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說 | 上科大——使我們更優秀的催化劑

2021-02-21 上海科技大學

■ 唐一豐

■ 來自江蘇南京

■ 物質學院化學專業2015級本科生

■ 在校期間績點 3.9/4.0,伯克利交換期間績點 4.0/4.0


■ 目前已獲Offer:

芝加哥大學,分子工程:PhD 全獎

牛津大學,化學生物學:PhD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材料科學工程:PhD 全獎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化學:PhD 全獎

已決定前往芝加哥大學深造


■ 興趣愛好:

上科大首屆十佳歌手之一

音樂社成員,曾多次與同學組建樂隊演出,目前正在進行編曲的學習

健身愛好者,曾擔任上科大健身社社長,正在備考美國運動與醫學會私人教練認證

酷愛狼人殺遊戲,在校內組織過多次比賽,此前以一名之差惜敗進入北美賽區決賽的機會

畢業寄語

「嘗試的價值在於過程!」不想做歌手的健身教練不是優秀的化學家,我想這就是我理解的寬口徑人才。

 

2018年新年晚會Temper樂隊主唱

《感同身受》《如煙》

 

新生高校,代表著敢想敢闖的發展潛力


在有幸被芝加哥大學分子工程院錄取之後,我去參加了它舉辦的Visiting Weekend,其形式與上科大的校園開放日非常類似。這是一所剛剛成立不久的院系,其工程研究的領域相當廣泛,囊括了包括物理、化學、材料、電子信息工程、生命醫學工程等眾多學科,同時在不斷地探索不同學科交叉的可能性——這一切,都讓我回憶起四年前選擇上科大的場景。當年,我也正是被上科大這些特質所吸引:新生高校,代表著特立獨行、敢想敢闖的創新精神與發展潛力;學院間交流頻繁,院所內下不設系,代表著學科壁壘的坍縮與學術成果上的無限可能。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也許是對於上科大地理優勢最為形象的描述。身處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腹地,上海光源、蛋白質中心等科研機構與高通、AMD等技術公司呈輻射狀分布,上科大既為我們提供了便利的學習、就業資源,也讓我們在如此前沿科技的氛圍中耳濡目染。

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學會藉助學校所提供的平臺與機遇。上科大給我們提供的資源,如本科科研機會、出國交換項目等,大力推動著我們向著更加優秀的自己邁進。同時,多樣化的課程設計、人文關懷也不斷拓寬我們的視野,給予我們更多通往卓越的途徑。這像極了化學中催化劑的功能——催化劑能夠通過降低反應能壘、改變反應機理等多種方式,極大程度地提高一個化學反應的速率。如果把我的成長看作一個化學反應體系,那麼上科大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習生活與校園氛圍的關鍵詞:自由創新


我的課餘興趣相當廣泛,樂於嘗試各種不同的活動:演唱、編曲、健身、狼人殺……而學業上,恰恰也是同樣的情況:無論是蛋白質分子各有千秋的結構與功能,還是浮點運算中每一個字節的跳動,抑或是量子世界糾纏不清的粒子自旋,或者是商業管理中的權衡博弈,再加上像素和音軌的各種排列組合帶來的化學反應,都令我魂牽夢繞,心馳神往。有一種網上很火的說法,「小孩子才做選擇,作為大人我全都要」,形象地描述了我貪心的想法。

唐一豐攝影作品《Gas Chromatography》在物質學院學生攝影大賽中獲獎

而對於我這樣的奇葩,上科大是非常包容的。轉換專業,甚至是轉換學院都十分容易實現。只要是學生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學校與老師們都會予以支持。在課程設置上,通過普通物理、普通化學、信息科學導論與生命科學導論等必修課,引導學生跳出專業局限,嘗試了解不同的學科方向。跨專業選課從來只是在選課系統中一個click的事情,只要你確信這有助於你的學業或人生發展(並且不擔心GPA),那就去做吧。創業與管理學院、創意與藝術學院也一直在緊鑼密鼓地完善,各式通識課程與輔修項目更是不斷推陳出新,這為我們能夠點亮的技能樹加上了更多分支,為我們的學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與可能性。自由的學術與生活氛圍,是上科大提供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上科大「國際化」的特色十分突出,我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進行為期一學年的交換學習時更是深有體會。上科大多數課程堅持使用英文教材、英文課件,使我在沒有過多額外學習的情況下就一次通過了託福和GRE考試,在伯克利聽課也完全沒有感到水土不服,與當地同學、教授交流非常順暢。

