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遭受疫情脫歐雙重打擊

2021-01-11 東方財富網

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25日向議會作支出審查報告時說,今年英國經濟預計萎縮11.3%,這將是300多年以來英國經濟的最大降幅。為應對新冠疫情,今年英國政府支出已達到2800億英鎊,預計明年還將支出550億英鎊。同時,今年政府借貸預計將達3940億英鎊,相當於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9%。

疫情反彈導致復甦受阻

自英政府宣布自3月下旬全面「禁足」之後,本已遭受「脫歐」不確定影響的經濟迅速雪上加霜。

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第二季度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滑19.8%,這是繼第一季度下降2.2%後的連續萎縮,英國經濟由此陷入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全面「禁足」雖然姍姍來遲,但成效明顯。為了拯救經濟,英國在疫情好轉時逐步放鬆防控。5月份開始漸漸復產復工,7月份商店逐漸開門,8月份為鼓勵餐飲等服務業,政府出臺就餐「打折」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各項經濟指標一度反彈強勁。數據顯示,英國GDP在經歷第二季度創紀錄萎縮之後,第三季度環比增長15.5%。

然而,放鬆舉措導致疫情再度嚴重,英政府不得不採取連續的收緊措施。9月22日,英國首相詹森宣布,國家處於「危險轉折點」,將採取多項嚴格舉措。10月12日,英政府出臺英格蘭三級新冠警戒系統。英政府10月31日宣布,從11月5日起英格蘭地區再次實施為期4周的大範圍「禁足」。

防控的二度收緊使得經濟復甦步伐很快受阻。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學家詹姆斯·史密斯表示,英國經濟復甦勢頭將在10月發生逆轉。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分析師露絲·格雷戈裡表示,再次收緊的措施,必定影響經濟復甦進程,今年第四季度英國經濟「可能完全沒有增長」。

英國商業團體認為,新一輪大範圍封鎖將使更多企業陷入困境。英國工業聯合會負責人卡羅琳·費爾貝恩說:「第二次全面封鎖標誌著寒冬的開始。」英國商會總幹事亞當·馬歇爾表示:「許多企業現在的處境比疫情暴發之初要糟糕得多。」

英國埃信華邁公司11月23日發布的最新月度調查顯示,英國11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7.4,為6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該公司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克裡斯·威廉姆森表示,隨著封鎖措施再次導致商業活動大範圍崩潰,11月的數據將英國經濟指向「二次探底」。

「脫歐」不確定影響持續存在

雖然今年1月31日英國宣布正式「脫歐」,但英歐雙方未能就貿易關稅等一系列問題達成一致,因此進入到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然而,隨著過渡期將於今年年底結束,雖經歷若干輪談判,懸而未決的問題至今仍在,持續的不確定性已導致企業遭受進一步打擊。

英國汽車製造商與經銷商協會10月2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英國汽車總產量約為63.3萬輛,同比下滑35.9%。該協會主席喬治·吉萊斯皮表示,為應對未知的「脫歐」結果,該行業已花費數億英鎊進行準備。

該協會數據還顯示,如果英歐雙方未能就貿易關稅達成一致,英歐貿易將不得採取WTO關稅條款,這將導致英國汽車業在未來五年內損失約554億英鎊,英國汽車年產量預計將持續下降到100萬輛以下,售至歐盟的英國製造電動汽車成本平均每輛將增加約2000英鎊。

該協會執行長邁克·霍斯表示,疫情已給英國汽車業造成嚴重破壞,但是如果英歐未能達成最終協議,「無協議脫歐」將給汽車行業及從業者帶來「毀滅性打擊」。

「脫歐」不確定性不僅影響汽車製造業,也對英國十分重要的金融業造成一定影響。英國《金融時報》10月4日報導稱,「脫歐」不確定性導致倫敦的資產管理公司「招聘癱瘓」。

該報導稱,自2016年公投以來,許多英國基金公司要麼在歐盟新設實體機構,要麼增加現有分支,以試圖在「脫歐」之後繼續為歐洲投資者提供服務,其中盧森堡和愛爾蘭贏得最多業務。同時,業內對歐洲主要市場監管機構或將收緊資產管理外包規則的預測,也導致進一步的「工作轉移」。報導援引安永英國財富與資產管理合伙人西蒙·特納的話稱,由於至今尚未達成任何協議,未來幾個月公司可能會採取進一步行動。

英國媒體《倫敦晚報》9月援引一家智庫研究報告稱,根據倫敦政經學院的建模顯示,從長期來看,「無協議脫歐」對英國經濟造成的損失將是新冠疫情所造成損失的兩到三倍。最近,英國央行行長安德魯·貝利也表示,「無協議脫歐」給英國帶來的長期損害將大於新冠疫情。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在近日發表的一篇名為《世界能從新冠疫情中學到什麼》的文章中指出,通過對比各國在平衡「生命損失」和「經濟損失」的成效看,如未能很好控制住疫情,往往最終會遭受「高死亡率」和「經濟損失」的雙重打擊。

