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6日消息(記者潘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昨天(5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題為《開放合作 命運與共》的主旨演講,強調各國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舉措,共建開放合作、開放創新、開放共享的世界經濟。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重申,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專家學者表示,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為共建開放合作、開放創新、開放共享的世界經濟提供「中國方案」,講話中提出的「五大舉措」,展現中國持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與擔當。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潮流。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強調,儘管會出現一些回頭浪,儘管會遇到很多險灘暗礁,但大江大河奔騰向前的勢頭是誰也阻擋不了的。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前所長陳鳳英分析:「上海進博會是中國對世界的一種宣示,也就是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中國和多數國家都在推動全球化發展。我想這可能是習近平主席強調的『大河奔騰』,逆浪是阻擋不了全球化往前推進的,所以這個含義非常深。」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指出,我們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舉措,共同把全球市場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機製做實、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經濟全球化動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習近平主席提出三點倡議:共建開放合作、開放創新、開放共享的世界經濟。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餘淼傑分析:「這三個方面代表著三個不同的層次以及不同的內涵,開放是一個根本的內容,開放合作代表的是全球各個國家通過貿易開放,把經濟的這塊蛋糕做大;開放創新是說各國怎麼樣通過創新的方式,把開放做到實處;至於開放共享,在這個地方更重要的是一個公平的問題,就是說通過公平和效率使全球各國都得到好處。」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看來,這三點倡議極具針對性。張燕生說:「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實際上是解決當前全球化治理的三個重要的赤字,解決這三個問題能夠使全球化得到蓬勃發展的條件。」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出未來持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五大舉措」——繼續擴大市場開放,繼續完善開放格局,繼續優化營商環境,繼續深化多雙邊合作,繼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張燕生分析:「世界經濟是在一個十字路口上,是搞保護主義,還是繼續推動開放?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作為一個全球負責任的大國,繼續高舉開放的大旗。從這個角度來講,開放無論是開放市場,還是改善營商環境、改善投資環境等,一切都是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來講的,也就是中國給世界提供機會,同時在這個機會中間,中國能夠獲得繼續發展。」
首屆進博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五方面舉措,對上海提出了三點開放要求。一年來,這些開放措施已經基本落實。陳鳳英注意到,此次提出的「五大舉措」中,「繼續」一詞展現了中國持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與擔當。陳鳳英說:「『繼續』是我們過去已經做了,未來會做得更好,我們越來越向世界開放,擁抱世界,然後中國從中也得到機會,世界也得到機會。我認為這是自信的表示,也是對世界負責任的表示。」
從歷史的長鏡頭來看,中國發展是屬於全人類進步的偉大事業。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指出,面向未來,中國將堅持新發展理念,繼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培育和壯大新動能,不斷推動轉方式、調結構、增動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更多機遇。張燕生分析:「中國下一步的發展就是創新會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會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會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會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會成為根本目的。實際上這五個理念落地以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給世界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世界最大的市場,而且是世界高品質的市場。」
餘淼傑認為,中國深度融入到全球經濟一體化中,不僅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同時也對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起到非常正面的推動作用。「中國經濟的潛力主要體現在兩點:第一點,一個規模巨大的國內市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原動力之一;第二點,通過創新驅動來提升我國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我國出口產品的質量,從而提升企業的績效,並使得老百姓充分獲得幸福的獲得感,都是中國經濟得以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保障。」餘淼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