在伯克利化學學院3+1交換項目時,作為Tutor講授Biophysical Chemistry課程

這樣的「國際化」更多地體現在思維方式上。加州在去年底經歷了一場百年罕見的嚴重山火,空氣品質一度非常糟糕。在最嚴重之時,周邊許多高校、高中都緊急停課,建議學生不要外出,而伯克利的教學還在正常進行。當時有相當多的學生就此事展開廣泛討論,並與學校進行了良好的溝通。學校官方的處理最後是停課了幾天,並且在空氣品質恢復後及時回歸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我想,這種有條理地表達自己合理訴求的理性方式,是在開放自由的思想指導下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在上科大,其實更是不乏這樣的情景。我們對於小到健身房器械的更新、宿舍的管理、食堂的餐飲,大到課程設計等諸多問題,都有屬於我們自己的發言權,學校服務方面也會積極回應。我更是覺得,只有在這樣自由溝通的土壤上,我們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放飛,催生更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在伯克利參加Language Exchange Program活動,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交流中秋節習俗


科研碰壁並不可怕,由四格漫畫轉化成的科研熱情不亞於論文成就感

大四的這段時間裡,身邊一些同學的科研成果由於足夠的積累已經完成質變,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有的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高影響力期刊上發表論文,有的在國際頂尖學術會議上通過poster、presentation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有的在學術競賽中力壓各大國際頂尖高校的對手斬獲殊榮。然而,我在科研上的情境則有些窘迫,在申請的時候尤甚——從結果上說,我本科階段的科研不算成功,沒有什麼直觀可見的成果能證明我曾付出的努力。事實上,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想嘗試在沒有師兄師姐帶領情況下獨自研究,並且在課題的選擇上也完全沒有考慮其操作上的複雜度。

 

也許這像是遊戲中一個新手選擇了噩夢難度,直接挑戰了關卡的BOSS。我非常感激我的導師李智教授,他給予了我自己選擇的權利,一直悉心地幫助我探索可能的通路,同時也鼓勵我本科科研不必太過注重結果,而要聚焦到能力的提升與思維的訓練上。無論是科研還是生涯規劃,他都耐心地以一個過來人的視角給我加以分析和啟發,令我獲益匪淺。最初對有機化學產生興趣,其實是源於對有機化學分子結構之美的體悟——一點一線涵蓋萬千世界。李老師曾在有機化學I課程中組織了ChemDraw(一款繪製化學結構式的軟體)四格漫畫比賽,我在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這種生動有趣、頗具創造力的表達方式,激發了我對科研的極大熱情。

李智教授有機化學I課程

ChemDraw四格漫畫比賽 

第一名作品《Chem-Ultraman》

就過程而言,我的科研嘗試仍然是成功的,它給我帶來的價值可能並不比一篇署有我姓名的論文要低。通過這段學習,學會閱讀前沿論文、熟悉專業術語、精進實驗技能等收穫,甚至都是次要的;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一段體驗,我找到了科研上真正的興趣所在。對我而言,比起穿著實驗服、護目鏡、丁腈橡膠手套在通風櫥裡處理試劑,我發現自己更喜歡Dry Lab——以理論計算與應用數學建模為主的工作。

 

密切、頻繁、高效的師生互動屢見不鮮


帶領我入門的上海高研院特聘教授李聖剛,在《計算化學》課程中設計了非常有意思也有挑戰性的project,讓我感到十分有趣。在完成project時我發現了一些參考論文裡面沒有提到的問題,與李聖剛老師討論。他不但對於我的發現讚賞有加,讓我備受鼓舞,更是進一步引導我學習用自己的方法求解。最終讓我發現,編寫代碼去計算分子性質的每一分鐘對我而言都是快樂的,在軟體中按照自己的想法變更分子結構的過程更帶給我一種駕馭感,我想這種對於天然好奇心的滿足,才是科研最需要的內在驅動力。

李智教授儘管專攻有機合成化學,但是在理論研究的領域亦有深刻的見解與洞察力,我目前進行的使用機器學習等工具分析手性助劑選擇性的研究,仍然是在李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數周前UIUC的一位教授發表了一篇與我的課題非常相關的文章,直接證明了李老師想法的可行性與極大潛力。此外,所有與我交流過的海外教授也都對我科研方向轉變的經歷與過程特別感興趣,並且表示本科階段取得的成果只是一時的收穫,更加關鍵的是我們未來進步的潛力。感謝兩位李老師願意作為我申請PhD的推薦人,沒有他們的鼎力相助就沒有我的成功。我更會繼續砥礪,不負老師們的殷切期望!

