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德清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捧回了金燦燦的「全國文明城市」獎牌。考核成績在全國79個縣級市和縣中位列第一!德清,這座浙北小城,憑什麼實力奪得這場文明城市創建競賽的桂冠?又因為怎樣的氣魄匯聚起文明城市創建的磅礴力量?
65萬德清人民畫出「同心圓」
「您好,麻煩把門口的架子搬進店鋪……」晚上八點多,夜色微涼,德清縣綜合行政執法局隊員李論學仍在忙碌,規範店外店、清理店外雜物、修理破損的人行道板。不管是創建前和成功創建後,哪裡有不文明的現象,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德清縣綜合行政執法局隊員在路上檢查垃圾。
沿著時間脈絡回望,三年來,德清縣從幹部到群眾,從城市到鄉村,文明創建熱情充分釋放,65萬德清人共同畫出了共建共享的「同心圓」。
身穿紅馬甲,配有紅袖標,持有上崗證。在舞陽街道,穿著統一、「裝備」齊全的德清嫂·舞陽大媽經常到小區宣傳垃圾分類、開展文明創建。「創建文明城市與我們息息相關,作為一名市民,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創城出份力。」德清嫂馮玉英一語道出了初衷。
城市因文明而美,更因每位市民的文明行為而美。「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這句話在德清已不再是一句口號,廣大市民自覺傳遞著文明的接力棒,文明新風無聲融入到城市生活的細枝末節中。
德清積極探索網格化和路長制管理工作,百餘個共建單位4000多名黨員幹部深入街頭巷尾,對責任路段的環境衛生、停車秩序等進行維護與引導,同時在城區25個主要交通路口參與文明交通勸導,讓文明之風吹過大街小巷。
46張黃牌體現「繡花針功夫」
看到農貿市場這兩年的環境變好了,雷甸鎮市民楊來根買菜的心情也舒爽了。這幾年,雷甸鎮停車難導致亂停車,農貿市場超負荷運轉導致髒亂差。創建中,雷甸鎮收到了來自德清縣創建辦的一張黃牌。收到黃牌之後,雷甸鎮以不改不行的決心推動解決民生痛點。優化組合農貿市場內功能區域進,將自產自銷攤位重新劃定招標,解決以往攤位混亂、管理困難的問題。在鎮區增設200個停車位,做到應劃盡劃。
雷甸鎮農貿市場整改提升。
這三年來,德清縣動真碰硬,對 13個鎮(街道)、32個創建重點部門和66個三類考核對象的文明創建考核中,共計亮黃牌46張。
民之所望,創建所向。三年來,一個個惠民工程在背街小巷、老舊小區展開:13條道路全面提升,21個老舊小區進行分批改造,新增停車位25148個……德清市民得到了更多實惠,提高了滿意度和幸福感。
依託產業特色,德清將「城市大腦」引領的智慧城市建設融入文明創建。針對市民反映強烈的交通秩序、城市管理等突出問題,打造「智慧城管」德清時空信息雲平臺,涵蓋垃圾智能監管、智慧渣土、智慧市容、智慧市政、智慧亮化、智慧環衛等城市管理的全領域,進一步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此外,智慧交通、智慧旅遊等一系列特色應用也在城市治理領域不斷延伸,為城市文明注入智慧動力源,打造更為舒朗的城市空間。
76個民間設獎吹來文明新風
「我和兒子曾經是軍人,只要對他人有利,我們都會挺身而出。」這是退役軍人熊顯剛,在得知兒子熊胡德捐獻的器官已成功移植到受捐患者身上後的肺腑之言。9月27日晚上,在德清工作的貴州人熊胡德遭遇車禍,雖經全力搶救,但生命仍然無法挽回。10月1日上午,父親熊顯剛做出了令人欽佩的決定,同意將兒子的器官捐獻。
熊胡德父親領取兒子的器官捐獻證書。
凡人善舉,最能感召人;樸實言語,最能打動人。「既然給了人家希望那就肯定要去。」今年6月,在得知自己留下的血樣與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相合時,新安鎮機關幹部黃河毫不猶豫同意了捐獻造血幹細胞。說起這件事,他只是淡淡回應:「遇到這樣的事,換了任何人,也會像我一樣做。
城市的文明,歸根究底,其實就是人的文明,人心所向,正是城市文明精神所聚。
多年來,德清縣堅持不懈地開展以道德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如今,德清民間設獎已達到76個,受表彰的人數近7000人。潘美兒、陸松芳、徐煜岑……道德楷模、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在德清層出不窮。
「通過深化道德榮譽體系建設,不斷放大凡人善舉、小行大義的光和熱,文明把核心價值觀要求體現到了創建工作的各個環節、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德清縣文明辦主任陳磊表示,文明出行、文明旅遊、文明服務、文明禮儀、文明施工、文明餐桌……隨著持續深化公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文明有禮越來越多地體現在德清市民的舉手投足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