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表示,預計到2022年第四季度英國經濟產出能恢復到疫前水平,但經濟「傷疤」恐將持續存在。「英國的健康緊急情況尚未結束,而經濟緊急情況才剛剛開始。」蘇納克說。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相關焦點

  • 脫歐遙遙無期?英國經濟下滑,法國「落井下石」在脫歐談判中施壓
    據英國太陽報報導,法國已經發出信號,將利用冠狀病毒對英國經濟的巨大打擊,在脫歐談判中對鮑裡斯·詹森施壓。早在2017年,英國就被「法國」擠出世界經濟體前五的行列,變成了第六,並且IMF主席拉加德也曾斷言,脫歐公投已經對英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2017年以來英國經濟增長已經顯著放緩;而且由於脫歐之後貿易規則的不確定性增加,很多企業傾向於放緩投資。現在的疫情對於英國經濟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 外媒:脫歐和疫情讓英國經濟陷困境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法國《回聲報》網站12月14日發表了題為《不管能否協議脫歐,英國經濟已經遭殃了》的報導稱,2021年1月1日英國脫歐過渡期將結束,無論英國和歐盟能否達成貿易協議,英國經濟都已無法避免地受到了衝擊。
  • 脫歐+疫情雙重壓力,英國經濟二次衰退風險升溫,英鎊或面臨2008年...
    疫情肆虐導致貿易受阻英國面臨食品危機威脅在英國脫歐貿易談判最後期限臨近之際,新冠病毒變異又給英國經濟帶來新的一擊,使該國瀕臨二次衰退邊緣。感染人數激增不僅給2020年尾抹上了一層黯淡色彩,還可能影響到2021年前景。
  • 展望後脫歐時代的英國經濟
    當前,英國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和「脫歐」的雙重挑戰。近日,經合組織一份報告顯示,英國政府如果加大對數字經濟、服務業、綠色基礎設施和勞動者技能培訓等產業的投資,將有助於提高生產力並向低碳經濟轉型,從而實現經濟復甦。
  • 英國央行:如未能達成脫歐協議,英鎊匯率可能會下跌
    英國央行表示,疫苗可能會降低經濟前景的下行風險,英國近期的前景大致符合委員會在11月報告中的預期,即疫情將對短期支出造成更大的壓力。英國央行強調,如果歐盟貿易談判未能達成協議,英鎊匯率可能會下跌,而且相對於11月報告中的預測,CPI通脹可能會更高,GDP增長可能會更弱,預計明年春季CPI通脹率將大幅上升至目標水平。不過,在通脹方面取得良好進展的證據出現之前,英國央行不會收緊貨幣政策。 疫情讓英國遭受了幾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崩潰。
  • 脫歐不只影響經濟!英國海軍準備出動,或與歐洲國家爆發武力衝突
    英國此前雖然與歐盟就北愛爾蘭問題達成原則性一致,但雙方仍處於僵持狀態。一方面是因為英國與北海沿岸國家的漁業糾紛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歐盟希望英國在脫歐後,繼續遵守相關條令規定,這一點不被倫敦方面所接受。
  • 如果脫歐談判失敗,英國要承受的經濟和貿易打擊有多大?
    英國和歐盟之間關於 "脫歐 "後貿易協議的談判將於周日重啟,雙方都試圖在各自領導人召開危機電話會議後挽救一項協議。這裡總結一下如果談判失敗會有什麼風險。 如果不能達成協議,當英國在12月31日離開歐盟的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時,數十年來商品、服務、人員和資本的自由流動將戛然而止。
  • 疫情將如何影響英國脫歐過渡期談判
    原標題:疫情將如何影響英國脫歐過渡期談判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英國關閉了學校、餐館和工廠,還曾把首相詹森送進重症監護室,但它沒能阻礙「脫歐」談判繼續進行。
  • 「聖誕節協議」不是英國脫歐終局
    來源:環球網 英國和歐盟24日正式宣布,雙方已就最終的英國脫歐貿易協議達成一致。無論該協議內容對雙方關係的前景影響如何,至少英國眼下暫時避免了疫情加重和無序脫歐的雙重險境。
  • 英國「脫歐」大結局
    早在今年1月29日,歐洲議會投票通過「脫歐」協議的當天,法國總統馬克龍便對英國離開歐盟表達遺憾。他稱英國「脫歐」的日子是「悲傷的一天」,對歐洲來說,這一結果是「失敗和教訓」。排除對團結的衝擊以及可能形成的示範效應不說,經濟上的損失也是顯而易見的。此前,歐洲經濟和財政政策研究中心一份研究報告認為,英國退出後,歐盟每年新增100億歐元左右的資金缺口。
  • 英國脫歐 對全球經濟意味著什麼?
    英國首相卡梅倫今年2月20日宣布,英國將於今年6月23日舉行脫歐公投。若公投決定脫歐,將令歐盟失去其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富裕的金融中心。卡梅倫曾表示,英國留在歐盟會更好。如今,距公投日只剩百天。隨著朔伊布勒的明確表態,英國脫歐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哪些影響,是否真的會引發全球性風險,這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話題。去or留?
