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齡流產問題引發社會關注,是社會的開放還是教育的缺失

2020-07-28 妙妙育兒日誌

央視報導:我國每年有1300萬例人工流產手術,重複率高達55.9%。平均年齡28歲,最小的只有13歲。

北京林業大學性與性別研究所所長方剛呼籲,家長要把性教育的重點放在給孩子傳播正確的性觀念與戀愛觀念上。

低齡流產問題引發社會關注,是社會的開放還是教育的缺失

可很多家長、老師「談性色變」,不僅避而不談還嚴厲阻止孩子接觸關於性的各種話題,可家長、老師的閉口不談並不能阻止什麼,只會讓孩子從別的渠道獲取這方面知識,一不小心就誤入歧途。

低齡流產問題引發社會關注,是社會的開放還是教育的缺失


一項調查表明,對於避孕知識,62%的青少年最相信的來源是家長;但僅有16%的青少年稱從家長處得到了避孕知識。隨著青少年的性觀念越來越開放,從網絡上輕而易舉就能找到與「性」有關的話題和故事,家長更要加以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低齡流產問題引發社會關注,是社會的開放還是教育的缺失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兩個人相愛後,在彼此都願意的情況下做愛,這是表達情感的方式,小朋友還不能這樣做,長大成人後才可以,愛是需要雙方都負責的。這些沒什麼是不能和孩子講的,孩子遠比你想像的懂得多,家長要做的就是正確的引導。


低齡流產問題引發社會關注,是社會的開放還是教育的缺失

網友「老姚」女兒今年16歲了,這方面的教育讓他很是糾結,「有些事情提醒早了,害怕勾起孩子的好奇心,不早點提醒又怕晚了出問題。」每一代人的「性」價值觀標準都是不同的,與其帶著女兒去打胎,不如告訴他怎麼保護自己,將傷害降到最低。


低齡流產問題引發社會關注,是社會的開放還是教育的缺失

網友「木易楊」說:「我的辦法是和女兒一起看電影、電視劇,或是在生活中遇到與此有關的事情時,會不經意地跟她談起這些,引導她怎麼處理,怎麼評價,怎麼保護自己。」家長們都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引導女兒。

低齡流產問題引發社會關注,是社會的開放還是教育的缺失


作家羅松說過:「給女兒最好的保護是底線教育,給兒子最好的保護是陽光教育。」讓女兒學會保護自己,家長一定要告訴女兒這四個底線:

一、生命是父母給你最珍貴的禮物,所以不要因為任何事出賣和傷害自己的身體。聽過很多為情自殺的女孩子,不管是跳樓還是割腕,都是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這樣做最傷心的還是自己的父母,一定要從小告訴女兒:無論什麼時候,遇到什麼困難爸爸媽媽都會陪著你,幫你度過難關,一定不要做傷害自己身體的事。


低齡流產問題引發社會關注,是社會的開放還是教育的缺失

二、想要活得有底氣,一定要經濟獨立。小時候錢是爸媽給的,孩子從來不知道賺錢有多麼不容易,長大後發現生活很艱難,吃不了苦,以至於有的女孩子會用一些錯誤的方式去賺錢,誤入歧途。父母一定要告訴女兒:掙錢確實不易,但要想活得有底氣,必須要經濟獨立,好好學習。


低齡流產問題引發社會關注,是社會的開放還是教育的缺失

三、不要為了一個不愛你的人而無底線的犧牲自己。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女孩子往往都會有心儀的對象,無論孩子什麼時候選擇戀愛,家長一定要告訴女孩:要自尊自愛,愛一個人可以,但不可以沒有底線的去犧牲自己,因為想讓你無底線犧牲自己的人一定不愛你。

