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衡水市衛生健康委、衡水市教育局聯合下發了《關於轉發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託幼機構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縣(市、區)衛生健康局、教育局,衡水高新區社發局、濱湖新區社管局,市直相關衛生健康單位,市直各學校,嚴格落實開學前準備、開學後管理、應急處置等各環節防控措施和防護要求,嚴防嚴控校園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
高等學校:學校正式確定和通知開學時間前 學生不得提前返校
按照《高等學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更新版)》要求,各高等學校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按照教育部門復學複課有關規定,做好秋冬季節高發傳染病的預防工作,周密安排學生返校報到,有序推進秋季開學工作。學校需提前熟悉掌握當地醫療服務預案,根據本地區疫情防控形勢和學生來源特點,制定具體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並提前做好消毒劑、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資儲備。在學校內設立(臨時)隔離室,安排專人負責學校衛生設施管理、衛生保障、監督落實等工作,開學前對校園開展全面的環境衛生整治和清潔消毒。
學生和教職工需做好自我健康監測,開學前進行連續14天每日體溫測量。學校正式確定和通知開學時間前,學生不得提前返校。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學生和教職員工返校時須向學校出示一周內的核酸檢測報告,境外師生未接到學校通知一律不返校。
返校途中要隨身攜帶足量的口罩、速幹手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全程佩戴好口罩,做好手衛生。如返校途中身體出現發熱、乾咳、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狀應當及時就近就醫,並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學校。開學後,各學校將嚴格日常管理,聚集性活動管理,進出校登記制度等。
各中小學校實行校園相對封閉式管理
按照《中小學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更新版)》,各中小學校需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根據本地區疫情防控和學生來源特點,制定具體防控工作方案、應急處置預案和工作制度,建立完善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根據學校規模、學生及教職工數量,結合應急方案儲備足夠數量的疫情防控物資,做好校園內清潔消毒工作等。同時,在校門口就近設置臨時等候區,為入校時出現可疑症狀人員提供臨時處置場所,並按教職員工和學生人數足額配備校醫或保健教師。
開學後,各中小學校實行校園相對封閉式管理,全面梳理所有進校通道,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師生進校門一律核驗身份和檢測體溫。提前掌握教職員工和學生開學前14天健康狀況、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等,建立健康狀況臺帳,做好健康觀察,對有發熱、乾咳等可疑症狀的人員,應當督促其及時就醫,患傳染性疾病未治癒的教職員工和學生暫緩返校,嚴禁帶病上課、工作。
入校後,加強對教職員工和學生的晨午檢,對住宿及參加晚自習的學生增加晚檢,重點監測教職員工和學生有無發熱、乾咳等疑似傳染病症狀。每日開展對校門口、食堂、廁所、教室、宿舍等重點區域、重點崗位、重點環節的巡查。在保證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組織一定規模的集體活動。在校期間引導學生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鬧,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科學佩戴口罩,學生隨身備用符合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標準或相當防護級別的口罩,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無需佩戴口罩。中小學校在教室、操場、廁所、食堂、宿舍等場所配備足夠的洗手設施,並確保運行正常。
寄宿制學校應當加強學生宿舍出入管理,實行憑證出入和體溫排查。定期合理安排學生出入校,正常教學期間原則上不得出校。學生在上、下學途中儘量做到家庭、學校「兩點一線」,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動。教師授課時不需戴口罩,校門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應當佩戴口罩。鼓勵具備條件的中小學校教職員工開學前自願接受核酸檢測。
託幼機構:家長接送幼兒不入園
按照《託幼機構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更新版)》要求,託幼機構主要負責人做為本單位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託幼機構疫情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責任分解、任務落實和督促檢查。開園前須做好應急演練,制定專門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應急處置預案和工作制度,對園內環境和空調系統進行徹底清潔消毒,對戶外大型玩具、門把手等物體表面進行預防性消毒,對活動室、睡眠室、盥洗室、洗手間等各類生活、工作場所開窗通風。
設立觀察室或臨時隔離室,做好防疫物資的儲備,建立環境衛生和清潔消毒管理制度,由專人負責託幼機構全面清潔消毒工作。託幼機構教師做好幼兒返園前14天每日健康狀況、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等統計。督促家長每日做好幼兒健康監測和行蹤報告,所有教職員工做好開園前至少14天的自我健康監測和行蹤報告等。
教職員工和幼兒每天入園時須測體溫,無發熱、乾咳等症狀方可入園。家長接送幼兒不入園。根據託幼機構班級和人員情況,安排各班級錯峰、錯時入園和離園,並要求家長嚴格執行,防止人員聚集。同時,加強對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所通風換氣、清潔消毒等。
來源:衡水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