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英語學習者是非常勤奮的。從小學到高中乃至到大學,甚至步入社會,學習英語十多年,既不會說英語,又聽不懂英語,更談不上用英語進行交流。學校裡,筆試成績好,口語卻很糟糕;雖然會讀、會寫,但就是聽不懂,說不出;有時即使寫出來,也不懂;很多人學了英語後到國外卻無法聽懂當地語言。寒窗苦讀好多年,空有一定量的詞彙基礎、語法知識,但卻「英語在心口難開」,給英語學習者以「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學習英語以及教授英語的人,都清楚明白口語的重要性,語言本身的學習目標,應該是用於交流、交往,而當前我國英語學習者的學習多數仍僅停留於應付考試階段,學習者對於英語的使用僅是停留在會寫會答,不會說的狀態。這種「只會認,難出口」的「啞巴英語」已經越來越成為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擯棄啞巴英語的牢籠,讓英語為我所用,從而提高學習者的英語口語應用能力,以適應未來工作和生活需要。
一、「啞巴英語」成因分析
基於哲學的視角,筆者認為,中國英語學習者「啞巴英語」現象的形成原因主要源於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
(1) 客觀因素
相對於英語學習者而言,客觀因素主要表現在英語語言結構認知能力和英語語言環境等。
a.英語語言結構認知能力
因缺乏英語語言結構認知,大多數中國英語學習者不知如何習得英語。儘管很努力很認真,也花費不少時間,自己的英語水平始終沒有質的改變。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英語學習興趣。
英語最基本的語言單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單位是短語或詞組,比短語或詞組更小的單位是詞,比詞更小的單位是語素,比語素更小的單位是音位(彭聃齡.《普通心理學》)。關於更多英語認知,請參閱筆者《認知英語,為學好英語準備》文獻。
b.英語語言環境
眾所周知,教學環境可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類。目前,在中國,無論那類教育,都缺乏英語語言環境。這嚴重影響英語學習者的聽說能力培養。
(2) 主觀因素
主觀因素主要表現教育者、學習內容或教學內容、學習者等幾個維度。
a. 教育者
I. 教育理論知識。英語教育者需要具備教育學理論相關知識。必須掌握教育學原理、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學論、學習論、教育設計論等知識;由於本文論述英語學科,所以教育者必須掌握英語學科教學論理論知識,從而指導英語教學設計與教學。除此之外,教育者必須掌握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以及其他交叉學科前沿知識。從而為英語學科教學服務,為促進英語學習者學習效果服務。
II. 英語教育者專業知識背景。一個英語專業知識背景優秀,英語教學經驗豐富的教育者自然能傳授正確的英語知識。英語啟蒙教師,對學習者的英語學習很重要。對於那些英語教育者,姑置不論其語音語調是否地道,甚至連準確性都難以令人滿意,對語言的運用和掌握更是捉襟見肘,破綻百出的教育者,試想其指導的學生英語學習效果會怎樣?
III. 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應試教育」在我國的英語教育發展中佔主導地位。傳統填鴨式教學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的翻譯教學法為主,以純語言點、語法點為主,學習者課後採用作業形式消化為輔。在整個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解釋語言的含義和用法來支配整個課堂,而學習者的參與卻微乎其微。結果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在分析句子結構、翻譯文章等方面是能手,但用英語與人交流的能力卻是差強人意,這種英語能力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總之,多數學校由於受考試的影響,只重視書面語言表述和聽力訓練,追求高分數,不重視口語表達、聽力與書面表述的相互促進關係,忽略了對學生日常口語表述能力的培養,把英語學成「啞巴」英語。教育者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程度嚴重影響其教學質量。教育者需掌握當前的MOOCS,SPOOC,翻轉課堂,混合教學、微課等技術,從而為促進英語教學質量服務。以及英語口語教學考核機制不健全,導致難以評估英語學習者實際學習效果等。
b.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與英語學習者實際需要脫節,不能因材施教。由於英語學習者基礎知識薄弱,教學內容及其排列順序不符學習者心理認知規律,使學習者產生厭學情緒,久而久之,就使學習者對英語失去了學習興趣。因此,教育者必須基於教育對象的認知心理,用最近發展區理論,遵行有意義教學策略,編排教學內容順序,從而使英語學習者易於掌握所學知識,促進知識遷移,學以致用。
