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和乘法有交換律,為什麼減法和除法沒有交換律

2020-12-12 專注小學數學

人們常以:「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來形容做事情得遵循一定的規則來進行。當然,在數學計算過程中也不例外。數可以千變萬化,但規則萬變不離其宗。在不改變結果的情況下,合理使用四則運算的規則,達到快速準確的目的是大家孜孜不倦的追求。當然前面的基礎運算能力一定要紮實,沒有堅實的基礎,後面的巧算猶如空中樓閣。

四年級數學試卷,圖片來自網絡

在小學四年級之前,數學運算基本上都是同級運算,也就是說一個算式中,只有加、減,或者加減混合運算;又或者是一個算式中只有乘法或除法,或者說乘除混合運算。我們把這兩種都歸為同級運算。

正常情況下,同級運算的規則是:從左往右。不過有時為了方便計算,可能會同時運用到交換律,結合律。

加法交換律:a+b=b+a有兩個加數相加互換位置,和不變, 加法結合律:a+b+c=(a+b)+c=a+(b+c)

比如:189+16-89=??

原式=189-89+16

=100+16

=116

在不影響計算結果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給同級運算添加,或者去除括號改變運算順序。以達到速算的目的。如果是括號前面是加號,裡面的數不用改變運算符號,如果括號外面是減號(因為相當於提取了一個公因數-1),裡面的所有的數全部要變號。這個看似雖然簡單,但是有些同學在這一章節沒學好,到初中的代數計算去括號的時候非常吃虧。

比如:369-26-174=??

=369-(26+174)

=369-200

=169

又比如:

786-(109-14)=??

=786-109+14

=786+14-109

=691

同樣乘法也有交換律:a×b=b×a,結合律(a×b)×c=a×(b×c)。大家會發現,根據這些性質,有時候適當地變換數的位置可以實現速算與巧算。

加法和乘法有交換律,那麼減法和除法有沒有交換律呢?這個還真沒有。

在小學階段沒學負數之前,我們的減法都是大減小,如果小減大的話會減不開。當然在學習了絕對值之後,大家發現被減數與減數調換位置的話,它們的絕對值是相等的,所得的差,正好與原來的差互為相反數。

交換律是改變數的位置,但算出來的結果不變。如果除法的被除數與除數調換位置得到的商與原來的商互為倒數。改變了計算的結果,因此減法與除法都沒有交換律。

交換律,只適用於同級運算,體現的是帶符號搬家,而結合律則體現的是分組運算。

在四則混合運算當中,它的運算規則是先乘除後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內的,但是這裡的括號,包括小括號、中括號和大括號,而在這些括號運算順序中,小括號是最優先。