  • 英國和歐盟重啟貿易關係談判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王婧)英國與歐盟未來關係談判將於22日重啟。這是上周陷入僵局後英國與歐盟雙方談判的最新進展。不過,英國首相府表示,不排除雙方無法達成協議的可能。外界關於「無協議脫歐」的擔憂正在上升,歐洲經濟在第二波疫情中蒙上可能遭受雙重衝擊的陰影。
  • 疫情衝擊+技術替代,英國數百萬名低薪工人正面臨失業的雙重打擊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有報告顯示,疫情正加快技術取代人類工作的速度,這使得英國的低薪工人面臨 "雙重打擊"。英國工人和技術委員會表示,這份」雙重打擊「在於,零售業和酒店業等行業工人先是被辭退,再是被自動化技術代替。薪酬差距也將擴大,年輕人、女性和少數族裔將深受打擊。
  • 英歐貿易談判進展艱難脫歐「後遺症」持續困擾英國經濟
    受脫歐不確定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影響,今年英國經濟表現慘澹。12月1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0年,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下滑11.2%,預計成為今年全球GDP下降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報告稱,到2021年年底,英國的經濟規模將比新冠肺炎疫情前縮減6%以上。
  • 美國的風向標英國,為何要脫離歐盟?英國脫歐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英國脫歐,對我國有什麼影響?英國為啥要脫歐,是因為帶不動隊友嗎?地理冷姿勢帶你漲知識,大家好我是姿勢君,今天姿勢君來和大家聊聊英國脫歐的那些事。瞅見沒有,一開始就沒帶英國玩兒。這6個國家在1965年籤署《布魯塞爾條約》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稱為歐洲共同體,該條約於1967年7月1日生效,歐洲共同體總部設立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這也是因為在二戰之後歐洲統一思潮的興起,經歷了一戰和二戰後的歐洲,經濟和人口遭受了巨大的打擊,於是歐洲各國聯合起來的想法就誕生了。
  • 英國脫歐,和美國有啥關係?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結構生物學教授史蒂芬·柯裡表示,「大學和科研機構對『脫歐』問題表示擔憂。英國的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海外投資,而相對封閉的政策環境,也限制了英國科研機構同企業一起發揮高科技產業對外投資的優勢,不利於英國經濟的增長。」實際上在全球衛星導航領域,英國已經決心甩開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單幹,但是其前途未卜。
  • 為「脫歐」止損?向美國示好?英國為何不顧疫情猛漲軍費
    詹森稱,這筆新增軍費將幫助英國重振軍隊,增設國家網絡部隊、太空司令部和人工智慧局。 這是英國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軍費增長。有評論稱,詹森頂住財政壓力猛漲軍費,意在修補「脫歐」對英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損失。也有人質疑,詹森又一次在鏡頭前表現得果斷無畏,幾乎無視新冠疫情,但這筆高額開支從哪來?如何花?又能有多大用?
  • 開盤:關注疫情與英國脫歐僵局 美股周一低開
    市場關注美國財政刺激措施與英國脫歐談判的進展。據悉英國周一將退出脫歐談判。道指跌75.89點,或0.25%,報30142.37點;納指跌1.97點,或0.02%,報12462.27點;標普500指數跌8.08點,或0.22%,報3691.04點。 上周五美股收高,三大股指均創歷史最高收盤紀錄。
  • 英格蘭銀行行長稱脫歐去全球化傷害英國經濟
    參考消息網9月20日報導英媒稱,馬克·卡尼18日說,英國脫歐是去全球化的一個獨特例子,隨著與歐盟的貿易關係弱化,英國經濟將受到傷害,即使在最近英鎊貶值產生的效應消失後,通脹壓力仍會增加。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9月18日報導,這位英格蘭銀行行長說,儘管英國脫歐的本意不是切斷英國與全世界的聯繫,但這可能是一開始最主要的後果,因為與歐洲的貿易關係會被破壞,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也需要時間去培養。卡尼說,這讓英國脫歐成為「去全球化」的一個例子,這可能意味著消費者要承受更高的價格,還有可能必須通過加息來抑制通脹。
  • 關注疫情與英國脫歐僵局 美股三大指數集體低開
    市場關注美國財政刺激措施與英國脫歐談判的進展。據悉英國周一將退出脫歐談判。上周五美股收高,三大股指均創歷史最高收盤紀錄。道指成分股英特爾(INTC)股價走低,此前有報導稱蘋果計劃最早從2021年開始開發性能優於英特爾處理器的Mac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