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文廟
古城一角帶溪雲,精舍閒庭隔世氛。
廊廡森然清雅氣,悠悠千載續斯文。
同安孔廟位於廈門同安城區東溪西畔。同安於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實施縣治村,首任邑令陳洪濟於登龍坊始建,南宗紹興十年(1140年)遷建今址,現存建築為清代乾隆三十二年重建的規制。南宋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朱熹任同安主簿時,增建經史閣、教思堂、蘇公祠和志道齋。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重建大成殿。1987年重修。
同安孔廟當年既是祭祀孔子的場所,也是周圍學子求學的課堂。現闢為縣博物館,裡面陳設著西漢以來同安當地鄉賢名宦的史跡和歷代文物。其大門高4.4米,比當時泉州府衙大門還高。
孔廟的主體建築大成殿為重簷歇山式建築,木磚石結構,前廊後軒,鬥拱飛簷縱橫交錯,木雕內容豐富,技術高超。
作為千年古邑文脈所在,每年中高考前,當地中學必組織學生到大成殿前舉行朝拜儀式,勉勵學子奮發圖強,祈求聖人庇佑考出好成績,考生們紛紛把寫著心願的便箋貼在大殿兩側的廊廡上,漸漸約定成俗,成為年輕人的許願聖地。
同安博物館就設在孔廟內,佔地6432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多平方米,館藏文物及標本2000多件(套)。博物館設置兩個展廳及一個露天陳列場。大成殿展廳有《同安重要史跡陳列》、《同安歷史名人陳列》、《館藏文物陳列》三個部分。史跡陳列,是通過圖片、文字及文物資料,反映古同安重要的歷史事件及重要的歷史人物的活動情況。
孔廟北側有興賢育才坊、泮池、觀瀾亭和石雕陳列場,殿南側是朱熹和宋代科學家蘇頌、理學名宦林希元的祠堂。
孔廟北側是石雕陳列場,這裡擺放著200多件從全區各地收集來的石雕,神態各異,造型逼真。有唐代鎮墓獸馬、牛、虎、羊等,八匹花崗巖石馬,有從同安西安橋底出土的900多年前的石獅,還有雕工細膩紋路清晰明代的石獅。
此外還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文武翁仲。石翁仲高達2米,文官頭戴七梁冠,足登雲頭履,雙手抱著朝笏,文質彬彬;武將頭戴盔甲,身披胄衣,雙手按劍,威風凜凜。
這些雕工和造型風格各異的古代石雕,體現了不同時代的工藝技術特徵,更是千年銀城生動的歷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