運算律規則不難,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會一直伴隨著數學計算。

相關焦點

  • 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
    關於本子上的10道算式,你有沒有發現什麼?1、發現規律今天,就讓我們從同學們的發現中開啟我們的新課——《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老師從剛才的算式裡簡單提取了兩組算式,請你仔細觀察,每組中的算式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同學們觀察得確實很仔細,那老師有一個小問題需要求助大家:既然這組算式的和是相等的,那麼可以用什麼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
  • 《交換律》教學資源
    生:我還能想到乘法交換律。師:如果有乘法交換律,請你用字母表示形式把它表示出來。生:a×b=b×a。師:還可以聯想到生:除法交換律a÷b=b÷a。生:減法交換律a-b=b-a。師:由加法交換律我們引出了三大猜想,(板書:猜想)這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思考。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現!
  • 運算律(一)- 運算順序和交換律
    這一單元包括5種運算律,如下圖。其實就是我們平時經常練習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這四種運算。要想計算好,掌握算理少不了!那麼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於是老人就和猴子商量少餵點吧,一律按照「朝三暮四」的標準供應:早上三顆,晚上四顆。猴子聽了都很生氣,強烈反對。後來老人說那「朝四暮三」吧:早上四顆,晚上三顆,猴子們聽了都很開心,老人也笑了,你知道為什麼老人笑嗎?上面這個小故事就是成語朝三暮四的來歷了,這裡其實有個好玩兒的數學問題你發現了嗎?
  • 《乘法交換律》教案
    《乘法交換律》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發現並理解乘法交換律,會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過程與方法】在探索運算定律的過程中,發展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符號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乘法交換律。【難點】探索和歸納乘法交換律。三、教學過程(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同學們還記得加法交換律嗎?誰說一說什麼叫加法交換律?
  • 交換律與結合律
    交換律與結合律,是小學階段簡化加法和乘法運算的一種方法,雖然比較簡單,但初接觸時,很多孩子卻不能很快掌握。
  •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第三單元,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第三單元,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並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能夠結合具體情況,靈活選擇合理的算法,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 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
    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三個數相乘,它們的積不變。它是一種簡算定律,在小學四年級均有涉及。
  • 談談分配律
    對分配律問題,很多老師存在爭議,爭議的焦點在於「除法有沒有分配律」,問題如下:      學生主要有下面兩種方法:,有的老師說「因為除法沒有分配律,儘管得到了正確的結果,但方法存在問題。」,雙方各持己見,爭執不下。這該怎麼解決呢?我們嘗試做如下討論。      「乘法分配律」是在小學四年級學習的,教材是通過舉出例,引導學生發現、總結出乘法分配律的。「乘法分配律」是我們習慣的叫法,嚴格來說應該叫做「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這裡的加法指的是代數和(引入相反數概念後,可以把減法和加法統一寫成和的形式)。
  • 小學三四年級奧數,減法也有交換律嗎?
    大家都知道,加法中的兩數加數可以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就是加法交換律。可是,在實際的計算中,經常遇到加減法混合計算的題,能不能交換它們的位置來簡便計算呢?例1:738-159-38對於初中同學來說,學習了負數後,減法就是加法,這種題沒有一點難度。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這種題能不能交換減數便成了一個問題。其實,這種題,我們可以從減法的意義上去思考,這道題的意義在於,從738中先減去159,再減去38,分兩次減去159和38,因此,先減哪一個都是可以的,不會影響結果。
  • 你聽說過「除法分配律」嗎
    在小學數學中常見的運算定律有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那麼,你有沒有聽說過除法分配律。其實,除法分配律就是乘法分配律的變形。所謂除法分配律就是兩個數的和(或差)除以一個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除以這個數,再相加(或相減)。其字母表達式是:(a+b)÷c=a÷c+b÷c(或(a—b)÷c=a÷c—b÷c。
  • 數學定律 | 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
    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三個數相乘,它們的積不變。它是一種簡算定律,在小學四年級均有涉及。
  • 分數除法究竟有什麼意義?
    減法b-a的現實意義是表示從b個物品中取出a個後,剩餘的物品數量。減法的這種現實意義和加法的現實意義也是互逆的。三,同樣的,乘法和除法也是分主次的,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除法也有現實意義,除以一個正整數n表示將一個量平均分成n份。這種現實意義和乘法的現實意義也是互逆的。
  • 青島版四年級數學下冊3.3《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微課視頻輔導+練習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學生經歷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探索過程,理解並掌握規律,能用字母表示規律。過程與方法:學生學會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體驗運算律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和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 合理使用乘法交換律及結合律,實現簡便運算
    在乘法當中有沒有簡便方法呢?其實乘法當中使用簡便方法更重要。一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相信大家都背得滾瓜爛熟,因為九九乘法口訣從二年級開始老師就要求大家背誦。這個也確實是實用,越熟越好,也是形成數感的重要方法之一。包括在做除法當中也需要熟練使用乘法口訣。在做乘法運算中合理使用的交換律和結合律能事半功倍。
  • 小學數學在線培訓平臺解析乘法交換律
    在小學階段,會涉及到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其中還包含了諸多定理和定律,而乘法交換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在初高中階段也會經常使用。國內優質小學數學在線培訓平臺麥斯數學現在就為廣大小學生來分析乘法交換律,希望能幫助學生加深認識,牢固掌握。
  • 數學速算技巧(六)運算律入門篇
    運算律在小學階段分得很細緻,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減法的性質,除法的性質,我們在講解的時候,結合初中思維習慣,把它重新歸一下類。一、交換律顧名思義,交換律就是指算式中數或者式子位置的變換。
  •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能夠結合具體情況,靈活選擇合理的算法,培養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一、加法交換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抓住40+56和56+40兩個不同的加法算式,計算結果相等且都能解決問題這一事實,引導學生從更多的「交換兩個加數,和不變」的算式中發現規律,並關注運算定律的形式化表達,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模型思想。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 小學四年級簡便運算: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解題方法介紹
    1、乘法交換律:兩個數相乘,交換乘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即a×b=b×a。9×8×125 想:先觀察數的特點和運算的特點,1、是乘法算式,因此想能不能運用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2、看到125,就先找有沒有8,題目中有8,因此把125和8湊成整千,得1000,因此把它們兩個結合,運用乘法結合律.
  • 四年級簡便運算:加法交換律方法介紹及例題解析
    加法交換律:幾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a+b=b+a例如:248+175+252+825引導孩子觀察發現248與252相加可以湊成整百,於是交換158和252兩個加數的位置,變成248+252+(185+815).注意要改變運算順序得添上括號。
  • 為什麼要先乘除後加減?——四則運算順序和運算律的理解型學習
    其次,我們來看加法的交換律a+b=b+a的理解。加法的含義是「合起來數一數」。你設想面對兩團東西,數量分別是a和b,合起來數一數的時候,不管先數哪一團,最後的數量肯定是一樣的。這就是為什麼加法有交換律。接著,我們再來看乘法的交換律a×b=b×a的理解。