低齡流產問題引發社會關注,是社會的開放還是教育的缺失

家裡有女兒的一定要從小告訴孩子這些話,避免以後受到傷害,家長再後悔莫及。

孩子的早期教育,我為什麼給他選擇「貼紙書」,建議父母看一看

李亞鵬遭女兒屏蔽朋友圈,父女關係要從3歲前抓起,錯過難再彌補

李玫瑾: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家長教育起來一定要講究方法

相關焦點

  • 多部法律草案密集審議 內容變化備受社會關注
    其中很多變化都是備受社會關注的熱點,一起來看看。熱點一:法定最低刑責年齡擬個別下調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13日提請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同時,將收容教養修改為專門矯治教育。
  • 為啥西方社會人人都穿西裝?牛劍兒低齡留學101問
    但我們Chester老師接觸的絕大多數低齡留學的孩子都屬於雪中送炭類型的,家長看到孩子在國內的體制內學校學習非常痛苦,填鴨式教育下孩子們的身心都倍感疲勞,所以為了讓孩子能夠在一個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環境下學習成長,才選擇不遠萬裡送孩子去英國讀小學和中學。
  • 影響社會進步的幾大教育市場缺失是哪些呢?
    影響社會進步的幾大教育市場缺失:家長的持續教育和家長婚姻心理教育學校、學校心理專業教師的普遍缺失、高校心理專業學生招生數量與需求嚴重不對等後果:社會競爭和貧富差距以及房價的高位運行導致部分年輕人婚戀觀畸形,婚戀觀畸形導致孕育子女動機畸形,或者撫養無法做到有愛心有陪伴,或者夫妻相處模式畸形
  • 海南高考作文話題成尖銳社會問題 引發廣泛關注
    海南高考作文話題成尖銳社會問題 引發廣泛關注 如何處理好同學關係衍生為一種尖銳的社會問題。加上媒體曾報導的復旦大學學子遭舍友投毒等多篇同學殺同學的報導,讓這一作文話題衍生為一種尖銳的社會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志趣相投同學關係才會親近  鄧京瑤:我跟同學相處得還算可以,沒產生什麼矛盾。我覺得,同學間的關係好不好、走得近不近主要看是否投緣、興趣愛好是否相近、氣場是否相互吸引。
  • 諾斯 | 從有限通路社會到開放通路社會
    長期以來經濟史的基本問題一直是:為何一些國家在18世紀末期和19世紀初期實現了穩定的經濟發展,而另一些國家未能實現?在20世紀,為何一些國家產生了足以維持經濟發展的制度,而大多數國家仍未能發展出繁榮的市場、競爭和穩定的政治與文化?沒有任何因素能單獨解釋經濟發展,不管是資本積累、人力資本、資源稟賦、國際貿易還是地理位置。
  • 中國的性教育,究竟有多缺失?
    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似乎沒那麼多人關注:性教育。1早熟的青少年和缺失的性知識女孩和男孩一般出現青春期首發徵象的年齡分別為 10.5 歲和 11.5 歲。根據《中國日報》的報導:「國家衛計委的一名研究人員估計,全國一年約有 1300 萬例人工流產,甚至更多。」
  • 關注「問題」少年 代表建議可對父母責令強制親職教育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中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陳海儀擬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建議,設立少年司法矯教制度,讓「問題」少年轉化為無害的社會人。「責令管教」等措施存在諸多問題近期,幾起低齡未成年人惡性案件,又一次引發公眾對「刑事責任年齡調整」等問題的熱議。
  • 科學研究與社會責任——科研倫理問題面面觀
    科研倫理受世界各地重大事件的影響而發生變化,科學進步和文化價值觀的變化也會推動倫理規範發生變化,旁觀者風險、大數據、開放科學、公眾參與科學等新興議題引發關注。從執行監督層面看,還需要把遵守倫理規範的承諾轉化為內在機制,消除促使研究人員違反倫理原則的誘因。
  • 中國社會道德問題有三大表現 也有輿論放大因素
    在我國社會生產生活方式日益變革的大背景下,包括道德在內的社會意識形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多樣、多變的複雜情況。當前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是應該怎樣評價我國現階段的社會道德狀況,道德總體上是進步的,還是退步的?這個問題已經超出單純道德評價的範疇,涉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成就的評價,需要進行深入的分析。
  • 中國的性教育,究竟有多缺失?-虎嗅網
    近日,國內外頻頻爆出性侵案件,引起廣大網友關注。上周爆出的《上市公司高管被指性侵養女四年 警方立案》,更是引發了關於「對兒童的性犯罪」的熱議。對兒童的性犯罪,其實並不罕見。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似乎沒那麼多人關注:性教育。
  • 英語學習與開放社會