無論是有志於科研,還是作為一項探索;無論是傾向於高瞻遠矚,還是更想要腳踏實地,馬上著手聯繫合適的導師去實踐、去嘗試,才是最重要的。上科大的老師們都非常歡迎帶著求知之心的學生來一起探討,我也就課業、科研、申請等諸多問題向許多老師諮詢過並且受益良多。在上科大,密切、頻繁、高效的師生互動屢見不鮮,這也是讓我們更加優秀的秘籍之一。

教與學的良性循環:學習的最佳正反饋機制

由於一些時候學有餘力,我非常樂於以各種形式去幫助同學們解決各種課程上的問題。大一的時候,我就曾自發開過普通化學課的小講座,幫助同學們在期末考試前梳理重要的知識點。大二時,我與汪瀟同學合作,每周共同為低年級的同學開設物理、化學課程的輔導課,增進大家對於重難點的理解以及講授習題的解題方法。大三時,適逢高等數學、數學分析課程開放助教崗位給本科生,我如願以償地做了一學期助教工作。這一學年在伯克利交換時,因為第一學期在一門數百人的大課Biophysical Chemistry課上成績突出,被教授選為了這一學期的tutor,也是每周講一次lecture的形式幫助這一學期選課的同學。用純英文給絕大部分是英語母語的同學講課非常有挑戰性,但得益於已有的講課經驗打消了我的畏難情緒,我堅持用充足的準備打磨每一次的授課質量。這使我常常在備課時對於所學的知識點有了全新高度的認知。

伯克利的許多課程,學校和教授以各種方式支持學有餘力的同學去反饋到教學活動中。上科大也在這一點上不斷做著嘗試:信息學院的許多課程大量聘用本科生助教參與教學,通識教育中心開放了數學基礎課的助教崗位,物質學院的一些專業課開始聘用本科生在任課教授指導下每周開設習題課等等。在我看來,這些活動都將導向一個更加健康、良性循環的教學系統,對於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大有裨益。

2017年新年晚會Missing in Circus樂隊:《You Are My Sunshine》《星空》

也許旁觀視角會認為前幾屆選擇上科大的學生一定是披荊斬棘的先鋒者,但就我個人感受而言,坦途遠多於巉巖。我相信,在上科大四年的學習也許並不能百分百保證造就一位卓越的科學家,但一定能培養出一個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更加完整、成熟的個體。

 

◆教授寄語


李智(物質學院助理教授):我每年在《有機化學I》課上都會舉辦一次分子作圖軟體大賽(作業),唐一豐這一年級是第一屆。他的作品當時在創意、美觀、技術三個維度都是最出色的,於是我們為他頒發了唯一的一等獎,稱號是「Molecules Architect」。借鑑自電影《黑客帝國》三部曲中的Architect(建築師)這一Boss級角色,我們希望他成為兼具技術與藝術的分子構造大師。現在他即將赴芝加哥大學分子工程研究所深造,看起來並沒有偏離我們的設想太多。然而後來他加入了我的課題組之後我才發現,唐一豐其實非常活躍,對很多領域都有非常純真而濃厚的興趣,又具備在這些領域都得心應手的能力。因此他的困惑就是,這個學得挺好那個做得更好,到底做什麼?好在他在我的課題組裡遇到了一些挑戰和挫折,反而取得了意外的成長,對未來的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想法。PhD只是一個開始,希望他克服更多的艱難挑戰,成為真正的大師。

 

