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小學將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學生走向田間地頭,勞動光榮

2020-09-18 胡蘿蔔媽媽育兒說

近日,教育部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按照要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通過社會實踐、勞動體驗,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現在的城市中小學生有的五穀不分,韭菜麥苗分不清楚,一般都是「飯來張口」,食物都是現成的,不知道是如何加工,如何生產出來的,是時候需要補上這堂課了。

城市的孩子並不代表著嬌氣,只是因為所處環境到處是高樓大廈,沒有到農村進行社會實踐的機會。前一段時間我家大寶參加了一個幫農民收取蒜薹的志願服務行動,孩子幹勁十足,熱火朝天,特別想儘自己綿薄之力,也親身體會到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


想想那些常年彎腰勞作的農民,風吹日曬很辛苦,需要體力和精力上的長期堅持,勞動的鍛鍊也讓農民的身體素質比較強,能吃苦。

就拿看孩子這件事來說,城裡年輕的媽媽看孩子經常喊累,甚至崩潰,而對於有些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來說,因為年輕時經常幹農活,體力好,感覺看孩子卻很輕鬆。

那天陪二寶在公園裡,碰見一位姥姥看外孫,聊起天來:「說我們年輕那時候看孩子比現在忙多了,看好幾個孩子還得下地幹活,養牛養羊貼補生活。現在的年輕人多好啊,不用愁錢,看一個孩子還整天喊累。」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更重視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以前孩子大多都是放養,現在的孩子少,媽媽是親力親為,現在的寶寶也大都是高需求寶寶,喜歡粘著媽媽,媽媽腦力和體力上的付出都特別多,就感覺特別累。

只有經歷過苦,才知道甜的滋味,孩子可以說是整天呆在蜜罐罐裡,不知道吃苦是什麼滋味。去農村下地幹活,一是能認識「稻粱菽,麥黍稷」,而不是只在書本裡相識。二是能體會到身體上的勞累和疲憊,更加珍惜學校寧靜的學習環境,學會珍惜糧食,節儉不浪費,實行光碟行動。

平時孩子們即使不去田間地頭幹農活,也應該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如跑步、打籃球、踢足球、遊泳等等,增加體力,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不至於參加一次農活,身體就承受不了。

歡迎關注胡蘿蔔媽媽育兒說,70後倆娃媽媽,大孩子小寶寶的育兒知識盡在這裡,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謝謝】

相關焦點

  • 教育部:中小學生要走向田間地頭,每學段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
    本次《方案》特別提出要求,要加大社會實踐體驗,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
  • 開展農業生產勞動,明確勞動教育目標,提升學生的生產勞動技能
    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通過開展勞動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懂得勞動的偉大意義,養成勞動習慣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一、安排農業生產勞動的實質,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
  • 城市中小學校將安排農業生產勞動,農村孩子呢?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要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通過社會實踐、勞動體驗,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
  • 中小學安排農業勞動,城市孩子該「上山下鄉」再教育?
    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要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社會實踐基地,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
  • 「粒粒皆辛苦」,教育部:中小學安排農業勞動。回歸勞動本意
    近日,教育部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按照要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
  • 教育部制止餐飲浪費:城市中小學每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
    圖源:Photo by Charles on Unsplash芥末堆訊 近日,教育部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規定城市中小學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
  • 城市中小學校將安排農業生產勞動,研學旅行有望迎來「井噴」?
    近日,教育部引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按照要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
  • 教育部規定「中小學校將安排農業生產勞動」,好
    ,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通過社會實踐、勞動體驗,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教育部的這個規定,我覺得非常好。
  • 中小學校安排農業勞動是堂好課程
    ,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通過社會實踐、勞動體驗,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給中小學生安排農業勞動課,於民族、於國家、於社會、於個人,都是一項非常好的舉措,值得認真重視與推行。上個世紀我們讀中小學時,就一定會有勞動課,而且還比較經常。在我的記憶裡,就有過到茶園採茶葉、撿茶籽,還有到山上捉蜈蚣。這些都是學校安排的戶外勞動課程。
  • 教育部規定「中小學校將安排農業生產勞動」,你覺得好嗎?
    ,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通過社會實踐、勞動體驗,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教育部的這個規定,我覺得非常好。別說城市的孩子,就算是農村的孩子,現在也很少參加田裡勞動。每個孩子從小都會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有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經歷的孩子並不多。
  • 城裡應該給中小學安排農業勞動
    我認為:給城市裡的中小學生,安排農業勞動,有這樣的想法,是挺好的。政府號召全民節約糧食, 可是城市裡有很多孩子,五穀不分,根本就不知道各種糧食和各種蔬菜,來自什麼樣的植物,有多高、長啥樣子。又通過什麼樣的加工方式,最後才能成為餐桌上的食物,更不了解種地人要經過多少次精心伺弄,和辛勤勞作,最後才能獲得勞動果實。
  • 城市中小學需安排農業勞動,父母爺爺奶奶們能支持嗎?
    近日教育部發《教育系統「禁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按照要求中小學生要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城市中小學每學期最少要安排一次農業勞動,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
  • 學生安排農業生產勞動,莫讓形式大於目的,杜絕糧食浪費的好辦法
    最近,教育部引要求,要組織學生向田間地頭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學生到田間地頭參加農業生產勞動,能夠讓學生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 教育部通知:要求學校改進菜品口味,中小學安排農業生產勞動
    6.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 等等。 目前已有學校開展農業生產勞動。近日,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的小學生們收穫了4個月前自己親手種的水稻。
  • 「城市中小學校將安排農業生產勞動」引熱議:切忌形式大於內容
    近日,教育部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按照要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
  • 城市中小學校安排農業勞動:你支持嗎?
    按照要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教育部的這一文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熱議,那你支持嗎?我持謹慎態度。
  • 讓學生走向田間地頭,不妨從讓孩子自己打掃教室開始
    9月16日,教育部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的通知,其中要求加大社會實踐體驗,組織 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
  • @各位家長,讓您的孩子走向田間地頭
    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
  • 各位家長,讓您的孩子走向田間地頭!
    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通過社會實踐、勞動體驗,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
  • 農業勞動太有必要
    按照要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通過社會實踐、勞動體驗,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