右翼政黨的「保留」話題之一。25日晚,右派共和黨議員西奧蒂(Eric Ciotti)發推特稱,巴黎持刀恐襲主嫌「純粹是所謂無父母陪伴未成年人移民團夥的產物」,並要求「實行骨齡檢測來判定真實年齡」。
西奧蒂的言論引發爭議。共和黨歐盟議員François-Xavier Bellamy周六在Franceinfo節目中為西奧蒂辯護稱,西奧蒂不是質疑巴黎持刀恐襲事件主嫌是否未成年,而是在揭露「假未成年外國移民這一重大問題」。Bellamy表示:「巴黎警察總局自己說的,巴黎市公共場所60%的暴力事件都來自無父母陪伴的外國未成年人。」共和黨歐盟議員更「補刀」說,巴黎警察總局敦促巴黎市府核實這些人是否真的未成年,但巴黎市府出於「意識形態的原因」拒絕這麼做。
▲Franceinfo9月25日報導,根據法國司法部今年4月的數據,法國監獄關押65000名犯人,其中23.5%為外國國籍,而法國外國人口比例只有7%。不過,Franceinfo指出,在罪行相同的情況下,外國籍罪犯的判決更加嚴厲。(法新社圖)
法新社近日曾發文指出,這些無父母陪伴的未成年人非常容易成為法國當地犯罪團夥的「獵物」,利用其進行「無成本」犯罪。法國前總統奧朗德25日晚在BFM電視臺上表示,巴黎持刀恐襲案中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嫌犯也是從普通輕罪走向「極端化」,這與土魯斯連環槍擊案兇手梅拉赫(Mohammed Merah)等其他恐襲兇手有類似之處。
▲《巴黎人報》也曾多次對巴黎大區無父母陪伴外國未成年人做出報導。報導指出,不少未成年人在原住國成年人的「遙控指揮」下實施偷盜犯罪。2019年,伊夫林省破獲的偷竊藥店3人團夥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1歲,最大的13歲。(《巴黎人報》相關報導截圖)
(原標題:為先知復仇,巴黎恐襲兇手怒砍兩人,還想燒了查理周刊樓!未成年移民管理再引爭議)
來源: 歐時大參
安卓用戶,可在各應用商店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