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浙江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於近日聯合印發《關於做好出生缺陷預防項目工作的通知》,向全省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公平可及、優質普惠的出生缺陷三級預防全程服務。
《通知》明確在出生缺陷預防「六免」政策(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補服葉酸、母嬰艾梅乙阻斷、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新生兒聽力篩查)基礎上,新增免費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浙江出生缺陷三級預防體系不斷健全,各級財政每年累計投入項目經費2.4億元。
一級預防方面
2008年在全國率先實施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通過向結婚和育齡對象廣泛開展優生健康檢查、普及優生知識,推動出生缺陷防治關口前移,目標人群覆蓋率始終鞏固在80%以上,年均篩查出內外科相關疾病7萬餘人。
二級預防方面
落實孕期保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全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服務體系,對出生缺陷疾病早發現、早診斷,唐氏症候群、染色體畸形、神經管畸形等嚴重致殘致畸出生缺陷產前確診比接近90%,處於全國領先。
三級預防方面
1999年在全國率先開展新生兒遺傳代謝病和聽力篩查,省、市、縣三級篩查網絡實現全覆蓋,篩查率接近100%。從2016年起,浙江又在全國率先啟動出生缺陷救助項目,對貧困缺陷患兒進行救助,已累計為1000餘位患兒救助1460萬元。
項目實施將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
《通知》明確對符合條件的孕婦新增實施免費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對染色體畸形、神經管畸形等出生缺陷提前進行產前幹預,預計各級財政每年新增經費投入6000萬元。
以唐氏症候群為例,通過產前篩查和診斷每年可減少600例患兒出生,按每例患兒最低經濟負擔45萬元計算,可減少社會經濟損失2.7億元,投入產出比巨大。
同時,在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基礎上,聚焦浙江出生缺陷發生率最高的病種,新增實施免費先天性心臟病篩查,推動先天性心臟病的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有效降低重症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率,保障兒童健康與生命安全。
浙江將進一步健全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婦幼保健機構和婦女兒童專科醫院為骨幹、大中型綜合醫院和相關科研院所為支撐的出生缺陷預防服務網絡,設立出生缺陷預防項目省級管理中心。
「十四五」期間目標人群出生缺陷預防知識知曉率、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率、先天性心臟病篩查率達到80%以上,產前篩查率達到90%以上,出生缺陷確診病例治療率達到80%以上,唐氏症候群、神經管缺陷、重症先天性心臟病等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
來源/浙江發布、浙江省婦聯
圖片/圖蟲創意
編輯/全國婦聯網信中心 雷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