    無可否認,韋博及類似機構將外教口語的教學方法引入國內,確實可以滿足一定的市場需求,教學本身也無可非議,但問題在學費太昂貴、機構太商業化。但是,社會在不斷開放,人們接觸英語的機會越來越多,自然習得語言的機會和能力不斷增強,語言培訓機構的作用就相對減少。可以設問一下,我們的中文有幾個是靠語言機構或學校教出來的?所以,韋博及類似語培機構,會被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和人們英語自學能力的提升而擊敗。
  • 改革引發「教育家」爭議:當代中國缺失教育家?
    改革引發「教育家」爭議:當代中國缺失教育家?  甚至有人提出——   當代中國是否缺失教育家  這是一個很難用「是」或者「不是」來作判斷性回答的問題。   「人們通常認為的當代中國缺失教育家,是指缺乏像蔡元培先生那樣傳統意義上的教育家。」
  • 教育的局部缺失引發生命無端逝去 ——大學生墜亡案輿情觀察
    簡單的數據背後,是一條條鮮活生命的消失,大學生身心健康問題亟待關注。 輿情綜述10月15日晚,江蘇大學發布該校一學生非正常死亡的情況通報:10月12日17時03分左右,我校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一學生從主A樓6樓衛生間墜樓。事發後,學校相關人員立即撥打120、110電話。
  • 上海公共廁所,引發的社會道德問題,你知道嗎
    由於國家的強盛和經濟發展迅速,國家越來越注重公共場所的質量和品質,關注的民生問題也越來越多,城市目前最多的公共場所就是公廁,這也代表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之一,但是最近卻因公廁裡的東西引發了社會道德問題。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加上滿足現代人們生活需求,公共廁所也隨著現代化、科技化,許多的公共廁所所具備的設施,堪比精裝修的房子,裡面開始具備空調、洗手液、公共衛生紙、淨化器等,就是因為這些東西引發了社會道德問題。
  • 中年女演員的「消失」,是社會審美的缺失
    而中年女性「消失」的背後,是社會對青春少女的單一而局限的審美。熒幕上中年女演員的「被缺席」,也是整個社會審美上的一種缺失。在如此審美體系下,步入中年的女性充滿著年齡焦慮。為了不被拋棄,女明星們努力維持著少女時期的樣子,爭當「逆齡女神」。
  • ​性別角色錯位是教育問題還是社會問題,這絕不是小事
    》免費關注本號!國防教育網,服務全中國國防教育網,追逐強國夢性別角色錯位是教育問題還是社會問題,這絕不是小事今天,堂主帶大家來分析一個越來越普遍的社會現象:娘炮兒女漢子現象。該話題過於沉重,爭議性也很強,事關千家萬戶,歡迎各位後臺留言討論。
  • 低齡留學持續升溫,各方怎麼看?
    與此同時,低齡留學的目的也更加多元。   未成年階段學子,其自我保護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較弱,這也是最讓家長傷腦筋的問題。   低齡留學 學英語仍是主要目的   留學低齡化現象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低齡留學是指高中及高中以下的學生到國外讀書。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低齡留學成為一些家長的選擇。
  • 【新視野】社會環境變化:青少年教育的新課題
    時代在變,社會在變,客觀事物也在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離不開共時共存的社會環境,開放多元的社會環境,無疑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課題和新挑戰。面對青少年成長其中的社會環境的深刻變化,我們應保持清醒,研究新問題,探索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 綜述:臺鐵警員遇刺殉難 社會檢討警察配備及旅客安檢缺失
    綜述:臺鐵警員遇刺殉難 社會檢討警察配備及旅客安檢缺失 2019-${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丹憶   中新社北京7月8日電 (記者 楊程晨)一名鐵路警員日前處理列車警務時被刺身亡,連日來臺灣社會圍繞公共運輸安全的討論不斷
  • 「改革開放40周年社會變遷與社會治理」高端研討會在京舉行
    、社會治理,關注社會結構演變是中國社會學的一個傳統,階級階層問題既是一個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當中面臨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學術問題。  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吉林大學常務副校長邴正,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會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會長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