《畢業生說》往期文章回顧

畢業生說 | 標誌塔燈火輝煌,給予我深紅色力量

畢業生說 | 選擇留在國內深造去北大讀博的理由

畢業生說 | 步步為贏,拿常春藤博士全獎

畢業生說 | 超算達人,前衛極客,國家獎學金獲得者

畢業生說 | 放棄耶魯直博,只為圓另一個科學夢

畢業生說 | 上科大物質學院孫運彥:光榮與夢想

相關焦點

  • 畢業生說 |物院唐一豐:上科大——使我們更加優秀的催化劑
    今天的主角是一位興趣廣泛、積極探索、勇於嘗試的同學,在上科大創新、自由的土壤中,孕育了屬於他的大學生活,他說「嘗試的價值在於過程!」 不想做歌手的健身教練不是優秀的化學家,我想這就是上科大本科教育寬口徑的最好體現。
  • 畢業生說| 曾李陽:上科大是一個創造奇蹟的地方
    那麼今天,讓我們跟隨學生記者團記者沈嫣然、錢江潮一起走近物質學院材料專業的「大牛」,推薦免試到上海交通大學讀博深造的曾李陽同學(以下簡稱曾),他為我們分享了自己在上科大的心路歷程和成長感悟。曾:能來到這裡其實挺巧合的。最初我是在報紙上了解到這樣一所新穎、國際化的學校,和父母商量後家長也支持,就直接過來了。
  • 70名留學生獲得2019年國科大優秀國際學生和優秀畢業生榮譽稱號
    在近日舉辦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優秀來華留學生獎學金」評審中,共有70名留學生憑藉優異的學術成果和較強的綜合素質脫穎而出,榮獲殊榮,其中40名在校生獲得「優秀國際學生」稱號,30名應屆畢業生獲得「優秀國際畢業生」稱號。
  • 中國科大團隊研製出一種新型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中新網合肥1月11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曾傑教授團隊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鮑駿教授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該催化劑為超立方體框架結構,在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為今後相關電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 高考是催化劑,而不是中和劑!這所高中12位學子被東大錄取,優秀畢業...
    優秀畢業生代表楊寧欣在發言中向學弟學妹傳授經驗,他用化學反應妙論高考:高考是一種催化劑,不是一種中和劑,考試是學習的一種手段,高考也不例外。南師附中江寧分校校長張士民向優秀學子表示祝賀,並提出期望:希望你們志存高遠,追求卓越,希望你們將附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訓與東大「止於至善」的校訓相融合,心懷附中「誠樸」的校風,踐行東大「嚴謹、求實、團結、奮進」的校風,誠樸做人、做事、做學問,懷抱夢想,不忘初心,心向光明,勇敢前行,在未來的道路上鑄就自己的精彩人生!「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 本科畢業生平均年薪12.4萬,上科大發布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上海科技大學(以下簡稱上科大)2019本科畢業生平均年薪12.4萬元人民幣,高出2018年(10.378萬元)2萬元。 近日,上科大對外發布了該校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019年,上科大迎來了第二屆本科生,第四屆聯合培養碩士生和第二屆聯合培養博士生畢業。
  • 國科大16位學霸獲優秀畢業生稱號,除了哈佛斯坦福,他們去了哪裡?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2020屆優秀畢業生(本科)名單出爐,16名同學獲此殊榮,並同時獲得北京市優秀畢業生稱號。今天,讓我們走近他們的大學時光,共同回顧這份成長體悟。本科部組織的社會實踐也讓我受益良多,我的社會實踐報告也獲得了優秀獎勵。感謝國科大,讓我遇到了不一樣的自己。畢業感悟:四年大學生活如彈指一瞬,要把握住生活的每一天。
  • 上科大2020屆畢業生:相當比例繼續深造,過半就業國家戰略領域
    今年,上科大本科和碩士畢業生交出了一份靚麗的答卷:307名本科畢業生中,36%獲得了境外高水平大學繼續深造的錄取通知書,45%在國內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深造。除了已轉博的學生外,本次授予學位的123名碩士畢業生中,8%選擇赴境外攻讀博士,7%選擇在國內攻讀博士。本次授予學位的95名博士畢業生中,41%選擇境內外博士後工作。
  • 為什麼說不出國,報考上科大與南科大,有點吃虧?
    有上科大與南科大的本校學生說,如果不想出國,希望本科就業或在國內深造,對獎學金也不感冒,選擇其它211或985學校可能更合適,為什麼這樣說呢?一起來看看。放眼全國,上科大與南科大的的留學率,僅低於對外經貿大學(2019留學率為41.5%)(註:中外合作型大學未算在內)。留學率高的背後,意味著學校在與國際學校的接軌與合作上,在對學生的指導方向上,以及學生的家庭背景方面,均有利於出國留學。
  • 國外拿下數個科研大獎,號稱中科大「最強」畢業生,為何改國籍?
    國外拿下數個科研大獎,號稱中科大「最強」畢業生,為何改國籍? 在過去,相比較歐美發達國家,我國在科技方面發展水平是比較落後的。新中國成立後,以錢學森為代表,諸多優秀人才陸續選擇回國支援國家建設,這才令我國在科技方面逐步趕上發達國家腳步。