c.學習者
I. 心理特徵。
學習者心理特徵是影響學習主體的最主要因素。教學實踐證明,積極主動的學習者,其學習效果遠超於那些被動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害怕出錯,好面子,怕丟臉,害怕自我形象受損,自卑型或不願意開口或不敢開口的英語學習者,擔心說錯產生的害羞及自卑心理,無話可說和不知從何說起產生的困惑和迷惘心理最終都學成了「啞巴英語」;意志堅定,能排除各類學習困難,具有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且能堅持天天學習英語的學習者,其英語綜合能力明顯要強很多。總的來說,學習者學習英語目的、學習該語言的欲望、對該語言學習環境的態度及努力程度等因素將直接影響最終的英語學習效果。因此,英語學習者想學好英語,首先必須認知自己的心理特徵,從而知曉如何克服面對的困難。
II. 學習策略。學習策略涉及學習方法範疇,涉及內容很多。在此,僅提及主要幾點。
首先、有學習規劃總比無任何規劃好很多。有了學習規劃,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更能促進英語學習效果,更能提高英語能力;
第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將此方法無限循環下去,每次循環後進行自我反省與認知,總結學習效果,反思自我學習體驗,是有所進步,還是止步不前。如此反覆,獲得英語學習元認知策略,從而促進英語學習效果;所謂元認知策略,是指認知的認知,即知其然,必知所以然。學習策略不正確,必將影響學習效果。那些死記單詞和語法,輕聽力和口語表達;死記句子,不會連詞成句,忽視「應用」與「實用」之重要性的英語學習者,表面上是學了英語,但一到真實場景,就不知所云;
第三、請堅持前兩個步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學習成為一個種習慣,就不覺得學習是一件枯燥的事了。特別是當從學習中體驗到學習樂趣時,你的自我效能感就會增強,從而激發你的學習熱情,有時不學你都覺得不爽、不舒服。
二、「啞巴英語」擺脫方案
據百度百科對啞巴英語的定義,啞巴英語是指極端注重書面表達和應試,嚴重忽略口頭表達與交際應用的英語,英語學習者表現為聽不懂,說不出。
從這一觀點看,擺脫啞巴英語需要解決兩方面問題,一是聽,即能不能聽懂的問題;二是說,即口頭表達能力。因為聽不懂,說不出,則無法與人溝通與交流。試想,有人問:「What is your name? (譯:你叫什麼名字?)」。你回答:「I’m fine. (譯:我很好。)」。這一情景,說明回答者沒聽懂;還可反思一下,是否經常這樣:有著強烈的表達欲望,卻開不了口? 雖開口,然聽者一臉蒙圈?這些問題都與聽和說有關係。
誠然,擺脫「啞巴英語」不能僅培養英語聽和說兩項基本能力。而應是對英語學習者進行聽、說、讀、寫和譯等綜合能力訓練,因為它們是任何一種語言所具備的基本方面,且聽、說、讀、寫和譯本身就是一個體系,彼此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少了任何一方面的能力,都會影響全局。
綜上所述,教育者和學習者雙方應該在對英語語言結構整體認知的基礎上,通過創設英語語言情景,基於認知心理學,整合教育者的教學風格和學習者的認知結構,採用頂層設計策略,自頂向下實施教學宏觀設計,自底向上進行教學過程微觀設計後,基於特定的教學環境,綜合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設計適宜的道德化的評價機制,使用交互式教學策略,展開整體教學流程。(註:具體的「啞巴英語」擺脫方案與實施細節,請關注後續文章。)
三、結語
本文從「啞巴英語」產生背景,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擺脫「啞巴英語」方案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從理論視角給出了解決當前「啞巴英語」問題之策略。然從實際實踐的視角,本文所述觀點,不具有實際的操作性。本質原因是,此文僅作為筆者後續研究和實施英語教學的理論指導。具體的實施細節,將會在後續的文圖作品、音頻、視頻學習資源中得以實施。敬請關注後續學習資源。
參考文獻:
[1] 徐卓.淺析中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啞巴英語」的現象與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1):89.
[2] 曾凡強.「啞巴英語」現象成因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2(39):71-72.
[3] 張麗雲.公安高職院校「啞巴英語」成因分析及改革策略[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08):168-169.
[4] 王歡.對交互式教學法應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研究[J].西部皮革,2017,39(04):190.
[5] 李順.不學啞巴英語[J].學周刊,2011(3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