  • 他是上海優秀畢業生,保研成功!GPA重要,但還有比GPA更有意義的事
    2019年優秀學生2020年上海市優秀畢業生序——Do what is easy and your life will be hard, do what在我看來,GPA固然重要,但總有一些比GPA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熱愛網絡安全比賽,而上科大就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自由的學習環境,讓我可以為從事信息安全相關的研究不斷積累實踐經驗,為做出有價值的、可落地的信息安全科研成果而努力。
  • 邀全體畢業生參加畢業典禮 上科大為首批自培研究生授予學位
    疫情防控期,上科大成為浦東唯一一所邀請全體畢業生親臨線下畢業典禮的大學。撥穗、正冠、獲得學位證書,向母校贈送原創設計製作、刻有全體畢業生姓名的立體校徽……在校體育館的典禮現場,307名本科生被授予上科大學士學位。
  • 她14歲上中科大,18歲讀博,20歲便獲得優秀博士稱號,現在如何?
    05二十歲,許多國內的孩子才上大學不久,此時的蔡天西已經成為了哈佛大學的優秀博士生,並且兩年後拿下來國際大獎。二十五歲那年,她已經成為了哈佛大學的副教授,要知道就算是普通大學的副教授也往往需要三十多年的積累,更不要說哈佛大學這樣的世界頂級大學,由此可見蔡天西簡直太優秀了。
  • 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勉勵畢業生做出彩者
    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勉勵畢業生做出彩者 2018-06-24 09(中國科大供圖)   中新網合肥6月24日電(記者 吳蘭)23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2018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著裝授予儀式上,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以「做永不褪色的科大人」作為臨別贈言,勉勵畢業生們做出彩科大人,家國情懷始終如一、科學精神始終如一、追求卓越始終如一。
  • 這場「非同往昔」的畢業典禮上,上科大學子紛紛感恩母校
    今天還特別值得慶賀的是,今年有48位碩士畢業生和7位博士畢業生被授予首屆上科大碩士和博士學位,這是上科大發展歷程中又一個重要標誌。」江綿恆對臺下學子寄予期望。  據介紹,除了已轉博的學生外,本次授予學位的123名碩士畢業生中,8%選擇赴境外攻讀博士學位,7%選擇在國內攻讀博士學位。
  • 學霸故事:他放棄牛津大學等名校,選擇芝加哥大學,來自上科大!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也許是對於上科大地理優勢最為形象的描述。身處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腹地,上海光源、蛋白質中心等科研機構與高通、AMD等技術公司呈輻射狀分布,上科大既為我們提供了便利的學習、就業資源,也讓我們在如此前沿科技的氛圍中耳濡目染。
  • 深造率最低90.5% 國科大公布三屆本科畢業生深造及就業情況
    7月25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在玉泉路校區禮堂報告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2014級、2015級、2016級三屆本科生畢業深造及就業情況統計報告。這份精確到個位數的報告表明,截至2020年6月30日,國科大三屆本科畢業生目前最低深造率為90.5%。
  • 【香港教育】全球畢業生就業力排名,4港校上榜,香港科大亞洲排第二
    跨國藥廠高級銷售主任Cecilia指,她與弟弟均在科大讀工商管理;而妹妹則在科大修讀化學。Cecilia指,科大有很多交換生計劃,英、美等學生亦會到科大交流,令她提升英語水平,「日常相處發現,香港學生較急進積極;外國學生則較注重工作生活平衡。」這些經驗讓她與外國同事相處更易磨合。
  • 華中科大畢業典禮 萬餘畢業生「雲中同歌」
    6月21日,華中科技大學2020年畢業典禮在光谷體育館舉行,數百名畢業生代表與線上一萬多名畢業生一同見證屬於自己的畢業時刻。長江日報訊(記者楊佳峰 通訊員王瀟瀟 薛珂)「迎著夢想的方向,凝聚決心和力量……」6月21日上午8時30分,華中科技大學2020年畢業典禮上,《光榮與夢想》《我的祖國》等歌曲響徹光谷體育館,14502名畢業生在以「雲中同歌,今生同行」為主題的歌曲串燒中迎來了線上線下互動畢業典禮。「梧桐新綠君歸來,歷盡千帆仍少年。」
  • 記中科大「英才班」:我們應注重自己培養未來的大師
    我們這個優良傳統從建校就開始了。」陳初升說。 中科大曆來注重結合國家戰略需求設置學科專業。1958年開學不久,力學系系主任錢學森在全系大會上開心地說:「我給大家請來了幾門『重型大炮』。」他所說的「重型大炮」是指他為系裡請來上基礎課的科學大師:講普通物理的嚴濟慈,講高等數學的吳文俊…… 1959年5月,中科大建校不到一年,就被列為16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排名第四,成為這批重點高校中最年輕的大學。1963年,中科大有了第一批畢業生,此後幾年,中科大每年80%以上的畢業生,被分配到了國防科技領域和中科院研究機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